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升车的发展 (0) -- 西江城

共:💬57 🌺3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一升车的发展 (0)

    今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在众多超级跑车和概念怪车中,大众的混合动力低消耗 XL1 成为了一个很有个性的明星。大众公司还不断强调,XL1不再是技术概念车,要迅速进入小批量生产,争取年产达到5000辆,不过价格没公开,估计四万到五万欧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别看现在西方普通大众都有了环保概念,“低碳节能为大家,blabla...”, 但是买节能车如果经济上不合算,多花个千八百的谁都不干。XL1按这个价钱真不知道能卖给谁。大众在 Lupo 3L 三升车上已经吃过亏了。

    超级节能车前传

    1999 年,大众在 Lupo 车型基础上开发了百公里耗油3升的版本,宣传称为是史上第一辆3升车。据说在美国总是被误解为发动机排量3升,都不理解大众为何如此兴奋,不过大众也不至于天真到把这种车试图卖给美国顾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Lupo 3L 综合采用了很多技术,其主要技术思路是减重。例如大量使用铝合金结构,例如后车门是由铝合金和镁合金板材复合制造,过犹不及,结果导致后轮负载过小,抓地力不够,又加了7公斤铅块配重,后来把电池移到备胎处,才取消了配重。风挡也由较薄的玻璃制成。最后结果是总重839公斤,比标准版 Lupo 轻了约150公斤。

    在控制上也用了很多心思,3升的耗油量只有在 Eco modul 下行驶才能达到,这时发动机功率从61HP 自动降到41HP,变速器自动试图保持在在高档位上,为减少空转(例如路口红灯),踩下刹车超过5秒,发动机会自动停止,松开刹车,重新启动。行驶中松开油门后,离合会松开,使车辆尽量自由滑行。

    但是市场反应还是很冷淡,大众一直坚持着同 Lupo 标准型同时生产着 Lupo 3L,到2005年停产大约只生产了30000辆,而 Lupo 车型总产量约50万辆。大众将同样的技术也用到了Audi A2上,但是结果更惨,A2 3L 只卖出了6500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是公司高层对发展方向充满信心,认为未来节能车技术是决定性的。老板费迪南.皮耶希(老斐迪南外孙)向研发部门提出了开发 1L 车的要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和外公在一起。皮耶希是右边那个,另外一个是他表哥 "Butzi Porsche", Ferry的儿子。模型是Porsche 356。详情另见链接中晨枫的文章。

    晨枫:【原创】汽车品牌的故事(十九)--费迪南的黑马(下)

    关键词(Tags): #大众 节能通宝推:myDday,box,铁手,舒拔,本嘉明,
    • 家园 可折叠车,可分解车---汽车新概念

      看到楼下的庄汀的奇思妙想,我也来奇思妙想

      1,可折叠车

      汽车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停车麻烦,占用太多空间,那么可以设计可折叠车吗?

      连飞机的机翼都可以折叠,汽车折叠起来大概不会很困难。

      2,可分解车

      就是要一家人一起出游的是整车,一个人出门的时候考虑到停车油耗的问题,轻轻一动,车的一半分解下来,变成摩托车了

      • 家园 想到就能做到,但是卖不掉

        折叠车:空军的飞机为啥不折叠机翼,那样一个机库就能放两架了。可惜机库实在是太便宜了。

        分解车:做出来肯定比一辆汽车加一辆摩托车更贵,顾客肯定要求更便宜的价格才肯买,因为一辆汽车加一辆摩托车能运7个人。

    • 家园 做省油车是日本人的看家本领

      2011年马自达首先推出1升油30公里的小型车。然后大发推出了1升油32公里。最新的是铃木的33公里。够上大众的3升车了吧。

      而且,这些车都是传统概念上的“汽车”。单纯的汽油发动机,没有用复杂的混合动力。材料也是以钢、铝合金等传统材料为主,没有采用碳纤维之类的高档材料。外观也是普通“主妇车”的形状,没有标新立异的特别设计。

      所以价格也和普通车一样!

      一升车的概念我觉得可取。对每天开车上下班的人来说,小车身足够了。不过那个车高实在是太窘迫了。特别是对身材高大的欧美人来说就更不能被接受。如果让日本人来做的话,肯定能做得更宽敞一点。

    • 家园 搞传统工业的人是不是脑袋都有问题?

      脑袋进了水以后被门板夹过?老搞这种破烂出来打公关糊弄人。

      相比之下,zipcar之类的概念继续发展几十年后倒真的会把能源消耗减少到现在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的程度,而且还不影响舒适性。

      本猫发现这种脑袋进水的现象在前互联网时代产业界非常普遍(本猫自己发明的概念,代表在互联网出现前就有的产业)。比如说好莱坞,现在还没想明白该怎么从互联网上挣钱。Hulu是它们自己搞的,现在半死不活。这还不说,它们还准备把netflix搞死。

      通宝推:益者三友,
      • 家园 一唱一和的象个真的似的

        本猫发现这种脑袋进水的现象在前互联网时代产业界非常普遍(本猫自己发明的概念,代表在互联网出现前就有的产业)。

        没有这些脑袋进水的传统工业,你的互联网拿什么联?联什么内容?

        以前看到的日本公司的“工业奇葩”无数,而美国的奇葩就少。

        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得出的这个结论。你去看看美国人造的奇葩飞机有多少?没有这些奇葩,哪来今天的发展。

        美国人事事走在世界的前列,它的奇葩发明怎么会比别人少?相反,跟在后面的,可以选择比较成功的奇葩学着做,少走弯路。这就叫后发优势。

        • 家园 本猫怀疑你是不是生活在岩洞里

          这种车能拿出来卖吗?有人买吗?这种思路很新颖吗?和二三十年前的太阳能车有本质区别吗?如果你想做卖不出去的车,脑袋不是进水了还能是什么?

          请问Google成功有后发优势吗?微软成功有后发优势吗?苹果成功有后发优势吗?现在的脸书有后发优势吗?Intel成功有后发优势吗?

          就是传统工业,GM当年成功时有后发优势吗?GE成功的时候有后发优势吗?杜邦成功的时候有后发优势吗?它们也许某些技术上有对前人的继承,但他们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创新。

          天天想着后发优势,最好的结果就是日本企业。

          回到做汽车上,本猫认为只要改变使用方法,就可以让它们变得非常省油。这个看上去似乎很虚,但实际上比指望什么提高发动机效率什么实在多了。如果内燃机做了100多年还只能把效率做到这个程度,那就说明潜力实在没有多少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汽车轻型化做了几十年也不过发展到了subcompact,在目前的思路上再做得更轻更小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

          • 家园 请教:“只要改变使用方法,就可以让它们变得非常省油”
            • 家园 并不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需要车

              按照这些欧洲人的想法,世界人民需要

              1. 一辆微型车上班

              2. 一辆小型车带一个人

              3. 一辆中大型车带一家人 (出游)

              大家都看到这种想法的荒谬之处了吧,大家为了一个目的(代步),最少要买两辆车,可能要买三辆车。这种脑袋进水想法除了对汽车厂有利,没有任何人会买账。这也是为什么汽车工业发展了100多年,世界绝大部分人买的车是4座或者5座,而不是3座,2座,或者8座,9座。因为4-5座可以适应各种情况。而6-7座的SUV,本质上是5座车稍微加大而来。更不要说做这种脑袋进水车只能用来一个人上班,到最后是不是省能源,都甚为可疑。

              但是如果我们让交通智能化,在不影响舒适性的情况下,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比如说,大家都抱怨电动车行程太短,只能上班用。可是如果我们把思路变一下,让电车唯一可用之处就是上班,那就是一场革命。本猫提到的zipcar,就是这种想法的雏形。在这种模型里,大家实际上不拥有车,而是在需要的时候订车。这种订车服务,不是说一天天地订,而可以按小时,以后甚至可以按分钟来算钱。当然怎么取车是一个问题,现在zipcar是停在各地马路上,让你就近取车,以后如果自动驾驶投入实用,那就可以让车上门。你吃早饭的时候手机的日程上按一下,因为手机(通过日程表)绑定你的地址(GPS),要去的地方,时间,支付手段,乘客几人,等等。zipcar这种服务就可以算出需要多大的车,是派电车(上班)还是汽油车(长途),最近的车在哪里,甚至可以让你选是不是要和人拼车等等,等你吃完饭,车就停在门口等你了。

              问题是在这种模式下,汽车公司肯定基本都要破产(因为需要的车大大减少,说不定十分之一都不到),它们肯干吗?问题是就是它们不干,又能怎样呢?

              也许有人问了,这种理想社会,要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啊。

              微型车大家已经搞了至少几十年(最晚从73-74年石油危机开始,大家就在搞),现在成效如何?自动驾驶本猫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不用20年时间就可以了,很有可能5年内就有先导产品上市,10年内就开始普及。

              • 家园 这个是不错,但是还是不如在家上班好

                连车都不用。现在的技术在家上班完全胜任,但是仍然不能流行,我认为问题在于社交。人在办公室比在家唯一的优越性是可以随时存在于社交圈中,因此对于彼此的沟通也比较好掌握,几句话的信息不是一篇email可以代替的。

                希望这个可以通过google glass那样的技术来解决,与谁通话,随时视频。因此我与当下大多数人对googleglass的评价相反,我认为google glass的流行点不是照相拍照看天气这些,而是视频通话。这种不用抄起电话,张口就来的视频通话(每个人都要配置glass),将会给远程会议通话带来一场革命,而随之发生最大影响的却可能使汽车工业,因为对交通的需要随之变化了。

              • 家园 你说的模式已经有了

                你说的模式其实已经在欧洲和美洲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本质不过是租车时间微分化,还取车随意化,一般租车都是按天算,现在在一天内一辆车可以被好几个客户使用。这个模型有个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车只能在一个大城市的市中心被提和还。不然租车的人满世界开,随意还车,租车公司的成本肯定大大增加。这样也就限制了客户基数。。

                这个模式有一定的想象力,但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现在大力发展,肯定是求死。快一步先进,快两步先烈。另外可以判定,你肯定不是汽车行业的,对汽车的变化了解的很少。就像盖茨嘲笑汽车行业的发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