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为人民服务的两个假定 -- 迷惑不解

共:💬59 🌺475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次把问题问出来了?可惜和我的回帖没关系啊

                            我说过你的数据在上海范围内不准么?我说的是你列举的不是全国数据啊,这个你自己也承认了啊。

                            至于说加权,我们现在是比较两个时代的生活,当然要用综合考虑两个时代的生活支出加权,光看现在还不是诡辩技巧?

                            真要比较,就像之前提到过的,把那个时代的隐形收入货比化在来比较购买力才是正路;或者是按收入阶层比较生活水平:前5%,20%,中位数收入,城市和农村,这样才有意义。

                            否则光看着自己周围的亲戚邻居然后比较今夕,连管中窥豹的不算。你的做法甚至不值得认真的批评。

                            现在让我看国家统计局数据了?找CPI增长率的时候就不能看?

              • 家园 收入抵不上当年90元,工作却累N倍,压力大N倍

                收入抵不上当年90元,工作却累N倍,压力大N倍。每每看到电视上,包括CCTV,对下层鼓吹“你要自强不息”“学会感恩”,心头一万头草泥马奔腾。

                更有甚者,例如那个“诺贝尔奖哥”节目,一台精英,拿个下岗老工人当猴子戏弄,完了打赏根香蕉,一个说“我给你一千”,“我也给你一千”,另一个说“我才不给,凭什么啊”。下岗工人上台是挑选过的,节目效果也是预计好的。类似电视节目很多。“中国梦想秀”,个个上台都要被自强不息感恩教育一番。满世界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看得令人很心酸,心头一万头草泥马奔腾。

              • 家园 1978年拿90元工资的人占总人口比率多少?

                当年90元按你说的8分钱的大米可买1125斤。

                现在买1125斤3元的大米,总价是3375元。

                • 家园 1978年一对城市夫妇拿90元是很普遍的现象

                  我提到的那位老妇人, 老公是八级钳工,工资80多,自己在里弄工作组混混,一个月十几。

                  我父亲72, 母亲36; 我叔叔,80多, 婶婶不详, 估计不低于30。那时青工起薪36, 有工龄和技术等级的, 依次增加。

                  另外,为了避免单一消费项目带来的购买力换算误差, 特地选了衣食住行四大类,并按照目前消费比例设置权重。

                  改开对城市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大的影响可见一斑。现在依靠的其实是36年科技进步导致的工业品降价带来的虚幻满足, 比如彩电冰箱自行车便宜了, 依靠的是少生孩子减少负担带来的满足感。如果还是3个孩子,现在骂娘的就不是那几个人了。

                  小平的计划生育政策真是乾坤大挪移大法啊。

                  • 家园 确实,对于城里拿工资的,改开后可能会比较失落。

                    以我身边的农民亲戚朋友看,改开后才过上好日子。

                    • 家园 农民夫妇的收入上升也很有限

                      我老家过1978年一对农民夫妻一年的公分可以分大概2000斤稻子或小麦,按照当时的价值(农村价格)240元,另外加上分的猪肉, 鱼肉, 一些蔬菜如胡萝卜, 黄芽菜,苜蓿等折合起来50元,交公粮得到的钱再加上村半企业的收益再分几十元钱,一共算起来算340元。

                      自己家通常会养5~6只鸡,一年1~2头猪,自留地再能收获土豆、山芋、芋艿、大豆、蚕豆等几百斤,勤劳一点的,算成货币收入是300元,不太勤劳的也有200, 合计年收入540元。那时我的一个例行功课就是晚上满世界跑,把不肯回笼的鸡找回来,印象非常深刻。

                      比起城市夫妻的年1080元收入少得多,但生活水平低,开支低,并没有根本的差距。

                      今天的农民,如果没有人出去打工,生活还不如当年。 即使出去打工,如果生3~4个孩子,肯定还是赤贫。打工的之所以感觉比以前好,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在城市是蚁族, 十几个人挤在一套房里面,不像城市居民一样花费巨大,负担房租, 感受不大二次分配的毒力。

                      这不,立刻抢要他们进城,享受二次分配了。

                    • 家园 小城镇里,除了公务员,医生,教师,其它原来

                      在小型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工人群体生活起落最大。尤其地位下降感觉很大。

              • 家园 这种对比实在没意思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明白为什么。

                一句话,愿不愿意住回78年那种房子?一居室半有厨房厕所不是个个能分配到的。愿不愿意排长队买猪肉,排半天也买不上好部位,愿不愿意吃8分钱的标1米,出租没见过,公共1小时4班车,单车要票,猪肉要票,布要票,种田的进城没饭吃,没票……

                不用回我帖。谢谢

                • 家园 脑袋忠于屁股总归是好的

                  78年的生活,有人愿意回去有人不愿意,看得失。

                  不过,你的贴里隐含了一个假设,按照原来的路径,78年以来生活是没有改善的

                  • 家园 那是你的假设,别代表我

                    请教下从何处能吃看出你的假设?

                    另外别脑袋屁股的,人体很多器官都有用的,不止两样。

          • 家园 按你的数据,中国已经纺锤形了啊

            首先赞同你的意见。

            不过看你的数据,最富的和最穷的基本相当,绝大部分在中间,这岂不是理想的纺锤形中产社会?

            你同学的富豪比例实在是很高啊。

            你说中层和富豪意见不统一,这个现象跟我得观察是相反得。我观察的中产基本上都是自觉把自己代入富豪阶层来思考问题的,在他们看来,其实他们都应该是富豪,是政府存在种种问题使得他们没有实现。所有针对既得利益集团的事情都被认为也针对他们。

            通宝推:strain2,
            • 家园 陈王兄那个年头的大学生赶上机会了

              但那个时代90%以上的人都上不了大学的,上高中都不多,这些人多数是吊丝。前不久有个片子叫《老炮》,其他不论,你看看那些老炮兄弟们,除了一个混出头脸,其他全是吊丝,还是比较能体现实际情况的,实际是一个都混不出头脸的概率更大。

          • 家园 人类出现阶级的原因及过程被活生生地重现了

            几十年以来,完整、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演示了人类社会从原始共产主义到出现阶级分化的整个过程。

            一些人忽忽悠悠就成了腰缠万贯的人上人,一些人呱唧呱唧地就成了卖身求存的弱势群体,生动极了!

            通宝推:走在河边的驴,乔治·奥威尔,watomi,strain2,李根,
          • 家园 同感

            吾心戚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