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汉文化扫盲(21):大饥荒真相 -- 语迟

共:💬43 🌺29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汉文化扫盲(21):大饥荒真相

      1942年,中原110个县遭遇饥荒,只有1000万人的河南省,饿死300万人,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者无数。也就是说,河南全境减少了2/3的人口。

      明代万历年间山东大饥荒。明末,河南陕西又遭受罕见灾荒,无数灾民死去,由此引发明末农民起义。隋末襄阳、邓州一带大灾荒,白米万钱一斛还买不到。

      历代都遭逢过大饥荒的惨象,即使盛世也不能免,白居易诗云“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只是尽人皆知的一次。史无记载的不知有多少。

      国外也一样,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大饥荒。因为死于饥荒和移民国外,爱尔兰的人口从800万锐减到400万。

      

      表面上,历次饥荒或者是因为气候异常,或者是因为“人祸”。但是从饥荒周期性地发生这一特点来看,不尽如此。往往饥荒在40-50年内,频繁发生。之后就是长达一、二百年的平常日月。仿佛其中有一定的规律。特别是中原地区,自古就是重产粮区,一旦歉收甚至绝收,全国都得跟着挨饿。而中原的灾荒却发生的比较频繁。

      

      曾听说人工种植人参,一季人参收获,其土壤30年内寸草不生。种什么都长不成。这个只是听说,不能肯定。

      现代土壤学认为土壤化学养分、肥力就是地力,这与中国传统“地力”的概念是不同的。中国传统认为,除了肥力以外,“地力”还包括一种神秘的决定性的物质。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探测。这种很神秘的东西,正象大地的“力气”一样,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地工作久了,一样要休息,睡眠,养足力气。这个时候,恰恰就是粮食绝收、发生饥荒的时候。“地力”与太阳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仿佛人之父母。太阳能虽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地力”是有数的,一棵麦子长起来,需要父亲太阳能,同时也需要母亲地力,缺一不可。

      而“地力”仿佛与水有关系。水不仅是植物的血液和内容,而且仿佛包含了部分“地力”。譬如江浙一带绝少发生饥荒,不仅因为当地水网纵横,而且濒临海洋。而中原距大海就很远,1000公里左右。(现代无土栽培技术可能就是汲取了水中的“地力”)

      仿佛土地就象人一样,有的力气大,譬如中国东北,北美、欧洲平原。有的力气小,譬如中国西部、非洲。有的压根就是死人,全无力气,譬如沙漠。中原的“地力”应该是很大的,但是被开发了上万年,累得气喘吁吁,时不时就躺倒罢工。

      范文澜《中国通史》说,中国汉代以前的耕作法,是翻地以后,撒播谷种,不分行列。或者杂种五谷(黍稷麻麦豆),调剂地力(小麦等精粮吸收地力比粗粮充分)。地力用尽,必须休息。上等田休息一年,中等休息两年,下等休息三年。地就那么荒着。

      而现代农业科技就是在对土地敲骨吸髓,不管是基因工程,还是农业电力化机械化、高效化肥等等,都是在通过各种手段充分榨取“地力”。石油大规模参与农业生产虽然提高了粮食单产,但是这种做法似乎类似于春药的作用,对土地本身是很有害的。当然这在有些国家是迫不得已的。这就必然造成饥荒周期的提前。使用原来落后的耕种方法,一、二百年才发生一次的持续几十年的饥荒,现在很可能要提前。下一次,一旦“地力”用尽,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不堪设想的全球范围的饥饿。

      另外,早在先秦时期,魏国的李悝就主张“尽地力之教”。指出,“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就是说,同时播种小米、黍、麦、大豆、麻,以防某种作物发生灾害而导致粮食全面绝收。

      以前全球种植水稻品种多达4万余种,为了追求高产,经过自然科学的育种淘汰,现在全世界种植的水稻仅有70余种。这样一旦某种水稻发生灾害病变,结果将是可怕的。不仅水稻如此,其他作物也存在这个问题。

      有些国家迫不得已发展高科技农业,中国印度等,美国呢?美国生产出来的粮食大部分不是给人吃,而是做饲料来生产肉类。肉类是浪费的食品,很多原始能量特别是“地力”被浪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