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高老师教导我们:非说曹操墓造假是什么心态 -- 缪斯奥洛奇

共:💬13 🌺3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整理】高老师教导我们:非说曹操墓造假是什么心态

    前两天发了篇谈曹操墓事件进展的文章,以一个小白的角度,谈了谈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不过小白说话当然是人微言轻的,所以现在有了权威的发言,当然是让我信心大增。前两天在回帖里加了链接,有河友表示看不见,所以现在整理一下,贴在河里,让大家看看什么是权威的观点。

    高蒙河老师在国内的考古学界,说是权威想必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先生虽然是小白的老师,小白可不是先生的弟子,辈分不对是万万不敢僭越的——既然现在权威都发话了,大家自然也大可以自行判断,这个“曹操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链接:http://blog.renren.com/share/229981992/10467481328/

    非说曹操墓造假是啥心态

    这几天假闫沛东原系真逃犯的报道,非但没有平息一部分人对曹操墓的质疑,反而更有在个别人的耸动下重新引发新一轮社会争议的端倪。我在团市委书友会给白领们做讲座,就有人问我到底曹操墓是真是假?可见这类谣言真的害人不浅,迷魂不散。我检索到一些有代表性的狗屁说法,戴着口罩,手涂酒精,黏贴如下:

    浙江有个什么自封的时评人江某某这样说:“打假之人造假,那些力挺曹操墓属实的人可以长嘘一口气了,而为曹操墓焦头烂额的安阳相关官员似乎也可以如释重负了。但是,“闫沛东”造假是一码事,曹操墓是否属实是另一码事。质疑曹操墓的人很多,曹操墓是否属实,并没有定论。”

    江苏有个什么媒体人王某某这么讲,凤凰网不明真相居然还转载:“在这个充满赝品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人都是假的,曹操墓难道就一定是真的吗?更何况,有这么大的地方利益在里面,太有造假的吸引力了。因此,既然“闫沛东”案再次掀起公众对曹操墓的兴趣,不妨在积极抓捕逃犯的同时,考古界也对曹操墓来次梳理,找出事实的真相,还公众一个交代。”

    持这类字句者,貌似振振有词,看似义愤填膺,说穿了不过有二个共同点而已:一个是自己先戴上绿色眼睛,哪怕世相绚烂多彩,可他看啥都是绿的;二一个是先给你戴帽子,后向你打棍子,先假设你有假,然后打你的假,先预判你有罪,再盘点你的罪证。其实,这和假闫沛东的做法如出一辙,同路同功,自导自演,胡言惑众。那我们就看看,上述所谓造假说是否成立,是否具有起码的逻辑和判据——

    第一,先看考古人如何造得了假?众所周知,考古通常不是一个人能做的工作,起码在野外考古,考古人先要组成团队,有队长、有队员,有发掘的,有拍照的,有记录的,有修复的等等,没三五人一起干,成不了事,忙不赢。考古人除了自己组队,还要在村里雇请一些民工来挖土、出土,乃至挑选心细能干的村民辅助考古人一起清理遗迹和遗物,甚至像挖曹操这样的大墓,一天两天挖不完,每天还要烦请他们日夜看护和守卫。

    一句话,挖一个墓地也好,清理一座墓葬也罢,非十人八者做不成,像曹操墓的规模之大,工作量之多,更是没几十人劳作干不了。换言之,在众目睽睽之下,同时同地同一群人,既不是亲戚里道,又不是单位死党,怎么造假?谁能造假?谁敢冒天下大不韪来造假?那得什么道行才能得手?恐怕老高我这等绝顶高手出招也难胜任也啊。

    第二,再看考古人和官员为什么要造假?造假有造假的目的,通常盖凡有三,一是为钱,二是为名,三是为利。考古人为钱造假,盖无所益。因为考古发掘是考古人的本职工作,挖到与挖不到,能挖到多少,同事不会看得起或看不起你,单位也都不会怪你,更不会发你奖金。再者说,挖出来的文物都是国家的,既不能拿去卖钱,也不允许以假换真弄出去套现。说句实在的俗话,没什么进账,那还造哪门子假作甚?

    再者说,考古人为名造假,可能或有所图,地方官员出于地方利益,说一点不动心也不客观。问题是,为名也好,为利也罢,那都得有造假的可能和环境,或曰可操作性乃至执行力吧。官员不是一个,通常都是一套班子,大家一起预谋,非叫考古人来造假,不造假就不给你经费,这有多少可操作性?且不说班子内部是否团结如一人是否会祸起萧墙,且不说考古经费多是国家文物局和省里下拨而不完全是当地出,就算三头六面、个人和单位都能交集起来,构成一个利欲熏心的集团,那他们这样做究竟图的是啥呢?安阳本来就是历史文化名城,守着殷墟这样的中国第七大古都和世界文化遗产,旁边还有一座现成的袁世凯陵园,非得要靠再挖个曹操墓来轰动国内外捞取名利或政绩么?这用咱百姓的话说:有意思吗?我看是没意思,是低估了官员和学者们的起码的自律,也戏弄了咱平头百姓的智商,太不把人当腕儿了不是?

    其实,曹操墓发现后,河南文物考古机构的一位领导曾在我去参观曹操墓现场时私下说过,在河南类似这样的名人墓多得是,挖曹操墓之前也不知道会挖出什么?是不是曹操墓哪个晓得?没成想有人不停地盗墓,就只好按照国家文物保护规定抢救性地去挖,哪知一挖挖出个曹操墓,扯出那么多争议,早知道这样不挖也罢,迎来送往不论,搭钱搭物搭时间也不说,烦都烦死了!——这样的实情,不知上述那两位所谓媒体人或时评者了解后,会不会还会坐在电脑前,晃脑袋臆想,敲键盘胡说。不过,按他们的逻辑和心态,我揣测非但不会收手闭嘴,反而还是会像东北话常形容走火入魔的人那样:咬着屎橛子硬犟,给麻花都不吃的。换言之,劝说这类人应当起码尊重已有基本定论的考古科学,似乎已是对那什么弹琴唱歌,无用也!

    这不能不使我倒要反问或质疑了:他们这是什么心态?他们又是什么动机?如果这可以借用昨天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唐继根先生发我短信的分析,不外如下几点——"曹操墓争论背后,我看见以下:对政府的不满;对河南的偏见;利益的纠结;知识的盲点;道德的表演!"其实啊,这话换我这糙人来说,他们已不止是江湖上那种抖机灵装犊子的混子,整个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佞贼也!

    小白斗胆评论:高老师都发话了,关于曹操墓的种种妖言,也应该恶灵退散了……

    关键词(Tags): #曹操墓#媒体#心态
    • 家园 什么心态?嘿嘿

      既然网上有一大群爱听扯蛋的,自然就有跳出来扯蛋的,扯蛋好啊,投资小见效快,听说倪方六现在不仅“真”成考古专家了,还要出盗墓笔记续集了!

      介是什么心态?介揍是传说中的不宰白不宰的心态...

      • 家园 其实倪某人还有更狠的

        他说要送他儿子去英国(可能是牛津……)学考古,振兴中国考古学,揭穿考古学界的黑幕,云云。

        看来还要传家的……

    • 家园 有一些很不错的争议

      http://eco.guoxue.com/article.php/25464

      比如,金石学者对鲁潜墓志的质疑至少是个有力的争议。(也就是曹操墓证据之三和鲁潜墓志的呼应)

      作者在金石学界至少是有声誉的,而金石学界对这个结论没有争鸣;考古学界也没对它回应, 我以为是十分有瑕疵的。而不能对对方的论据提出有效的辩解,单纯的指责对方心态是没什么说服力的。

      • 家园 我就一名网友,都可以对这个争议进行争议。

        魯潛卒於公元345年,差不多同時期的353年三月,王羲之與謝安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蘭亭修禊,王羲之書《蘭亭序》请看开篇: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

        与鲁潜墓志开头对比

        赵建武十一年,大岁在乙巳,十一月丁卯朔。

        虽然鲁潜墓志开头写这么一段有些奇怪,因为不是鲁潜故去的日子,也不是下葬日子。但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墓志是两个月后请人写的。而有可能,当时的文章以时间开头的很多。

        另这个墓志是1998年发现的,而曹操墓是2010年,也就是12年后才决定发掘。如果是设计,也忒久了点吧。

        何况魏武帝陵据史载“因高为墓,不封不树”,地表上并没有任何人为的标志物。
        这句就是没仔细查史料的乱说,魏武帝陵上面原来是有地上建筑的,方便祭祀。

      • 家园 说的主要是媒体的问题

        考古圈也不是完全没争议。当然,跟媒体炒作的争议区别很大。

        • 家园 这个质疑可能也是媒体焦点之一吧

          但是考古学界要么摆出一副不屑回应的态度,要么就像是主贴说因为造假难、没利益高风险所以这碑不可能是造假,而不去回应金石学者提出的诸多疑点...这有点不合适,如果他们自己能作到以学术的态度对待质疑,自然媒体的炒作喧嚣需要更认真,但是在考古学者本身就以不专业的态度来对待其它学者的质疑的时侯,他们又怎能去指责媒体的不专业呢?

          举个小例子:

          按李路平说法,武字在西门豹祠石上是错字,鲁潜墓志和魏武王格虎大刀上的武按这个伪造所以也都错了。

          李路平的质疑:“《鲁潜墓志》有些字体是据1997年发现的《西门豹祠石》仿制。其中“武”字写法也与“魏武王格虎大刀”同出一辙,三字错法一样,千古奇事。... 笔者考释了东晋前七十多个“武”字,从篆书到隶书。均如此,字体风格可变,但文字构成不可变,《鲁潜墓志》中“武”字下面竟写为“山”,这个“武”为错字,遍查几十种篆隶无此一例。”http://eco.guoxue.com/article.php/25464

          而领队的回应非常轻浮:

          “曹操高陵考古队领队:《鲁潜墓志》中的“武”字下面就是一个“止”字,直到现在还有这种写法,而他们视而不见,把“止”字看成了“山”字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大概是水平有限吧”

          如果你持有这种立场,人家都说了考据了70多个武字无一有此写法了,至少你得找一个例子出来吧?从来就没人找这个武的通例,要么就找西门豹祠石。

          • 家园 你自己找拓片看看好吗?有两个武字,第一个就是武,第二个

            才看起来下面像山字。没有人别字水平这么奇怪的。

          • 家园 对武字下的“山”,有香港的书法家作出了解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3750580100lfob.html

             魏晉是隸書轉為真書的關鍵時期。三十年前,我負責撰寫《中國書法大辭典》書體條目,自此對字體和書體的變化非常注意,一有資料就收集,《魯潛墓志》自然引起了我的注意。

              《魯潛墓志》,隸書。用古代正體書寫,有莊重古雅之意。

              有人質疑《魯潛墓志》中的「武」字,與曹操墓出土的石牌,把「止」部錯寫為「山」,據報導說,「專家們遍查幾十種篆隸,均沒有發現這種寫法,所以石牌與《魯潛墓志》中的『武』字有可能為同一個人造假所為」,此意見最近為傳媒廣泛報導。

              「止」字究竟可不可以寫成「山」字形?

              在篆書中,「止」字三筆,先寫中間一豎,第二筆是右面的弧線,第三筆是左面弧線。如 李斯《嶧山刻石》:

              隸書順篆書而來,隸定時,中間一豎不變,左面的圓弧變成一折。右面的圓弧有點麻煩,因為豎筆下來,不能從右向左倒寫一橫,不順手;如果先寫橫,接下來同樣不能由下往上倒寫一豎,所以這右面的圓弧不能變為折。折中的方法是或變為一豎,或變為一橫,這在隸變中很常見。

              如果右弧變為一豎,則「止」字看起來確實有點像「山」字,尤其是豎筆寫得較長,連到了下面的橫。有些人將這豎筆斜拉,看起來像一撇。

              如果右弧變為一橫,這就成為我們現在的「止」字形,有些人把這橫筆縮為一點,往左拉出,姿態略有不同。

              在曹操之時,這兩種方法都有人寫。也就是說,「武」字下面可能是「止」,如漢末《曹全碑》;也可能是「山」,如同時期的《張遷碑》。後人收集很多例子,可在《金石文字辨異》、《廣碑別字》這些書中看到。下圖為《張遷碑》:

              《魯潛墓志》有兩個「武」字,第一個很清晰地寫為「止」,第二個看起來像「山」,這說明了什麼?書寫者不是不會寫,這是書法家求變化,而這變化屬於合理的範圍,沒有出格,沒有生硬臆造。

              與「止」有關的字,如此步歧歭齒歲歴歸等,歷史上都有人將其中的「止」寫為「山」,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在字書中很容易查到。舉例來說,「歲」上面是「止」,也可以寫為「山」,如《曹全碑》、《元羽墓誌銘》,

              魯潛卒於公元345年,差不多同時期的353年三月,王羲之與謝安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蘭亭修禊,王羲之書《蘭亭序》。《蘭亭序》的「歲」字,上面就直接寫「山」字。

              《魯潛墓志》中,「歲」字出現了一次,上面的「止」也寫成了「山」。「步」出現了四次,至少有兩個寫成了「山」字形,還有兩個看不清楚。「止」字在七個地方出現,至少五個地方是寫成「山」的,這個書寫者,習慣豎筆下拉,所以不足為怪。說其中一個「武」字下出現了「山」形,不能作為否定《魯潛墓志》的有力證據。

    • 家园 花!拜读了高先生的高论,谢谢了,

      不过小有不赞成,当然不是对高先生,我没那个资格。

      窃以为您对高先生抬得过高了,当然您把高先生的意见转过来是善莫大焉,其实就是您在考古领域发言对我也是很有益处的,但我好歹还是有点关心考古的,过去一直没注意过高先生,不过高先生总不会高过例如邹衡先生,还有首倡满天星的那位先生(记不起名字了),现在还不能算是考古界的最大的牛吧,当然我也是井底之蛙,胡说几句莫怪。

      • 家园 这里面有个辈分问题

        现在在世的辈分最高的可能是北大的宿白先生吧?

        满天星斗是苏公苏秉琦先生,高老师算是他的徒孙辈,师承是当过故宫院长的张忠培先生。辈分是这么算得,所以说是权威也不为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