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茗谈(三十六) -- 本嘉明

共:💬110 🌺45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特斯拉也就是一忽悠

        中国大妈精着呢。可能会有人上当,但是更广大的消费者怎么会为万一没电了都没地方充电的奢侈品买单呢?

        • 家园 钟发平的发言是有偏见的

          (一)

          首先,他刻意忽略了LEAF和其他平民型电池车,和渐渐实用化的车用燃料电池技术。

          在2014年于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展(2014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in Las Vegas),丰田公司如约展示了FCV氢燃料电池概念车。说“概念车”是太谦虚了,样车已经于去年作了大量的路面试验,预计2015年量产,实测中速度从零到100公里为10秒,每充一次氢燃料可以跑500公里,途中只排放水蒸气,加一次燃料需要5秒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链出处

          (二)

          其次,中国在汽车内燃机上没有技术积累,绕过去直接攻全电,难度也不见得更大。

          第三,全面铺开现在较成熟的“混动”,还是为将来的“纯电”披荆斩棘?这道选择题如何选,对于全国各地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私家车,最终是必须完全不依赖石油的,这是大方向,现在只是苟且偷安罢了。我们一边说着“中国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不可能向美国看齐”,一边又有钟发平这样的自欺欺人或忘乎所以。

          混动车的本质,还是燃油车,只不过对石油的依赖较小,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等到中国的汽车数量再翻番,石油需求量还是回到原点。

          中国的远景,一个是1.5亿辆以上性能平庸的纯电私家车,一个是1亿辆性能追上西方水平的燃油车或混动车,单单从“灭霾”角度考虑,你选哪一个?

          中国的私人汽车保有量已经破亿,以平均排量1.4升的发动机算,百公里油耗8--9升。假设每辆车每年行驶1.5万公里,即年耗油1200公升。

          最优质的原油,在最理想条件下,每吨能制造汽油200公升。

          就是说,每辆排量1.4升的汽油车,每年消耗6吨原油。那么1亿辆呢?1.5亿辆呢?2亿辆呢?放着不开是废铁,一开起来是废气,怎么办?

          2014年,预计中国全年需原油5.2亿吨,其中净进口3.05亿吨。

          国际能源署(IEA)本年度的《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预计,2014年平均每天的总原油供给量为9040万桶/天(折合约47亿吨/年),其中很重要的2点是:

          1)近年来只有不到1/3的新增量是以常规原油的形式出现,其他要么是国际能源署定义为“非常规原油”(轻紧油、含油砂、和深水/超深水石油),要么是液体天然气(NGLs)。开发非常规原油比常规原油成本更高更危险;而液体天然气(NGLs)能量密度较低,不易运输。

          2)新增产能,多数出自于非OPEC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巴西。也就是说,不再出自“欧亚中央岛”,不是欧亚国家所能染指。

          外链出处

          当然,钟发平对于现阶段电池技术的评价,还是有道理的,但是燃料电池技术可以克服现有电池技术在蓄能密度方面的短板。

          • 家园 燃料电池车10年内也就是玩玩

            氢的存储和运输都是大问题,而且比电动车充电问题还难解决。

            而混动车现在百公里耗油降一半就毫无问题,考虑到未来还有提升空间,还是很适合中国的,不过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在混动车上毫无经验。。。

            • 家园 看好比亚迪的秦
              • 家园 比亚迪的纯电大巴K9更给力,e6也行

                K9国内是200万人民币,美国的价格是80万刀。e6也走向世界了,伦敦的出租车,据说中南海也有十辆,深圳的市委书记的座驾也是e6。秦,郑州的警车有十辆,这两天。

    • 家园 茗谈(三十六)-3

      (一)

      最近关于电动车,有几条好消息:

      1)首要的,当然是国家准备拿出1000亿的补助资金,硬性提拉电动轿车市场。你当然可以说这是拔苗助长,但在国家意志面前,业界只有乖乖跟随的份儿。即便最后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不如预期,也总比把钱丢在军备竞赛上好。

      2)<中国经营报>刊登了一篇关于电动车的报道,作者李安定,是新华社记者,内行人说内行话,对我们民科,很有帮助。

      3)真的可能有“李锅会战”了。当然此“李郭”非小本的“李锅”,而是李书福+郭台铭,合作开发电动轿车项目。小本也很看好这个合作,因为这二位,一是稳,二是狠,现在国家政策出台,江浙地方上也必然有意扶持,这就又有了“准”,瞄着BYD上,多头竞争,互相刺激,是好事。

      鸿海的纳米技术,本来就是自身六大科技强项领域。而且由于龙华厂区连续加薪,鸿海在2010年一如既往地高速增长营业额的同时,整个集团的净利润率跌破3%(2009年是3.5%),普通手机部分还不得不亏损以压住挑战各方。鸿海为了突出重围,做了多方面努力,一个是模仿宏基(ACE)电脑“打通最后一公里”,进入消费类电器销售终端(不过鸿海比较谨慎,只在大陆市场同麦德龙等合作试水,没有去碰欧美市场);二是于2010年11月宣布与硅谷风投公司NEA,ONSET,DCM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MOUs),而这三家风投所持股的孵化公司里,正有一家充电电池开发商ENOVIX。

      目前的趋势,可能是以日产在华合资厂生产的LEAF和BYD的电动车二马当先,其他车厂紧追,行成浩浩荡荡的狂飙突进局面,遥遥领先全球产业界。本来,在华各厂(可以说中国全业界)普遍预测在5年以内,电动车商业化是不成气候的,但在1000亿大胡萝卜牵引下,形式大为改观。这,可以说是TG自高铁领域“转进”后的一大手笔,颇有四度赤水的神韵。打仗打成这样,TG想不壮大都比较难。

      (二)

      李安定先生的担忧,就是业界总工们普遍的担忧,也可以说是老法师们在这个行业沉浸久了,想象力被束缚的结果。

      中国的经济建设,可资为师的,有哪几个?

      只有美国,俄国(苏联)。

      因为以国土广大,人口众多,工业门类齐全等等而言,其他国家都不值得效法。

      但是有一个领域,中国毫无榜样,只有自找出路,这就是“三农”。

      美国的农民少而地多,适合工业化耕种。俄国的总人口少而地肥,也没有问题。而中国的总人口那么大,所以农业首先不是要求出多少经济效益的行业,而是要求社会效益的产业。就是说,首先是解决就业问题,其次是要求吃饭问题。

      中国的农村土地问题,同日本类似。但日本目前的政策,显然在日本,自己业已走进死胡同,中国当然要另辟新途。日本的问题,是农地私有,分散精耕细作,COST太大,ZF不得不一再抬高补贴。而中国在包产到户时,整村人眼睛盯死,分得还算公平,但以今天的眼光,农地被切割得过于零碎,农田水利和生产成本都无法做好,种一年地的盈余,不如出去打两个月的工。

      所以现在TG在CPI里减少粮食价格的权重,增加房产等的权重,是很及时的。这背后的意义,就是以市场的力量,引导“二次上山下乡”。

      当然,没有当年那么厉害,大家莫慌。

      今后三五年里,城镇居民收入翻番,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同时,房价被有效约束,既不暴涨也不暴跌,横盘。那么,菜篮子涨涨,是必然的,只要涨得可以忍受,不要把翻番给完全“破功”即可(谁要以为自己的纯收入真能涨一倍?倒也不是木可能,现在就关电脑读夜校去吧!)。农副产品一涨,首先受益的是中国农民,因为很多时鲜果蔬,只能就近供应。然后是国外大粮商。这里面这么摆平,让中国农民多拿实惠,ZF要做很多非关税壁垒的小动作,毕竟WTO了,拒绝进口的吃相不可以太难看。

      这样一来,农民种菜种果树,就有利可图。如果种粮能人有机会扩大种植面积,那种粮也不错。但目前的转承包,有急功近利的危害。农民对土地肥力的投入是不小的,因为转承包,种粮大户固然能从村民(邻里)手里拿到别人承包地的使用权,但一年一签,谁敢投入?农田水利呢?

      小本作为不识五谷的外行,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或许有用。

      近20年来,在北美,你买一个高层的商品房,其实不是买那个单元,这叫condominium (分户出售公寓)。就是说,整幢楼算100%的股份,你这个单元加上分摊的公用设施,比如说是占1%股份,那么买了这个单元的业主,就是成为这个物业的股东,占股1%。那么现在农村的农地,分下去了不要紧,可以同样,大家以手里的承包权入股,自愿结合,一个自然村组成一个或几个“股份公司”,然后交给其中几家种粮能手打理,种的人拿一份月工资,年底把开销刨完,按净收入股东分红。

      比如说,20家的地交给一户人家种(地不会抛荒),其他19家有的是五保户,有的有壮劳力外出跑买卖打工了。过几年外面经济不好,又回来十来人,那么这些人中,有些人眼界开了,有点本钱了,在村里镇上开个小门脸儿,搞汽配啥的,或者合股搞小工厂。还有那么三五个还愿意回来种地,那就可以回到地里统筹安排,不必像“转承包”要把地收回来,引起纠纷。

      这里面有一个社会效益,就是“二次上山下乡”。一个来源,把原本已经在城市里生存的农民工再返回家乡,由农村暂时吸纳。所以中国即便大搞城镇化,城乡仍然是二元的,就是大城市搞得无比好(确实是无比好,比如说多伦多,北上广新来的一看:这就是乡下),农村能赶上发达国家的小城镇地区。而要确保这个社会效益,第一是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要足够高(而ZF的负担还不能太重,当然大中城市居民就要光荣转化为“菜奴”),第二是农村的生活成本还要足够低,这两者之间的空间,能让不怎么在乎物质待遇的城市宅男宅女都觉得挺好,肯来住几个月换气,这是第二个来源。那么,“二次上山下乡”就成了。

      头几年小年轻们住在乡下轻度“啃老”,啃着啃着,出艺术作品了,出活儿了,我们自己的“几米”有了,我们自己的村上春树也有了,凡事靠网络嘛。

      那我们就回到主题来了,在乡下,山清水秀,住得便宜,吃得便宜,还得走得便宜。电动私家车就是为农村地区准备的。这里场院大,充电场地没问题,村镇之间距离固定,道路简单,不怕迷路走远电不够。同一款车,农村车辆可以适当加宽加长,有足够空间增加电池组。夜间充电,对城市电网也没有冲击。

      白色家电送下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把电轱轳送下乡,如果不考虑低温酷寒的话,至少南方地区是完全可行的。而汽油轿车,农村地区也一样可以买,但要交额外的“环保税”。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415/200148_3.html

      http://jiangsu.cb.com.cn/13391590/20110113/179990_2.html

      http://www.digitimes.com/news/a20101119PD200.html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15a8cda11a705ed9

      • 家园 condominium和co-op不同

        对一般住户差别还不是太大,对本老师的论点来说差别比较大。Condominium你是拥有那个单元的,也就是一伙人每人拥有一个单元,每个月凑点钱雇人一起打理。Co-op(Cooperative Housing Project) 你是不拥有某个特定单元,而是持股,整个建筑是个non for-profit organization。这个股份允许你租用特定的单元。

        鸡蛋里挑骨头,本老师继续。

    • 家园 高哇

      既改变了能源结构,又精简了机构,到时候虾米交通部,能源部,铁道部全部都撤销,改为电力部交通司,铁道局,其他能源局。

    • 家园 茗谈(三十六):2-1

      从这里起,小本改善一下,国内分党,党内分派,就是再分成小节,小步跑。

      小本一贯是反核电的,主要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且万一起来,很多厅局长大人是只顾着“为党说话”的。但现在形势怪异,南方银鼓噪之下,大有人性高于党性之嫌,况且兵无常势,现在我是支持中国抓紧搞一点核电的,只要不超过总发电量的15%,搞的过程中小心前进即可。

      目前有利于中国发展核电的条件是:

      1)西方的民意制度,使“群氓暴政”成为事实。核电本是可以搞一点的,现在不问青红皂白,一体问斩(比如神经质的德国人。不过德国人几千年来一贯神经质,这是西欧人歧视他们的主因)。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西方核电技术大甩卖,核电矿料会跌价。别人恐惧,我们贪婪。

      2)能源是国家成长的血液。吃电的设备,是“杂食动物”,只吃某一种能源(比如说汽油)的设备,是“偏食动物”。那么,杂食的宠物,总要好养一点,命硬。

      宠物越养越多的,才是有未来的大国。但宠物要多,首先食物要多。

      3)市场是细分的。西方各国因为核电停运(至少要停运行老龄电站),火电不得人心,就必然会面对总电量下降的局面,只能大家争抢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国民经济结构畸形。如果中国电力充沛,在高能耗产业上具备全球垄断性地位,而且别人无力竞争,那实力又大进一步了。

      高能耗的产业,不是“肮脏”的产业,“恶”的产业。你处理高能耗的手段,才分得出肮脏不肮脏。

      这世界,会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能嘛,自杀嘛。坑爹是可以的,坑自己就SB嘛。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得不一再退让,表达“不情愿的诚意”,那别人就更木有理由去跟他闹翻了。既然某党不肯跟美国闹翻,两造的核心利益有所错开,TG主动“让开大路,改走两厢”,很合理的说。

      让开大路,当然是不情愿的,眼馋的,那大路,走起来不扭脚嘛。但两个大块头,一条独木桥挤到天黑,有风险嘛。

      所以,在核电上,大家都恐惧,我们就贪婪;在石油上,大家都贪婪,我们赶紧恐惧。慢一拍没抛掉,就来不及鸟。

      大家仔细看看<拼车>,我说的低速全电动车,是针对三线城市,日益城镇化的农村,一二线大城市的市郊居住区。以电动双人座SMART小车,取代高污染的摩托车/低舒适度的电动自行车,偶尔要拉货的话,再拖个拖斗就行。

      管理一个大国,国务千头万绪,怎么给年轻人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从而把全球的有志青年,都聚集过来?我想就三条:

      一,学得进。

      这在主观上,就是看到现实世界是“学习改变命运”的(注意,不是“知识改变命运”,社会大学其实也是一种学习),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在客观上,就是举国家之力,提供足够的学习条件。表现在量化指标上,我的建议,就是维持每年600万大专以上毕业生,同时培养300万左右“副学士”。这300万,说白了是高中延伸化,只教理工科本科头两年的基础课,学完了全国统考,凭考试成绩向大学投简历,面试笔试,挤进去读三年级。这其中2/3的名额,由国家通过助学金等方式,反哺弱势群体,就是农民子弟和城市平民子弟,给大家一个进入上一阶层的机会。

      二,跑得开。

      大的说,就是人口自由流动。小的说,就是每个娃子出门跑三五十里地,方便得紧。如今有个很不好的趋势,就是“宅”(上网为主,工作为辅甚至不工作),靠着互联网啦,推特啦,面书啦,年轻人宅得厉害------当然,老铁这一亩三分地,影响也是很恶劣地。

      坦白说,人一宅,首先是萎靡,其次是生存能力弱化,第三是“无心事功”。

      “事功”,就是干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出来,不拘大小。好比几个发小,小学同学,都读到大三了,聚会时有一个想出个点子,哎,大家都觉得挺好,可如今星散了,拆迁散到各小区了,大人们不会迁就你们胡闹,再搬一趟家。那如果有了电动车,在远郊租个农民房,三五相约,一脚油门------不对,一脚电门------自己的LAB就到了,鼓捣鼓捣的,咱们自己的DELL啦,APPLE啦,就冒头了。

      三,干得着。

      这就是国家费尽心机,给大家足够的工作机会,发展机会,就不用多说了。

      • 家园 茗谈(三十六)2-2

        今天就着几位同学,“海峰”兄,“四条”兄和wage兄的意见,再往下说。

        (一)

        “海峰”兄的建议极好,我改了一下,就变成这样:

        本来电动车本来就是在大都市外围使用,那么就设计一个,比如说,六环吧,对开八车道,不过全部是高架路,高架离地2米,底下再从地面挖深0.5米(地面平整铺管线,本来就有土方量,再加码一点罢了),挖出一条封闭的环沟(我还没有听说过北京大雨后会积水的)。环沟地面是普通六车道公路(中间两道腾出来给头上的8车道立支撑柱),净高2.3米处加一圈金属顶盖,如同一条长廊。电动车汇进环沟后,车尾伸出一根天线,天线头上是一个电刷,顶到顶盖上充电。这就变成一辆碰碰车了,东拐西弯都行,走到下口处付过路费,也包括电费。所下载的电能,不单是现在用的,也可以多下,把电池组充满,这样回家趴车就不用找充电柱了。

        从六环出来时,车载电脑和无人检票站用红外线“交谈”一下,这一趟,过路费多少,电费多少,立刻从车主银行帐户扣除,然后吐一张收据给你,开闸走人。要是你小子悲摧,银行木有钱,那乖乖停到叉道去,自有那路霸粉头孙二娘来修理你。

        电动车定期保养的时候,换掉磨损的电刷就可以了。

        环沟顶盖以上,也可以设轻轨,不需要再重复占地。

        “海峰”兄的建议,提到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事实上,大多数车辆的使用里程是消耗在主干道上的(如同血液细胞大多数时间在动脉和静脉里),只有很短的距离是用于末梢毛细血管式的居民区小道。解决了主干道上的充电问题,对电池航程就不必要求太高了。这个,经济意义非凡。

        (二)

        第二个问题,是“换电池”。

        现有的加油站,如果只设充电柱,那就几乎没有可操作性了。即便有15分钟快速充电,但一则快充对电池寿命不好,二则所充电量有限。加油作业,5分钟的营业额200多块钱,充电15分钟才50块,中石油那些寸土寸金的加油站岂不亏死?

        但如果以“快速更换电池组”来处理,第一,需要较大的场地堆放。第二,大量电池组同时上架充电,对电网的要求高,对储满易挥发汽油的加油站也有危险性。第三,涉及到“公地租用”问题。

        一辆电动车上,所有的电池块都是车主私人的,当然就很爱惜,真金白银换来的嘛。如果很多用户混用电池块,第一就有责任心问题,第二就有走后门占便宜现象。

        但,仍然值得尝试。我们这样设计一下:

        BYD在出产整车的同时,也充当电动车行业的“联科发”,向其他车厂提供电池组和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每辆车有前后两个电池组(重心配平),假设一共三十块电池块。国家对电池块的尺寸/接口有统一规定。各厂每款车的外形/性能指标不同,所以给电池舱的尺寸形状也不一致,有一部分电池必须有定制的外形,但国家规定每部车80%的电池块必须是统一尺寸,便于调换。

        当车主买车时,可以买“裸车”,不带私人电池组(就是只有那20%定制电池块是私人付款的,其余的标准块装在车里,但所有权不是你个人的),于是卖车的4S店就开始卖拐了。

        原来,中石油建立了一个“电池俱乐部”,所有入会会员,交年费,租用俱乐部的电池块。每个电池块,就类似一个属于COSCO的,空的标准集装箱,有编号,流通到哪里了都有记录。中石化就好比是“CHINA SHIPPING”,也有自己的俱乐部。这几家俱乐部的电池块,可以混在一个电池站里,但中石化的会员,只能租中石化的电池。

        于是4S店开始天花乱坠,什么加入中石化,免两年租金,加入中石油,送“非诚勿扰”门票一张;然后战争升级,加入中石化,送相亲机会两次,加入中石油,送媳妇还包养儿子……等等吧。

        等你坚守到最后,看在人家承诺若干N奶的份上,决定加入中石油了,那么就填表交帐号,把车开走。那车上已装的所有标准电池块,由中石油出钱买下了租给你,你每年交租金就对了。车里的电池块是串联的,用完一块才用下一块。等要临时充电了,到路边随便哪个电池站里,由电站员工根据每块电池块上的显示数据,换掉没电的几块,只算电费不算换电池劳务费,给钱完事。

        这样,电池块的流通管理,就类似空集装箱,也类似液化天然气的加气站给顾客充气。由于每块电池块都配一个芯片,记录了充电次数和电池“健康状况”,因此如“四条”兄说的,根据电池实际使用残值换上相应的旧电池,或你另加钱换新电池,技术上是可行的。

        而问题不在技术层面。

        国内一般的加气站,靠什么赚钱?

        靠“升溢”。就是说,气站进了50吨气,陆续分卖出去了,零售额减去进货价,差价付付固定开支,打平正好。那,靠什么来利润?就是账面上卖出50吨后,气灌里还留下了那么三五吨。你懂的。

        这,就是“公地租用”的漏洞所在,所有权不明晰到个人,就无力监督,大锅饭鸟。带来的害处有二,一是短斤少两,二是损公肥私(来个哥们,就换几个好电池)。这个问题,在公房出租,公共自行车等等项目里,都会存在,你设计一个再好的收支平衡数学模型,也阻挡不了“非线性的人性”。但这样的项目,只要有个冤大头在最后一环顶着千斤闸(一般就是银民政府啦),那还是很值得一试的。

        海峰:破除思维定势之电动汽车之路(1)

        四条:还是应该采用可快速更换电池的方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