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200:民居杂谈 -- 本嘉明

共:💬105 🌺587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业余时间就弄弄石头...

                            多了就出去展...有数量就好办了...

                            石虎也说我出道很早...他是82年在南博办的个展...

                            现在看是早些...

                            那时国内有三个美术刊物...北京的月刊《美术》...上海的季刊《美术丛刊》...南京的《江苏画刊》...我投了《美术丛刊》...居然用了...总第24期...三个版面...稿费263元...我的工资才40多...给了包泡一个版面...是包泡出狱后做的几件...由此...我们成了朋友...

                            看来走野路子还是对的...空间大拘束小...

                            出名不出名不清楚...那个东西都是虚的...在乡下很安静...惬意...

                            保田比我大几岁...他母亲刘姨和我母亲在胶东抗大一个班...我母亲43年入党...是班长...刘姨的入党介绍人...

                            以前的事很有意思...会计班毕业了...分到行署和区党委20多个...老父亲先给她们上两天课...然后分配到各单位...保田的父亲是大众日报社的行政科长...来领人...再后来保田出了名了...老父亲说...你父母抱过来给我看...我抱过你的...

                            记得...搬家到徐州...母亲带着我去刘姨家...保田那时小学六年级执意去剧团...与父亲断绝了关系...没见到...他家都是男孩...几个弟弟在家...其中一个弟弟和我中学同学...画油画...前妻是演刷马桶的皇后...李建群(去年去世了...之前一直跟着陈家林)两人离了...和等他多年的模特结了婚...

                            点看全图

                            通宝推:大眼,本嘉明,
                            • 家园 相片里和李保田合影的就是老哥吧

                              还记得你以前发的回知青点探望帖子里中年的样子,一晃十好几年过去了,李保田倒是变化不大,老早就一副小老头样。😄

                              我对美术及美术界了解了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看过一些画展,文章,每到一个地方有美展的就去看看。你说的石虎和包泡等人都不知道了。

                              • 家园 这些年变化很大...坐办公室就年轻...

                                80...90年代我也常看美展...后来常看博物馆...对美展兴趣不大了...都商业化了...炒作的力度很大...

                                石虎原来是人美的《美术》编辑...在珠海...他的东东不错...人也不错...头几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和上海艺术博览会都是他打头阵...他还是有选择的...一次正聊着...李小山过来请他参加某个画展...婉拒...这些搞理论的...都是擦鞋的...一脸的不屑...

                                包泡是文革前的美院生...文革中也是北京某造反组织的头头...王洪文去他小街住处三次请他做电影局的头...没答应...文革结束...进去蹲了几年...要不还要多蹲几年...老婆也离了...我去他家时...四合里的两间房...摆满了新家具...又娶了...后来中央台《东方之子》还请他讲环境艺术...语言比较毒...起点作用...但听他的也不多...后来和钱绍武几个搞环境工程去了...他的强项是环境...这些年的情况不清楚...没联系...

                                近20年...美术界变化很大...很多人也变了...

                                通宝推:大眼,
      • 家园 国内民居正常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砖墙围护结构

        国内民居正常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砖墙围护结构,主要原因:

        1. 价格合适,工人师傅都做惯了这种结构形式,10年前有砖混结构,现在人工贵,在深圳,混凝土墙的成本比砌砖还便宜点,还省时间;

        2. 建筑材料,国内没有足够可供民居建设所需的木材;

        3. 建筑性能对比上,钢筋混凝土房子优势太大,耐久性和低维护能就秒杀其他材料;

  • 家园 务虚一哈 -- 补充帖

    我的理解,一个这样的木房子,有四大害:水旱蝗汤。

    一)水:水克木。这里指所有形态的水:冰雪雨霜、蒸汽、雾气、民用水滴漏、有害化学液体、冻土或湿地,等等。

    二)旱:这是一个筐,凡其他三个不包括不代表的,都装这里,包括风(防风和通风)、电(闪电、民用电)、设计失误、施工质量低劣、变形金刚来搞破坏,等等。

    三)蝗:wood-destroying insects.这里不止各种虫、蚁,也包括霉菌等其他有害于木制品及其他材质的房屋部件的生物、微生物。极端情况下,棕熊老弟也算。

    四)汤:这里当然不是指汤恩伯司令官,而是通“烫”,指火灾和高温天气对房子的危害。

    这四大害,排名分先后,“汤”其实是最小的危害。北美承平已久,最近一次战争是美国内战,因此在当代,因为大火而失去家园的概率很小。

    而“水”,确实是最大,或者说最频繁最常见的麻烦。水滴石穿,水滴房毁。

    一座木房子,其实是一种比植物(比如某种树木)更高级的生物体,它虽然不常遛弯儿,但肯定要呼吸、排汗、化妆、整容。如果你把房子设计得很outstanding(木秀于林)的话,这房子自己会悄悄地改变自己,慢慢融入集体,融入背景板,融入周围的大环境中,泯然众人矣。所以,我们会看到有很多房主,费尽心力跟自己的房子较劲儿,跟周围的大环境较劲儿,而房子则默默地跟你拧巴,也不知道这一辈子是人拉着驴走,还是驴拉着人走。

    点看全图

    当然,出来散散步消消食儿还是必要滴

    今天的时代,是百年喂鱼的编剧,新的一代人,纯熟掌握着旧的上一代人完全不擅长(甚至是畏惧)的数字技能;相应的,“数字新生代”面对传统的机械时代需要的各种生活自理技能,经常像是白痴。他们的解决办法非常简单:既然不想解决自己的畏缩无能,就把不会的项目给“解决”了------这就是传统燃油车被斩草除根的根本原因,小爷们不想费神学开车、学换轮胎、学自己改装喷漆。将来的车,车自己开、车自己换轮胎、车自己喷漆(BMW已经有变色车了)。

    同样的,传统的“北美木民居”,那种演变了几百年的与环境和谐的理念、约定俗成的审美、非常成熟的管理法规和施工技术/经验(加总起来,比京剧要博大精深100倍),也在受到刨根儿式的冲击,小爷们需要的是住在城中心、公寓楼、走路上班、夜店。但是,撼丰田易,撼恒大难,民居的大变革(移风易俗),对社会的牵扯实在太大,不会像电动车那么狂飙突进。

    所以,不论你身在中国还是国外,我们作为“三明治夹层”的一代,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北美木屋”(该货早晚要晋升为“联合国非物质遗产”)的道道儿,国内的不妨当作猎奇,国外的偶尔拿来救急。

    通宝推:尚儒,龙牡,桥上,桥上,桥上,桥上,桥上,
      • 家园 博大精深谈不上,成熟的产业链。

        不过木屋的气场对人体健康还是有好处的。

        土窑洞的气场不知道如何,有同学感知过吗?

        • 家园 南方的木结构房子...

          一方水土吧...

          雨季多湿度大...木房及砖铺地吸湿...空气干燥时又会释放出一定的湿度...

          我们这过去的土房子...土墙及室内泥地也起这种效果...

          砖房也是...就是干湿度有差别吧?这个没有数据...只是人的感受...

          窑洞没住过...估计还是可以的...就是窑洞没有贯通的空气流动...西北风大...可能好一些...这是猜的...

      • 家园 我也虚幌一枪

        国内砖瓦房向钢筋混凝土房的转变可以说是一步到位呀。这个一步到位指的是思想,实践当中也是延绵了最少四五十年了,如果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算起,则是连绵了六七十年了。

        80年前,我们那大多不过是三板三合土加泥砖的瓦房,青砖屋不多,都是老房,一圈石灰然后泥砖甚至纯泥砖的房子不罕见。80年起新房,五板混凝土,墙角加水泥增强,算是不错的了,83年后起的就开始陆续砖混,然后混凝土框架。现在瓦房,少见了,连附建的杂物房也是水泥。说到底还是物质水平。

        我不知道美国怎么样,国内的话,七八百块钱的洗衣机,千多块钱的空调,千来块钱的电视,几十块钱的电饭锅,几十块钱的风扇,几十块钱的精致耐用的衣服,几百块钱的智能手机,低到十来块的的通讯费用,无不透露着工业大国的优越性。用我妈的话来说,除了吃的不行,其他是以前皇帝都不敢想的生活——不是说我家,是说大家。

        美国木屋应该没那么快消失,毕竟好处也是多多的。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混凝土框架

          说的是楼房整体结构构成。混凝土框架比较适合高层建筑。我做过的项目都是混凝土框架,玻璃幕墙,所以工程期可以做到很短。有很多公寓楼是混凝土框架,砖墙。还有一种是玻璃幕墙与砖混合墙(不同位置)。

          你见到的混凝土框架楼房,墙体是啥材料?

          • 家园 墙体是砖

            梁柱楼层板是梁柱钢筋混凝土。我们那农村刚开始起楼房时是彻砖,然后浇钢筋水泥楼面。然后很快就转为浇梁柱,框架然后浇楼板,墙体红砖,外墙一个半,内樯一个,偶尔半个。

            • 家园 中国人工便宜,怎么都行

              浇混凝土之前,不管是板还是柱,内里的钢筋预绑都是人工做的。这点就要了西方的命。我以前公司的绑钢筋这块(分包商),都是罗马尼亚人在做。这也比砖砌墙体要便宜多。砌砖工都是正宗英国老油条。按施工量收费,收入还不低呢。

              • 家园 现在普通小工300一个工

                所以人工贵不贵,不好说。对于一般人家来说,一间房就是一辈子的事,力所能及之下,尽量做好。这里套用一句改开走红的名言:有恒产者有恒心。中国的房子,一般来说是永久持有,从全寿命成本来说,当然是新建的费效比高。

    • 匿名 代发:给老本的屋顶做个补充说明啊

      给老本的屋顶做个补充说明啊

      屋顶对房屋整体功能实现是最重要的。用个不是很恰当的类比,就如同头对于人体的关系。风吹日晒,打雷下雨,如果没有屋顶,这个房屋就没有意义。这是说房屋提供对自然力的庇护作用。冬天取暖,没有屋顶,热气上升,直接飞去屋外。这是说房屋的保暖的作用。这两个作用或者要求,防水防潮+保暖,就是考核屋顶本身的KPI。但是,建筑是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综合学科,就是说建筑本身还有历史,地理,成本,市场等因素。这决定了哪种材料制作屋顶。

      老本说的是北美的情况。在英国Roof Shingles这个商品分类词下面还有一个更专业的词Bitumen Felt Shingles,是老本说的北美的Asphalt shingles。Asphalt和Bitumen都是“沥青”的意思。同学们有听说过“油毡纸”这个东西的吧。油毡纸就是沥青为基础的复合建筑物防水材料,卷成筒状,便于在建筑现场防潮作业使用。美国这个“沥青瓦”起到同样的防水防潮作用。

      维基词条说Shingle一词来自德语Schindel,木制屋顶覆盖片。即是说在德国某些森林资源丰富地区木头被用来制作瓦片(瓦片一词并不妥,因为指向陶土材料,但确不知中土是否层有木制屋顶覆盖物)和房屋外层覆盖,北欧国家更常见。英国极少见用木头作屋顶覆盖的。

      从常识或者经验我们知道沥青是可燃物但不是易燃物。“沥青瓦”经过特殊处理,更加不易燃,一般说来可以承受两小时火烧,超过普通木瓦。这句陈述来自一家复合木制瓦片公司的网站。两小时对于火灾的救助差不多够了。

      建筑材料的防火要求是基本的法律条款。但法律所能要求的只能是最低的要求。法律要求高了,建筑成本增加,市场是否能够承受。这个是资本和民众共识的博弈过程。

      • 家园 英国不用木片瓦, 但是英国有茅草顶的老房子

        叫thatched roof

      • 匿名 补充几个图

        这几张照片,是位于乌克兰科尔巴阡山区的木结构房屋。平台大概是铝制。在这种地方盖房子,用钢筋水泥是否太杀风景(其实也有很多,外观上要想办法)。木结构的房子,山火起来肯定要烧成灰的。钢筋水泥的房子过火后也要重新处置。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