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聊聊《无名之辈》和《地球最后的夜晚》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147 🌺732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0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层人民在吹着空调逛西河知乎(包括我)

          顶层人民在遨游太空拯救地球。

          不好意思写出来这么讽刺。

          可这不就是现实么。

          • 家园 不合适

            可能你觉得以前的发言违背自己的良心了?所以要稍稍释放一下?

            这么说不合适,拿探索太空(不管是电影中还是现实中)的奋进者与话中带刺的“顶层”划等号或者类比,都很不合适。

            这与阶级无关,与中外无关,不能因为自己没有改变世界改变现实的能力和勇气,就对源自人类生存与奋斗本能的英雄事迹泛酸。

            某种意义上说,电影中所谓“底层”和“顶层”的人是一样的,都在努力反抗命运,一言以蔽之,求存。他们可没有闲心像你我一样,吹着空调瞎扯淡。

            • 家园 没有

              我的发言很一致。

              你也说了,拯救地球这还是电影中的,探索太空算完成了一半吧。

              我没有讽刺哪个阶层的意思,我的意思很明白,分化。

              看一看最近的两会,真正的航天人杨利伟还没看过《流浪地球》,却也说它反映了家国情怀,谁告诉他的?当然是被安利的。

              我对《流浪地球》引发的舆论狂热很理解,只不过大多数只看到大国工业壮志豪情,却对里面如此明显的阶层分化描写视而不见,这让我很不可思议。

              到底是没看见,还是不愿提呢?

              当然,我理解,要提气,要正面,这没问题。不过我觉得,正视影片中展现的各种元素,比片面强调其中某一面,反而更能体现自信和勇气。

              至于《无名》,我也说了新王和老王的问题,说明顶层内部也在分化。一切都变得更复杂。

              至于改变现实,我一直在做,十几年前我就在抨击网上那些唱衰国家散布不自信言论的人,现在我一边在说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一边在说成就,这些都是国家的一部分。我们不需要靠掩盖问题去提升自信,那个时代早过了。

              • 没有
                家园 阶级的分化大家不愿意提而已

                阶级的意识早就萌发了,不过现在穷人不甘心而不提,富人得了便宜卖乖也不提。

      • 家园 这个总结精辟:

        热血皆为黑社会,多情最是风尘女。

        • 家园 安利一部电影,强烈推荐去看看

          王小帅的《地久天长》

          片长3个小时,通过两个普通工人家庭,透视改开四十年的时代变迁。

          片子还没上映,大概要到3月份,看了影片的片段和预告片。觉得这就是我说的讲述普通人的人生故事。像《无名之辈》这样的表达方式,我个人真的觉得太轻浮了。

          忽然想起侯孝贤的《恋恋风尘》,决定在看《地久天长》前,再复习一遍《恋恋风尘》,按我对王小帅的理解和对影片片段中透露出的信息,这部片子在情感方面可能会强烈一点,《恋恋风尘》会收敛一点,这两部放在一起比较肯定有意思。

          推荐你购买此套餐。

      • 家园 底层的边缘也是底层

        用边缘状态来否定底层属性,这是犯了以全概偏的错误。

        当然,如果你非说街边的乞丐,穷苦农民才算底层,那我也没办法。

        况且,这片子里的人物并非生来就是边缘,而是因为种种变故成了边缘。陈建斌是因为出了车祸丢掉了协警身份成了保安,眼镜大头是身无一技之长又信息闭塞又想出人头地,想到抢劫这种歪道,洗脚妹可能是真的爱慕虚荣,但这些都改变不了底层属性。

        讨巧也好,妥协也罢,作者把视线转向底层,到底是真的出于同情,还是就想拍个商业片博观众一笑,这都不重要。中国院线大多数的电影,都是类型片与作者电影合一的,哪怕是徐峥宁浩这种公认的类型片大师,也总要在自己片子里夹一些“私货”,甚至完全用类型片的方式去拍作者电影,比如“我不是药神”。

        更重要的是人民日报安利了这片子,说明官方也不再否认阶层分化, 也不再把用小人物的窘迫讲故事视为负能量。导演为什么在类型片和作者电影的两条路径上来回捯饬,是因为导演也没有想清楚,如你所说,在中国拍电影除了商业利益,还有法律,还有广电总局,套着这么多层“皮”上长出来的毛,不扭曲,不纠结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部电影不可能给观众指明生活的方向也不能改变谁的命运,甚至“全面客观”地反映现实可能都做不到。但它试图在商业片的框架里去触碰一些东西,这么做已经是作者力所能及的了。就拿眼镜的饰演者章宇来说,去年他至少三部片子里崭露头角,分别是“药神”的黄毛,《大象席地而坐》的混混,还有《无名之辈》的眼镜。这三个几乎都是所谓”边缘”、“底层”角色,有典型性吗?没有。跟大多数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毫无关系。真正让他红了的也是靠“药神”这种现象级电影,可若是没有药神,他也只是个泯然众人的演员。能说他是预料到这些片子能火才去演的吗?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一种自觉性。比如现在很多人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套《流浪地球》,在我看来郭帆开始肯定没想到这么多,他就是想圆儿时一个梦。真要这么深谋远虑,喇培康倒有可能。但是否如此不改变行为本身的意义。

        因此,《无名》的逻辑是否圆满,主题是否自洽,作者是否自觉在我看来都不重要,它只是出现在那个时候,它的纠结和不自洽,是社会纠结和不自洽的缩影,而观众在开怀大笑时隐隐又感到不快,不满,在我看来这片子就成了。就像吴京说的,敢去做,就对了,哪怕最后失败了,也比不做强。

        • 家园 我觉得你的思维已经陷入虚无主义了

          电影由于时间非常短,里面的情节对白都是有特定目的,观众什么时候开怀大笑什么时候潸然泪下都是被计算出来的,是事先做好的局

          这部电影我没看过,原本不应该说什么,对你印象还不错,所以点一句

          兼听兼明吧

          • 家园 多虑了

            西西河本质上不是左翼论坛,但是大家都讲左派话语,所以各自心照不宣吧。你的提醒,好意心领了。

            至于事先做好的局什么的,属于机械人性论,本质是无力改变现实的压抑感。人性不是橡皮泥,可以揉圆搓扁指哪打哪。其实完全不必懊恼,有人投你的草没什么,你以为其他人真的看不出《流浪地球》的问题吗?他们只是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罢了,就像我要某个河友对《流浪地球》进行阶级分析一样,他宁可不冒泡也不愿意分析,证明他已经意识到了什么。

            同样的,楼主明明那么看不上《无名之辈》的技术性,为啥还写那么长的分析呢?这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说的“内心冲动的结果”。任何重要的文艺作品(是“重要的”不是“好的”),都是时代性和技术性的合一。所以楼主搞不清楚这种冲动何来,还是忍不住分说,这就是文化的自觉性。

            所以,不用觉得自己在做无用功,就像我写球的帖子固定有一两个人投草一样,投了,正说明你写到点子了。至于左派话语,我是故意的,看着觉得刺眼的,无视就好了。

            • 家园 桥豆麻袋

              所以楼主搞不清楚这种冲动何来

              这个你是咋知道的……我怎么都不知道……

              我只是看大家最近聊电影聊得这么开心,正好嘛,看了两部电影,就起个话头咯。所以嘛,文化的自觉性是谈不上的,按海德格尔的说法,这是人生一大沉沦。写得多嘛,只是我废话比较多,沉沦得比较厉害。其实也不算啦,写《无名之辈》的时候,办公室人来人往,不停被打断,莫名其妙就写长了。《地球最后的夜晚》倒没啥人,一气呵成,喷得很愉快。

              唉,西西河的话题现在太少了,让人不能愉快地沉沦了。不过,也沉沦不了多久了,又得忙起来了。

        • 家园 这和阶层分析无关

          我只是在分析,这部电影是如何体现主题。

          有些电影是用直面的方法,有些电影是用比较讨巧的方法。喜欢不喜欢嘛,只能说各花入各眼了。

          在我个人来说,并不是很喜欢这种从结构到主题到剧情都使用讨巧的方式,而且还讨得不好。从剧情到人物都比较扭曲,很难立得起来。

          底层的表述不算很准确,准确点说,应该是普通人,你,我,西西河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都是“无名之辈”。如何讲好无名之辈的人生故事,在这一点上,《无名之辈》这部电影,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相当平庸,离好电影还比较远。《大象席地而坐》倒不错,很有意思,无论技术上,还是剧情结构,和主题表达上,都比《无名之辈》好很多很多。

          至于你说的这部电影外在的一些东西,我觉得也就那样吧。并没有什么更高的价值。《疯狂的石头》、《心迷宫》的影响力要大多了。“人民日报”什么的嘛,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0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