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舜水公的绿卡说起 -- 人间树

共:💬5 🌺5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舜水公的绿卡说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这段文字在语文教材中出现过,应该大家还有点印象。

    (我有点惊讶地发现,有不少人在问,为什么鲁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方,问题是好问题,但我这里不讲。)

    我谈日暮与朱舜水的连锁,并不仅仅因为鲁迅的个人记忆,而因为日暮这个词,的的确确是理解舜水公与日本之关系的关键词。

    舜水公在明末从事反清事业,多次前往日本,谋求乞师日本幕府,恢复明朝。在反清复明的一切希望落空后,舜水公和其他抗清志士的处境,只能用日暮途穷来形容。

    不食周粟,是中国知识分子反抗政权更迭失败后的最后选择。

    舜水公的战友苍水公(张煌言),是这样选择的。

    他在兵败后解散部下,自己携部属数人隐居浙江沿海的孤岛,直至被清军擒获,慷慨就义。

    留有遗作《采薇吟》,自比伯夷叔齐。

    点看全图

    舜水公没有走上苍水公的穷途,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自己回忆说:

    两年在厦门,舟山,人人拟留,留意非不坚也。但不佞心不安,兵部左侍郎张玄著讳煌言者留之,不佞不肯留,

    尚要过日本

    张云:我们在此,年翁一人留不住,我们在此作何事?日本人闻之,亦笑我等。

    然不佞不能留也,何故?彼地无田可耕,不能自食其力,此外惟渔亦可。然捕鱼舵梢,与劫盗无二,不可为也。

    ——《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

    也就是说,他认为此时的抗清义军已经有土匪化的倾向,所以他要别别寻一处安身之处。

    兵锋之外的首阳,才是真正的首阳。

    古话说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日暮,是投宿的时机。

    舜水公在日暮之时,也选择了投宿。

    这投宿,投的自然是别人的家,有那么容易吗?

    中国自古严申华夷之辨,近代之前事事学中国的日本,连这也学得很好。

    那时候的中国人要想留在日本,实在太难,有舜水公自己的话为证:

    留住唐人既数十年未有之典,而近日功令更加严切。

    欲留一人, 比之登龙虎之榜,占甲乙之科,其难十倍。

    ——《答魏九使书》

    (魏九使是舜水公同住长崎五年的老友,始终拿不到合法居留)

    舜水公很幸运,几个月时间的滞留后就拿到了合法居留,他靠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要问河里的高人。

    河里在美国的朋友不少,他们各有各的绿卡经,高人们可能拿的是EB-1绿卡。

    An EB1 visa application may be submitted for a candidate who is either a person possessing extraordinary ability in either the arts, science, business, education or athletics, a professor or researcher of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or a

    multinational executive and manager immigrating to the USA.

    舜水公能够较为顺利地拿到在日合法居留,就因为他是个杰出人士 —— 文化先进国家的著名学者。

    尽管如此,在等待批准的过程中,舜水公还是受了很多屈辱,

    比如,低头求人:

    不意来此七年,忧辱百端,无因一见阁下之颜。。。。

    若蒙收恤,瑜或农,或圃,或卖卜,或校书,以糊其口。。。

    异日著之史书,一者全孤臣之节,一者增贵国之光

    ——《上长崎镇巡揭》

    (此处七年是从第一次来日算起,不是从谋求定居之日算起。)

    比如,违心作文称颂长崎长官:

    作文事,完翁屡促,不得已已作一篇应之。

    ——《寄安东省菴书》

    1660年,舜水公得以在长崎留下。

    1665年,水户藩主德川光国因编修《大日本史》之需要,派人去长崎物色有学问的外国人,

    最终找到了舜水公。

    舜水公感激于德川光国的知遇之恩,将平生所学尽数托出,为水户的文教兴国事业和中华文

    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遂成一代胜国宾师。

    舜水公对日本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但其所为与我所推崇的献身精神相去甚远。

    首先,他去日本,目的在于觅得桃源好避秦,而不是为了造福日本人民。

    这一点,日本有人说得很尖刻:

    舜水不能伏节死难,背君臣之义,弃亲族之恩,避乱全躯于我国

    ——《韫藏录》

    而舜水公自己承认的是:

    仆以中原不堪腥秽,但得留止贵国为足。故求十亩之园,抱瓮自灌,绝无他求也。

    ——答野节书二十八首

    第二,舜水公除了传播中华文明之外,不但不能报答日本的收留,连经济自立都成困难。

    旋寓此间,久忘肉味。亲翁惠我佳肴,又重之以脾肺,使荒厨暴富。

    ——《答赵文伯书》

    他刚刚留下来时,完全是靠学生安东守约分给他自己一半的俸禄才支撑下来的。

    这两方面,与白求恩,史沬特莱是不能比的。

    要从避祸和谋生来考虑,这两个人绝对应该远离中国的红色事业才对。

    河友暴笑痴说:

    至于“其实是以自己的学问抵了栖身的房租”……这房租大概是史上最贵的了。人家保存传播发扬中华文化目的十多年的努力居然被说成付房租……我实在觉得纳闷:那是不是史沫特莱是给TG付采访费啊?

    这是纯粹的孩子话,怎么堵怎么来么。

    以学问抵了栖身的房租,如前所述,并非虚言。贵与不贵,那都是舜水公应付的——别人没有收留你的义务,你住下来,总要以你的所长为人家作贡献吧。

    而白求恩身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要在加拿大挣一份安稳钱,太容易了。

    至于史沫特莱,人家需要TG付采访费吗?

    另一篇中学课文选段: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宝贵的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对我说明: “这书(指着《铁流》)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一面》

    这里鲁迅说的曹先生,是曹靖华先生,曹先生讲过一个故事:

    他(鲁迅)又喷了一口烟,停顿了一下,用说故事的口气,从容不迫地一边回忆,一边说起来:

      “有一次,我随随便便地穿着平常这一身,到一个相当讲究的饭店,访一个外国朋友,饭店的门丁,把我浑身上下一打量,直截了当地说:

      “‘走后门去!’

      “这样饭店的‘后门’,通常只运东西或给‘下等人’走的。我只得绕了一个圈子,从后门进去,到了电梯跟前,开电梯的把我浑身上下一打量,连手都懒得抬,用脑袋向楼梯摆了一下,直截了当地说:

      “‘走楼梯上去!’

      “我只得一层又一层地走上去。会见了朋友,聊过一阵天,告辞了。

      

    “据说这位外国朋友住在这里,有一种惯例:从来送客,只到自己房门为止,不越雷池一步。这一点,饭店的门丁、开电梯的,以及勤杂人员等等,都司空见惯了。不料这次可破例了。这位外国人不但非常亲切而恭敬地把我送出房门,送上电梯,陪我下了电梯,一直送到正门口,恭敬而亲切地握手言别,而且望着我的背影,目送着我远去之后,才转身回去。刚才不让我走正门的门丁和让我步行上楼的开电梯的人,都满怀疑惧地闭在闷葫芦中……”

      他喷了一口烟,最后结束说:

      “这样社会,古今中外,易地则皆然。可见穿着也不能等闲视之呀。

    ——《忆当年,穿着细事切莫等闲看》

    外链出处

    这里的饭店,就是华懋饭店。而外国朋友,就是史沫特莱。

    做人要公道。

    舜水公对日本的贡献再大,那也是交换关系,虽然不是商品交易,却是

    对收留之恩的报答。

    白,史二人对中国,可以说是百分百的献身,没有丝毫个人利益牵涉其中。

    • 家园 花好文

      您先前那篇文要是如这篇心平气和,写法公允些,我也断然不会那么故意挑刺。先前出头,也不过是看没有一个像样的反对意见。

      硬要挑刺,其实这篇照样可以挑下去……不过没啥意思了,该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

    • 家园 老实说,朱舜水也不是多么了不得的大学问家

      终其一生,在思想言说上并无太大的建树

      只是当时的日本儒学根基尚浅,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朱舜水扮演的是一个启蒙先生的角色

    • 家园 花,却使我想起一位为了造福日本人民而历险赴日的中国人

      唐代高僧鉴真。

      虽然他不但是有绿卡的,而且受到日本上层的殷切邀请、日本朝野盛大的欢迎,这一点上不能与白、史二公相比,

      但其贵为律学大师的地位,在唐代官员的阻挠下,风浪、沉船、牺牲的危胁下,经历五次渡海失败,甚至第五次渡海途中双目失眼,终于在第六次渡海抵达日本,传授佛法(这个没有人会与西方传教士在华所做之事同等视之吧?),以及传授医学、建筑技术等等。

      没有跟您辩论的意思,只是看到鲁迅与日本,便想起了鉴真,以及鲁迅先生的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家园 不好意思

        终于在第六次渡海抵达日本,传授佛法(这个没有人会与西方传教士在华所做之事同等视之吧?),以及传授医学、建筑技术等等。

        恰好我早就同等视之——

        其实是以自己的学问抵了栖身的房租。

        要说他,还不如说鉴真大师,可惜,我并没有夸过利玛窦,尽管他介绍过来的几何原本也善莫大焉。

        人间树:谢一个

        你说不可同等视之,说点理由出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