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帮精英和前三排绞尽脑汁搞输出文化,结果小白文先做到了 -- 白浪滔天

共:💬80 🌺38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积累是个过程厚积而薄发

        这么多创作人和文字里迟早会出现惊世之作,知识文字的普及让几乎所有人都能进入创作,至于说添加一些意识形态的内容,据我所知的网文大热作品-佛本是道,几乎就是赤裸裸的影射,没有那么的大惊小怪。更别说赤色黎明这种照着党史附会。抄袭TG架构和毛氏战略的东西了

        毕竟这帮人都是长在红旗下被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理论“洗脑”,又经历过中美对抗,欧美日韩文化冲击,却在科技和生活水准不断上升的年代长大的,普世价值衰落,自然会有自己一套想法。更加可怕的是知识的力量,文字的力量可以让他们肆无忌惮表达,原先只有专业的知识分子才能占据的领域,原先的知识分子可以在还残余的小圈子里玩耍形成鄙视链,但是这股洪流迟早淹没他们

        网文算是我喜爱了七八年的消遣,直到前几年家庭事业占有的精力越来越多基本上远离了,即使是当时我也对这种在国外热起来的类型尤其是仙侠魔幻不屑一顾的。基本观念是基于自己的无神论信仰,不过因为喜爱不时地还会看一点,这帮人脑洞真是够大,理科博士硕士们也开始写,不过另辟蹊径,有神的世界探讨神是个神马玩意,世界如何用数学描述,各种常数又是怎么样的,用科学在一个魔法世界如何获得与神抗衡的力量等等,偶尔看了点对这帮人的思维也算服了,依稀记得国外是有这种题材的,但是被他们玩出花来了。

        他们站在时代的前面,至于是不是炮灰,我不知道,我就知道我们可能真的过时了。

        至于电视剧的问题其实还是个成本所限,专业所限,普通人很难进入这个行业,可以说就这个领域来说专业的“知识分子”还是牢牢地把握着,其实就和旧中国一样,这帮人无能那么就是国破家亡。如果有一天用一台电脑,用动画,声音动作捕捉就能做一部电视剧的时候,估计就是国产剧崛起的时候了当然肯定也会垃圾泛滥。

        其实已经有这个先兆了,作为不关心娱乐圈的大叔,因为心仪的小偶像小鞠(老脸一红)看了宁财神的新剧《热血长安》的技术性花絮,原来全片布景已经全部被特效所取代,从桌椅板凳到皇宫城市,就用了几个人。如果有一天人的言谈举止动作全部被数字化,貌似已经有了,一个人拍电视剧电影又有何难

        通宝推:脑袋,杨微粒,老老狐狸,方天化几,
        • 家园 一台电脑做动画的那就是新海诚啊

          新海诚最初成名,是因为他一个人,用一台电脑,做出了一部动画《星之声》,在那个遥远的2002年。这部片子从编剧监督分镜作画后期音乐,乃至男主配音都是他一个人搞定,只有女声优请了人。一人创作的动画震惊了业界,让人认识到动画的更多可能。传统观念认为动画是高成本的劳动密集型艺术,新海诚证明了每个人只要你想,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鼓励了千千万万有梦的年轻动画人。意义如此重大,片子本身质量反而不是重点了(当然也可能是太烂但大家不好意思说)。

          https://www.15yan.com/story/7Ct5sz9Cndb/

          和真人影视作品相比,动画漫画的入门门槛其实低得多,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些东西。

          另外美国漫画和日本漫画的比较也很有意思,日本漫画有着更多的小众题材作品,而美国漫画以超级英雄系列为主。这可能和日漫的成本更低有关(日漫通常不用彩色,使用再生纸印刷,风格多半偏向写意而不是写实),所以像《指尖奶茶》之类很小众的东西都能存在。

          中国网文领域的弯道超车感觉和日漫的对外输出很像。

        • 家园 我想我必须要谦虚了

          真的,那种垃圾桶就在等着自己的紧张感很明显。

          我的思路又一次跑飞了,想到了什么是左右。我想,营造一个大的基数,让每个人都有发展表达的权利是左的,事实也能证明这不是坏的。可是又觉得对于之前的某些东西、专业知识分子划定成某种右的、某种对立的,好像也不是很对劲啊。

          某些东西...似乎肯定会有收敛的过程,比如审美的格调文艺的形式,也不妨看做是人类集体进化的产物吧。

          想想自己,其实看的网络小说似乎只有一两个,发言权显然不足。前几年评价电视剧甑缳传,认为是最精致的网络文学脱胎的电视,在戏说和大众历史知识之间巧妙的平衡。而似乎又想起当年和LD谈对象的时候,看到她手机里看的应该就是最初的甑缳传,似乎是初见允礼的章节,当时很是调笑了LD一番。从此LD看手机小说总是不想让我看到,总会有讥笑的。嘿嘿,鄙视连俗气啊

          • 家园 大众从知识分子那里学习,然后超越他们

            或者说大家都变成了知识分子,以前的知识分子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形成门槛,残酷一点说有部分被剔除在这个门槛之外了。而这个门槛也不是很结实随时会被踏破,里面的人的成色会加倍的受到检验,当然真金不怕火炼,万古不易

      • 家园 这思路飘的真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呀!
    • 家园 精英从来都是自己嗨

      美国好莱坞,流行歌曲就是些俗文化。日本动漫,AV,电子游戏都是俗文化。英国的赌马,《福尔摩斯》,披头士也是俗文化。只有这些才能为世界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法国那种文人小资的调调就只能在少数人圈子里流传,与广大人民脱节。

      中国即使在落后时代,仍旧有传到世界的文化输出,就是些赌博(牌九-多米诺),饮食(各种乱七八糟的快餐式饭菜),武术等等下里巴人的东西。

      其实中国所谓四大名著,三国,水浒,西游都是典型俗文学,都是流传甚广,受广大人民所喜爱的,而且也是充满勃勃生机的;但是红楼就是文人创作的,走高端路线,不但立意颓废,也流传不广,不论评书还是戏曲里都属于受众小的。

      通宝推:方天化几,
      • 家园 五百年后

        只有金庸梁羽生们还有人记得

        • 家园 你确定?武侠小说的文学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金庸的书我高中以前看的不亦乐乎,上了大学以后,忽然有一天就一个字也读不下去了,写的那叫什么玩艺儿!具体不说了,参见王朔对金庸的批判,几乎每个字我都同意。

          几百年后,今天的文字能流传下去的,估计顾城、海子有戏,其他人的作品,难说。

          • 家园 《十字军骑士》、《艾凡赫》、《三个火枪手》……

              亨利克·显克维奇(henryk Sienkiewicz,1846-1916),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十字军骑士》是一部古典派骑士小说。

              更早之前的瓦尔特·司各特(Scott,Walter,1771-1832),被称为(在唐吉诃德后)复兴古典骑士小说的代表人物,《艾凡赫》也许你还觉得陌生,但罗宾汉这个名字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无法忽视。

              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年),《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布拉热洛奈子爵》三部曲、《基督山伯爵》……无需多言。

              上述三者毫无疑问是数百年前的西方骑士、侠客小说作者的典范。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高产作家(相对于后二者来说可能显克维奇的作品稍少),他们的大多数作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西方骑士小说或侠客小说,就如同昨日的武侠小说,今天的玄幻网文一般,是为了迎合当时主流人群的阅读需求而“生产”出来的。大仲马号称作品三百部,司各特长篇27部,其中大部分说得好听一点是历史小说,说得不好听就是流水线生产日更三千字的网文——无他,卖文以为生计,300年前如此,30年前如此,现在也没有任何区别。

              回到武侠小说。金庸本人就曾经毫不讳言地承认过大仲马是其创作的参考之一,而武侠小说这个载体,从本质上来说也与西方骑士、侠客小说类似,通过描述理想化的浪漫主义侠客去解决社会矛盾,同时将其事迹写入历史大背景中以凸显作者本身对于历史事件的思考。文笔高低暂且不谈,从反映社会现实的角度来说,武侠小说有其现实存在意义,可以认为是社会主流思潮的一个产物。因此,即使大部分武侠小说的文字低劣,然而在其庞大数量中仍不乏足以传世的精品,这些精品的价值,并不应贴上“武侠小说”的标签而一概贬低,而是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甄别鉴赏,以馈后人。武侠小说能不能流传下去现在还不好说,但武侠小说是不是完全没有价值,我认为还是需要区别对待的。

            通宝推:時千峰,
            • 家园 握手啊兄弟

              好多话都被你说透了。

              其实四大名著,三部半是通俗小说。为什么金庸就低俗?

              • 家园 《红楼梦》是替下了《金瓶梅》

                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明末四大奇书无一例外都是匿名网文,连作者都不详的通俗小说。

                要说通俗的话,荷马史诗、柳永词以至于新鲜出炉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哪一个不通俗?

                通宝推:時千峰,
          • 家园 武侠小说应该会有代表作

            日文维基百科有一个页面专门讲的是《三国演义》的成立史。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4%B8%89%E5%9B%BD%E5%BF%97%E6%BC%94%E7%BE%A9%E3%81%AE%E6%88%90%E7%AB%8B%E5%8F%B2

            实际上在明代的中国既有三国水浒这种经典,也有像《花关索传》这样脑洞大开光看剧情梗概就觉得挺“雷”的东西。

            http://baike.baidu.com/view/9098407.htm

            三国水浒的出现,离不开明朝中后期出版业的发达。它们最后定型绝对不是在元末明初,而是在明朝中期,朱有墩(1379-1439)的杂剧可以证明这一点(

            http://www.igenshan.com/archiver/tid-7778.html

            )。

            所以武侠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会在中国文学史中榜上有名,非常正常。

          • 家园 我确定

            我和你反过来,大学之前觉得那是什么玩意儿。什么“俄国大力士从万有引力里参悟出了一套拳法”,呵呵,看着想笑。

            大学毕业以后,出差住的旅馆里有电视无天线,闲来无事,借来一本《鹿鼎记》。好么,几个晚上几乎都没睡。

            我说金庸能流传下去,主要基于几个理由。

            第一,情节吸引人。我最佩服金庸的就是这里。一般小说一个主角,一条主线,一路走下去。而金庸的书,也有主角主线,但是还有很多配角副线,也很精彩。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主线副线互相关联,前呼后应,有时候我们读者都已经忘记的人物和事件,在很久以后又突然冒了出来,和主线衔接得天衣无缝。要知道,这些小说当年都是一天一段在报纸上连载的,在写一些看似次要的故事时,就已经计划到两年以后的呼应。不能不佩服金庸的脑容量。水浒的人物故事众多,但是大部分是零散独立的,到后来没有什么关联。九纹龙引出鲁智深,以后就没什么事了。

            第二,人物鲜活丰满。几个主角就不说了,众多的配角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南帝北丐东邪西毒老顽童,灭绝师太大笑姑婆,黄蓉赵敏穆念慈小龙女,乔峰虚竹左冷禅慕容复,就连最后出场的扫地僧,都让人过目不忘,还被进化成图书馆指点高数的扫地大妈。时间长了,很多情节都忘了,但是这些人名还在脑子里。几乎可以超过记得的三国人物。

            第三,读者众多。不管年龄教育行业性别,金庸作品的渗透面,无人可比。师母曾说过,我教授的床头常年放着一套《天龙八部》,每天睡觉前随手抽一本翻翻,让脑子放松下来。

            第四,作品众多。数数现代作家,有三本以上畅销作品的没有几个。可是,风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不能说个个成功,但是妇孺皆知的那几大套,足够让他傲视文坛。

            所以过个20几年,书商们会再把它们翻印出来,还能吸引新一代的小朋友。

            • 家园 我是方想的书迷

              他创作的师士传说,卡徒和现在的五行天都一直追看,热度一点都不比当年的金庸差。

              我们那个时候看金庸是跪在那儿, 仰视。后来见识广了才发现,金庸古龙也是到处借鉴桥段,现在的书,已经经过多次改写润色,崇拜之心也就淡了。

              方想这些人假以时日,为什么不能写出传世的作品?

              通宝推:時千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