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科举误国 -- 波素扬舟轻

共:💬23 🌺72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看16-17世纪波兰和俄罗被克里米亚鞑靼劫掠的历史

                就会发现,我们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已经干得挺不错了。

                人家胡人好歹也是能号称“控弦百万”的水平。

                我们把胡人打得找不着北的时候更多,能拿得出手的也远远不止一个岳飞。只是现在碍于“民族团结”不怎么宣传,甚至连卫霍都一度要被移出历史教科书。

                总体来说,中原政权还是赢多输少的。

                推翻秦的更多是六国遗留的贵族势力,秦始皇在的时候也谈不上海清河晏,秦一统六国的鲸吞,使得一两个空降的语言不通的官吏根本没法管理那么大片的领土,早就暗流潜动了。

                安史之乱也不全是胡人的锅,河北诸地和李唐的矛盾从唐初一直延续到唐末。

                中原王朝的衰落主要还不是某个最高统治者的问题,而是整个地主阶级挖国家墙角太狠,导致军制和税制崩溃。唐的府兵制,明的军户制,都在王朝中叶就弊病丛生了。转为募兵,又要被王朝晚期财政问题拖后腿。

                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发展生产力,重建基层,减少吃差价的中间商。

              • 家园 这是个生产力问题

                最近和人在河里讨论得出的结论。

                比如说养马的问题,为什么中原地区不怎么产马呢?按说马的耕田效率比牛高。比起中原来,欧洲中世纪以后的农业文明普遍用马耕田,民间有大量的存马,那中国为什么不行,反而执着于用耕牛呢?

                结论是马就是喜欢凉快干燥的气候,内蒙、西北、西南都是产马区,偏偏中原和江南天气炎热潮湿,不适合养马。这倒不是说不可能养马,但必定意味着成本高而且风险大,民间养马很容易夭折然后赔本,因此不如耕牛。所以中原王朝要想有强大的骑兵,就必须有强大的中央集权确保财政和余粮,然后集中饲养一批官马,或者向少数民族地区购买马匹。但如果中原王朝衰弱,经济贫困的话,就做不到这一点。

                没有足够的马匹,就相当于现代陆军没有足够的车辆和坦克。机动力和突击能力都成严重问题,打仗的时候就只能被动防守。这就是宋朝和明末中原王朝面临的困局。

                比起宋、明来,清朝的特点就是中央集权空前强大,财政从头到尾都没出过什么问题,到了最后的衰弱时期都能花费上千万两银子组织起到新疆的长途远征,这是宋、明都无法想象的。

                所以如果写穿越文穿到中古时期的话,最稳妥的策略就是复制清朝。

                • 家园 单纯复制清朝的政策其实没啥用。毕竟不是哪个朝代都有老外

                  一个借你几千万两银子,另一个卖你几十万石粮食,而且这两家老外还在新疆西藏互相盯着对方: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

                  转个旧文:

                  清朝把蒙古人编进盟旗,和明朝把蒙古人编进卫所,有区别吗?没有任何区别。

                  至于藏传佛教,明朝号称继承元统,能不知道它的作用吗?一样也没少搞。

                  唯一的差别就是,明朝(初年)用的是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生产力水平,清朝(初年)用的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生产力水平。

                  明军用火门枪,清军用赞巴拉克;明军用碗口铳,清军用红夷大炮。

                  这能比吗?火器技术不够先进的后果,就是必须用人力来弥补,要想稳定控制北疆,就得移军户过去。

                  就算是清朝,也一样需要八旗戍边。

                  所以洪武年间设置北平行都司和山西行都司,移过去的军人及家属不下数十万。

                  永乐内迁大宁,宣德内迁开平,不是因为皇帝和满朝文武都是傻子,是因为经过元朝的战乱和朱棣靖难,华北的人口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占领区。

                  洪武初年的政策,是把蒙古降人往山东、河南分散,但后来发现不行,蒙古人听说这个都逃跑了,所以就改成了把蒙古降人分散安置在北平附近种地。

                  经过元末的大饥荒和大混战,华北“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有足够的土地安置蒙古人,明朝前后收编的蒙古降人也有几十万,翻开《明实录》洪武前几年那部分,到处都是“毁其城市,徙其人户于内地”,“搜获故元溃散军民”之类的记载。

                  按照朱元璋的强制改名易服政策,这些人后来基本都被强制同化了。

                  即便是这样,华北的人口还是严重不足。

                  所以就有了迁山西民于山东、北平、河南的政策,也就是后世那么多“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的由来。就以山东的郓城县为例,参考当地的地名志,目前有据可考的在明朝以前建成的村子只有8个,洪武年间本地人新建的村子有6个,而洪武年间建立的移民村却有51个。靖难之役又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损失,永乐年间还是不断移民,在很多地方,永乐移民的数量都超过洪武移民。

                  作者:项天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4199107/answer/2583317415

                  通宝推:真理,
              • 家园 对于商朝来讲,周才是胡人

                周朝自己都说是小邦周,克大邑商

      • 家园 楼主应该是借古讽今

        支持以老习为代表的世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