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龙场悟道说起 -- gb2312

共:💬32 🌺68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从龙场悟道说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这是王阳明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廷杖四十,被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前夕所做的一首诗。

    此诗气度恢宏,非常适合即将远游的朋友励志壮胆。

    先说说龙场吧。

    据《王阳明年谱》记载,“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蛇虺魍魉,蛊毒瘴疠”这绝不是古人的夸张说法,而是事实。举个列子,阳明哥在龙场第三年,曾经写了一篇《瘗旅文》,这篇文章里面记载了一件事:一个吏目带了一子一仆去上任,路过龙场,阳明哥本来想去问问北方的消息,但是他们走的太早没赶上,到了中午的时候,听说蜈蚣坡那死了一个人,边上有两个人在哭泣。到了傍晚的时候,听说蜈蚣坡那死了两个人,边上有一个人在哭泣。到了第二天,蜈蚣坡那只剩下三具尸体了。——真是残酷的旅程。

    据《明史》记载,“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可见,当地少数民族兄弟很多,也不知道是民风彪悍还是民风纯朴,个人感觉,这主要还是在你自己够不够硬,你够硬他就是民风纯朴,你要是软弱可欺,他立刻就要发飙了。

    龙场这个地方,属于现在的贵州市修文县,现在有22个民族。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修文县,修文县是清朝的设立的,起这个名字估计也是受了阳明哥的影响,阳明哥谥号是“文成”啊。那个地方也没有驻军,后来的敷勇卫是崇祯三年才设立的,可见,朝廷对这个地方的控制力有多弱。

    沟通也是个问题,当地少数民族兄弟语言不通,也不是全不通,“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语言通的都是亡命徒,不知道在内地犯了多大的案子,才流窜到龙场的。

    龙场驿丞,也就相当于现在边远山区的邮政所所长,官不大,但估计是当地最大的官,王所长将何以自处呢?

    “旧无居,始教之范土架木以居。”-《王阳明年谱》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明史》

    史书上记载的很简单,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王所长刚到的时候相当凄惨,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当地人帮他盖的房子。可是凭什么啊?难道语言通的亡命徒和语言不同的少数民族兄弟,都像天使一样乐于助人?阳明哥是怎样和这些人打交道的?我觉得阳明哥有个优势,就是身手够硬。

    《年谱》记载,在阳明哥15岁的时候,“出游居庸三关,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询诸夷种落,悉闻备御策;逐胡儿骑射,胡人不敢犯。经月始返。”

    在现代人还在家里准备中考的年纪,阳明哥已经“逐胡儿骑射”了。真功夫都是生死搏杀中练出来的,关起门来练,最多也就是高明点的健身操。阳明哥是怎样和亡命徒以及少数民族兄弟讲道理的,史书没有记载,大家可以自己想象。这过程一定是相当惊险,也相当精彩,不如拍一部《仙剑奇侠传前传之龙场悟道》如何?

    阳明哥官不大,而且刚刚受了气,降了职,挨了揍,廷杖四十的伤估计还没好利索,但是,在龙场代表的却是大明的尊严和秩序,不可以不自重。盖房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沟通,要分工,要协作,盖房子的过程就是建立秩序的过程。当地原来也肯定有秩序,自然部落的秩序,或者亡命徒混乱邪恶的秩序,但阳明哥要建立的却是大明的秩序。没有一个稳定的秩序,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还悟什么道?

    要说阳明哥在龙场盖得房子可不少,“以所居湫湿,乃伐木构龙冈书院及寅宾堂、何陋轩、君子亭、玩易窝以居之。”这不仅仅是满足住房需求,我觉得这既是一种教化,也是一种娱乐。教化和娱乐相结合,才称的上“乐道”。佛祖不是也说过:“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看看人家,娱乐的多高端,大气,上档次。

    依靠武力,钱财,或者聪明才智,可以建立短期的秩序,但不足以维持长久的秩序。长久的秩序需要信念和信仰来维系。如果没有真正的信念,既不会有真正的教化,也不会有真正的娱乐。没有信念的教化必然是虚假的,没有信念的娱乐必然是低俗的。

    一说到信念和信仰,好多人总往宗教上扯,好像没有宗教就没有信仰,这是外国人的偏见。我觉得,一切能使人们快乐幸福的生活下去的信念,都可以成为信仰。阳明哥经历了种种磨难,在龙场确立了自己的信仰,简单来说,就八个字:

    “居夷处困,而悟良知”

    (待续,最后一句,特别推荐给已经远游的朋友)

    通宝推:遂爰2012,心远地自偏,朱红明,witten1,strain2,唵啊吽,可以攻玉,钻石象,被明月兮佩宝璐,SleepingBeauty,38楼208,里海虎,范进中举,删ID走人,少侠请留步,无无名,桥上,履虎尾,贼不走空,franky9,陈王奋起,
    • 家园 【原创】从龙场悟道说起(4)

      接着说阳明哥和市长大人的矛盾。前面讲“守大怒,言诸当道。”知府大人欺负阳明哥未遂,就向中央告状了。 “恶人先告状”这种说法,真是传统智慧的结晶。《年谱》:“毛宪副科令先生请谢,且谕以祸福。”“宪副”是个官名,是“左副都御史”的简称,明朝的监察机构叫“都察院”,“左都御史”是督察院的最高长官,“都察院”原来叫“御史台”,也称“宪台”,所以“左副都御史”也就简称“宪副”了。可见,国人爱给机构和官名起简称的爱好,古已有之。

      这个毛宪副就是毛伯温,字汝厉。也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牛人,明世宗,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嘉靖皇帝,的代表作就是写给他的:

      《送毛伯温》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这诗一般,但最后一句颇有礼贤下士的气度,在明朝却是难得。

      这首诗有个大背景:

      安南(现在的越南)后黎朝大将莫登庸篡位,遣使赴明廷,声称后黎朝子孙灭绝,请求明廷册封其为安南国王。嘉靖帝派人暗中前往安南访查,得知莫登庸系篡位,痛骂了莫朝的使者。莫登庸畏惧,重金向明朝进贡,双方关系方才和缓。对于究竟该不该讨伐莫朝,明廷一直有争议,也没下定决心。直到云南巡抚汪文盛抓获了莫朝的间谍,才使嘉靖大为震怒,下令出兵。毛伯温就在南宁集结人马,同时下书莫登庸处,称若其能够投降,即赦免其罪。莫登庸走投无路,就与侄儿莫文明以及大臣四十余人自缚,经过边境的镇南关(今中越边境的友谊关),前往毛伯温军中投降,顿首认罪;并献上地图和金银珠宝等物,请求内属明朝的钦州。同时割让高平一带的安广、永安州、澌浮、金勒、古森、了葛、安良、罗浮诸洞土地给明朝。明朝遂取消了进攻计划。改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以莫登庸为都统使,世袭。

      大明威武,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个事看起来简单,其实象莫登庸那样位高权重,谋朝篡位的人,大部分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所以,战争的准备工作要非常到位,才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特别是汪文盛,翁万达等人,事先准备了好些年,正式开战前已经让莫登庸清晰地看到了棺材,他才果断投降的。

      后来,后黎朝的遗臣又在南部重建了后黎朝,越南进入了后黎朝和莫朝对峙时期。当然,现在的越南史学家是不承认莫朝的。

      当然,毛伯温给阳明哥写信的时候,还在督察院,离去兵部打仗还是很遥远的事。

      “龙场事件”可大可小,毛伯温这样处理,其实是对阳明哥一种保护。认为这既不是政治问题,也不是法律问题,最多算是私人恩怨。让阳明哥道歉,并且谕以祸福,这也表明了愿意从中调解的意思,真的是很仗义。大家不要小看“宪副”,那也是正三品的大员,而且督察院地位超然,知府也很难不给面子。

      阳明哥就写了个回信,就是流传至今的《答毛宪副书》,不长,但很精彩。

      首先,他对毛伯温表示感谢:“此非道谊深情,决不至此。感激之至,言无所容。”

      什么叫“道谊情深”?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两个人本来没有什么深厚的私交,毛伯温大概就是出于为国家爱惜人才,才仗义相助。“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阳明哥为了心中的道,得罪了刘瑾,发配边疆。其此同时,也自然有人会对他肃然起敬,虽然可能都没说过话,但却引为知己,这就叫“道谊情深”。只要你坚持心中的道,自然就会有志同道合之人,大明不是靠阳明哥一个人支撑的。

      然后,阳明哥就表示了坚决不道歉的态度。而且把不道歉的原因写的既有道理,又有气势,非常值得学习。

      最后的结局是“守惭服”,想想也是,打又打不过,说又说不过,告黑状,又不受理,不服不行啊。

      • 家园 gb2312 兄这个坑夸年了

        我又来催了。

        内心一直疑惑:王阳明到底悟什么道?

        "知行合一",应该是其一,但是为什么“知行合一”这个道为什么有这么难?一直很难理解。昨日看到李晓鹏写的东西外链出处,觉得终于多了一点理解。因为当时理学盛行,王阳明深受影响,摆脱极不容易,当王阳明觉得完全可以摆脱时,成型的心学产生,王阳明觉得悟道了。

        另外,我觉得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可以看做是彻底摆脱理学的教条性后,心学的进一步发展。毛主席的教育思想也是一直强调实践性,对毛岸英的成长建议是其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 家园 才疏学浅,这坑不好填阿

          前段时间,读《王阳明全集》,里面有一篇《答友人》说得非常好。

          “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

          “君子不求天下之信己也,自信而已。吾方求以自信之不暇,而暇求人之信己乎?”

          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明了人道之精神。这种精神若能一以贯之,神佛亦当退避三舍。

          “在己”,“自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是说“觉得很自信”就是真的自信。比如有些体操运动员,训练的时候成功率很高,一道大赛就容易失误。这不单纯是心理问题,心里“觉得很自信”,但胳膊腿不同意,胳膊腿还是不自信。对这种问题,只有多训练,多参加比赛,直到做各种技术动作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那才是真正的自信。也就是“知行合一。”

          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里面有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看起来不是很自信。

           可是到了《沁园春*雪》,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以算是很自信的找到了答案。

           毛主席为什么这么自信?那是从枪林弹雨,九死一生,最终打败了内外敌人,推翻了三座大山中找到的自信。那才真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 

           再说抗美援朝,这个事当时讨论了很多次,力主出兵的是毛主席和彭总,一个押上自己的政治生命,一个押上自己的生命,毛主席不能亲自上战场,就让自己的爱子代替自己上战场,这才是真正的新中国,真正的新文化。

           现在还有人说,“美帝当时没想打中国”。真是怪哉,就像一个流氓把爪子都伸到你眼前了,是条汉子,就不会无动于衷。你伸爪子我就剁爪子,说到做到。这才是誓死捍卫国家安全的决心和自信。结果,不可一世的美帝横扫世界的野心最终折断在三八线上。

          毛主席才会自信的说:“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忍不住说几句朝核问题:

          现在的朝核问题,中国长期以来缺少担当和决断是个很大的原因。

          朝核问题决不只是美国和朝鲜的事。朝鲜的核武器,对中国的威胁大,还是对美国的威胁大?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核试验?要有誓死捍卫国家安全的决心。

          中国如果不能主导朝核问题的方向,朝核问题必然会向着最不利中国的方向发展。

           

      • 家园 催更,谁挖的坑快来埋。

    • 家园 王阳明与薛定谔

      王阳明:1472年-1529年。薛定谔:1887年-1961年。二位出生时间相差400余年,一个是古代哲学家,一个是当代科学家,这两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点呢?

      王阳明《传习录》记载: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何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恰知此花不在你心之外。”意思是说:一个友人对王阳明心学发表评论,说心学太唯心了,说万物都是由心来决定的,可是山里面的花自开自落,与心有什么关系?王阳明说:你不去观察这个花的时候,花可以视为不存在,你看花的时候,花的形象才明确,所以花正是内心的反映。

      薛定谔著名的“薛定谔的猫”设想: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装有一只猫和一个与放射性物质相连的释放装置。在一段时间之后,根据量子力学,放射性物质有可能发生原子衰变也可能不发生衰变,如果发生衰败,通过继电器触发释放装置,放出毒气,猫就会死掉,如果不发生衰变,猫就会活着,因此依据常识,这只猫或是死的,或是活的。而依据量子力学中通用的解释,不观测的话,衰变不会发生,放射物质处于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那么在观察之前,这只猫应处于不死不活的叠加状态。就是说不过人不观察,这只猫处于又死又活状态,人一观察,这只猫随机出现一种死或者活的状态。

      王阳明的花和400年后薛定谔的猫产生了奇妙的共鸣。套用一句老话:这能说明我国古代量子力学比西方领先400年么?嘿嘿。

    • 家园 【原创】从龙场悟道说起(3)

      再说说阳明哥和少数民族兄弟的关系,那是非常的好。不是假好,是真好。不是小好,是大好。

      前面已经说了,阳明哥身手够硬,而且硬的非常广泛。 “上马可以挽弓退敌,下厨可以烧火做饭”,还能治疗抑郁症,真是吾辈之楷模。现代社会,不需要大家都去练功夫,无论是医术高超,还是技术精湛,都可以算作身手够硬。无论什么地区,什么民族,对身手够硬的人,都会给予足够的敬意。若能待之以诚,沟通其实不是太困难。

      身手够硬和待之以诚这两点缺一不可,天朝总爱强调待之以诚,也不想想,如果你就是一个待宰的羔羊,再诚恳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美帝喜欢直接动手,可是民风彪悍的地区一个也没真正搞定。

      阳明哥是怎样和少数民族兄弟增进友谊的呢?这是个迷*v* .《明史》上只记载了“因俗化导”几个字,估计写《明史》的人也不是很清楚,就凑了句套话。《年谱》上面也没有说,估计是弟子们也不好意思说。想想也是,无论是阳明哥和少数民族兄弟大打出手,还是和少数民族兄弟把酒言欢,或者大打出手之后把酒言欢,在当时都不算光彩的事迹啊。

      阳明哥是真正的强者,真正的强者不需要欺负弱小以展现自己的强大,也不需要欺负下属来体现自己的权威。又没有架子,牺牲自己娱乐大众的事也没少做,完全不是古板的道学先生,这样的人自然会把周围的人凝聚起来。

      前面讲过《瘗旅文》,从这个事的侧面也可以看出,阳明哥的消息非常灵通,当地的风吹草动,大事小情很快他就知道了,可见少数民族兄弟很信赖他,愿意主动向他通报消息。而且,最后是阳明哥冒着瘴毒把这三个素不相识的人埋葬了。真正的强者不需要欺负弱小以展现自己的强大,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展现着自己的信念,展现自己的强大。就像阳明哥自己说的:“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虽然语言不通,习俗不同,但是最根本的人性是相通的,人们怎么能不对这样的人肃然起敬呢?同时,这也是一种教化,真正的教化,不言之教。

      还有一个事,可以做直接的证据。《年谱》记载,“思州守遣人至驿侮先生”,思州,在明朝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田氏土司控制的地区,直到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因世仇而长期相攻仇杀,又因两家争砂坑地(朱砂水银矿)有隙,朝廷召二人入京议和,两家不从朝廷调解,俱革职籍没逮办,废两宣慰司,以其地分置思南、思州、新化、黎平、镇远、石阡、铜仁、乌罗八府,共三十九长官司,府设流官(即知府由朝廷任命)。至此,田氏土司势力统治黔东地区二百多年之历史遭到瓦解而结束。

      可见,这个“思州守”是朝廷任命的市级干部,专门派人到龙场去欺负阳明哥。原因史书上没有讲,可能是这个“思州守”看阳明哥不顺眼,也可能是在完成刘瑾交给的任务。其实,原因不太重要,只要你做实际的工作,总不免得罪人,总不免有人看你不顺眼。你就是发心做好事学雷锋,也会有人说你是为了名,为了利。你要想做大事,比如改革,那一定要得罪很多人,不得罪很多人的改革就不是真改革。

      接着说这个“思州守”,派了一大票人去龙场砸阳明哥的场子。史书没写有多少人,但既然是砸场子,总不会只有三、五个马仔吧?结果呢,后果很严重。“诸夷不平,共殴辱之”,少数民族兄弟看不过去了,直接抄家伙,造成了很严重的群体性事件。

      由此可见:

      1.龙场真的是民风彪悍,少数民族兄弟完全没把市长什么的看在眼里啊

      2.少数民族兄弟真的把阳明哥当兄弟,欺负阳明哥的事那是决不能忍啊。

      3.阳明哥真是高人,真正的高人,遇到找茬的,都不用自己亲自动手。

      再说这个“思州守”,“守大怒,言诸当道”,我看到这句的时候一下就乐了,丢人现眼,还好意思说。看来这位市长大人除了欺负邮局的工作人员之外,对少数民族兄弟一点办法也没有。稍微有点自知之明的话,也该好好反省一下,为什么自己一个市级干部,无论是存在感还是影响力,都远远不如一个的邮局的工作人员呢?

      章太炎评价阳明哥心学时曾说过四个字:“自尊无畏”。

      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由自己的信念,意志,行为凝聚而成。我国家民族,亦当以此精神,屹立于世界之林。愿以此四字,与诸君共勉。

      通宝推:心远地自偏,无无名,strain2,pattern,唵啊吽,可以攻玉,老老狐狸,不远攸高,
    • 家园 能否讲讲他格物致知的部分?对这部分比较好奇。谢谢
      • 家园 这个不好讲啊

        “格物致知”本来是宋儒提出来的概念,阳明哥的“格物致知”和宋儒有很大区别,所以一般称“心学”或者“良知之学”以示区别。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很不好讲,我自己觉得积累还不够。还是留待,以后,徐徐,图之....

        • 家园 好像是听胡适讲的,咱的东西,上手起点就太高,西人就不至于

          比如孔孟、王阳明,牛的一塌糊涂,结果后人只能景行行止,难以超越而故步自封

          西方那帮带头大哥牛是牛,可后人也有超越的地方、机会,看看亚里士多德、牛顿、苏格拉底啥的

          王阳明心学按说传播方式啥的已经挺先进了,结果还是一代不如一代,为啥呢?

          • 家园 胡适大谬,恰如其名, 胡乱适用

            中国传统的礼,让后人不敢对先贤质疑,于是文明之火才不能如指数增长般越烧越旺。

            所以五四才喊出:打到孔家店!所以1966年毛润之以开国之君的身份喊出: 造反有理,所以1974年毛润之还要批孔。自儒家确定地位以来,上下尊卑是中国文明的祸根。西方社会也有上下尊卑,但那时基于实力的尊卑,强者尊, 弱者卑, 和中国有大不同。

            多说几句。

            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取得了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儒家强调礼,实际是强调秩序,主张仁,实际是劝说统治者、上位者对下位者,对敌要宽宏。在乱世初定的时刻,孔子的学说有无比巨大的优势,中国利用巨大的人口优势奠定了世界强者的地位。

            可是一成不变的秩序,抑制了内部争论,就好象内燃机,内部的燃烧变弱了,输出的动力也就小了。到了宋明两朝,抑制作用愈加厉害。 最后居然喊出“存天理, 灭人欲”这样的口号。人的过分欲望当加限制,但喊出这样的口号,无论如何到了上纲上线的地步,已经过犹不及。

            所以到了王阳明,他自创心学,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进一步,提出良知就是道,良知就是天理,他的传人更是变成了“人欲即天理”,八卦一下,最后泰州学派变成了中国性解放的先驱。

            王阳明实际上开响了反抗儒家的第一枪,不过比较隐蔽。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王阳明不能认识到个体的欲望不是真理, 王本人是部分认识到这一点的,所以他用“良知”来裁剪个体的欲望,但是,何谓良知,先验的, 不变的? 王没有办法自圆其说,后世解释颇多,但始终难以说清楚。

            在我们今天看来,事情很简单,天理者,人欲也,乃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欲望和利益的规则也。道德的本质,致良知的本质就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行为准则。

            所以后世哲学家,只有毛太祖深得真谛。一句为人民服务, 封禁了千百年后来哲学家们的悠悠之口。加上有利于人民这个致良知的根基,心学就转换成了唯物主义学说, 有了新的活力。个人认为,所谓毛泽东思想与其说是马列学术,不如说唯物化的心学,所谓马列主义的中国化,毛氏把马列教条任意翻洗,合则用,不合则弃,圆转如意,挥洒自如,毫无拖泥带水之意, 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邓氏在太祖多年的耳提面命下也早就把这一套学的炉火纯青,白猫黑猫论表面上是实用主义,但如果把能抓到老鼠看成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都迎刃而解。当然, 邓氏的私心杂念太重,导致了自己的实践变了形,这是另一回事。

            总结一下,我的粗浅理解,没有不变的天理,没有不变的道德,致良知而格(矫正)天下, 这就是王阳明的哲学。

            通宝推:李根,三笑,喝点红茶上会网,hwd99,大司农,西安笨老虎,可以攻玉,老老狐狸,
            • 家园 心学其实不属于纯哲学范畴

              而是属于社会学范畴,所以与其说它是唯心主义不如说是人本主义。你看他的四句教就明白了,与马列的唯物主义感觉是相通的,用唯物主义来解释完全没有违和感。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何为心之本体,就是人的物质本体,人的本体就是一种生物,跟大自然其它的生物一样,是无所谓善恶的,动物都靠本能行动,有什么善恶可言。

              那善恶是怎么产生的?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了为什么就会有善有恶?意动总得有个对象,是对外界的能动。人是社会动物,人类意动的对象都具有社会意义,也就有了善恶之别。善恶只在人类社会意义上存在的。

              这里其实无非是说人是把自已与自然界相区别开来的,这种本质区别就是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界其它动物的意动是具有完全不一样的性质的,是有社会意义的。

              -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样的话良知是什么就清楚了,就是对人类社会有利的就是善,对人类社会不利的就是恶。知道什么对人类有利的什么对人类是不利的,就是具有了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光知道没用,还得格物,也就是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为善去恶。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