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难道本地孩子就没有学方言的权利? -- goodgunner

共:💬228 🌺910 🌵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在广州,我赞同你的意见

        人的生老病死很正常,同样,语言(方言)的生老病死也很正常,顺其自然吧。

      • 家园 找到同类真不容易,握手

        同为上海人,很赞同你。你说的这些也是我的想法。现实世界中从未找到过同类想法的上海人,哪怕我的父母也是,深感孤独。

        有一次我母亲饭桌上说到现在是上海人搬到乡下,乡下人搬到市区。我当即放下筷子纠正:错,是穷光蛋搬去乡下,有钱人搬到市区。

        把阶级矛盾隐藏在地域矛盾之下,不知道是政府的默认还是引导。

        不过我比兄台悲观,兄台后半段希望上海人重拾支边精神恐怕是不现实的了。

    • 家园 学方言的目的是什么?

      语言的目的就是交流,你已经掌握了一种可以跟10亿人交流的语言,却偏偏还要去学一种只有其中1%能听懂的方言,这不是人为的制造小圈子跟地域歧视吗?除了给自己带来一点优越感以外,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实际的理由去浪费这个时间了。

      方言的产生是源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才导致了这种隔阂的产生,随着现代工业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跟通信交通的发展,人员流动越来越密集,方言的消亡是时间问题。

    • 家园 估计会和海外的孩子学中文一样。

      能不能学好,还要看用不用得到。

    • 家园 一个问题:到底有多少家长愿意让孩子花费时间去学习方言?

      我估计没多少,如果学校真的开设了方言课,首先反对的估计就是家长。

      • 家园 没事,上海话不是考试项目

        而汉语拼音是考试项目。

        在自己上学的时候,自己小懵懵懂懂的不明白,咱的父母都忙于工作没工夫管,所以不是很明白考试是啥意思。咱孩子现在在上小学,我现在是完完全全体会到考试这个指挥棒的厉害了。因为考试会超纲出题,所以必须参加课外辅导;因为考试会考跳绳,所以咱孩子会边哭边练,同时外公外婆不心疼,不说我虐待儿子。

        不进入考试项目的学上海话就是一碗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现在有这么大市场,说明tg做得还不够好,还需要努力。

        在现有阶段,由于tg工作能力有限,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还任重道远,tg甚至有意识的安排和传播心灵鸡汤。

      • 家园 本地家长是不会反对的

        外地家长如果真想融入当地也不会反对。

        • 家园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习东西必须取舍

          你觉得方言很重要,但别人不一定这么认为,有很多家长会认为英语、奥数更重要,孩子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英语、奥数的学习中。

        • 家园 作为半个上海人表示完全反对

          我2个表姐回了上海。一个在西安就学会了60年代的上海话,结果9X年回了上海还是被鄙视为乡下人,她老公不是上海人,一家对让儿子学上海话毫无热情。另外一个在西安就不会上海话,在上海上完大学还是不会,现在对儿子学上海话也毫无热情。

          说的更直接点,现在上海比较高教育水平的岗位我还没见过哪个需要上海话的。

        • 家园 外来人口不需要融入上海口音,上海需要融合外来人口

          能在上海定居下来的外来人口,比普通上海本地人,往往更具有选择服务的权利,所以到底谁会改变口音,是很明显的。

          这么多年来,上海用普通话来融合全国各地来的人,现在用英语来融合全世界来的人,所以上海才是国际大都市。

          我觉得,人才聚集地的方言会首先消失,而人才流失的地方,方言会保留更长的时间。

          我喜欢上海这个城市,就是从公交车上的报站开始的,字正腔圆,带一点儿“上海味”,跟“北京味”绝对不一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