西西河

主题:【原创】也说美中两国的通胀问题(上) -- 高士奇

共:💬39 🌺19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也说美中两国的通胀问题(上)

    之所以是“也说”,其一是因为最近很多河友已经讨论过通胀,其二是本人前不久也写过一个关于美国通胀的帖子,结论是老美一时半会还不会遇到高通胀。以下的讨论既是补充,也是延伸。

    这半年来老美和我国都在拼命洒钱。老美主要是央行印钞,而我国主要是银行信贷投放。这种情况引发了对通胀的广泛担忧。而且说实在的,仅从“洒钱”这一点看,我国的通胀风险更大。这是因为老美的央行虽然大量印钞,但私人部门信贷却明显萎缩,因此货币政策传导不畅,M2总量增幅不大,而我国则是直接增加了M2,是效益最明显的“量化”宽松。但是洒了这么多钱,通胀却不见上升,CPI同比还在下降。这其中基数效应是比较突出的,也就是说去年通胀过猛,物价基数过高,起到了压低今年物价增幅的作用。如果基数效应褪去,那么通胀是否就起来了?不尽然。

    首先必须说明,这里说的“通胀”是狭义的,即特指消费物价的上涨,因为这个与百姓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本人曾经提过,大萧条与大通胀不可能同时存在,现在老美等主要发达国家陷入深度衰退,还未走出债务的泥潭,中短期内通胀压力并不大。而中国前些年通过向发达国家出口而消化的大量产能将产生大量剩余,中短期内也就产生较大的通缩压力。先说说老美的情况。老美此次衰退之所以如此严重,其实很多人都找到了最重要的症结,就是债务负担太重,为了今天的消费花了明天挣的钱。虽然通过一定幅度的货币贬值和破产可以赖一些帐,但大多数债务暂时还是要靠自身消化,也就是用今天挣的钱还昨天的帐。因此,虽然老美洒了很多钱,搞了很多财政刺激,老百姓的消费就是上不去,银行还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囤积大量基础货币,没有最终消费的回复,消费物价的普遍上涨就难以实现。但是现在金融资产在大量印钞的帮助下迅速上涨,而且还与实体消费有一个接口,就是原油、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对消费物价的确形成一定压力。这些东西基本都涉及生活必需品,就是经济不景气也要吃饭、开车、取暖……不过这部分消费在美国比重不太高,占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因此对消费物价的压力就不会太大。再有一点,就是美国大量失业对使得劳工成本难以增长甚至出现下滑,对总成本就有明显的拖累,尤其是在美国对占绝对多数的服务业成本更是具有很大的向下压力。

    总的说来,老美中短期内通胀压力不大,那么中长期通胀压力也较小呢?也不尽然。

    待续

    高士奇:【原创】也说美中两国的通胀问题(中)

    高士奇:【原创】也说美中两国的通胀问题(下)

    关键词(Tags): #债务负担#通胀#美国#中国#失业元宝推荐:爱莲,
    • 家园 金融行业在危机中产生双向的压力

      此次危机的中心是金融业,根本上危机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长期积累,直接的就是金融等行业(包括其他许多行业的实际金融行为)对高风险预期的长期透支。危机爆发,作为风眼中的金融业一面大幅度收缩,一方面大量吸纳各种资源以补足亏欠,这就产生两方面的压力。

      一方面,是其本身行业的经营上全面收缩,不加区别的收紧信用以改善自身运行状况。对其他行业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特别在生产环节特别大,因为生产环节还要受流通服务业的挤压(后者在美国市场上的控制力一般是强于生产环节的)。历史上看,美国的生产环节是很有韧性的,收缩,扩张的速度都很快。而大宗商品还要进一步区分,主要受生产环节控制的,如原油,应该是有向上的动力和能力的,随时会涨;而主要受流通环节控制的,如农产品,可能短期还会有向下的压力。

      另外,消费终端的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价格关系也需要类似的区别。食品等主要是受流通环节控制,终端价格主要取决于流通环节的经营状况,和大宗商品价格起伏一般没太大关系;而石油等则和大宗商品价格关系更大一点。 当然,危机时间很长,传导的各个环节完成,反向的作用力可能就来了:农产品可能产量下降,石油可能因需求减少供给过剩。但这个反作用出现的过程对美国来说可能相当长,这也是流通服务业发达的一个后果。因此相对而言,石油供求会比农产品传导在价格上更快更清晰一些。

      另一方面,金融业吸纳的资源大部分是政府,国家担保的信用资产,这部分流动性如果在目前的极端保守的经营状态下或者危机后受到长期严格监管下缓慢释放,或是在适当时候收回,是可能做到对通货膨胀的压制消化作用的。也就是说,窟窿现在名义上堵好,但真正的欠帐还是要所有人慢慢的还出来。但这对资本、社会制度是个极其大的考验,尤其是没有贪婪就丧失活力的金融业。我们至少到目前还看不出无论是在人事还是认识上美国有足够大的毅力和恒心坚持到能把这个欠账老实还清的时候--客观说,欠的也实在是多,圣徒做一辈子对很多人来说太残酷了;何况到那时候除了并没有真正变革的监管就只剩道义责任了。而且,流动性在危机前过剩,危机爆发时也过剩,就算眼前危机过去,稳定下来,美国政府投入都安全收回还是过剩。当然,到那时候与其说这是美国的通胀问题,不如说是中国的通胀问题;美国政府也是政治责任高于经济责任。

      但无论如何,没有根本性变革,危机和通胀都会回来,甚至在此次危机彻底过去之前,通胀就可能到来。至于是否可控,这不是金融自身能决定的;目前看,基础不乐观;还得要靠金融手段,结果可能又是走老路。

      继续观察。

      中国的输入性通胀要考虑美元的输入,因为它不断推高人民币的流动性。过剩的人民币和过剩的生产能力在中国市场内同时存在却无法有效匹配,向外也缺乏出路;而且还动不得,成了高悬的水库,只要一失衡,向任何方向倒去都是无法承受的。而此次政府的大规模投入,在有效性效成为疑问的同时,也可能进一步推高美元的流入趋势。这次人民币的对外结算可以说是真正的经济迫切性推动政治的结果,尽管事先普遍认为政治上还不成熟。

      继续观察

    • 家园 有宝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已经两个月没收到宝的某虫爬过。。。

    • 家园 【原创】也说美中两国的通胀问题(下)

      最后试着讨论一下中国的通胀,与美国的通胀问题有比较大的联系。前面已经说过,美国目前的通缩压力主要来自过重的债务负担,也就是说现在经济中大量主体即使获得资金也不spend,而是用于还债,或者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与此相对应,中国的通缩压力来自美国减少spending所造成的产能过剩。

      其实中国的产能过剩由来已久,这和企业储蓄率高是一回事。很多企业都倾向于将利润作为自融资(self-funding)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对于全社会而言实际就是储蓄起来,这样造成的产能扩大如果没地方消化(其中还有大量银行贷款配合),那就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好在前些年美国人“帮”我们消化了这些产能。先不说这到底是不是件好事,反正产能消化了,就业增加了,企业及其债主银行的利润都上去了,而他们的储蓄也继续增加,然后产能继续扩大。其结果就是中国一年的钢铁产量可达到5、6亿吨,外汇储备2万亿美元,全球贸易顺差国的总顺差占全球GDP的比重从过去几十年的平均水平约1.5%,增加到3%以上。可是突然间美国的债务泡沫破灭了,贸易不平衡开始逆转了,将来可能还会回到1.5%的水平。于是中国开始出现大量剩余产能。

      存在大量产能就不会出现物价的普遍上涨。现在有一种担忧是输入性通胀,就是老美等国大量印钞引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国又大量依赖原油、铜、铁矿砂等进口,于是就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这种压力的确存在,但传导成为全面的消费物价上涨就比较难。不过中国的通胀压力还是高于老美的,因为中国人的消费中食品比重较高,而与其对应的农产品价格可能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涨幅较大。

      如果未来中国产能过剩被以某种方式逐步解决,那么通胀就可能真的来了。请注意,都说中国消费弱,但应该看到那是相对投资和出口而言的,消费的绝对增速并不慢,而且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中虽有调整,但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速还在上升趋势中,应该看到中国整体的消费倾向实际是在提高的,而且农村还是有较大潜力可挖的。

      关键词(Tags): #中国#通胀#产能过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中国的进口型通胀

        产能过剩并不一定会抑制通胀。这要具体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产能过剩。中国的产能问题是出在过剩的人力和机器设备上,而这两个因素(特别是前者)并不对原材料起替代作用,相反原材料反而会对人力有挤出效应。如果原材料价格上升,将会以接近1:1的比例转移到制成品上。所以中国面临的是高通胀高失业率,和美国70s和80s初的情况完全一样。作者有一点是完全正确的,那就是中国是进口型通胀(imported inflation)。中国过去两三年的人民币升值也是为防止进口型通胀而为,而不是迫于外界压力或是什么货币炒家。

        流动性的增加要么是反映在个人消费信贷上,如房贷,要么反映在公司企业贷款上,公司企业的投资会促进整体的经济。这两个都是利多于弊。但是这依赖于优秀的银行金融系统。最糟糕的是流动性反映在一批投机机构或个人手里,他们将投资于任何流通性好的证券或原料,包括股票,原油,金属等。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正是因为这些投资良好的流通性,他们反而更容易拿到贷款。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房产这么红火。

      • 家园 此贴有宝速来

        看了下统计。

        开通实名送花后我是送花第一人,也是得宝第一人。

        欢喜得团团转ing

      • 家园 能不能普及一下输入性通涨和物价上涨间的逻辑关系.

        为什么不会全面上涨?

        • 家园 【原创】简单说说进口物价和通胀

          首先,只有在进口占该国经济比重较大时,才可能由于进口物价上涨导致全面通胀。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 如果消费中有大量进口物资,则这些物资涨价就直接推动该国CPI上升。

          2. 如果大量进口物资并不直接用于消费,而是作为生产消费品的原材料,则需要经过该国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的传导,进口物价上涨才可能演化为全面通胀。

          中国的情况显然属于后者,是否有输入性通胀就要看传导效率了。从生产加工环节看,一般而言产品成本包括可变和固定两部分,原材料成本属于可变成本,而厂房、机器、设备等构成产能的固定资产消耗属于固定成本。当需求相对供给而言较高,产能利用率较高时,生产商需要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产品的固定成本上升。而产能明显过剩,也就是大量固定资产闲置、不用白不用,对生产商而言固定成本几乎失效,也就是说只要产品卖价超过可变成本就可以了。中国现在就是产能明显过剩,进口物原材料涨价会对生产商形成一定的成本压力,但只是可变成本部分,但另一方面固定成本压力反而是在下降的,由于很多工业产品中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相当比例,在此情况下最终产品的成本上升压力并不大。

          关键词(Tags): #产能过剩#可变成本#固定成本
      • 家园 结构性的?

        中国人的消费中食品比重较高,而与其对应的农产品价格可能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涨幅较大。

      • 家园 问题是,真有这种“某种方式”吗?

        如果未来中国产能过剩被以某种方式逐步解决,那么通胀就可能真的来了。

      • 家园 美国武器不多了,农产品是其一

        因为中国人的消费中食品比重较高,而与其对应的农产品价格可能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涨幅较大。

        考虑到金融业不能再吸金,制造业有各国代劳,服务业本地为主,炒工业的上游能源及原材料有产能过剩的因素,新能源和新技术乐观估计也需要些时间,定量宽松后要找一个大的蓄水池,美自身实力正合适,农产大国多是友方,农机化肥种子生物技术甚至气象也是美的强项,农产品有可能是下一个热点。

        国内为了提高产量,增加面积,那么土地流转,城镇化,收购加价,鼓励服务业。。。都是要的,看起来都在做,不过具体政策的执行细节问题多多,接着看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