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孔较中美教育 -- 只爱你

共:💬97 🌺7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孔较中美教育

    前言

      不知道现在国内的大学本科教育的详情,可能跟自己在大学时的了解相较有了相当的不同。于此也仅是略谈一些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周不尽之处,还望指正。

      

      中美大学的粗略比较

      所谓的中美大学粗略比较,更确切的说是个案比较,不具有普遍性,但多少能含括一些中美的特色。

      

      关于择校

      与国人相较,美国的孩子更看重的是综合因素,比如个人兴趣、师生比例、学费等很多方面,并不是像国人一样一般只盯着是否是名校。所谓的名校情结,美国人也有,但不像国人这么严重。另外,他们会更多的考虑例如师生比例,比如说有些人并不喜欢很大的学校,觉得师生比太低了,自己受不到关注,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当然事实也证明,小班教学的效果是要好很多。很多家庭还要考虑学费这更为现实的东西。因为美国的大学收费,不但在公立私立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就算是同一所学校,对于是否本州居民收费也是天差地别的。多数的美国公立大学,本州居民的收费一般是外州居民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很多家庭出于现实的经济考虑,更倾向于送孩子去读州内大学。与此相比,中国大学的差别则表现在另一方面了。中国大学的学费在不同大学之间的有差别,但并不是很大(艺术类的院校除外),收费的差别更多的体现在不同的专业之间。另外,中国大学给予所在地区的优惠并不是体现在收费上,而是体现在招生人数上。一般来说,每所大学都是在本地招生最多。美国大学在录取的时候,在看重分数的同时,还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推荐信。举例来说,哈佛每年都会拒掉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原因是这些学生除了成绩好之外没有全面发展,没有远大的理想。他们的宗旨是培养那些有能力同时又愿意去改变世界的人。所以,很多哈佛人都会腆着脸说我要改变世界。而这些东西,并不是能,或者说,只能通过学习成绩来衡量表现的。

    (待续)

    • 家园 还是接着写吧,

      引起讨论就是好结果。

    • 家园 【原创】孔较中美教育(完?)

      如果比较一下一百多年来的炸药奖的分布情况,或许你大概会有些印象。在炸药奖的初期,获奖者主要分布在欧洲,主要是英法德,二战之后,随着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炸药奖得主也跟着转移到了美国。这里面有什么联系吗?

      中国人总是耿耿于怀,为什么中国人,确切的说,为什么身在大陆的科学家们就不能染指这个炸药奖呢?一方面,其实,这些都是别人定下的游戏规则,这样的话,局外人当然是很吃亏的;另一方面,在近现代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的科学家确是贡献的不多,基本上所有的定理公式方程都是用外国人名字命名的。不过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大陆的科学家是逐渐赶上来了。下一次重心的转移必然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表现之一。

        

        好像扯得有点远了。

        

        说到教学质量,就不能不提教材。就我个人观点来看,国外的教材要强于国内的教材。我想,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国内的教材只是国外的同类教材的简单翻译,这样一来,难免就有鸡同鸭讲的效果了;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国外的教材编写者多是在教学一线的教授,他们明白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就会很注意用浅显的语言来说明和解释,而国内的编写者多是在此领域内小有名气的人,这些人多数已经远离教学一线,编写起来也多是剪刀加浆糊或者只是用自己熟知的、略嫌晦涩的科学语言。似乎,国内还有一种误区就是,把书写的别人都看不懂才能显出自己的水平来。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误区,一位好的作者应该是可以尽可能让读者明白自己所要表达和传达的信息,而不是相反。再者就是,国外的作者通过版权可以获得不菲的报酬,这样,他们就会每隔几年推出新的版本,持续保持着更新。不像国内有些教材,几十年不怎么变。老师教起来也只是照葫芦画瓢,照本宣科,能够掌握多少就基本与自己无关了。

        

        中国现在教育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缺乏明确长期的发展目标,总是提什么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校没有什么实际的指导意义;加上缺乏大量的爱岗敬业的教师。如果教师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教书育人,或者“传业授道解惑”的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希望了。

        

        教育资源的过于集中也不是好的现象,每年大量的教育经费投到了有限的几所高校那里,经费得不到充分的应用,培养出来的所谓精英一部分飞跃重洋扎根海外,另一部分留在国内成为了特权阶级的代言人或者是假洋鬼子买办,动辄以精英自居,高高在上,这实在是中国教育的大失败。基本教育反而成了盐碱地,无人打理。

        

      (续?)

      • 家园 恐怕还是应该看具体类型吧?

        教材有很多种,基础课教材,专业基础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

        基础课教材恐怕不能改,毕竟科学的基本原理不可能与时俱进,牛顿力学管了300多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恐怕还会一直管下去。

        专业基础课教材恐怕改动也不会太快,毕竟不能把还属于一家之说的内容加入教材中,误人子弟怎么办?

        专业课,四条上学的时候讲究的是好学校好专业没有教材,都是教师的讲义,因为出版周期的问题,如果编了教材,从编辑到出版再到学生手里就已经陈旧了。四条本科的时候如此,研究生的时候也是如此。不过,四条离开学校已经十几年了,不知道现在与时俱进的如何,姑且一说。

      • 家园 嘿嘿,有关教材,我来说几句吧

        大学本科教材,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教育部推荐,主要是从几个名牌大学教材里面选拔出来的,正式出版教材;第二层次,本校指定的,这个,因学校不同,老师的习惯不同,有所不同,但是大多还是正式出版的;最后,老师自己的讲义。

        不仅仅是教育部,各部委以前都有自己的下属学校,比如说农业部下面有这个农大,那个农大;石油部有石油大学;交通部下面有海事学院,等等。这些部委都有自己推荐教材或者指定教材存在。

        78年开始高考之后,各大院校都没有现成的教材,有的也是5、60年代留下来的,比如说樊映川的高数。所以各大高校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各种讲义就出现了,因为那个时候大家干劲足啊。虽然跟国际水准有差异,但一是大家也不知道,二是老师们比较勤奋。所以没听说80年代有人抱怨说教材陈旧的问题。

        各主管部门一看,这可不行,于是呢,各部委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有的呢,直接指定某个学校,比如说北大清华,你们给搞个教材出来。学习生物的童鞋们应该还记得沈同和胡美浩版的生化吧?就是北大编了,然后教育部直接指定的。卫生部偷懒,自己召集人搞了个山寨简化版出来。

        教育部搞了这一次,觉得比较好,就定下了各大学科教材每5年,就要更新一次。于是北大内部,也就有了各种基础教材每5年重编一次的规定。不过要比教育部指定的年份要早一年,以便参加来年的指定教材选拔。

        ——————————————————————————————

        学校直接指定的教材,这个各个学校的传统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北大的要求是,你采用浆糊剪刀大法没关系,但是你要自己编。而山大的某些老师,直接采用原版国外的书来翻译,这个绝对不交版税。只不过挑选其中的章节来讲。比如我的微生物分类学,直接就是全本的外文书翻译过来的。

        80年代大家的干劲还足,所以各个学校的教材书还是不缺。90年代初国外回来的那批人,虽然比较懒,但是直接剽窃的动力还是有,所以浆糊大法还是很糊弄了一批大学生们。虽然说糊弄,但俺们也基本上跟国外的学生们同步了不少,比起56年版的樊映川来说,还是进步了不少。但是从此之后,大家挣钱的动力越来越足,写书的动力也就越来越小。尤其是升职以前还跟编写书挂钩,现在只跟发文章的数量挂钩,谁还费劲不讨好的写书呢?

        ——————————————————————————————

        没了教材书,还有讲义不是,只要教书的老师稍微用心,那么没有教科书也无所谓。我读大学的时候,大部分老师用的,还是自己编的讲义。

        比如我的免疫学讲义,就是翻印的美国某大学的免疫学的一部分,加上日本东大的免疫学的一部分,加上当时最重要的几篇免疫学文章,部分是英文,部分是日文,部分是翻译而来的大杂烩。我敢说那门课是我大学时代最好的一门课,因为6年以后,我面试的时候跟人大侃免疫,竟然没有露出马脚。

        但是也有懒的,比如说科技英语的老师,直接从《科学美国人》上复印一下,就发下来当讲义。从中,我是没学到什么东西。

        最关键的,其实还是老师的态度,老师认真一下,就不会误人子弟。

        通宝推:然后203,
        • 家园 科技英语

          的老师们不少都是这么干的。其实我觉得这门课就是让你背专业词汇的。

          • 家园 科技外语当然需要背单词

            语法跟普通外语有什么区别么?除了一些固定用法和专业词汇,我没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同,语法甚至更简单。

      • 家园 中美教育之区别

        其实就是企业与事业的区别,是匠人与大师的区别。

        同一块原料,在匠人手里只会做成用具,到了大师手里就会成为艺术。

      • 家园 非常同意关于教材的观点

        我的感觉是 国外的教材是写给学生看的 国内的教材是写给同行看的

        • 家园 国内教材看不懂

          至少从我看过的来说,总感觉看不懂,不好理解,用名词砸你。同样一个问题,读过的英文教材会试图用各种方法告诉你他的想法是什么,这点就是差距了,不过不是说国外的教材就肯定好懂,有的大牛写东西就是简洁,你看了肯定要想一阵子。

        • 家园 很赞同这句话

          “国外的教材是写给学生看的 国内的教材是写给同行看的”

      • 家园 多少反映了一些现实,

        从国内过来的访问学者的水平也不得不让人想到这样的现实。

      • 家园 美国出书,除了畅销书,是不怎么赚钱的,更不要说教科书了。

        美国出书,除了畅销书,是不怎么赚钱的,更不要说教科书了。

        • 家园 教科书非常贵的

          其实感觉和国内那些教辅书籍差不多。举例来说,数学教材,普通的precalculus,正版的要100多,翻印版的也得50左右,学校里可能会有书店在考试周回收旧教材,然后在第二个学期再卖这些旧书,虽然旧书一般都是75折,也还是很贵的了。理科教材基本上都是这样,没见过多少100美元以下的,然后语言教材稍微便宜些,但是也明显不如理科教材那样还有保留价值了。文科方向的小本书倒基本都很便宜,不过我见过最贵的那本美国文化和历史的教材,差不多得快150了,全彩将近600页。教科书定价高一个是因为版权费用本身就比较高,一个是流行教材的话,总是有人会买的,不怕价高没人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