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姑苏城的点滴——回国走江南闲记 -- dreamflyer

共:💬59 🌺48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写得很有江苏味。江苏除了人太多,冬天冷,别的都不错。
    • 家园 【原创】(三)一位另类中年苏州女导游

      正如前文所说,我们的苏州本地导游有点另类,别人都希望家乡的所有古迹万古长存,只有她暗示希望虎丘塔倒掉,颇有点鲁迅的风格。不过据说现在杭州雷峰塔已经重建好了,而与此同时,鲁迅正被大批量地赶出语文课本。可见,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乌鸦总是不像喜鹊那么受人欢迎。

      这位女导游样子一点都不像导游,倒是很像菜市场的大嫂,或者国营店的女售货员。刚开始我以为她是新入行的,但看她熟练的操作,以及张口即来的文史知识,又觉得她在这行已经很久了。

      她先给我们介绍苏州。新城区、旧城区、工业园区之类大致介绍了一番后。她提到了一件事,说是苏州政府原本打算拿苏州老城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但被联合国那些洋人否决了,理由是没有保持旧貌,结果申请到的只是苏州园林而已。

      我怀疑她属于导游界里的“乌鸦”派人物。因为我们正打算替苏州遗憾时,该导游却话锋一转:我觉得洋人说得很有道理,你们看看——她手指往车窗外划了一圈——苏州哪里还保持什么过去的特色?你看看这些规划,哪里叫什么规划,完全是破坏嘛!

      她的话我大致同意。和杭州比起来,总觉得苏州旧城区哪里规划得不太好。只是感觉,具体是什么地方,我也说不上来。也可能在我的心目中,苏州的形象太完美了一点。或者苏州的领导把眼光都投向了工业区,不像杭州,明确地说要打造旅游城市。

      接着导游谈起苏州经济,她熟练地报出一大串数据,让我们听了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接下来的话却是:经济这么好,本地的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好处没有?——没有!其实本地人很不好找工作,工作都被外地人占去了。

      走到虎丘塔下,她介绍完这个塔的历史,以及里面发现的文物后。指着塔身让我们看:你们看到上面的红砖没有?对,就是那几块。这座塔本来是青砖,整修的时候,当然也应该应该用青砖。结果苏州的文物部门到干脆,随便拿些红砖就去填上了……

      最后她义愤填膺地总结:这些红砖,就是苏州文物当局不爱护古代文物的明证!

      这些介绍让我们面面相觑:你不是希望这塔倒掉么?同时也感到有趣:走过这么多地方,哪里的导游不是把自己的家乡夸得像花一样?这位怎么还顺便揭短呀?

      还好她对苏州小伙子印象不错,我疑心她有个令人骄傲的本地女婿。她在车上把苏州小伙子大夸特夸,说这里的男孩顾家,有礼貌,疼老婆,本份,修养好……她不停地鼓动我们车上的未婚女青年:找一个苏州小伙子嫁了吧,而且要在本地住下来,苏州城是个适合生活的好地方……

      正说得天花乱坠,导游忽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重大问题:既然苏州男孩子这么老实本分,那么苏州女孩子呢?阳衰而阴盛,岂不个个都是豆腐西施杨二嫂那样的泼辣角色?

      她赶紧收回话头,尴尬地咳嗽一下,开始说:其实苏州的女孩子也不错,你们看到苏州到处都是小河杨柳了吧?林黛玉林妹妹知道吧?苏州女孩子就是水做的……

      这位导游说得没错,不管是顾家的男人还是水做的女人,苏州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这里的人多半彬彬有礼,在你问路的时候,始终微笑着很有耐心。我们去太湖的时候,租车的司机是位山东人——我们导游眼里抢工作的外来人。他告诉我们,本地人一般都挺纯朴,讲规矩。太湖一带都是农家饭店,司机说,这些店很少有人宰客。你真不愿吃大闸蟹或“太湖三白”就算了,店家也不会变着手法缠着硬要你吃。

      不过,和那位导游的看法不同,山东司机说本地人都很有钱。按他的说法是拆迁来的钱。因为本地新建设很多,只要拆迁,赔付一般都不少。因此,本地人生活很悠闲,不急着赚钱。他说,以前他在工厂里做,本地人很少愿意加班。 拼命想挣加班费的,全是些外来人。

      他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我无法去加以证实。在那几天里,和我打交道的本地人,几乎全是餐馆酒店的服务人员。那些新开张饭店的服务生无一例外,全是外来工,满口普通话,带着一种职业性的麻利和紧张。老招牌餐馆则几乎都是本地员工,像80年代的电影里一样,几个老阿姨和老娘舅坐在柜台后闲聊。你一进门,先叫你买票,然后到楼上端菜吃饭。

      于是我捏着一张薄薄的发票,沿着一道斑驳的,颇有历史感的红漆楼梯往二楼走去。刚爬到一半,一楼的老阿姨叫住我,满口吴侬软语:先不忙走,诺,顺便把你点的小笼汤包端上去。她伸长手臂,把一个热腾腾的细竹篾蒸笼递给我。

      我赶紧走下来,小心地捧牢这个香气扑鼻的蒸笼。苏州城不愧是当年上海的后花园,一种悠闲的气息,就随着小笼汤包的香味向我迎面而来。

      • 家园 写得真好

        这位女导游属于江南式的爽直吧。

        我对苏州人很有好感,的确是温和守礼,如春风拂面。大学时去苏州玩,在公车上向一位穿呢大衣的慈祥老人问路,我鬼使神差地用上海话问,他用苏州话答,简洁和蔼,最后说:弗用谢。让人备感亲切。

      • 家园 苏州从来不是上海的后花园

        凡是说这话的,包括高喊要把苏州建成上海后花园的,全是外地人。本地人大都讨厌上海,哪怕有着很多上海亲戚(这个没办法,没上海亲戚的真不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