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房价,地方财政困境和改革(更新一段话) -- 下山斯内普

共:💬143 🌺92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房价,地方财政困境和改革(更新一段话)

    随着多方探讨的深入,得益于任志强等的论述,关于地方政府在高房价中起到的作用逐渐成为共识。土地收入作为独立于地方财政的预算外收入是支持地方政府能获得巨额收入的保障。

    在 2010年,各级财政总和加上土地、国企、地方融资平台等收入占gdp的近40%,加上各种其他预算外收入,还有少报的收入,各级政府收入占整个国民经济中有50%强。而在分灶吃饭的财政体系下,中央财政对地方的支持明显达不到地方需求,所以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需求持续存在,所以土地出让价格在多种操作手段下每年持续上涨,这造成了楼面价格的持续上涨,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整体高回报率和投资拉动经济模式的持续成功,这种操作得以维持。

    在各级政府支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和保障。这一块可谓是刚性支出,基本没有压缩的空间。这样,地方政府压缩支出可谓是空谈,地方政府自身没有压缩支出的动力。

    那么中央政府的态度就至关重要,但显然,从历史上看,压缩地方支出同样是不可取的。

    中国作为一个两千年的专制国家,历代政府都极为重视历史上的治理经验,目前的境况我们可以在明朝找到类似的情况。

    在明朝末年,由于财政短缺,明朝中央政府刻意压缩地方政府支出,裁撤地方人员编制。造成大批的低级官吏丧失收入来源。

    其中,有一个失业的邮差叫李自成。大量的地方失业官吏成为明朝的不稳定因素。最终导致了明朝的两线作战和灭亡。

    清末的改革同样如此,百日维新的夭折意味着康有为的夸夸其谈和对政治的天真。

    故此,在当前中国外部战略环境并不稳定的情况下,稳定压倒一切并非空谈,所以有限的改革都是在不触犯地方官吏的利益上做出的,这样的改革使改革的可选路径越来越狭隘,这也是温总多次谈政治改革而没有实质动作的根源。

    至此,房价问题成为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中央地方博弈困境的一个表层的面纱,背后的困境并非单纯的政策引导或市场配置所能改善的,归根到底是取决于中央对改革的推动力。

    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发展就是硬道理。目前的综合困境都寄希望于在发展中中央政府能有更多的资本来赎买地方官员的利益,并且纳入可以监控的范围内,或者,国内民众的政治素养能提高到监督地方政府又不会压制地方政府建立超越地方政府的统治,将一群人的利益置于政府和广大民众之上。建立起现代政治文明而不是伪装成民主的地方权贵集团。

    总体而言,发展才是解决的终极保证,否则,改革将再没有推动的力量。

    ~~~~~~~~~~~~~~~~~~~~~~~~~~~~~~~~~~~~~~~~~~~~~~~~~~~~~

    房价,地方财政和改革2

    同样的改革,在不同年代的含义绝非相同。不同于80年代的改革,90年代的改革,现在的整体政策环境面临着更好的也更坏的外部环境。

    房价自08年来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个焦点之外,可以拓展出诸如保障不足,收入增长不足,整体幸福感下降得多重含义。收入并非没有增加,而是相对于生活成本而言增长的不够快。

    与此同时,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列车上,相当一部分政府官员的收入与福利增长幅度保持着相对于生活成本的更高幅度。在统计数据中就是表现为政府财政占有GDP的比重越来越大,可以说,这一轮经济增长的最大收益者是政府,同时由于土地收入的大幅增加,具体而言是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中的各级官员。

    wxmang在议论改革的含义时举了两个例子,大意是改革就是排队接水和抢座位,在改革开始时位置没有那么重要,或者是没有货币化的价格,但是在改革之后,每个位置的退出则需要真金白银的赎买。而毫无疑问,在这一轮经济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官员的位置有更为明确的货币估值,或者说:寻租价格。

    中国的改革有其前车之鉴,那就是苏联的一系列新思维,而这以苏联解体作为结束。毫无疑问,苏联在最后的岁月对于其官僚体系有类似的困惑,苏联无法约束官僚机构无限制得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攫取越来越大的份额,变成一种权力的资本主义,最后,这种权力的资本主义产出了自身的政治力量并且取代了苏联的统治,各级官员摇身一变成为了各种寡头,并持续影响着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同时,毫无疑问,失去了苏联权力的依托,俄罗斯的寡头们缺少真正的经济竞争力,这一切导致了苏联在90年代的萧条,中央财政的困境和战略上的大幅退却。

    所以,如何恰当得赎买官员的权利是改善各种社会矛盾的关键步骤,但是历史又给了我们太多的经验教训,同时,从法理和道义上并不能让大家信服,因为地方官员的权力来源于中央政府的任命,并最终来源于人民的委托。而最终,人们发现,委托给他们的权力最终还需要更多的代价才能受到控制,换而言之,一大笔金钱。

    ~~~~~~~~~~~~~~~~~~~~~~4-6更新(论述中国官僚阶层)~~~~~~~~

    官僚集团自宋以来繁荣昌盛,钱穆先生在分析中国历代政治时就着重指出君权与相权之争,相权则代表文官集团的利益,文官集团束缚着君主,君主也束缚着文官集团。

    谚语说:仁慈是君王的美德。君王可以在绝境中给人希望,给予网开一面超越律令制度的豁免。

    则相对的,严苛则是官僚的美德,在于严格按照典章制度办事,达成主要的行政目的,其他都与他无关,这一点从石壕吏和兵车行就可以看得出来。

    两种权力相互矛盾和制约,构成仁慈和冷酷,希望和绝望的平衡,有宋以来,这种平衡还不错。

    而我朝成立以来,最高权力并无特定的归属,无论是所谓红色家庭还是工农兵子弟都不能算是最高权力的约定继承人,最高权力同样来自于官僚阶层。故此,最高没有超越官僚阶层的绝对控制力,因为最高的权力来源于官僚。

    相反,直接其他国家并非如此,民主典范美国的最高权力来源于民意选举和财阀的认可,独裁典范新加坡最高权力被李家牢牢掌握,所以归根到底,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不在于民主与否,而在于对官僚的紧紧束缚,这句话是小布什说的。

    美国的官僚系统堪称廉洁的典范,并非他们制度完美,而是官僚机构从来不掌握核心权力,核心的权力来自于两院那几百个身负民意光辉和金钱权杖的议员们。他们的存在价值之一在于找官僚系统的麻烦。

    美国各部门的主官也和官僚系统无缘,是由总统任命而产生,不依附于官僚系统,换句话说,他们不需要鸟官僚系统。这是能约束官僚系统的根源。

    中国目前显然欠缺这一官僚约束机制,从而导致官僚系统无限制的扩张和攫取在经济中的份额。从而吸引更多人加入官僚系统。

    也许,这才是中国最古老也永远最现实的问题吧。有宋以来,中国政权用文官系统解决了武官系统,现在不知能用什么系统来解决文官系统,毛泽东失败了,不知谁能成功,中国又将付出什么代价。

    ~~~~~~~~~~~~~~4.9更新,总结一下~~~~~~~~~~~~~~~~~~~~~~

    本文是在黑莓上写的,有空就写一下,有些杂乱,当做一个小集吧。前段时间看了wxmang的关于苏联灭亡的帖子,联系到中国历朝历代灭亡的例子,觉得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无法约束住中国的官僚阶层敛财。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从房地产入手,说明了当前地方官僚的疯狂,这完全不是温总在中央再三说要控制房价所能阻止的了,为何中央的权威不在,那又是税收结构所决定,“手里没把米,鸡都叫不来”。我们最后发现,要妥善解决高房价问题,就要中央出钱把土地财政的收入承担下来,但显然无此财力。

    而这就陷入一个奇怪的悖论,明明是中央任命官员管好地方的权力,最后发现要收回来这部分权力要用更多的钱,权力已经完全货币化了。

    而明朝亡就亡在不给官僚发工资上面,所以也不敢贸然阻断地方的财路。这个是中央无法控制地方的根源,因为中央要承担政权的稳定。

    河里还是有很大的乐观主义精神,我比较悲观。中国未来会发展,但是发展到最后,不一定能让我们幸福。

    P.S 谢宝呀几位,惭愧。

    感谢月下网友指出一个数据错误。

    关键词(Tags): #房地产#经济通宝推:本嘉明,上古神兵,Wjwu,forsake,飞影,抱朴仙人,洗心,一笑万山横,wolfgan,talanet,肥狐,
    • 家园 我看食品安全,在官僚超额攫取之后的异化

      这次几个食品安全事件几种爆发,国内的河友基本都有所耳闻,蒙牛,双汇和其他一些爆出的事情基本让大众很灰心,只可惜,没有形成一股大的整治风潮,也没有大的改进。

      其实就我而言,我一直不喜欢蒙牛,为何?因为蒙牛的广告打得到处都是,请得明星多到我不认识。我自己就会犯嘀咕,这么多的广告钱,不都得从我的牛奶钱里出,拔羊毛拔到我身上了,不行,坚决不买。

      在一个成熟的行业里面,我只相信正常利润,不信超额利润。举这个的例子就是说明,在我看来,一个赚正常钱,生产成本正常的企业生产的东西要比那些明星的,额外生产成本高的企业生产的东西靠谱多了。后者压缩的就是质量。

      但是现在忽如一夜春风来,满街东西不能买。从我上个例子来类比,就是说明普遍食品企业正常的生产成本不能保证,额外生产成本偏高,明星企业如此,卖牛肉的小作坊也如此。那究竟是什么巨有如此广阔的影响力呢。

      答案是政府,通过政策,通过货币,通过剪刀差。而背后是官僚阶层的阴影,他们的过度攫取。

      在央企光鲜亮丽的盈利背后,是大大小小盘根错节的相关公司,他们可以赚取高额理论或者正常利润,但是寻租的成本已经全部加到成产成本中了,而这一个成本他们是不承担的,通过价格转嫁,转移到上游或者下游的公司,增加他们的成本,再通过上下游的公司转嫁给消费者。这是传导链条。

      在通胀的大背景下,通胀的影响已经被官僚控制的相关公司转嫁,换句话说,他们在攫取通胀税。压缩上下游企业的正常利润,这些企业不出幺蛾子才怪。食品安全只是冰山一角,容易发现了,你看可口可乐多聪明,直接缩饮料的容量,而不在质量上做文章。

      而中国食品质量上的不稳定将会加大整个社会在食品上的成本,消费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鉴别质量的好坏,那就失去了品牌的意义了,那企业花那么多钱做广告不是蛋疼么,整个社会的福利也大大减少。

      其实,解决方法也简单——涨价,让企业获得正常的利润。但是发改委又卡在那边,一放的话,今年的CPI数据将惨不忍睹。整个社会的财富又将大大贬值,心痛的有老百姓,也有官僚阶层。

      唉,把肉烂在锅里吧。

      通宝推:迁飞的雁,
      • 家园 可乐又缩量又涨价,那是发改委的功劳

        先是可乐计划7月涨价3%-4%,一放出风来,发改委就约谈。这时价格是1.9-2.7元/600ml。

        发改委很有面子,7月没变价格。变的是容量!经过全国范围内市场测试后,发现消费者更喜欢500毫升的包装。这时,开始有两种容量新上市的500ml,老库存的600ml,都买原来的价格。

        等老库存卖的基本没货了,发改委也过了约谈活跃期,可口可乐率先提价,2.8-3.3元/500ml。

        这次,谁也没吭一声,包括发改委。

        乍一看,发改委在CPI最难看的时候,出面推迟了一次涨价。表现为变相的涨价,缩量价不变。

        再一看,发改委和可乐们合伙玩了一次变态的涨价,缩量又涨价。

      • 家园 恰恰相反啊!蒙牛不是央企,伊利倒算是央企吧。

        我的经验竟然和你完全相反!

        我的经验是,风投参股的食品企业,我一概不买。

        君不见,所有爆出安全问题的企业,背后都有风投的影子。

        有人说蒙牛是民族产业,哎,不学习,就是容易受骗。

      • 家园 现在看不买蒙牛是对的
    • 家园 政治的稳定就是权力的制衡。

      首先声明,本人不是毛派,只是想论证阶层组织化对政治稳定的制衡作用。

      历史的周期律一直是压在毛泽东心头的巨石,他一直试图打破周期律努力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稳定结构。核心就是社会阶层的相互制衡,前提就是各个社会阶层的高度组织化。没有组织化的民众没有自己的声音,没有组织化的阶层没有自己的利益(或者无法表达自己的利益)。

      • 家园 建国后的中国并不是毛泽东喜欢的中国

        并对此做了很多尝试,我也不是毛派,但我反对单纯从斗争角度来理解毛泽东的行为。这一点我支持你。

        官僚需要稳定的攫取,毛泽东最擅长打破稳定。看看之前的整风运动,其实可以想到毛泽东是用一种政治运动的方式完成官僚阶层的换血,但这是一种认为控制的,没有长久生命力的方式。

    • 家园 没有官僚就没有天朝,没有天朝也就没有了官僚。

      世界各国都有利益集团,在天朝主要就是官僚阶级,这个阶级不能废,还要堪大用,但也不能没有约束的疯长,理想的平衡状况,是官僚阶级给自己切蛋糕的速度相对的大于蛋糕整体的扩张速度,而不能是大大的高于蛋糕整体的扩张速度。用什么方法保证这一点,现在完全看不到头绪,说起来要靠将来提高了素质的群众既能约束到官僚阶级,又不搞暴民政治。天朝十几亿人,长远来看素质会不断提高,但是这个中间,就不能出大的幺蛾子:官僚切蛋糕太心黑,民众起来搞周期律;或者普世派忽悠成功,经济官僚直接变寡头;或者经济升级失败,连带社会升级也失败。。。。。。种种种种都直接断送最广大群众的未来。

      现在的局面,到底是不是“官僚阶级给自己切蛋糕的速度大大高于蛋糕整体的扩张速度”,有的吵。现在是高速增长期,官僚无论怎么给自己切,群众总是能多分一些残渣,所以也就能忍,最多三十年后,高速扩张一旦结束,官僚还像现在这样给自己切,那就一定要出事。现在不比古代,群众不可能以“只要还能吃到观音土,就能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现代标准下,官僚无人约束的疯狂切蛋糕行为,不可能像古代那样切它个一百年都还能挺,最多三十年,这种行为一定会招致后果,要么群众跟官僚博弈后找到一个长久的协调共处之道,这个自然好;要么就是新时代的周期率,是否人头滚滚不知道,长时间的大动荡甚至大分裂免不了;要么群众忍无可忍听了普世价值的忽悠,彻底搞成了大寡头大家族大财阀呼风唤雨。我认为这三者三十到五十年后必居其一,没有第四种可能。

      • 家园 兄弟说的精妙,这就是中国悲剧的周期律的根源

        这就是中国TMD悲剧的周期律啊!!!

        一治一乱,治乱循环。

        所以小布什强调:俺们美国是约束住政府,把他关进牢笼的。

        中国则没有这样,就目前来看,很多细节都在暗示社会上的普遍不满了。

    • 家园 请教两个问题

      你说

      在 2010年,各级财政总和占国内gdp的近40%,加上各种预算外收入,各级政府占整个国民经济中有50%强。

      而我查到的数据是

      全国财政收入83080.32亿元,比2009年(下同)增长21.3%。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全国财政支出89575.38亿元,增长17.4%。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和地方财政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为93180.32亿元。全国财政收支总量相抵,差额10000亿元。

      http://news.qq.com/a/20110306/000986.htm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请教,您的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

      另外,根据这篇文章中国土地出让制度改革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情况似乎还没有那么糟糕。但这是对几年前数据的分析了。

      • 家园 多谢你的仔细阅读,我说明一下

        你引用的数据是公开的数据,按照这两个数据推算出来却是是不到40%,确实不规范,我将改正。

        我写的时候不止计算了政府财政收入,还计算了2010土地收入约2.9万亿,2010年国企总和利润约2万亿,地方融资平台收入约3万亿。

        算下来有约40%+,GDP、财政收入支出、土地收入是引用财政部的数据,采信度比较高,地方融资平台来源于银监会,但只有估值,还在调研中。比较水的是国企的数据,我没有找到更好的数据,只能先用利润代替,但实际纯利润和收入只少不多。

        同时还有各种费用收入等等地方收入都无法统计,算下来还有几万亿,所以我给出50%的估值。

        • 家园 土地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都是以公司的形式运作,把这个也计入财政收入~~,好吧,反正都是当官的花钱,也算了。地方上的各种费用收入,如果是政府支出,肯定会纳入财政收入的,不必计算。

          • 家园 这样的,我关注的主要是政府实际能控制的所有的收入

            因为中国的政企分开不可能,实际上企业的许多资源也是政府控制的。这部分是不纳入财政计算的。地方的土地收入确实是预算外收入,要不也不会有这么多问题了,不知你指的是那部分土地的收入。

            国土部部长透露,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同比增加70%,实际土地出让面积42.8万公顷,同比增加105%。尽管专家多次呼吁改革“土地财政”模式,却看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变化。而万亿土地财政收入属于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去向却不透明。

            外链出处

            费用收入的话可能有的单位纳入预算了,但私下小金库不少,很多单位的福利是指着这一块的,在完成一定额度之外,都可以作为福利分发。

            概念可能没说清楚,见谅。

            • 家园

              在我给出的链接里,对土地财政有说明的。土地收入那么多,怎么可能不纳入预算?我也不是这专业的,无法详细说明土地收入的来龙去脉。

              大部分单位的罚款、收费,如果作为正规的福利下发,肯定是要纳入财政的。(我的感觉,如果罚款开票了,那就是财政收入,如没开票,才是执法人员个人所得)所以这一块,怎么也不可能达到10%的比例。

              央企和地方国企的问题,毕竟是企业,也只承担特定的职能。将其看作政府可以掌控的财力是有些勉强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