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两部小说的人性特点说开去 -- 整合精神哲学

共:💬18 🌺6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从两部小说的人性特点说开去

      从两部小说的人格特点说开去

      看过很多小说,多数都是当时觉得好看,过后也就忘了,或者就算还记得一些情节,当时的心情也难以重现。唯有两部小说,情节倒不那么重要,小说中呈现的心态倒是有时会重现,而且是主动地寻求重现,在重现中体会一种心态的舒缓闲适。

      《我和上帝有个约》大致情节是,一个人犯罪杀人,然后内心纠结,人天交战,自己不能原谅自己,又找不到出路。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个牧师,在忏悔中释放了自己,由此变得轻松祥和。虽然中间有过几次反复,但最终通过自首以及把自己交付给上帝,来达成了心灵救赎。

      我看过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个传教小说嘛,罪与救赎,心魔的扰乱,到最后通过自我奉献回到上帝的怀抱。那之前也看过一些基督教教义和哲学,但显然没有抓住实质,其实基督教的核心不在于哲学,而在于信仰。基督教哲学和教义有很多逻辑漏洞,但那不重要,只有唯一的信仰之门才是重要的。通过信仰和奉献,达到天光普照的体验,然后用经验加强信仰,信仰反过来促进经验的深刻。有一句话“理解是为了信仰,信仰是为了理解”,其实不很确切,实际上的状况是“经验是为了信仰,信仰是为了经验”。由此也就可以理解英美的经验主义哲学的实质,理解英美发达的科学和浓重的基督教氛围并行的内因。

      传销啊,洗脑啊,媒体忽悠啊,一些中国人可能不是太理解,怎么就能陷进去呢?还是得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体验一下,才能真正理解他们呀。英美的社会和制度,都有其文化内因,不能拿自己的想法去想当然地以为他们和我们一样。人心是不完全相同的。

      天光普照的体验太舒适了,沉浸在其中其实是不太想出来的。从禅宗修行的角度,这是个温柔的陷阱,虽然不算坏事,但也不是功德,长期沉迷的话则不太好。不能警惕和超越这一境界的话,对明心见性就有些妨碍。一般人不知道的话,很容易陷进去。

      既然人心不完全相同,西方的文化攻势也就不必看得太严重。简单地说,西方文明要比中华文明低一级,西方只能操控部分中国人心,不大能真正操控中国的人心,而中国是可以操控西方人心的,原理上如此,具体操作上当然还需要很多努力。

      如果用泛易哲学的概念,表达起来会比较清晰。人有四种基本心态,可称为泛易四象,如下:

      明:随缘静观;

      神:慈悲本真;

      智:多维设计;

      情:多变欲望;

      《我和上帝有个约》讲的是天人交战,就是神和情的矛盾纠结,最后以情拜倒于神脚下告终,这是一种很美妙而自觉崇高的体验。

      四象中另外二象明和智在充分发挥时如何呢?明智在小说《赘婿》里有比较精彩的表现。

      穿越小说嘛,意淫,扮猪吃老虎,都是常见的桥段。一个入赘商家的赘婿,本来想着随遇而安,结果还是一步步搅进类似于北宋末年的武朝的家族、社会和国家的漩涡。淡然幽默的态度,体现了明;对敌的冷酷对策体现了智。明智两者交相辉映,展现充分发挥明智时的强大和潇洒。

      一定程度上说,两部小说体现了人性的两种极端。前者重在感情信仰领域,后者重在理智清明领域。要操控人心,只能跳出感情领域以后,才能真正做到。小说中的心魔宁毅正是如此,才能三日破梁山。小说目前仍在连载中,不过似乎梁山之前比较精彩,之后格局扩至国家级别后似乎有力有不逮的迹象。这正是明智型人格的缺点,因为大格局下要有大势的把握才行,不能再随遇而安,那时的随遇而安就叫随波逐流了。另外一个缺点就是感情上小麻木,小说里的表现是“不会泡妞”。

      除了这些不太起眼的缺点以外,明智型的人,看起来似乎是无敌的了,其实不然,他们有一个根本弱点,那就是,顺境时还没什么,遇到挫折时抗压能力较弱,犹如锋利的刀容易折断。这一点是我的看法,小说中恐怕就体现不出来了,这里只是顺便提一下。

      小说让宁毅做了很多事,但字里行间仍然体现出随遇而安的态度,略有疏离的那种感觉,随缘静观,观也只是为了有趣而已。穿越文虽然少不了种马嫌疑,但描写起来其实也不失淡然和自然而然。那种漂浮在文字之外的气质,才是真正值得体会和修习的东西。

      情节如何其实都不重要了,悠游飘逸的心态,恐怕能使这部小说成为网络经典。相比而言,月关的小说虽然华丽精彩,但人性特色并不明显,也许当时足以消遣,但随后就不会停留在记忆中了,圆融的人性虽然令人舒适但往往不引人注目,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通宝推:联储主席,天涯睡客,宅羊驼,
    • 家园 看香蕉的一席话,可知求知唯有一途,理工文史同路。

      他这种爱好这种风格,真是把求知这件事写到极致了。他写出来的思维习惯,像极了理工科的思路。有趣的是他把求知这件事用在写作上。可知求知唯有一途,理工文史同路。

      我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人,在很多事情上,不存在毅力可言,譬如说玩游戏吧。要么玩极简单的,要么玩极复杂的,玩极简单的是放松,玩复杂的是为了考虑其中的规律,有多少的变化。但我不喜欢具体的数据,我喜欢将一个事情的大致轮廓做成自己能够理解的样子,放进自己的心里。然后我觉得懂它了,就不玩了。我玩得最久的是《文明》一类的游戏,不挑战巅峰,但希望能以自己的脑袋融化它,做成自己的轮廓以记住。

      这样说或许有些难以理解。那么譬如魔兽世界,我从内测时候开始玩,最喜欢的开各种小号,研究每一种职业能越几级挑战jīng英,譬如当初常常用惩戒骑去杀高两级的jīng英,假如这个jīng英很厉害。能打过去就很高兴。我那段时间每天玩两个小时魔兽世界,是我很喜欢的消遣,到了开70级的时候。我最高级的战士号是54级。

      我喜欢考虑各种事物的内在规律,但并不强求物理上的绝对正确,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记住它。常常在旅游的时候,我不喜欢拍照,照片对我意义不大,我喜欢记住当时的感觉。记在心中。所以在很多的时候,参观景点与走在某个陌生地方的大街上对我区别不大。我能够感受自己在一个新地方,就能理解它们。我常常会记得小时候发生的许多事情,发生时的感觉,但对于参与的人的名字,我常常会忘记。

      时至今rì我可以用这样的眼光来解构我自己,当我觉得理解了一件事并且它没有更多概念上的变化以后,我就会对此失去兴趣。所以从小到大,我做很多事情都难以坚持长久,跑步啊、练气功啊,之类之类的。

      这些年来能够坚持下来的,真正令我感到自豪的,除了生活这个大而化之的概念以外,就只有写。

    • 家园 关于信仰

      一心倒在信仰里面是不是内心的一种软弱!自己做错了事情,找上帝来解脱,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安慰罢了!

      (明智型的人,看起来似乎是无敌的了,其实不然,他们有一个根本弱点,那就是,顺境时还没什么,遇到挫折时抗压能力较弱,犹如锋利的刀容易折断。)

      好像是,太过小精明了,不能坚持大道!看怎么去理解明智这个问题,明智有时候是只顾眼前利益的一种性格。

      • 家园 是的,神算是一种初级阶段吧

        修行进阶来说,信仰神算初级阶段,随缘静观的清明算是中级阶段,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小乘。至于明心见性,当下承当,说起来容易,其实还是要经历一些曲折的。

        明智型的人,如果跟对了能把握大方向的人,双方就都相得益彰了。大致相当于谋士不能自己创业,要找对主公才能干大事。而且不仅仅是事业上,在心理上也是有好处的,因为谋士用不着自己承受主要压力,有益于身心健康。

        • 家园 那能把握大方向的人又是什么呢

          把握大方向的人是不是一定就是明智的人,或是通透的人!

          • 家园 是神明

            情智神明四象中,

            能把握大方向的人是神明。

            明智的人,在“神”方面的功能可能不是很强,“神”主管客观实际,也就是大方向。

            人的圆满,最好是兼具情智神明四象,那样才是真的通透。

            • 家园 博主说的明是随缘静观

              又说随缘静观的进一步是明心见性,这种表述好像不妥,随缘静观就是顺势而为,顺势而为还需造势,知势造势才是神明,但是神明的人应该看站在那种立场,仅仅是势的立场估计最后也难保金身!

              或许很多东西不是理论中那么完美!

              • 家园 你想说的是?

                没太看懂,你想说的是神明也不算明心见性是吗?明心见性才能保住金身?

                是的,神明也不算明心见性。或者说,达到神明境界,还不一定明心见性。

                不过为什么说表述不妥?不懂。

                你引述我的话要连续地看,那里是分三步的,第一步是达到神,第二部是达到明,第三步是超越神明达到明心见性。

                如果是先达到明,后达到神,那也要超越神明后才能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在泛易哲学里也称为达到泛。

                泛易哲学是很完美的,因为它按照易经原理对概念进行的完全分类,没有遗漏,也没有多余重复。

                • 家园 谢谢博主!

                  博主前面说的让我明白了以前一直对宗教的迷惑,明明很多时候宗教是在迷惑人,但是这种迷惑有时候又是对社会、家庭、个人有好处的,但是心中的迷惑还是不解,特别是对比中西方对待宗教的形式后更是觉得一味的信神其实是自己寻找灵魂寄托的方式,神是在守护世人,是菩萨心肠,是慈悲。

                  我前面的理解是把“明心见性”理解成了“智”而已,所以觉得博主说得糊涂了,是我理解错了,抱歉!

                  “如果是先达到明,后达到神,那也要超越神明后才能明心见性”现实中慈悲心肠的人很多,可惜慈悲不一定换来人世间的幸福与喜悦,有时候好心办坏事情的多的是,佛教有慈悲,慈悲东南亚大地几千年也没有改变大部分人的命运,所以光有慈悲还是不行,还需要“明”,确实很少人能达到这种境界,达到那种境界也不一定有那种实力去改变什么。

                  不过博主从理论上还是把这个层次说得明白了,谢谢解惑!

            • 家园 整合兄,我觉得最好不用一个概念去解释另一个概念

              “情”“智”“神”“明”之类的名词,实际上会容易误导别人。因为你把这些字赋予了新的内涵,而你又没明确地解释清楚这些内涵到底是什么,都是泛泛而指。这样就容易陷入用一个概念解释另一个概念的境地,最后越解释越糊涂。或者您本人是明白的,但其他人是越看越糊涂的。

              • 家园 语言中没有其他办法

                语言中没有其他办法,只能用一种概念去解释另一种概念,否则就无法解释了。

                我之所以用情智神明,是因为它们符合易经的概念划分原理,可以界定得很清晰,很科学。虽然不熟的时候会麻烦一下,但熟悉了其实是很方便的工具。具体解释在我的网站里www.fanyizhexue.com

                而且说到心理和心理的改进这些事,很难用生活中的语言来准确描述,能理解和感兴趣的人本来也不多,不如一开始就用科学语言描述清晰一些。

    • 家园 跳出感情领域或许还不够

      1同性相吸,敏感一点的感性者不会轻易地受理性者摆布,能力较强的理性者能快速“入戏”让外人看来很仁慈很义气很忠心,但是日久见人心,久了就能看到一个“装”字。

      高阶操控人心的本事,要跳出感性再重回感性,始终眼含热泪,那样就能以感性吸引凝聚人心。

      2一边干坏事,一边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样的人是要疯掉的。

      3这个世界上圆滑的人太多了有几十亿,不起点波澜就不能分辨出高阶圆滑与市井圆滑,需要乱世应劫而生,要是周恩来同志活在今天或许就是一个普通的处级干部。

      • 家园 有道理

        情智神明比较独立和自如,是人类完善的目标。有偏向的话往往也意味着某种不自如或者缺陷。所以跳出感性又重回感性会更进一层了。

        前几天讲过所谓人格独立,用科学的语言说,就是情智神明四象互相独立而自如,合作而不纠缠在一起,不纠结。这个跟明心见性是相关的。

        • 家园 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形式

          共产党的理念与佛的教义有许多共同之处。在这里简单列举几条:

            佛家认为众生平等,共产党认为劳动者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佛弟子要普渡众生,共产党员要为人民服务;

            佛弟子要修忍辱,共产党的军队和警察在老百姓面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

            佛家主张以道德的力量去传教,共产党发展党员要求讲奉献;

            佛家认为求人不如求己,共产党倡导自力更生;

            佛法要求实修实证,共产党讲究实践出真知;

            ……

            如果你仔细对比,可以发现,共产党的教义跟佛法的教义有无数的共同之处。当然了,共产党是反对封建迷信的,很多人认为佛法是迷信,由此认为共产党和佛法是不相容的,其实,这只是一部分人的偏见而已。迷信的反义词是辩证,实际学过佛法的人都知道,佛学是最辩证的东西,当然,也是最难理解的东西,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金刚经》的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佛教是普世的

          中华文明以大乘佛教的形式走出去应该是阻力最小的。

          印度说他是发源地,双手点赞。

          中国说其实咱推出的是禅宗,跟阿三没关系。

          东南亚日本应该拥护。

          钛豌豆说西方人之所以支持达赖,是因为他们信奉佛教,把达赖当成了教皇。

          ……这么说来,全世界八成以上的人至少是不反对佛教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