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南国行 -- 胡里糊涂

共:💬72 🌺65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南国行

    前月在中国南方转了一大圈,趁着还没遗忘,就记录一下吧。

    第一站上海,我对上海不是很陌生,也不是很熟悉。说不陌生,是曾短居过(半年左右),亲戚朋友同学也有一堆。说不熟悉,是老在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到浦东的世纪大道这个区域活动,不要说普陀闵行宝山,就是徐家汇也去得少。

    到了上海,天气还是可以的,不热,也没雨,多云天。这次是陪父母转转。父母曾经经常到上海出差,但是上次到上海已经是差不多十年前了。这次也没去其他,地方,就是南京路走走,外滩转转。

    我对上海印象一直不错,就是管理水平高。简单的一个门牌路标,其他城市就没上海标得那么好。其实也不需要高技巧,就是态度认真点,多从行人角度想想就行了,其他地方就缺这个认真的态度。机场里的服务人员也是真干活。说起来,如果象全国的市政都由上海人来管理,我觉得全国人民的满意度都能上个大台阶。

    南京路上游人里东北口音的真多,我老是想,东北不是糜烂了吗?看起来还是有闲钱出来玩嘛,不过也许都是体制内吃皇粮的。

    到了外滩广场,儿子指着个地方,说,毛泽东!我们顺手指一看,一个像,下面写着陈毅。我就说他是跟着毛泽东混的小弟。我妈就说我都用的什么词啊。我就哈哈一笑。在外滩上吹了吹风,看看黄浦江,我就想,上海本底是江苏县城,后来成为所谓冒险家的乐园,各地移民到来,除了穷苦人来找活路,还有很多商人,革命者和江湖人,但是怎么到了现在,上海人看起来都是老老实实的小市民,根本没多少闯劲呢?也不过几十年安稳日子,就把喜欢折腾的人驯化了。

    通宝推:易水,老顽童,hullo,
    • 家园 宜兴

      我爷爷已经去世了,奶奶健在,现在和小姑一起在老家生活。

      我老家在宜兴。江苏整体都是平原,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生活方便,但是风景就没什么了,所以江苏整体旅行就是看点古迹,园林之类人造景观,风景是不怎么样的。也就西南部靠浙江安徽的地方有点山,象钟山,还是得靠孝陵卫,中山陵等等吸引人。宜兴也有点小山,象龙背山,还有江苏最大的竹海,看看也还算可以。

      宜兴城里有卢象升的祠。卢象升是奇人。他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能带兵,还不是象后世的曾左之类只是指挥,而是能亲自上阵厮杀。当年我的祖先也跟着卢大人一起北上征战,最后兵败身死,天雄军也死伤溃散。这次我仔细看了看卢公祠,里面有死难家丁同祀。我祖先不是家丁,是个小军官,想起家史的记录,我又有点怀疑祖先的忠勇了,当年卢公以及周围那么多兵士都战死沙场了,我的祖先是怎么活下来的?不会是逃兵吧。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后来满清近300年统治下,我们家族是没有人出来考举当兵的。

      卢公祠和杭州的于谦祠一样,冷冷清清的,不过不错的是不要钱。我去看的时候就我一个人。有意思的是这个祠堂叫卢忠肃公祠,这忠肃的谥号是鞑子给的,本来弘光帝赐的谥号是忠烈;祠里面的近古一人的牌匾是老汉奸周佛海题写的。所以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想起满清把洪承畴,尚可喜都上了《贰臣录》,本朝则给他们修纪念馆,神奇的土地啊。不过呢,什么都玩实用,没点精神,是凝聚不了人的。

      离开卢公祠不远,就是周处的庙。这位周处本来是个游侠儿,后来成为了将军,战死沙场。想来本来的吴越人民,都是强悍好斗的,等到衣冠南渡,北方败退的家伙带来了诗词歌赋,人就阳痿了。拿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是生活过好了,人们的各种冒险成本提高了,再不敢好勇斗狠了。所以苏南人才就很单一,都属文,不是什么才子,就是商人,科学家之类的,非常缺乏武气。相比之下,邻居的浙江就平衡点,安徽和江西的武气就更足了。不过一看地图,那些地方都有大片山地,都是穷人不怕搏命,能有大量人出来当兵求出路。

      宜兴紫砂陶很有名,就是因为有陶土资源,靠土吃土。这里有个丁蜀镇,是个大镇,陶器的老家。丁蜀是丁山和蜀山的合称,丁山得名我还不明白,这个蜀山(怎么又是蜀山?)是因为一个蜀人得名,这个蜀人还很有名,就是苏东坡。

      • 宜兴
        家园 有次去宜兴玩,路上和一当地人聊了聊

        他说宜兴是苏南这块民间高利贷玩得最狠的地方,不知真假。

        • 家园 是不是

          最狠,不确定,但是是很乱的。

          乡间玩什么民间借贷的,是很乱的,而且黑社会,基层的干部什么的都是搅在一起的。毕竟人手头有点钱了,现在随便玩玩都是多少亿的。

          其实早些年,常州那边搞集资还出过几个国家级的大案子。周围浙江的大案也很多。

          总之,社会风气如此,都是围着钱转,都想钱生钱,都想挣快钱,就是这样。

    • 家园 整个长江以南沿海一直到最大东北人聚居地海南

      东北人一直在快速增加,东三省其实最大的问题是留不住人,稍微有点能力的,捞到钱的,都南下,或者出国了。

      • 家园 东北自然环境太苦寒

        机缘巧合发展起来。日本那么小,其东北地区和北海道还是荒凉的地方。俄罗斯人耐苦寒,也不愿意去西伯利亚。都是一个道理。

        东北其实保持五千万人口就挺好,聚集在几个大城市周围,其他地方或者发展农业,或者恢复为森林草原。

        我个人认为,东北在毛时代的经济地位其实只是中国经济还不行的表现,但是无论如何,东北搞成现在这样绝对不应该,东北合适的经济地位肯定应该高于全国平均,应该比山东强。

        • 家园 东北还是有机会发展的

          比如美俄势力退出东北亚,中国经济由外向型转向内向型经济后还是可以发展的。

          美俄势力退出东北亚,东北经济就可以与朝鲜半岛再加上日本进行整合;

          发展内向型经济,东北与东南各省的差距会减少。丝绸之路经济带再开通,东北的机会就更大了

        • 家园 的确如此,由于漫长的冬季

          生产同样的商品,东北对比南方光保暖成本就贵很多,这决定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他除非生产高精尖高附加值的产品,否则一定是被淘汰的。北欧就是最好的范本。而这类产业最需要的人,因为东北的政治及社会环境,恰恰又是最留不住的。解决东北问题,的确如您所说,保持较低人口,集中几个大城市,其他地方做规模化农业或者恢复原始状态是个好办法。目前忧虑的是地缘政治,朝鲜局势跟俄罗斯远东的开发。过度放手,对于拓展空间不利。

    • 家园 好看。
    • 家园 合肥

      第一次坐动车的卧铺,晃荡了好几个小时到了合肥。一路上3次(?)过长江,在宜昌的江面还比较宽阔,在武汉到底有没有过江都不记得了,以后在南京过江,那个江面窄得把我惊住了,如果古代就这么宽,胡人渡江是太容易了。现在是气候变化早造成这样吗?

      我的二叔在合肥。当年他去参军,退伍之后专业被安置在合肥,如今也退休了,想来时间过得真快。二叔二婶身体还好,生活也可以,就是操心小孩。我这堂弟,30了还没结婚。说起来30几岁没结婚的男女,现今已经不算社会问题了吧,当然有些是迫切希望结婚,但是找不到合适对象,有些是不想结婚,无论如何,老一辈的家长还是很操心的。堂弟属于有女朋友,但结婚与否未定的。

      合肥这地方,原来是个小县城,历史上还有点名气,主要就是它沟通江淮的地理位置,是南北对峙时期的重要军镇。最有名应该是三国时期了。合肥当省会也是偶然,本来明朝时苏皖均属于南直隶,南京是绝对核心,满清分出江苏,安徽,苏州管江苏,南京管安徽(当然安庆也是省会),现在南京被戏称徽京也算有历史根源。不论如何,本朝开国以来,以合肥为省会,可以吸血全省,终于从一个几万人口的小县城暴发为现在数百万规模的城市。

      堂弟带着市内逛了逛,看起来一般,说是现在中心往南方的巢湖边迁,那边还是建设得很不错的。后来来到城市西边,有一座大蜀山,上山走了走,也算树木繁茂,到近山顶处,一览周边,楼群并不密,人口密度看起来在省会城市里算小的,应该生活居住是比较舒服的。堂弟说法,就是房子太贵,最近被江浙游资进来炒作,暴涨。也算全国同此凉热吧,原先重庆房子在薄帅哥,黄奇帆控制下,还是相当合适的价钱,现在也炒起来了。长沙本来是全国房子里的价值洼地,也在也暴涨。

      问堂弟,为什么叫大蜀山?难道和四川有关?堂弟不知道。从小在这里长大的人,对地方掌故也不懂吗?后来我查了下,原来以前这是城墙外的山,有四川僧人云游至此,就在山上建庙修行。

      听堂弟说,这一片由于有大蜀山的缘故,算是合肥的环境最好的地方了。他在中科院工作,自己买的房子也在这片区域。后来和堂弟上了中科院所在的湖中小岛一游,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是我想象中的安心做学问的好地方。当年不知道为什么合肥被看中,建设了不少科研机关。

      前面说合肥是新发展起来的城市,市民自然来自全省各地,而安徽连接南北,地跨江淮,因此这里的人民属于南北混合。我个人认为,江苏,安徽,湖北这几个南北过渡地带,是属于中国人里相貌比较好的。但是这些地方可能历来儒化太深,人民思维里都是要走士农工商的正经路,因此混演艺圈的人的比率相比其人口在中国的比例来说是非常小的。可惜了那么多的帅男美女。

      合肥的饮食没什么特色,就是咸,如果能把盐量减到1/4,那还行。安徽南部的徽州,地处山区,人民生活困苦,因此有习惯外出经商,这徽商发达了,也带动家乡风味成为八大菜系之一。不过一看这徽菜里的名菜,比如臭鳜鱼,就知道那是穷地方,就像浙江人爱吃臭豆腐也说明以前生活是很苦的。

      合肥人说话都是江淮口音,和苏北类似,总觉得是一股油滑气。这地方虽小,但是还是很出过若干名人,远的不说,李鸿章开始,段祺瑞,吴邦国,到如今的李克强,都是一品大员啊,杨振宁也是。这些人吧,成绩贡献不说,混社会都是一把好手的。那个芮成钢算是走背运,不然也可归为前类。相比之下,王亚樵这种就算异类了。

      通宝推:三笑,mezhan,
      • 合肥
        家园 对对,当年工大三食堂,奇咸无比

        在合肥四年,碰到说合肥话的,基本坐蜡。

      • 合肥
        家园 徽菜还不错

        推荐同庆楼,臭鳜鱼,毛豆腐和绩溪炒粉丝等等,也没有那么咸。

      • 合肥
        家园 以前的合肥其实小县城都算不上,

        刚解放时合肥人口只有5万多人,赶不上很多大点的古镇。

        合肥之所以为省会,可能与战略位置和山河相制的行政划分原则有关系。

        先说战略位置。历史上南北对峙时总习惯说划江而治,其实某种程度上说划河而治更恰当些,这个河是淮河,一旦过了淮河,长江则不足为凭。三国时魏晋灭吴,因为曹魏的势力早早过了淮河(合肥就是曹操派人建的);南北朝时,南方能赢也是因为北方始终没过了淮河;南宋时期与金的分界线就是淮河;国共内战的胜负手同样发生淮河流域。合肥居于江淮之间,如果自北而南打,合肥则为过江的桥头堡;如果自南而北打,则合肥为淮河前线的战略支撑点,因此其战略位置的重要可想而知。

        再说山河相制。安徽被淮河、长江一分为三,每一块的差异极大,淮河以北属于中原文化,长江以南属于吴越文化,江淮之间则是两不靠、两不找。如果将省会放在淮河以北或者长江以南,一旦有事,因为文化习俗上天然的亲近,就有可能裹挟全省去找大部队,形成区域联盟,从中央角度看肯定不愿这样,但是放在江淮之间,安徽就会成为相对独立省份,造成与邻居相互牵制或者互掐的局面,增加了区域联盟的难度,便于中央各个击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