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姑苏城的点滴——回国走江南闲记 -- dreamflyer

共:💬59 🌺48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姑苏城的点滴——回国走江南闲记

几年前,我走过了几个江南城市:上海、南京和杭州。前几天,又去了苏州。小地方不算,江南的大城,勉强算走遍了。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去扬州。古人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神仙都享受不到的福气。不知道现在的扬州是什么样子?至少在我想象中,看的有瘦西湖,玩的有“水包皮,皮包水”,吃的有“川菜扬点”。——丽春院就免了,现在“三俗”反得厉害。我在酒店中,恰好看到中央台点名批评起点中文和红袖添香,这让我有个错觉:中国的流氓都是爱读书的。

(一) 一个城市的两张面孔

我到上海浦东机场时,天已经黑了,看看手表,才5点多。这让我感到相当的诧异,同时也有点紧张。这种紧张是身在一个陌生地方的自然反应,漆黑的天空强化了这一点。

浦东机场非常现代化,除了它的长途车候车室之外。那是两间窄小的房间,里面照例有人吃方便面。不过,巴士车还不错,人也不多。到苏州要两个多小时,车窗外基本上是灯火辉煌,一座座厂房呼啸而过。这些景象让人为之一振:中国强悍的工业生产能力可见一斑。

到了苏州,先是绕着工业园区走了半天。厂房、高楼大厦、笔直宽敞的公路、新栽的树、五光十色的霓虹、冷冷清清的街道、赶着回家的人们……夜色里,这里是一种工业区常见的寂寞,人不多,建筑精美,规划整齐。但背后的事实却是可怕的:利用外资全国第一,工业产值全国第二,固定投资全国第三,财政收入全国第六。

绕行在长长的工业区里,我仿佛看到窗外无数人民币在源源不断地涌动。不要忘了,江苏省除了苏州外,还有一个南京,以及无数财大气粗的县级市。

早年,有人问江苏人:你们那里的特产是什么?江苏人漫不经心地回答:状元。问的人顿时觉得矮了一半。没有办法,仅仅是清朝,江苏产状元49人,占全国状元人数将近一半。人口大省湖南只有2人,我的家乡四川仅仅1人!虽然我们要反对八股文,提倡素质教育,不过,身为天府之国,四川省这独一无二的数据还是寒碜了点。现在更好,不要说文化,连钱也比人家少得多。

在苏州旧城区下车,已经是九点半,不用说我已经是筋疲力尽。夜里的寒风一吹,更觉得饥寒交迫。赶紧跑进酒店——发现这不愧是旧城区的酒店,旧得可以!——又赶紧跑了出来,饿得实在难受出去找吃的。酒店前台服务员不错,好心提醒我不要吃该酒店的东西。我在那里住了两天,觉得她的提醒非常有道理。后来我明智地搬进了另外一家酒店。第一家酒店在十全街,第二家在观前街,都是苏州有名的老街。

于是,那天晚上我走进了苏州城的老街,狭窄的街道,梧桐树的叶子被初冬的风吹得满地乱走。在黑夜里看不清粉墙乌瓦,只是感觉到一种所有城市老街上那种凌乱。我想可能是和我的心情和疲惫有关吧?街上到处是横冲直撞的电动车,人们都在匆忙地往家里赶。在冬天的夜里,在街头乱走的恐怕只有像我这样的异乡人。

同样是冷清,我想我还是乐意走在老城区的街道上,虽然这里和我想象的苏州有点不一样。但到底是哪里不一样呢?我又说不上来。也许苏州,或者姑苏,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都早已成为一个符号,一幅图画和一个从来没有来过的记忆。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记忆和现实中取得平衡,苏州城对于我来说,应该也是这样吧!

那天晚上,在苏州旧城区十全街上,我找到一家小小的沙县小吃店,吃了一碗热乎乎的牛肉面。这是我几年来吃的最便宜的一碗面:人民币5元。牛肉是少了点,但味道挺不错。

元宝推荐:月色溶溶, 通宝推:寒塘冷月,
家园 花送梦飞,好久不见~~
家园 怎么不吃点苏州特色的东西,呵呵~

“那天晚上,在苏州旧城区十全街上,我找到一家小小的沙县小吃店,吃了一碗热乎乎的牛肉面。”

-------------

可惜了,

家园 这季节藏书羊肉呀
家园 观前街实在太闹

倒了胃口;十全街很是失望,已经没有老面孔了。我们去之前,还特意看了一本关于十全街的书,公共汽车经过十全街的时候,决定不下来了……

家园 可惜没找家小店喝碗羊汤
家园 【原创】(二)真剑池与假虎丘

苏州城外,虎丘之下,有一座牌坊,上面分明地写着几个大字:“吴中第一名山”。这相当于虎丘的名片,大大咧咧地递到每个游客的面前。但走到牌坊前,游人们其实已经可以目测虎丘的真实高度了。于是,这个自命不凡的牌坊让很多人不禁笑了起来。

不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虎丘也是一样,虎丘的神仙是明清两朝,住在苏州城里那些大大小小的文人。前面说过,苏州的特产就是他们。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袁宏道和张岱。当年,江南文人牢牢地掌握着中国的“话语霸权”,他们想说什么山是名山,那座山就一定能成为一座名山。

我到虎丘的那天,天气非常好。万里无云的蓝天,不太冷的冬风。游人不多,因为山小,大家都走得悠闲。爬不到一会儿,便到了著名的千人石。老实说,我有点失望,因为沿途的山景,按袁宏道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

事实却是,沿山道走着走着,三下两下,便看到前面有块不大,略平的坡地。地上的石头呈青灰色,已经被游人的手掌和脚底磨出了光泽。我还在琢磨:这几块石头还有点特色。旁边导游就激动地说:各位,这就是著名的千人石。——这给我一个相当大的震撼!

根据袁宏道和张岱的文章,当年中秋月圆之夜,苏州城里的人们便会蜂拥到虎丘,在千人石上面铺好毡毯,摆上酒食果品,一边赏月,一边讴歌作乐。张岱的描写是:“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袁宏道先生则是:“布席之初,呕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总之人多得不得了,挤得千人石上到处都是。但实际上,这里是个凹下去的山谷,地势并不高,周围树木挺多,按理不是个赏月的好地方。搞不懂苏州人怎么都喜欢跑到这里看月亮!

虎丘千人石是少有的历史遗迹密集之处。就在千人石边,有个“生公讲台 ”,佛教著名的“生公讲经,顽石点头”就发生在这里。生公和尚当然早已西去,但顽石还留在旁边的一个小池子里,方方正正的一块,像个机器人的大脑袋。

当时,我仔细地端详了很久,但脑海里出现的画面却很俗:

……黄昏,生公和尚端坐千人石上,手里捏着本线装、竖排的经书,书页有点泛黄。像大多数素食者一样,这位老禅师的样子瘦瘦的,神色平静。他一边讲,池子里那块顽石不停地点着方脑袋,嘴巴里还发出叽里咕噜的电波声,有点像《星球大战》矮胖机器人R2-D2……

好吧,我承认我其实很俗。多走几步,离生公石大约1米远的地方,就是著名的剑池。如果不看这个名字,你会以为这是一道狭窄的,普通的山涧,放在任何一个大山里,都会马上湮没无闻。剑池的幸运在于它所处的位置,以及它身后无数的传说。

另一个可能性是,剑池说不定是人工凿就,而不是天然生成的。如果这是真的,那就足以让每个人肃然起敬了。历史上很多人,包括秦始皇在内,都以为这里是吴王阖闾的墓地,于是跑到这里来挖剑。结果发现又硬又深,挖不出来。大家便改口说这里是天然造化,非人工所为。1955年之后,疏浚剑池时,却发现了疑似墓道和墓门。也就是说,历史传说很有可能是真的。总之,真真假假现在还说不清楚。

也是巧合,剑池旁边有一个刻有四个颜体大字:剑池虎丘。导游告诉我们:本来这四个字都是颜真卿手书,但后来日久字体剥落一半。只有“剑池”这两个字是这真迹,“虎丘”这两个字是后人补写,是假的。所以,当地人称之为“真剑池,假虎丘”。

我个人觉得这几个字实在是太绝了!颜真卿大师有先见之明。虎丘,如果你读了袁宏道和张岱的文章,到实地一看,会觉得和文章对比,这里显得有点“假”。在文章里你读到的是风景秀丽,峦壑竞秀的名山,来到这里,看到的却仿佛一座小小的盆景假山。

而剑池呢,你以为是一个虚假的传说,但说不定是真正的吴王阖闾墓也未可知。将来有一天发掘开来,可能会见到刺杀专诸的那柄著名的“鱼藏剑”。

导游说,1955之所以没有开挖,是怕挖空地基,震跨了虎丘上面的那座砖塔——虎丘塔。我去的那天,虎丘塔正在整修,周围搭满了脚手架。

不客气地说,这是满目疮痍,破破烂烂的一座普通砖塔,样子灰蒙蒙的毫无独到之处。而且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看起来随时会倒塌的样子。我们的苏州本地导游暗示,其实很多人都希望它早一点倒掉算了,大家可以乘机把剑池挖开,看里面究竟埋了些什么。

家园 照这样看,苏州大概您也不必要再游下去了

虎丘如此不堪,其他地方大概也是破破烂烂,没什么看头。

家园 【原创】(三)一位另类中年苏州女导游

正如前文所说,我们的苏州本地导游有点另类,别人都希望家乡的所有古迹万古长存,只有她暗示希望虎丘塔倒掉,颇有点鲁迅的风格。不过据说现在杭州雷峰塔已经重建好了,而与此同时,鲁迅正被大批量地赶出语文课本。可见,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乌鸦总是不像喜鹊那么受人欢迎。

这位女导游样子一点都不像导游,倒是很像菜市场的大嫂,或者国营店的女售货员。刚开始我以为她是新入行的,但看她熟练的操作,以及张口即来的文史知识,又觉得她在这行已经很久了。

她先给我们介绍苏州。新城区、旧城区、工业园区之类大致介绍了一番后。她提到了一件事,说是苏州政府原本打算拿苏州老城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但被联合国那些洋人否决了,理由是没有保持旧貌,结果申请到的只是苏州园林而已。

我怀疑她属于导游界里的“乌鸦”派人物。因为我们正打算替苏州遗憾时,该导游却话锋一转:我觉得洋人说得很有道理,你们看看——她手指往车窗外划了一圈——苏州哪里还保持什么过去的特色?你看看这些规划,哪里叫什么规划,完全是破坏嘛!

她的话我大致同意。和杭州比起来,总觉得苏州旧城区哪里规划得不太好。只是感觉,具体是什么地方,我也说不上来。也可能在我的心目中,苏州的形象太完美了一点。或者苏州的领导把眼光都投向了工业区,不像杭州,明确地说要打造旅游城市。

接着导游谈起苏州经济,她熟练地报出一大串数据,让我们听了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接下来的话却是:经济这么好,本地的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好处没有?——没有!其实本地人很不好找工作,工作都被外地人占去了。

走到虎丘塔下,她介绍完这个塔的历史,以及里面发现的文物后。指着塔身让我们看:你们看到上面的红砖没有?对,就是那几块。这座塔本来是青砖,整修的时候,当然也应该应该用青砖。结果苏州的文物部门到干脆,随便拿些红砖就去填上了……

最后她义愤填膺地总结:这些红砖,就是苏州文物当局不爱护古代文物的明证!

这些介绍让我们面面相觑:你不是希望这塔倒掉么?同时也感到有趣:走过这么多地方,哪里的导游不是把自己的家乡夸得像花一样?这位怎么还顺便揭短呀?

还好她对苏州小伙子印象不错,我疑心她有个令人骄傲的本地女婿。她在车上把苏州小伙子大夸特夸,说这里的男孩顾家,有礼貌,疼老婆,本份,修养好……她不停地鼓动我们车上的未婚女青年:找一个苏州小伙子嫁了吧,而且要在本地住下来,苏州城是个适合生活的好地方……

正说得天花乱坠,导游忽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重大问题:既然苏州男孩子这么老实本分,那么苏州女孩子呢?阳衰而阴盛,岂不个个都是豆腐西施杨二嫂那样的泼辣角色?

她赶紧收回话头,尴尬地咳嗽一下,开始说:其实苏州的女孩子也不错,你们看到苏州到处都是小河杨柳了吧?林黛玉林妹妹知道吧?苏州女孩子就是水做的……

这位导游说得没错,不管是顾家的男人还是水做的女人,苏州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这里的人多半彬彬有礼,在你问路的时候,始终微笑着很有耐心。我们去太湖的时候,租车的司机是位山东人——我们导游眼里抢工作的外来人。他告诉我们,本地人一般都挺纯朴,讲规矩。太湖一带都是农家饭店,司机说,这些店很少有人宰客。你真不愿吃大闸蟹或“太湖三白”就算了,店家也不会变着手法缠着硬要你吃。

不过,和那位导游的看法不同,山东司机说本地人都很有钱。按他的说法是拆迁来的钱。因为本地新建设很多,只要拆迁,赔付一般都不少。因此,本地人生活很悠闲,不急着赚钱。他说,以前他在工厂里做,本地人很少愿意加班。 拼命想挣加班费的,全是些外来人。

他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我无法去加以证实。在那几天里,和我打交道的本地人,几乎全是餐馆酒店的服务人员。那些新开张饭店的服务生无一例外,全是外来工,满口普通话,带着一种职业性的麻利和紧张。老招牌餐馆则几乎都是本地员工,像80年代的电影里一样,几个老阿姨和老娘舅坐在柜台后闲聊。你一进门,先叫你买票,然后到楼上端菜吃饭。

于是我捏着一张薄薄的发票,沿着一道斑驳的,颇有历史感的红漆楼梯往二楼走去。刚爬到一半,一楼的老阿姨叫住我,满口吴侬软语:先不忙走,诺,顺便把你点的小笼汤包端上去。她伸长手臂,把一个热腾腾的细竹篾蒸笼递给我。

我赶紧走下来,小心地捧牢这个香气扑鼻的蒸笼。苏州城不愧是当年上海的后花园,一种悠闲的气息,就随着小笼汤包的香味向我迎面而来。

家园 还要自己捧小笼包,哈哈
家园 写得很有江苏味。江苏除了人太多,冬天冷,别的都不错。
家园 羊肉汤是不错 ,但苏州是没什么特色了

观前街就是卖服装的 ,十全街更没劲

家园 哈哈 虽说确实如此,

可是我觉得拙政园和苏州博物馆还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博物馆,展品的规划似乎比国家级博物馆还让人舒服些,而且规格似乎也不低

家园 夏天还特别热

春秋可是黄金季节。

家园 喜欢这种不客气

随意而不傲慢。

总觉的这样的才真实,没有那些虚头八脑的“顾客是上帝”的洋鬼子客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