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保守党和劳伦斯共识的崩溃 -- 唵啊吽

共:💬118 🌺556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保守党和劳伦斯共识的崩溃

    加拿大今年大选,族裔投票当然要有策略。要有投票策略就必须对竞选局势有个基本判断。这次选举,从民调来看,保守党和自由党旗鼓相当。要了解这个两个党,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劳伦斯共识(Laurentian consensus)。

    什么是劳伦斯共识?劳伦斯共识就是劳伦斯河共识。就是从京士顿流到蒙特利尔流到魁北克市再流入大西洋的这个加拿大母亲河。劳伦斯河本来就叫加拿大河,是加拿大本地土著对这条河的称呼。英国在欧洲打败法国以后,这条河谷就成为英国殖民地。河谷上游叫上加拿大,下游叫下加拿大,上加拿大基本就是今天的安大略省,下加拿大大致就是今天的魁北克省。历史上加拿大政治主题,就是讲英语的盎格鲁-撒克逊基督教的上加拿大和讲法语的天主教的下加拿大怎样一起生活在一个国家里的政治。这就是劳伦斯共识,就是把英语裔和法语裔捆在一个国家的共识。

    历史上的保守党,本来就是英国保守党tories在英联邦国家普遍存在的政党,是拥护宗主国英国利益的政党。加拿大一直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即保护英国在加拿大商业利益。那么,是不是拥护保护主义就给保守党投票,反对保护主要就给自由党投票呢?历史上来看好像应该是这样,但是,抛弃保守主义的正是保守党,是保守党总理Mulroney和美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区协议,抛弃了保护主义外贸政策,把加拿大的商业利益给了美国。而且,自由党执政时间也不短,就是没有抛弃保护主义。所以,国际形势比选票强,往往是国际形势决定了国内政治。

    加拿大宪法最自豪一部分的是《权利与自由宪章》,是自由党总理Trudea的遗产。不仅仅是权利与自由宪章,Trudeau还是多元文化首倡者,是官方语言双语奠定者。所以,一般新移民都比较喜欢自由党。但是,Trudeau的政治还在劳伦斯共识之内,因为Trudeau的所谓多元文化主要是这个双语,主要是容忍魁北克的法语。今年Trudeau的儿子出来竞选,肯定打这个权利自由和多元文化的牌,但我们不要被这个劳伦斯共识产物所迷惑。《排华法案》就是自由党执政三十年的法案,而任用华人议员郑天华出任加拿大联合国代表的是保守党总理Diefenbaker。自由党的多元文化源于英语文化和法语文化共存,和接受华裔不相干。

    自由党很长一段时间是第一大党,右派是保守党,左派是民主党,自由党居中左右逢源,得票最多。自由党这个地位主要得益于二战后欧洲移民人口结构有关。加拿大建设铁路是时候,爱尔兰饥荒,爱尔兰大批移民到加拿大。开垦加拿大面包蓝的时候,加拿大优惠政策吸引很多会种小麦的乌克兰移民,二战后和苏东剧变后又有很多东欧移民来得加拿大,这些都是天主教移民。自由党就是代表了天主教选民和保守党基督教选民竞选,因此自由党更有能力捆住天主教的魁北克。在劳伦斯共识下,自由党有优势。实际上,由于这个多元文化,自由党纠集了天主教,裹挟了非基督教,势力强大。但是,无论天主教还是基督教,对华裔来说都是欧裔。而且,《权利和自由宪章》虽然是自由党的遗产,但是,给华裔就人头税公开道歉的是今天的保守党总理Harper,这才是华裔需要的权利和自由。

    Mulroney的GST不得人心,结果1993年保守党败选,议会席位仅剩两席,真是兵败如山倒。等到Harper2006年卷土重来的时候,保守党已经是脱胎换骨了。Harper上台,被称为劳伦斯共识的崩溃。2006年以前,在劳伦斯共识之内,加拿大政治就是安大略魁北克政治,是从加拿大联邦前就开始的政治,2006年以后才真正成为加拿大全国政治,这就是劳伦斯共识的崩溃。

    加拿大这个政治大变局,是全球经济重心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的结果,那就是卑诗省的崛起和阿尔伯特油砂业的崛起。加拿大十个省两个地区,在劳伦斯共识下就是安大略和魁北克占据竞选议题,其它八省两区被冷落。87年西部诸省成立改革党,口号是西部要参政。改革党成立之初仅三千党员,89年在国会取得两席席位。以后又联合其它西部党组成加拿大联盟,2003年加拿大联盟和进步保守党合并为今天的保守党。2003年以前的保守党是东部党,是劳伦斯共识党;2003年以后的保守党是西部党,是抛弃劳伦斯共识的保守党。

    全球经济重心从大西洋往太平洋移动,使得劳伦斯共识崩溃。如今保守党是西部非劳伦斯共识党,自由党还是东部劳伦斯共识党。自由党有能力团结安大略和魁北克,保守党有能力团结全国。这是Harper稳坐总理宝座八年的原因。

    唵啊吽:移民与多元文化

    唵啊吽:华人认同哪个加拿大?

    唵啊吽:剪不断理还乱的加拿大宪法文件链

    唵啊吽:族裔与民族

    唵啊吽:多元文化的三种公民诉求

    唵啊吽:庄文浩议员的改革法案

    唵啊吽:赢者通吃规则和华裔参政策略

    唵啊吽:你分析得有道理,尤其是结论点出华人致命伤

    唵啊吽:首先改善自己心态

    唵啊吽:支持保守党关键就是我们可以大喊大叫

    关键词(Tags): #加拿大2015大选#保守党#劳伦斯共识通宝推:浣花岛主,NoName,脑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太平洋铁路是加拿大建国的基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加拿大国徽,底部蓝绸带上的拉丁铭文是:“从海洋到海洋”。太平洋铁路是加拿大建国的标志。

      为什么说华裔是加拿大建国四族裔之一?原因就是建设太平洋铁路和建立加拿大联邦是一个建国梦的两个任务,缺一不可。当然,历史上做为加拿大建国的主要政治力量是英语裔殖民者和法语裔殖民者,土著和华裔不是建国政治力量,但是,建国当然离不开原住民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也不能没有铁路华工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和牺牲建成的太平洋铁路,所以,加拿大建国四族裔是英语裔、法语裔、原住民和华裔。

      在英法七年战争中,英国进攻法国的北美殖民地。1758年攻陷法属北美殖民地的重要港口路易斯堡(Louisburg),1759年9月英军攻陷魁北克城(Battle of the Plains of Abraham),1760年4月,法属殖民地军队和民兵反攻,从英军手中夺回魁北克城(Battle of Sainte-Foy)。但是,法属殖民地军队的军事成功没能阻挡法属殖民地的命运。英法7年战争以法国失败告终,巴黎和约将法属北美殖民地划给了英国。面对如此强大的法属殖民地人民,英国接受法属北美殖民地不得不做出妥协,1774年英国议会通过魁北克法案,保留了魁北克的法语、天主教、和大陆民法,并把魁北克殖民地的疆域往西扩展到五大湖湖边。即今天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都划到1774年魁北克法案扩展的魁北克殖民地。1791年法案把这个扩展了的魁北克分割为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两个殖民地。上加拿大大致就是今天的安大略省,下加拿大大致就是今天的魁北克省。同时,1791年法案在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成立了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但没有立法权,总督对英国王室负责,不对选举议会负责。

      1837年,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发生起义,起义政治诉求是要求殖民地政府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英王室负责。这就是著名的责任政府运动(responsible government)。英国平定叛乱以后,派了Durham大臣调查起义原因,Durham给英国写了报告(Durham Report),报告认为起义原因不是意识形态原因,而是英语裔和法语裔族裔矛盾原因。Durham因此建议让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责任政府,但是,英语做为议会和政府的官方语言。Durham的解决方案志在消除加拿大两个人民的格局,旨在同化法语裔,消除法语裔。为此,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要合并为一个殖民地:加拿大。根据Durham的报告, 1840年法案把上下加拿大合并为加拿大。以前的上加拿大变成了加拿大西部,以前的下加拿大变成加拿大东部。东西两部有同等的议会席位,但是,西部只有432000人口,而东部有717000人口。即少数的英语裔人口和多数的法语裔人口有同等多的议会席位。这是Durham的同化法语裔的制度措施。1837年武装起义的结果,最终是使得英属北美殖民地成立了责任政府,即议会选举,议会立法,政府对议员负责而不是对英王室负责。1848年新斯克舍殖民地先率先实行责任政府,1849年加拿大殖民地实行责任政府,1851年爱德华王子殖民地,1854年新布伦瑞克,1855纽芬兰。

      责任政府的建立是加拿大建立联邦的政治前提,但建立加拿大联邦的冲动,则来自于经济的独立和国防的需要,这两个需要都必须建立太平洋铁路。让我们先看看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如何引起的加拿大建设铁路的需要。

      1815年至1846年,英国实行谷物进口税(Corn Laws)。托利党(Tory,即加拿大的保守党)代表农场主,赞成谷物关税,辉格党(Whig,即加拿大的自由党)代表工业资本,反对谷物关税。但是,1830年至1841年辉格党执政11年,一直不废除谷物关税,直到1841年托利党人Robert Peel当选总统。Robert Peel熟读亚当·斯密、李嘉图和马尔萨斯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著作,支持自由贸易,于1846年废除了谷物关税。有谷物关税的时候,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谷物运到英国不用关税,实际上谷物关税保护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英国市场,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关税以后,加拿大在谷物在英国市场失去保护,经济陷入困境。当时加拿大经济是如此之糟糕,以至1849年上千名加拿大商人签署声明要求脱离英国加入美国。英国为解决加拿大经济问题与美国谈判,在1854年签订了《互惠条约》(Reciprocity Treaty),英属北美殖民地与美国自由贸易,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美国农产品市场,美国工业品得到加拿大市场。时值克里米亚战争切断了美国进口乌克兰小麦的商路,加拿大对美国出口的谷物贸易迅速增长,大大加速了加拿大经济的发展。但是,面对美国工业品的进口,蒙特利尔和多伦多的银行家和工业家都认为必须建设太平洋铁路,便利加拿大运输,使得加拿大工业品得以找到市场。然而,当时所有英属北美殖民地人口才3百万,如不不建立联邦政府,铁路建设和营运的政治风险都太大。其政治风险类似于今天中国一带一路高铁西出。建立联邦是建设铁路的政治保障,建设铁路是建立联邦的工业基础设施保障,建设铁路和成立联邦是加拿大建国家的一个硬币的两面。没有铁路华工,太平洋铁路就无以建通,太平洋铁路公司就会破产,加拿大联邦也无法统一。所以,华裔是当之无愧的加拿大建国四族裔之一。

      说完经济原因,再说说国防原因。美国南北战争是加拿大建立联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南北战争时期,英国官方不选边站队,但私底下支持南方,英国巴不得美国南北分裂,维持北美地缘政治势力均衡,美国南北分裂对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地缘安全大有好处。所以,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英属北美殖民地和美国的敌对情绪非常高。这是敌对情绪不仅仅因为英国在南北战争中暗中支持南方,而且有历史渊源。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就进攻过魁北克。魁北克人讲法语,信奉天主教,有1774年魁北克法案保障,所以魁北克人不支持美国独立战争,魁北克加入美国只会失去他们的法语和天主教文化。独立战争时期美国的保皇派都纷纷移民到加拿大避难,他们忠于英王室而反对美国独立战争。因此,美国独立之初就与英属北美殖民地处于敌对立场。1812年英属北美殖民地和美国还发生过一场战争,如今圣罗伦斯河沿岸到处都是当时战争的历史遗迹。所以,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就有很多美国人叫嚣要占领加拿大。其中一股叫作Fenian的美国人,他们是爱尔兰裔美国人,他们支持爱尔兰从英国独立出来,又没有能力越过大西洋去骚扰英国,打英属北美殖民地倒是很方便。英属北美殖民地在1866年动员了上万的民兵志愿者抵御Fenian在圣派翠克日的入侵,有1500Fenian入侵加拿大,加拿大民兵击毙他们9人,把他们击退。其后又有几次Fenian的入侵。面对美国对加拿大的威胁,英国国会讨论是否要出兵保卫加拿大。结果很多英国议员觉得英国没有责任保卫加拿大,英国枢密大臣 Benjamin Disraeli在给英国总理的信中写道:“我们没有必要假装我们要保卫北美殖民地不受美国侵略,保卫我们不统治的殖民地有什么用?”。这是英国对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责任政府的报复:你们议会选举你们自己的政府,那么,你们就自己保卫自己吧。英国忙着和美国自由贸易,顾不得保卫北美殖民地了。面对美国的内战后敌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态度和英国不保卫加拿大的态度,加拿大成立联邦政府建立自己的军队就成为一种制度需求。

      英属北美殖民地实行责任政府之前,并没有西部开发的紧迫感,也没有联邦的需要,因为国防是由大英帝国承担,各个英属北美殖民地无需建立自己的国防。美国南北战争之前,美国开发西部也是政治障碍重重。西部多一个州,必然有南北争议是否允许新的州实行奴隶制。独立战争结束以后,美国西部开发的政治障碍没有了,美国迅速修建了跨大陆铁路,加速了西部开发。如果加拿大西部还是如此人烟稀少,如此荒芜,美国的西部开发的经济扩张就自然会殖民到北纬49度以北,因此,建立加拿大联邦和修建太平洋铁路就成为保卫英属北美殖民地土地自由不受蚕食的重大事情。加拿大要建立联邦,而且是联接两大洋的国家,这既是加拿大工业革命前奏,也是抵御侵略性的美国的必需。

      加拿大建国要建的不仅仅是一个联邦,而且是一个联接两大洋的国度。如果没有太平洋铁路,而仅仅有联邦,那么,美国西部扩展完全可以把加拿大挤到仅仅在北美大陆的东北角,加拿大可能就仅仅是一个大西洋国家,和太平洋没有缘份,卑诗省,阿尔伯特省可能就是美国的第51州和52州。

      加拿大国徽下边蓝色的拉丁文铭文是“从海洋到海洋”。太平洋铁路是加拿大国家象征之一,成立加拿大联邦和修建太平洋铁路是加拿大建国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铁路华工,太平洋铁路就修不通,加拿大建国梦就无法实现。华裔是名符其实的加拿大建国四族裔之一。

      参考书:The National Dream by Pierre Berton

      关键词(Tags): #加拿大2015联邦选举
    • 家园 噢……加拿大 2015
      <iframe width="640" height="480"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3zMAr7TLtUc?rel=0"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今天是加拿大选举年,华人参加竞选活动,少不了要唱加拿大国歌。加拿大国歌歌曲一样,但歌词有英、法、原住民和华为各不相同,各自抒发自身族裔的爱国情怀。此歌填词参照了英文歌词韵脚,参加活动和其它人一起唱国歌的时候,拖长音基本一样,比较和谐。歌词前两句是英文歌词的翻译,中间着重纪念华人移民历史三件大事:淘金大移民;修建铁路为联邦建立打下基础设施基层,对加拿大政治统一和地理统一做出关键性贡献;二战华裔参军打日本,回国后为有色人种争取到了投票选举权。倒数第二句根据英文歌词 “The True North strong and free!”而来。末句是英文歌词的翻译。

      ------附英文歌词和韵脚

      O Canada!

      Our home and native land! (寒韵 an ian yuan )

      True patriot love in all thy sons command. (寒韵 an ian yuan)

      With glowing hearts we see thee rise,(开韵 ai)

      The True North strong and free!(齐韵 i yu)

      From far and wide,(开韵 ai)

      O Canada, we stand on guard for thee. (齐韵 i yu)

      God keep our land glorious and free!(齐韵 i yu)

      O Canada, we stand on guard for thee. (齐韵 i yu)

      O Canada, we stand on guard for thee. (齐韵 i yu)

      2015年版歌词:

      噢 加拿大

      我们生活的家园

      远渡重洋淘金,先辈创业梦金山

      连接两大洋,华工把山开

      枕木铁轨贯东西

      火车穿山脉

      噢 加拿大, 统一政治和地理

      征战日敌顽,选举争权利

      噢 加拿大 我们建设的强北极

      噢 加拿大 我们勇敢地保卫你

      (加籍华裔历史上三大事件:淘金创业移民;建铁路成就了加拿大的地理统一和政治统一,为工业化奠定基础设施;华裔军人参加太平洋抗日战争,华裔老兵回国后争取得到有色人种投票权和选举权)。

      关键词(Tags): #落地生根#2015#噢 加拿大#加拿大国歌通宝推:五藤高庆,
    • 家园 魁人治魁:1837反叛和静悄悄的革命

      1837年反叛和静悄悄的革命(Quiet Revolution)是魁北克近代史重大事件,也是加拿大近代史重大事件。要了解这场革命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加拿大早期移民谈起。

      华裔移民历史上有落叶归根的情节,这往往也成为埋怨华裔难以融入主流社会的根据之一。实际上,移民保持和祖籍国联系的传统不仅仅华裔如此,加拿大主流的英裔移民和法以移民都是如此,不同的是他们比华裔更加厉害而已。英裔成为主流社会,让整个加拿大对英女王效忠,可见比华裔思乡情节的与祖籍国联系要严重得多。

      加拿大和美国都是移民国家,但就与祖籍国关系而言,两个国家有天差地别。美国早期移民是受迫害的清教徒,五月花号就是在英国受到宗教迫害的清教徒逃离英国,逃往自由土地。美国以自由土地著称,是相对于这些移民在欧洲感受不自由而言。早期移民加拿大的法国人与美国移民不同,法国移民加拿大的是政府官员,皮毛贸易商人,传教士,探险家等等,他们保持了和法国的政治、宗教、商业、和文化的所有关系,比早期华人淘金移民保留家乡观念的祖籍国联系更强。美国移民则相反,美国移民是反叛的异教徒,反叛的不同政见者,是欧洲的叛逆者,他们是逃离欧洲的一族。华人淘金,和法国人皮毛贸易很像,就是出来谋生,但主要社会关系还在祖籍国。美国独立的时候,不愿意独立的保皇派退到上加拿大,成为后来的加拿大社会主流,他们从一开始就是英国政治经济在海外的延伸,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和祖籍国保持紧密合作和联系的移民。所以,以立足加拿大程度而言,即便有落叶归根情节的华人,都比英裔法裔加拿大人有更加深厚的加拿大民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所以,华人喜欢中国文化不应该有任何移民道德内疚感。如果法国人放弃法语融入英语主流,就没有今天复杂的加拿大政治格局。英裔移民和法裔移民都以和祖籍国联系感到自豪,华人自然无需为怀有祖籍国情怀感到内疚。主流社会移民都是如此,而且有过之无不及。

      言归正传,1759年,英国在欧洲打败了法国,法国把北美法属殖民地割给了英国。英国击败法国取得对北美的统治权。本来就忠于法国的法裔殖民转不过这个弯来。他们原本效忠法国王室,而且英法战争还敌视英国,心理上怎么能够马上效忠英国王室呢?英属北美法裔加拿大人因此改用神权对抗英国王权统治。他们崇尚教皇山外统治(ultramontanism)理念,在加拿大法裔社区推举教主为社区领袖,经济上排斥英裔资本家的工业,坚守自然经济的农业。以封建制度和天主教神权,抵制工业资本主义和英国王权。他们认定自己是英语新教海洋中的法裔天主教灯塔,传承着法语天主教文化。如此保持了自己的文化宗教认同,埋下魁北克独立的种子。这种农业孤立主义的神权社会难以挑战英国主导的北美王权统治。加拿大法裔怀着抵触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统治的心情回归到中世纪政教合一封建制度的社区。

      英国政坛上保皇派是托利党(Tory),自由派是雅各党(Whig)。延伸到北美殖民地,维护英国统治的就是托利党,就是保守党。而法裔天主教认同教皇山外统治主义,因此支持自由党。因此形成这样一种加拿大政治格局:安大略往往是保守党票仓基地,魁北克往往是自由党票仓基地。

      蒙特利尔有一条路叫Avenue Papineau,应该纪念的就是Louis-Joseph Papineau(1786-1871)。Louis-Joseph Papineau 是封建领主(法国殖民地封建统治的领地郡主),律师,政治家。是自由派议员,他领导的加拿大党在议会取得多数席位。加拿大党提出了“负责任政府”(responsible government)的诉求,被伦敦驳回。所谓负责任政府,就是要求政府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伦敦负责。所以,Louis-Joseph Papineau领导的加拿大党党员又称为爱国者(Patriots)。这个爱国,就是爱加拿大,反对英国统治。这既是加拿大独立的声音,也是魁北克独立的声音。Louis-Joseph Papineau是温和的自由派,他既反对罗马教皇成为加拿大的统治者,也反对英王是加拿大的统治者,谁加拿大民族主义者。以Louis-Joseph Papineau为代表的加拿大改革运动政治家,后来延续成今天加拿大的自由党。可以说,Louis-Joseph Papineau就是加拿大自由党的精神始祖。伦敦驳回了加拿大议会的负责任政府提案之时,正值加拿大天灾,很多农民失收,引起民间武装骚乱,造成法裔天主教和英裔新教的武装冲突。武装冲突发生在1837年11月,政府卫队和英裔志愿者一起把法裔武装叛乱镇压下去,随后英裔掳掠了法裔人的财产。Louis-Joseph Papineau及其追随者流亡美国。在美国志愿者帮助下,1838年发动第二次反叛,又被镇压下去。Louis-Joseph Papineau流亡巴黎。

      魁北克政教合一的基层封建社会使得魁北克落后于西方主流工业社会。1960年自由党执政魁北克省,起动了静悄悄的革命:魁北克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法裔天主教和英裔新教的矛盾也因此再次冒了出来,魁北克独立意识再次抬头。魁北克法裔青年走出农村进入工厂,很快就形成了英裔新教资本家剥削法裔天主教工人的社会格局,劳资矛盾表现成族裔矛盾。魁北克现代化形成了法裔白领阶层,他们也认为英裔新教的统治是阻碍他们职场升迁的障碍,他们在英裔管理层下工作感受到职场天花板。自由党领导的魁北克开始了国有化运动,把魁北克许多公司收归魁北克政府所有。如1962年魁北克省政府将魁北克水电公司收归国有,魁北克水电公司至今为魁北克省政府创造出10%财政收入。1977年的魁北克101法案更是规定法语为魁北克官方语言,在公司中推行法语工作,为法裔职场迁升打通通天道路。1964年魁北克建立省教育厅,一改以往教育被天主教教会把持的局面,加强了工程技术和商业会计等现代教育。他们的口号是魁人治魁(Matre chez nous),改变自1759年以来的英裔统治法裔的格局。1970年10月,激进的魁人组织魁北克解放阵线(Front de Libération du Québec)绑架了魁北克内阁总理和英王室枢密院要员,迫使加拿大总理Trudeau起动军事管制法,史称十月危机。从那时候起到2006年哈珀总理上台,加拿大联邦政治一直以魁北克-加拿大关系为主轴,这段时间的主要政治事件包括有至今没用得到魁北克省议会背书的1982年权利与自由宪章,失败的1987年Meech Lake 协议, 失败的1992年Charlottetown协议,失败的1995年魁北克公投,等等。

      静悄悄的革命是魁北克独立意识崛起的年代,是魁北克现代化工业化年代,由此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大大降低了法裔天主教的出生率。由于出生率下降,魁北克为了维护法语文化,不得不吸引了大量的海地和越南移民,结果是法裔不是纯白色了,也不是纯天主教了,法裔概念被魁人概念取代。随着西部经济比重不断增加,魁北克福利依赖联邦政府也不断增加。终于在2006年导致哈珀上台,终结了自由党长期盘踞联邦政府的历史,导致劳伦斯共识的崩溃。

      关键词(Tags): #2015加拿大竞选#加拿大2015竞选通宝推:年青是福,五藤高庆,
    • 家园 关于少数族裔的“抱团”问题

      到蛮夷之地去!这当然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不仅仅是中国人,人类都是安土重迁的,日子过得下去谁想人在屋檐下呢?鸠占鹊巢把当地人杀光那不是寻常之辈能干的事情。

      背井离乡一般发生在当地生存环境恶劣到过不下去的时候,例如明末、清末、民国、日占期……,这个时候国弱民穷,移民大都是一部凄惨的血泪史。

      到达的地方一般不是鲁滨逊到的那种荒岛,于是马上面临着如何与当地人相处的问题,在那个不讲究的年代,能活着已经很奢侈了,生存并不像今天这样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于是面临着是开放融入还是封闭抱团的选择。

      孔子的看法是融入,在蛮夷戎狄地区就该像当地人那样生活,你想格格不入得有点资本,例如你占了一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据险死守,这是地利;或者你有强大外援人家不敢怎么地你,这是天时,否则就只有设法“人和”,没有特殊情况下抱团只会被一网打尽。

      不知道美国的犹太人封闭抱团而活得如此滋润是怎样的奇迹过程,一般情况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虎落平阳遭犬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数多的一方或者用武力屈服你,或者用民主屈服你,就算是在中国,能允许一帮人抱团成为国中之国不听差遣么?

      所以说,海外华人不抱团并不是中华民族的劣根性的体现,而是理性务实的选择,容不容得下取决于当地人的文明程度,像咱们就对少数民族好的不得了让主体民族嫉妒。各地的排华事件说明——最后还是容不下,尽管如此,还是比一开始就容不下好上一点点。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天时已到,剥夺生存权已经政治不正确人神共愤了,祖国实力也强大起来,海外华人的生存权获得了话语权和实力的双重保障,没有人敢再明目张胆地排华了,虽然我们仍然主张开放融入,但是在必要的时候,抱团也是可以提倡的了。

      通宝推:唵啊吽,
      • 家园 犹太人印巴人意大利人都是以亚社会形式长期存在的

        还有爱尔兰人、西裔、非裔、东欧人、中东人、很多很多。这些民族长期受人压制,不能以强大国家的形式对外竞争,所以在长期生存淘汰中残留下来的这些民族练就了一身以亚社会形式存在的本领,就是以宗教活动、社交圈子、内部婚配、文化保守的形式来形成自己的,沉伏在国家政权下面的亚文化部落,能够长期不被同化,并同化别人。认识不到这一点就盲目主张融入当地社会是很危险的,搞不好就是本族裔的软性自杀:生物基因没有灭亡,但文化和民族基因灭亡了,并入了其他民族。象很多外嫁女生了孩子,母子都随夫姓,进人家的教堂,说人家的语音,进人家的圈子,子女与人家内婚,这样两三代就彻底被同化了。而男人也有这个问题,连在中国都有为争取高考加分而让子女入少数民族的,这样几代后的自我意识就完全去汉族化了。

        中华民族长期以国家形式对外斗争,所以对亚文化部落的认识很薄弱,仅仅停留在黑社会这种亚文化形式上,其实我们华人在海外的生存必须借鉴犹太人亚文化部落的长处,才能长期存在,并发展壮大。

        通宝推:老惰,脑袋,唵啊吽,
        • 家园 铺天盖地

          百度看了看,发现几乎我听说过的西方名人全部都是犹太人,特别对于咱这样理科生读经济系从事金融行业爱看科幻片的来说那是铺天盖地。

          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伟大的科学巨匠,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

          匈牙利籍著名空气动力学、物理学家——冯·卡门

          二十世纪的数学巨人——约翰·冯·诺依曼

          德国物理学家,电磁学之父——海因里希·赫兹

          青霉素的发现者之一——弗莱明

          化学家——赖希施泰因

          戴尔电脑创始人——迈克尔·戴尔

          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

          十九世纪德国伟大诗人——海涅

          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

          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

          • 家园 人的基因谱系是树状的但家族谱系必是一脉的

            人都是从父母双方获得生物基因,而父母又从自己的父母获得生物基因,因此人的基因谱系都是树状的。但人的家族谱系必然是要么一脉相承,要么乱七八糟。而一堆乱七八糟的基因,最终会不敌其中最顽强的一根主脉。因此那些西方名人的基因中,犹大家族的基因最终胜出了,哪怕只有一点点生物基因,但如果认同它,就是把它全部同化了,在这一点上很少能有妥协,在民族同化的战场上各个民族群落几乎没有妥协可言,只有三种结果,要么生存,要么灭亡,要么变得乱七八糟。

    • 家园 庄文浩议员的改革法案

      2015年2月,保守党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提出的《改革法案》(Reform Act)在众议院以260票对17票的压倒多数通过,现在交给参议院审议。庄文浩的《改革法案》是Bill C-586【1】。要了解庄文浩的法案,我们必需对加拿大的政党政治有一个了解。

      加拿大有保守党、自由党、新民主党等几个大党。但对应于每一个党的名称,可以有三个不相干的党:国家党(national party),省党(provincial party)和议会党(parliament party or caucus)。简称为国党、省党和派党(Caucus)。

      我们通常会想当然的认为省党就是国党的分枝,是从属于国党的组织。但实际上没有这个必然联系。如安大略自由党是加拿大自由党的分枝,这没有错。但是,魁北克自由党、卑诗省自由党和阿尔伯特自由党是完全独立的党,和加拿大自由党没有组织上的从属关系。如果加拿大的党分左中右的话,那么保守党是右派偏中,自由党是中偏左,新民主党是左派。但魁北克自由党和卑诗省自由党是中偏右,和加拿大自由党的中偏左不一样。魁人党则即是国家党也是省党。加拿大保守党则完全没有省分枝,即各省保守党都是独立的省党,和加拿大保守党没有组织从属关系。例如2003年,各省的保守党都不支持进步保守党,迫使进步保守党解散。后来进步保守党和改革党联合重组成今天的加拿大保守党,阿尔伯特保守党就预先脱离了加拿大保守党。

      派党是国会里的议员组成的党,和选举时候的国党没有必然联系。如美国国会中有黑人派党(Black Caucus),有亚裔派党(Asian Caucus),这些族裔派党的议员可以是共和党议员也可以是民主党议员。加拿大议会没有这些族裔派党,还是用保守党、自由党等名称组成派党,但是,这些派党和竞选时候的国党完全没有组织上的必然关系。如保守党议员Eva Adams就从议会保守党caucus跑到自由党caucus,这种派党跳槽的行动称为cross the floor。即选区草根党员对他们选出的议员的叛党行为完全没有约束力。

      虽然我们说国党、省党和派党没有组织上的关系,但人还是这批人。领袖还是这几个领袖。即国党领袖和派党领袖就是同一个人。按照一般民主选举原则,派党应该是国党选举出来的,应该对国党负责。但实际上,派党并不对国党负责,反而是国党受派党领导。派党和国党在权力授受方向上倒置,背离民主选举授权的原则。

      派党跳槽是个别议员的问题,党的领袖当然没有跳槽派党的问题。但是,党领袖也可以违背国党民意。因为派党是完全不受国党制约的党。党领袖进了议会也完全可以违背国党竞选纲领。

      政党一般会在草根组织讨论政纲(policy),然后全国党代表大会(convention)辩论通过这些政纲。选举是宣传这些政纲。按道理,选出来的总理到政府中应该实施国党决议的政纲,但现实往往不是那么回事,有时还完全相反。如奥巴马是以反战赢得选票,当选后从来没有停止过战争,当多久总统就打多长时间仗。1919年自由党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了党的政纲,选举了Mackenzie King做为党领,1921年成功竞选为总理。在他执政27年期间,他完全置1919年全国大会的政纲于不顾,也从来没有召集过一次全国党代会讨论政纲。27年没有召集过一次。当然,这只是说派党可以不对国党代会决议负责,但也不是每次都背叛国党决议。90年代保守党执政的时候,通过的320个议案都是加拿大保守党全国党代会辩论通过的880个提议中的议案。但是,当保守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将CBC私有化的提议后,时任通讯部长Perrin Beatty很快就宣布不会将CBC私有化,即派党直接声称要实行和国党纲领相反的政策。就是派党对国党建议有否决权。这是一个究竟权力源于选举还是选举源于权力的问题。

      Mackenzie King置国党党员民意不顾,何以能够连任27年之久呢?这要从加拿大国党和派党的分工谈起。Mackenzie King认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是派党的事情,国党的事情主要是竞选。草根组织虽然讨论政策政纲,国党代会虽然讨论通过政纲建议,政策制定完全有派党决定。这是民主机制失效。本来议员要对选民负责,但是,但实际上议员为派党负责,派党对党魁负责。

      按照民主程序,应该是国党授权派党。但实际运作,是派党控制国党。加拿大的国党基本就是派党的一个选举机器而已。各个选区的候选人虽然由草根党员举荐,但要得到派党批准,派党有否决权。即派党是上层,他们控制全国党员,他们制定党纲可以无视全国党员的建议。这不是权力来自人民、来自选举;而是派党操纵国党选举,选举后不必理会选民民意。Mackenzie King连任27年,不召集全国党代会,不对党代会负责。相反,是国党为派党负责,为派党集资竞选。如果你参加过政党活动的话,如果你不是议员不是派党成员,你会发现政党活动,无论是国党还是省党,主要就是竞选活动,并不是讨论国是的活动。有心参与国家政策制定的公民,意图影响国家走向的公民,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参加政党,而是参加相关的社会活动集团。如参加女权运动,如参加预防艾滋病组织(不是医疗组织,而是社会活动组织,为影响政府和民意制造舆论游说议员的组织),或者投资组织智囊团评点时政推出论著影响政府政策制定。例如美国Al Gore虽然竞选总统失败了,但他拍个全球气候变暖的纪录片,影响了联合国和各国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加拿大也一样,绿党对政府的影响影响不如环境保护组织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庄文浩的《改革法案》就是要纠正这些违反民主原则的政党政治,要派党对国党负责,要国党对派党对领袖有更多的制约,让加拿大政治更加民主。庄文浩的《改革法案》,是通过立法使得派党为国党负责,让国党可以制约党魁。

      【1】http://michaelchong.ca/2015/02/25/reform-act-2014-passes-final-vote-in-the-house-of-commons-260-to-17/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多元文化的三种公民诉求

      多元文化是加拿大意识形态,是加拿大移民国家的形象。加拿大1982年《权利和自由宪章》确立的多元文化政治理念对欧美各国都有影响。美国不提多元文化,但许多政府政策和加拿大多元文化政府政策一样,如少数族裔语言教育的自由。

      既然是多元文化,文化多样性导致公民基于自身文化的许多公民诉求。这些诉求大致分为三类:自治权、被包容权,和代表权。

      如《族裔与民族》一文所述,加拿大政治中是少数民族(natioin)提出自治权的诉求,至今没有看到少数族裔(ethnic group)提出自治诉求。由于WASP是主流民族,不是少数民族,提出自治诉求的就是魁北克也原住民两个少数民族。由于自治的诉求,加拿大法定建国三民族对加拿大联邦理念完全不一样。

      WASP联邦理念就是地域性联邦,就是除去魁北克以外九个省的联邦,这和美国50个州一样,各州平等,有州界地域划分,这种理念就是抵制或减少另外两个民族的自治权力。

      魁北克的联邦理念是国家national联邦,和欧盟类似,即地域上民族有特殊自治权。最近希腊债务搞得欧盟很狼狈,在国际政治中欧盟难以匹敌美国,和这两种联邦形式有关。美国是联邦集权,欧盟是各国分权。

      原住民联邦理念是人民联邦。因为原住民自治权力不是一个完整的地域,而是散布在各省的原住民保留地自治权。这些散布在各省的印地安人保留地的自治,要和各省政府打交道。所以,原住民认为加拿大联邦是建国三人民(people)的联邦。而不像魁北克那样是nations 的联邦

      第二个是被包容的诉求。这是构建加拿大多元文化镶嵌社会中最常见的诉求。如犹太人要求公立学校在犹太人节日的时候放假。又如锡克族人要求学校允许锡克族学生不安装校服规定而按照锡克族风俗裹头包。又如穆斯林要求允许妇女戴面罩。等等。这些就是被包容诉求,就是不融入主流习惯,而是改变主流习惯成分包容少数族裔文化。纽约市公立学校春节放假,就是美籍华人被包容诉求的胜利。要达到被包容诉求的胜利,首先是坚持自身的文化,如果先抛弃自身文化,先融入主流文化了,那就是放权了1982年《权利与自由宪章》赋与的争取被包容的权利。争取被包容的前提就在于保留自身文化。

      第三个是代表性诉求。加拿大议会代表成分没有反映加拿大多元文化的多样性。这个诉求很广泛,不仅仅是少数族裔代表性,而且有女权运动要求有更多女议员,西部各省要求有更多西部议员等等。

      Pierre Trudeau的1982年宪法9个省认可了,就是魁北克省没有通过。把魁北克省纳入加拿大依然是一个遗留问题。1984年保守党执政,Brian Mulroney 尝试了两次修宪公投,都失败了。一次是1987年的Meech Lake Accord,另一次是1992年的Charlottetown Accord。谈判Charlottetown协议的时候,有一项就是划分上院席位。就是代表性诉求。少数族裔很快就出局了。女权运动要求50%上院席位给妇女,也没有加入协议里,但是,各省承诺他们推举上院议员的时候,保障妇女代表性。每个省各有6个席位,改变以往上院中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占一半席位的格局,增加了西部代表性。这和美国一样,美国下院按照人口划分选区决定席位,上院席位则是各省均分,保障人口少的州的席位。Brain Mulroney两次修宪公投都没有通过,魁北克依然是加拿大统一的一个定时炸弹。

      三个公民诉求中,自治诉求增加了多元文化社会的分裂性,包容性诉求和代表性诉求增加了加拿大的统一性。包容性诉求是少数族裔文化加入主流文化的诉求,代表性诉求是社会多样性反映到政治结构中的诉求,都增加了加拿大的统一性。

      华裔在代表性诉求方面对加拿大有过重大贡献。二战后华裔老兵从战场回来后,积极争取少数族裔的选举权,为加拿大有色族裔争得了选举权。由于抗日战争时期华埠的空前团结,使得华裔成为一种有形的政治力量,华埠的中华会馆能够代表华裔利益做为一个政治力量推动加拿大民主社会的建设,使得普选在加拿大成为现实。

      在被包容诉求方面做得最出色的一件事,就是华人平权会多年努力,为华人争得了政府2006年对人头税的正式道歉。但是,道歉是很见外的一件事,道歉显示的是WASP认错向华人道歉,虽然表达了WASP包容华裔的意向,但也因此分出了你我,分出了政府主流社会和边缘化的华裔的界线。所以,我一直主张淡化人头税,而强化对铁路华工对加拿大建国贡献的肯定。肯定铁路华工对加拿大的贡献,是强调历史事件的正面意义。如果WASP正面肯定华裔的贡献,而不是负面道歉自己的错误,那么,WASP和华裔之间的隔阂弥合得更好。对人头税是道歉强调历史事件的负面意义,肯定铁路华工贡献是肯定了历史事件的正面意义,一正一负,效果会大相径庭。多元文化不应该纠缠于族裔之间相互的恩怨,而应该增加承认相互的贡献和牺牲,肯定铁路华工对加拿大的贡献是华裔对包容的最好诉求。

      对于原住民和魁北克的自治诉求,华裔很难有什么立场。以维护加拿大统一的公民认同而言,我们应该反对他们的自治诉求。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对自治的诉求大大提高了多元文化的标杆,让所有少数族裔,包括华裔,都得到一个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所有,华裔参政可以对他们自治诉求超脱一些,集中精力求得对华裔自身文化的包容,如卑诗省要求春节成为法定家庭日,就是很好的被包容诉求,是行使1982年宪法赋与的权利。

      对于一些带有社会家庭压力强制的少数族裔的习俗,华裔应该和主流一起反对。Pierre Trudeau说到1982年宪法中关于尊重少数族裔文化的时候,强调是保护个人自由的权利,不是保护团体的权利,团体的意向应该是个人意向的集合,而不能以团体意志压制个人意志。如印度有因嫁妆不足烧死新娘的习俗,这种事发生在加拿大印度裔社团中就必须谴责。穆斯林妇女带着面罩的习俗也是违反人权的习俗,妇女不露脸,把妇女沦为财产和偶物,抹杀妇女人性。尤其在投票和入籍宣誓等公众仪式中,无法认证是否是她本人正身,亵渎法律。穆斯林Sharia法限制穆斯林与异教徒通婚,是把穆斯林教法凌驾于加拿大婚姻法之上,这些习俗是隔绝族裔之间相互交流的习俗,是封闭的习俗,是滋生极端主义的温床。华裔应该站住保守党一边反对穆斯林妇女戴面罩的习俗。自由党以宽容穆斯林妇女戴面罩争取穆斯林选票是牺牲了加拿大长远利益和公众利益。

      总而言之,多元文化本意是为了建立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统一的加拿大公民认同。但是,在加拿大多元文化实践中,却每每出现分裂加拿大公民认同的事件,与多元文化的初衷背道而驰。对于那些与多元文化初衷不符合的事务,我们应该反对。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1982年《权利与自由宪章》赋与我们的多元文化权利,争取和扩大我们自身文化的被包容的程度。

      关键词(Tags): #加拿大2015大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族裔与民族

      已经写了几篇文章都涉及到加拿大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涉及到新移民票仓,也是华裔投票是否有政治力量的问题。华人投票不积极是长期的问题,问题的根源是华裔投票是白噪音,没有形成华裔政治力量,投票没劲。南边奥巴马竞选的时候,黑人选票是政治力量,西语裔选票是政治力量,华裔选票不是。其它族裔投票有信号,有信息,对政客有影响力。华裔投票是白噪音,不在政客竞选时要争取的摇摆票仓(swing votes)之内,政客竞选不争取你,自然无需对你许诺。所以华裔是否投票政客不在乎,华人自己因此也对投票也对不起精神。除非,我们能够发掘出华人议题,为华人投票。哈珀2006年对人头税正式道歉,就是政客不提我们自己也要张扬的影子华人议题。政客不好意思以此做为议题拿上台面竞选,我们可以大张旗鼓为此事投票。设想,如果华人以此投票有了新闻记录在案,如果尽然有了效果哈珀选上了,以后加拿大政治课本和政治书籍谈及2015竞选都不能不提及华裔选票,那么,华裔就做为政治力量就走上了加拿大政治舞台了。如果我们不以此为口号给哈珀投票,如果哈珀这次又真的败选,那么,我们就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等到有华人议题。华人票仓将长期沦为没有政客眷顾的白噪音。老天给我们的机会我们不抓住,以后就后悔莫及。

      所以,我还要深挖多元文化这个话题。《华人认同哪个加拿大?》讲到美国是熔炉社会,加拿大是镶嵌社会。所以,美国是多族裔(polyethnic)国家,加拿大是多族裔和多民族(multinational)国家。美国加拿大都是移民国家,都有来自各国的移民,所以,都是多族裔(polyethnic)国家。但是,美国的政治结构不以族裔划分,如果有族裔的政治的话,那就只有一个,是盎格鲁-撒克逊族裔,他们的政治形态就是美国政治形态,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就是一个WASP民族国家,只不过这个WASP民族国家容忍多族裔移民。加拿大不同,加拿大是多民族(multinational)国家,有魁北克民族(Quebec nation)和土著民族(First Nation),这些民族不仅仅是族裔,而且是聚集在一个地域上的族裔,而且在这个地域上后自己的法律和政府。多族裔(poliethnic)是社会结构。多民族(multinational)是政治结构。所以,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有多族裔社会结构和多民族政治结构之细分。美国是多族裔民族国家,加拿大是多族裔多民族民族国家。一个多族裔多民族的国家怎么认同一个加拿大民族国家,这是加拿大政治家面对的问题。每次竞选,能够让这个多族裔多民族国家更加认同一个加拿大民族的政客,就能够竞选成功。奥巴马让西语裔认同了美国,就当选了美国总体。已有的WASP有支持民主党的,也有支持共和党的,这些民主党WASP和共和国WASP是政治对手,他们争取西语裔摇摆票仓,民主党争取到了,奥巴马就竞选成功了。

      对于移民国家来说,多族裔是现实社会,每个政客都要面对。如何让多族裔认同一个加拿大,是每次政客竞选的作业。Justin Trudeau打到多元文化牌,就是争取新移民摇摆票仓。

      《剪不断理还乱的加拿大宪法文件链》一文中提到四个加拿大宪法。这些宪法对加拿大都民族国家的形成起来历史性作用。

      让我们先侃侃印地安人大宪章。我们今天可能不太理解,堂堂大英帝国,为什么1763年会和印地安人签个土地协议呢?其实,英伦岛岛国人口不多,中世纪欧洲人口停滞千年,欧洲人口很少,到美洲的英伦岛人就不可能有数量上优势。而有研究估计,美洲那时候有上亿印地安人口【1】。你想想,葡萄牙、荷兰人到中国大陆海岸,一下子就被当地农民赶走了。湛江寸金桥农民赶走法国人,广东三元里农民用锄头还打败过一次拿火枪的英军。人口不够,政治力量就有限,这不仅仅是选票问题。人口少数的欧洲殖民者能在印地安人人口众多的美洲站住脚跟,当然和欧洲先进武器有关,但也和美洲印地安人各个部落是分立的政治实体有关。欧洲人最初来北美皮毛贸易的时候,贸易就是朋友呀。与法国有贸易的印地安人部落就得到火枪,法国人教他们用枪,把敌对部落打得落花流水。因此,开始就是一船不到一百人的商人就在美洲落脚了。欧洲列强各国在美洲都有自己的印地安人部落联盟。印地安人打仗很勇猛,克莱斯勒公司的大功率切诺基(Cherokee)越野车用的就是一个善战印地安人部落的名称,美国阿帕奇(Apache)直升机用的就是另一个善战部落的名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品庞蒂雅科(Pontiac)是渥太华地区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的名字,Pontiac领导了一次起义促成了英王1763年的印地安人大宪章(Royal Proclamation)。

      1754年到1763年,欧洲列强在全球大打出手,战场遍及欧洲大陆、北美、南美、印度次大陆、和非洲西海岸。几乎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死亡人数上千万。这是一场两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界大战。由于战役主要集中在1756年到1763年,故史称“七年战争”,这和抗日战争从1931年打到1945年被称为八年抗战一样。七年战争以英国、普鲁士、葡萄牙等国为战胜方,以法国、奥地利、西班牙、俄国等国为战败方,于1763年2月10日在巴黎签署了巴黎和约,和约将法属北美殖民地划给了英国。那时候法属北美不仅仅是加拿大,而且连同五大湖及其密西西比河两岸东西各几百公里的大片土地一直下到佛罗里达都是法属北美殖民地,比美国独立的十三州面积大一倍有余。但是,本来和法国联盟的印地安人还是效忠法国国王,不愿意接受英王统治。2月10日巴黎和约签署,印地安人得知和约后,Pontiac带领几个部落在底特律起义。英国为了安抚还没起义的法属北美殖民地其它原住民,乔治三世英王在1763年10月7日颁布了Royal Proclamation, 划下印地安人保护区,禁止欧洲移民占领这些印地安人的地盘。这样一来,其它部落都接受了英国统治,Pontiac的起义在1766年被镇压下去了。1763年Royal Proclamation就成为至今效力犹存的加拿大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是First Nation是做为一个政治力量与英王室的一个契约。

      再说另一个可能会产生疑惑的问题。那就是美国独立时,何以说法语的加拿大人没有跟着起哄脱离英国统治呢?这要从美国独立战争谈起。虽然美国独立战争在1775年爆发,美国独立宣言在1776年宣布,但是,美国革命起源于1773年波士顿茶党暴乱。英国当然对此有危机感,英国也知道法国支持美国独立,那时候英属北美殖民地99%的人都说法语,英国很怕英属北美殖民地也支持13州独立,于1774年6月22日颁布英属北美法案,即魁北克宪法,稳住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民心。1774年宪法恢复了魁北克沿用法国封建土地法律,允许信奉天主教,允许他们用拿破仑民法,扩张了土地(印地安人保留地一部分),允许天主教向教徒收什一税等等。1774年魁北克宪法对加拿大至关重要,如果不是这个宪法,可能北美就只有美国没有加拿大了。1774年魁北克宪法保住了英属北美殖民地没有和美国独立一起脱离英国。

      从1774年宪法到1867年宪法,中间隔了93年,英属北美殖民地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英属北美殖民地不仅仅只有原住民和法语裔两个民族了,而且有了一个人口众多的英语裔民族。这些人起源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逃到加拿大避难的保皇派,他们在上加拿大安家落户。今天安大略省Kingston市西边沿着安大略湖边的33号公里,是CAA推荐的风景路线,这条路也就叫做保皇党公园路(Loyalist Parkway)。朋友有机会一定要走一下,沿途有很多1812年抗击美国入侵的历史战场标记和说明,风景也很养眼,还有一个印地安人视为圣湖的神秘的山顶湖(Lake on the Mountain Provincial Park)。开车走这条路,可以感受美国独立后加拿大英语裔移民先驱的历史。

      保皇党公园路北边平行的是安大略401公里,是横贯安大略的交通要道,也叫作Macdonald-Cartier Freeway。Macdonald和Cartier都是1867年宪法的制定者。Macdonald和Cartier制定宪法的时候,正在反思美国的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打了四年,在1865年结束。南北战争是宣判了美国联邦制的死刑。美国各州是states,state有sovereignty。南北战争,sovereignty属于联邦了。以美国宪法之争来看,南北战争中北方强调的联邦权力,是统一;南方强调州的权力,强调州有脱离联邦的自由。按照今天流行的普世原则,权力源于个人自由,个人通过投票把权力委托给州,各州选举代表再把权力委托给联邦政府。这就是权力源于人民的选举投票委托理论,就是契约社会理论。美国宪法明文规定,凡是宪法没有规定的权力,统统属于人民,也就是属于州。也就是说,南方有权力脱离联邦,南方各州不把自己的权力委托给联邦了,就退出联邦就可以了。权力本来就是人民的,不委托给联邦,联邦就没有这个权力。但是,北方胜利了,联邦权力比州的权力大了。Macdonald和Cartier的1867年宪法,就反映了加拿大人看到南北战争而对联邦制产生怀疑的结果。1867年宪法的主权不是人民的,不是人民把自己的权力委托给政府,加拿大的主权属于英王,这是君主立宪制度。加拿大移民宣誓的誓词,就是效忠英女王的誓词【2】。

      我们选举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哪个党最能体现我们对加拿大的认同。MacDonald和Cartier的宪法设想,就是要建立这片英属北美殖民地大家认同的一个加拿大国家,一个加拿大民族。这里要强调“一个”。一个超越种族,民族,文化和信仰的大家认同的加拿大。这就是君主。大家都是君主的臣民。在他们的设想中,各省应该是联邦政府的属下机构。权力源于君主,君主把权力委托给英国国会,英国国会把权力委托给加拿大联邦,加拿大联邦把权力委托给各省。历史具有讽刺性。美国宪法设计是州把权力委托给联邦,就是第一次大陆会议十三州建立联邦的法理,但经过南北战争,美国联邦权力已经凌驾于州的权力之上。加拿大刚好相反,设计的各省权力隶属于联邦,但实际上是加拿大的省比美国的州有更多的权力。《华人认同哪个加拿大?》一文就举了R. B. Bennett新政的例子。R. B. Bennett新政模仿的是罗斯福新政,是联邦政府新政。罗斯福可以实施新政,因为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比州政府权力强。加拿大无法实施,因为加拿大联邦政府没有这个权力。

      君主立宪是加拿大国体,加拿大很长一段时间用《上帝保佑女王》做国歌。1982权利与自由宪章中有条文规定保护原住民条约权利,那个条约是和君主的条约,如果没有了君主,原住民土地权利条约就很可能失效。魁北克独立公投两次失败,也和这个君主立宪关系重大。如果魁北克独立了,原住民的条约权利就找不到签约的君主了,所以,原住民都投反对魁北克独立的票。以此看来,虽然1867年宪法要建立认同一个加拿大民族的国家失败了,但是,这个宪法还是在多民族国家基础上维系了加拿大的统一,尽管这个统一不是Macdonald和Cartier原来设计的认同一个民族的统一。

      这是加拿大历史。1863年英国从法国接手就承认了原住民民族,1774年美国革命英王又接受了法语裔民族,1867年面临南边强大的美国,英国知道各自为政的英属北美殖民地不联合起来,英国就无法保住这片殖民地,因此急于建立原住民、法语裔和英语裔三族裔都认同的英联邦(Dominion)。1867年宪法和太平洋铁路是为了统一加拿大同时酝酿的两件事,都是为了统一英属北美殖民地应对南边强大的美国的措施,都是加拿大建国的基石。

      1980年魁北克独立公投,魁北克要自己的主权(sovereignty),魁北克不喜欢主权属于女王。1980年独立公投使得如何统一加拿大的问题再次提到议事日程上。正如1867年宪法和Macdonald名字连在一起一样,Pierre Trudeau的名字和1982年宪法连在一起。从权力链的哲学理念来说,这两个宪法正好相反。Macdonald的理念是主权源于英王,英王把权力下放到国会,下放到联邦。Trudeau的理念是权力源于人民,个人把权力委托给议会,议会把权力委托给政府。一个自上而下,一个由下而上。 哲学理念是如此,实际的1982年宪法却和理念相去甚远。。

      Pierre Trudeau 1980年2月上台,1980年5月就碰到魁北克独立公投。魁北克公投以四比六的票数失败。Pierre Trudeau立即启动联邦和各省的政治谈判,提出修宪。修宪目的主要是使得魁北克认同加拿大,不再闹独立。Trudeau承认魁北克法语权利,但是,把法语权利扩展到魁北克之外,变为官方语言,以此弱化魁北克地域界线,以此求得魁北克对加拿大统一的认同。但魁北克不买账,魁北克要的是自己的主权,不是联邦主权。1980年9月,Trudeau的宪章只得到Ontario和New Brunswick两个省支持,其余八个省都反对。这八个省不仅仅不认同草案,而且连名签署了魁北克省起草的、绰号为Chateau Laurier Consensus的备忘录。备忘录认为联邦政府不能因为八省之间相互矛盾而强制推行修宪。看来要得到各省认同再修宪是不可能了,Trudeau就干脆不管各省政府,直接让联邦单边行动修宪。Trudeau把修宪的日子定在1982年7月1日。1980年10月2日Trudeau宣布联邦修宪计划以后,不到两周,Manitoba、Newfoundland和Quebec三个省就在各自的省最高法院起诉联邦政府,认为联邦政府无权单边修宪。1981年4月,Manitoba和Quebec两省的法院判省政府败诉,判定联邦单边修宪合法。只有Newfoundland法院判联邦单边修宪非法。官司又打到了加拿大最高法院。7月28日,加拿大最高法院给了一个不咸不淡的判决,判决说:联邦单边修宪合法,但不符号宪政传统习惯,须要有比较有份量的各省的共识。在加拿大境内吿状的同时,魁北克已经把状告到伦敦了,因为虽然加拿大高度自治,但毕竟是一个英联邦(dominion),英国国会是加拿大宪法监护人。1980年10月,英国国会回应说,联邦虽然可以单边修宪,但涉及各省权力和政府结构变更还需要各省确认后才生效。Trudeau修宪进程顿时陷入泥潭。

      在Trudeau左右为难的时候,是保守党做为主要反对党,提议成立了两院联合特别委员会,通过这个特别委员会来修宪。虽然自由党发起了修宪,但是,是保守党把修宪进程从泥潭里拔了出来。特别委员会接受了广泛的个人和团体的建议和听证,让社会各团体、个人、和非政府机构有机会参与修宪起草过程,让他们提出自己意见,使得修宪过程有了更加民主的法律基础。这些借助特别委员会平台参与修宪的各界团体包括原住民,女权运动组织,民权运动组织,残疾人协会,多元文化社团等等。由此可见,1982年权利与自由宪章是自由党和保守党合作的成果。自由党启动了修宪,保守党提议的特别委员会为修宪注入了民主的合法的程序,使得修宪有了广泛的民意支持。保守党提议特别委员会程序增加了加拿大人对1982年权利宪章的认同感,增加了1982年修宪的合法性。

      但是,1982年权利和自由宪章离西方个人自由的契约社会理念还相去甚远。宪法是权利宣言,不是权力宣言。权利和权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权利宣言是保护个人基本权利不受政府侵害,保护少数族裔的自由不受主流政治侵害。主权属于女王,这个君主立宪没有变。这和美国宪法的主权在民有天壤之别。倒退的还不仅仅于此,1982年宪法明文区别了原住民和魁北克的特殊权利。按照Trudeau的哲学,族裔的权力源于自由的个人,这是契约社会的大前提。如果按照这个哲学,权利与自由宪章就应该是是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的宪章,而不应该有特定族裔的条文。华裔是《排华法案》是受害者,对所有带有特定族裔的法律条文,尤其是在宪法中出现的条文,都带有敏感的戒心。1982年宪法保护少数族裔权利,这是进步,但是,宪法没有规定平等的少数族裔权利,原住民和法语语裔比其它少数族裔有更多的权利。这还不是一个族裔平等的宪法。1982年宪法也不是各省平等的宪法,因为魁北克省有特别的权力。所以,西部各省对自由党不满,Pierre Trudeau上台的时候,自由党在西部一个议员席位都没有。

      老一辈的加拿大华人,包括香港出来的华人,都比较倾向认同保守党,因为《排华法案》是自由党执政通过的法案。华人从来不是一个政治力量,没有参与修宪的机会,是保守党的特别委员会给了少数族裔参与修宪的权力。二战后台湾移民大多数是知识分子,思想开放,倾向于认同自由党,在大学思想开放都认同自由党比较多。冷战后大陆出来的华人,因为来自社会主义国家,对Pierre Trudeau的社会主义倾向比较认同,而且比较接受Pierre Trudeau的美国民主理念,对君主立宪比较反感,因此大陆出来的,无论意识形态如何,都比较认同自由党。

      回到华裔在加拿大多元文化社会的问题。根据1982年《权利与自由宪章》,华裔是多元文化的里的一个少数族裔(minority ethnic group),原住民和魁北克人是多元文化中的少数民族(minority nations)。1982年,自由党关注的是魁北克问题,自由党对多元文化贡献更多的是多民族(multinational)加拿大,保守党提议的特别委员会才使得少数族裔争得宪法权利,保守党对多族裔(polyethnic)多元文化有更大贡献。

      华裔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自食其力,只要经济好就能自强,只求平等,不求特权。自由党的多元文化保留两个特殊民族,严重阻碍加拿大经济发展。原住民土地权利和魁北克特殊地位权利,是加拿大经济发展的钉子户。从我们上边谈到的Macdonald和Trudeau两个政府权力链方向不同的理念可以知道,保守党主张联邦有更多权力,类似南北战争的北方;自由党主张省的权力更大,类似南北战争的南方。自由党这些理念严重分裂了加拿大经济,把本来人口不多经济体量不大的加拿大经济分割得七零八碎。统一加拿大经济的太平洋铁路是保守党总理Macdonald主张建立的,是加拿大工业贸易经济的基础设施。如今分裂的各省经济,反映到公路上,就是各省省会周边公路好,到了两省交界附近公路就往往崎岖破烂,欠维修。各省到美国的公路要比各省之间的公路畅顺。如果你要从加拿大东部开车到西部,最经济的路线是先到美国,从美国公路走到西部,在返回加拿大。各省经济的割裂,是加拿大沦为美国经济附庸的根本原因。

      总之,加拿大还没有统一的文化和政治认同,只有镶嵌的多元文化和镶嵌的保留封建割据的经济。MacDonald和Cartier寻求统一认同的加拿大的理念,在全球经济的今天有了新的意义。魁北克闹独立,确实对加拿大多元文化有重要影响,确实给华裔带来多元文化的的利益。但是,那不是魁北克为华裔争取的,他们是争取他们的利益,其副作用是少数族裔有了自己语言文化的权利,但是,魁北克得到的官方语言,他们的政治力量也因此而加强。试想,如果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汉语,华人议员是不是可以大增,华人在联邦政府工作的机会是不是更多。魁北克在联邦政府就业机会的增加就是我们少数族裔就业机会的减少,这就是不平等。由于魁北克使得我们可以享受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好处,但是,那是不平等的好处,二等的好处。华裔不做为政治力量参与修宪,不做为政治力量参与建设加拿大,华裔就难以得到平等的社会地位。

      【1】http://books.google.ca/books?id=NPoAQRgkrOcC&pg=PA40&dq=pre-Columbian+population+million&cd=6&redir_esc=y#v=onepage&q=pre-Columbian%20population%20million&f=false

      【2】http://www.cic.gc.ca/english/resources/publications/discover/section-01.asp

      关键词(Tags): #2015加拿大选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华人要有自己的略:以连横促合纵,以团结发展促进繁荣稳定

      在加拿大的经济政策问题上,我们华人既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简单地选边站,这些都太低级了,而要发挥主动性和主导性,以华人几千年的人文历史所积累的政治智慧来制订自己的战略,然后游说加拿大的几个政党制订符合我们战略的政策,在这方面谁更积极,我们就应该更支持谁。我们华人的经济发展繁荣了,加拿大自然也就繁荣了;另一方面,加拿大的经济发展繁荣了,我们华人的经济才能更加发展繁荣。东南亚几百年华人殖民的历史早就证明了,华人走到哪里,就能把繁荣带到哪里;未来华人在北美和欧洲的殖民历史也必将证明这一点。

      中国战国时代有两个相对的战略非常值得加拿大华人借鉴,一是合纵,就是从南到北几个国家纵向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面强大的秦国。二是连横,就是几个国家分别横向与秦国发展关系,各自分别侍奉西面的强秦,最后被秦国各个击破。

      换到北美的地图上就要颠倒过来了,政局形势来个逆时针旋转90度,西面的强秦变成了南面的美国。当年中国各诸侯国的合纵自强就相当于加拿大各省的连横自强,而中国昔日各诸侯国的连横侍秦,相当于加拿大各省的合纵侍美。但直到如今可惜的是,加拿大各省之间的联系要远远小于加拿大各省与美国的联系,因为各省之间由于地理阻碍,人员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高成本,多节点的飞机,货物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低效率的长途卡车或慢速火车,因此西部各省的原材料和人力资源都要优先与自己南方的美国各省进行贸易和交换,而东部各省的加工产能和人力资源也都要优先与自己南方的美国各省进行贸易和交换,而加拿大自己各省的联系反而远远不如安省与密芝根州、纽约州,魁省与麻省,BC与华盛顿州、加州的联系。这样的地理联系已经持续了上百年了,该获得的利润已经开发完了,而该暴露的问题,就是过分依赖美国,加拿大各省分别依附美国,被人家握于掌股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暴露了。那么突破这一困境的最好办法就是象当年修建横贯加拿大东西的大铁路一样,修建或改建横贯加拿大东西的高速铁路,将各个省会城市从东到西一一连通起来,这是标准的高铁距离,象接力站一样,彼此串连,并继续向东西两洋拓展,建立横跨大陆,连接两洋,进而连接西欧与亚太的超级大陆桥,从欧洲跨大西洋到加国的东岸,再横跨各省重要城市直到温哥华码头,最后经太平洋直达亚太各国,那么加拿大的再次繁荣是不难实现的。到时候搞连横团结也好,搞合纵与美国发展贸易也好,就有了更大的资本和筹码。

      至于资金方面,就必须有相对强势一些的联邦政府,必须让各省认识到光靠各省自己独立发展,各走各的独木桥,各搞各的土围子,都是难于规避风险的,也难于逃脱他人的控制,只有全加拿大三千万各族人民紧紧地团结起来,互相支援,互通有无,才能增加竞争力,而竞争力首先是来自于凝聚力,而凝聚力来自于交通的改善。

      为此,适当的开放引进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对加拿大长远有利的,至少通过合资和合作经营,可以救活一大批象庞巴迭那样的加拿大公司,同时创造无与伦比的直接和见解的就业机会,这个时候就别太清高了。

      我同意楼主唵啊吽的观点,现在确实是劳伦斯共识走向崩溃的时代,是安省-魁省联盟走向解体的时代,是重大变局的时代,但是,优秀的政治家应该把变局创造成机遇;而拙劣的政客只能任由重大变局发展成无法挽回的大崩溃。由高铁更加紧密地联系加国各省,就会把劳伦斯共识变成加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共识,如果有人再要搞魁独,就不是英裔不答应,而是加国各族人民不答应了。我们华人秉承大一统的思想,知道合则两利,分则两败,现在纯种的英裔和纯种的法裔的人口比重越来越少,他们之间的那点矛盾将来根本就是鸡毛蒜皮,有政客再拿来炒作会越来越不得人心,关键还是把大多地区与蒙特利尔用高速的廉价交通连接起来,朝发朝至,夕发夕至,将来两地的人们都在一个公司里上班,都在一条大街上闲逛,都在一个锅里吃饭,都在一个被窝里睡觉,谁还总想着分家单过呢?要是英裔不想说法语,法裔不想说英语,那么干脆大家都讲汉语算了,海外哪个大城市都有唐人街,哪条街道都能碰见华人,会讲汉语就有饭吃,就能打听道,也不丢面子,何必计较英裔和法裔那点烂纠纷呢?

      否则,如果无法加强各省的联系,任由各省独立发展,不但劳伦斯共识要走向崩溃,我看未来连加拿大联邦都要走向崩溃,各省没准都要并入美国,或成为美国实际的殖民地了。

      通宝推:盲人摸象,唵啊吽,李根,
      • 家园 蒙城到多伦多的高铁

        我看可行。东部各省至少应该先建起来。

        • 家园 在加拿大这种所谓民主国家里这种不可行

          可以估计就是上层领导人有这个说法,高铁在咱们有生之年未必见到。

          1 劳动力成本太高。

          2 征地成本不小。

          3 资金上联邦,安省和魁省,多伦多市和蒙特利尔市互相扯皮。

          4 环境保护组织会来闹。

          5 高铁来了,开车的人少了,动了很多现有利益集团的奶酪。比如和私家车相关的一系列产业,汽车制造销售维修(涉及到安省的制造业的大雇主美国三大),保险(保险公司和律师),加油站(背后石油公司),这些都是有实力的主,盘根错节,也会来闹到崩溃。

          6 冬天的维护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

          7 加拿大人口少于中国,也少于欧洲。这样的人口密集度,高铁乘客数量能不能收回成本。再说有多少多伦多人去美国(购物观光度假),多少去蒙特列尔。如果没有和美国方向(底特律-芝加哥和布法罗-纽约)连成网,有多少吸引力。和飞机比如何?冬天安省人去魁北克滑雪,如果从蒙市到滑雪场没有地区的公交,反而不如自己直接开车去。

          所以中国这种不顾后果的好大喜功的情况,反而使得市政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