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水煮男女(完) -- 晨枫

共:💬211 🌺43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水煮男女(完)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最博大精深的一句话,就是“食色,性也”。据说对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说“食色”就是差不多好色、为色相所吸引的意思,另一说“食色”是食和色两件事。若是后者的话,水煮男女就不是调侃,而是很学术地研究人的本性啦。

    男女之间,从两小无猜,到两情相悦,到生儿育女,到白头偕老,这其中的相处之道其实包括了人生的很大一部分。恋人之道,夫妻之道,父母之道,每一个都是很大的题目。格教授点题,绿MM也一唱一和,而我只有从男人角度出发水煮的本事。既然水煮,就不可能全面,也不一定对,看官不必太当真,我们就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先把老贴翻出来,权作第一篇。

    关键词(Tags): #附庸风雅元宝推荐:四月一日,擎箭天使,老票,

    本帖一共被 1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偌大的西西河,有此一篇,也就够了。

      西西河精华中的精华,宝中宝,王中王,唯一的王。

    • 家园 期待继续
    • 家园 花赞

    • 家园 【原创】十六、长江之浪

      我们这一代,说得好听一点,是承上启下的一代;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哄上压下的一代。父母一代和我们有代差,我们和子女也可能有代差。承认代差,正确处理代差,这是我们这一代必须要做的功课。

      然而,有的时候,我们和子女之间的差异并不一定是代差所造成的,而是子女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性而造成的。中国家长大多喜欢听话的孩子,从下关照得最多的话肯定是“要听话”,不光要听父母的话,还要听祖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听所有权威的话。听话当然有其正面意义,接受上辈人的智慧可以少走弯路,听话也减少人际矛盾。但听话要是代替了独立思考,这就不妙了。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能够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人,成不了大事。换一句话说,太听话的孩子,将来没有出息。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不是叛逆式地事事拧着干,而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理性地服从或者反驳,最关键的是,在有道理的时候要学会坚持,在没有道理的时候要学会放弃,不为了面子使性子,在形成共识后按照共识行事,不搞两面派。世界之大,当然有正人君子和小人,我们要学会识别小人之术,但要行君子之道。

      子女是父母的生命的延续,但不是父母的拥有。对于子女,也要向对待人生伴侣一样,给与尊重、信任和空间。子女不能哄骗,尤其在大事上。哄骗可以换得一时的安宁,但子女是会长大的,是会识破欺骗的,那时候,安宁或者变成不安宁,或者更糟,变成冷漠。对子女的尊重就像对社会上弱者的尊重一样,不能是居高临下的,而是平等的。

      子女和人生伴侣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子女不是用来炫耀的工具,这是对子女独立人格的极大的不尊重。所谓“我培养了一个xxx,这是我人生的唯一成功”,这是把子女当成一件自己精心制作的珍奇玩物,不知道有多少子女会感谢这样的父母。所谓“我的儿子/女儿只有公主/王子才配”,更凸现了这种自私和无知。尤其不要把子女当作找回自己人生失落的工具。自己的人生道路只能自己走,子女有子女的人生道路,父母的职责是帮助子女走上他们自己人生道路的起跑点,后面的道路只能让他们自己走。妄想规划子女的人生是徒劳的。迫使子女按照自己的规划成长,既给子女带来痛苦,也给自己带来遗憾。

      对子女的爱是自然的,愿意为子女贡献一切的心愿也是自然的,希望永远和子女在一起的心愿也是自然的,但是不要忘记,该放手的时候,还就得放手。子女是我们人生的延续,但我们的人生的最重要的伴侣还是我们的配偶,配偶陪伴我们共走人生之路。只要不是婚姻出了问题,只爱子女,忽略配偶,那是非常糊涂的。更何况,“我要一辈子和我儿子/女儿在一起”,子女是不是就肯定喜欢这样呢?应该一辈子在一起的,只有一个人:你的人生伴侣。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只是长江中的一浪,父母是我们前面的一浪,子女是我们后面的一浪,不要把前浪、后浪混淆起来,那样就是洪水了。前浪后浪,各居其位,世界就应该是这样的。

      ====================================

      本来随手贴了一个女人如汤的帖子,结果引出这么啰里啰唆的一大串废话。都是个人谬论,没有保修的,呵呵。谢谢大家捧场。

      元宝推荐:老票,
    • 家园 【原创】十五、父母之爱

      都说父母之爱是最无私的,这话又对又不对。父母对子女的爱可能是无私的,但父母对子女的人生伴侣的爱就不一定了,这恰恰是多少家庭矛盾的起点。子女是父母的生命的延续,换句话说,对父母来说,是“自己”的延续,所以有私无私的界限本来就模糊。对有的父母来说,子女组织了自己的家庭,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己”的变成“别人”的,至少是和“别人”共享的,于是感觉吃亏了,争夺对子女的控制就变成了夺回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常常存在的婆媳矛盾。翁婿也可能有矛盾,但通常不及婆媳矛盾普遍。

      子女虽然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子女有子女的人生,青出于蓝而应该胜于蓝。成年子女不光具有孝敬父母的责任,更有撑起自己家庭的责任。如果养儿(或养女)的主要目的是防老,那很难说父母之爱还是不是无私的。对于有私之爱,就要有私地处理,这就变成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否则的话,为了爱子女,也应该爱子女的人生伴侣,至少不要使子女“吃夹板”,增加不必要精神压力。

      子女虽然是自己所生,但子女成年了,有自己的家庭。父母在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子女在自己的家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到子女家做客的时候,父母也是客,虽然是非同一般的客,但也不应该反客为主,否则是对子女及其伴侣的很大的不尊重,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父母能够像爱子女一样地爱子女的人生伴侣,这当然最好。但事实是,即使父母爱子女的人生伴侣,也通常是因为子女的缘故。这是自然的。夫妻之间还会有矛盾,两代人之间不可能永远没有矛盾。另外,父母的生活经验多,好意为子女参谋,这当然是好事。但参谋就是参谋,不是司令,这个一定要弄清楚。如果两代人在生活中发生冲突,一定要在“老娘”和“小娘”之间选择的话,这归根到底是你对人生伴侣的选择:是选择和父母共度终生,还是和你自己所选则的人生伴侣一同走完人生道路的?

      有的子女在成年后还是和父母住在一起,即使结婚成家了也不“独立门户”,这自然有各种原因,也有各种好处,但任何好处都是有代价的,这代价就是两代人的关系增加了新的变数。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尽量自立门户的好,否则在父母和配偶之间“吃夹板”,就是自作自受了。子女成年了,成家了,不供养父母,已经“便宜”了你了,还“赖”在父母那里,还嫌不自由,怨谁呀?

      元宝推荐:老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十四、授人以渔

      中国家长通常在对子女教育严加要求上没有问题,但洋人家长常常有“孩子不乘现在多玩一点,长大了就没有时间玩了”的想法。各人的孩子各带法,但孩子若是现在不在学习上抓紧,长大再抓紧恐怕就晚了,可能永远晚一拍。大器晚成的天才当然是有的,但有多少人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当然,凡事都不能走极端。把孩子逼得太紧,以至完全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那就适得其反了。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授人以渔。教育要培养的一是克服困难的自信,二是自学能力。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自信不可能成功。自学能力则是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得以成功的另一个必要条件,但靠学校学习的知识肯定不能管用一辈子,10年都危险。作为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掌握自信和自学能力,这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父母曾经是孩子教育最大的要素,其实在学校教育普遍发达的现在,父母依然是孩子教育最主要的要素。学校只能教授知识,做人的道理父母的影响还是最大,尤其是言传身教。比如说,都说学习很重要,父亲一回家就往电视前一坐,除了看球赛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母亲一回家就忙着做饭,收拾完碗筷就万事大吉了,还在辛苦作功课的孩子怎么看待学习呢?这只能是“等我有一天长大了……”唾尤不及的东西,怎么可能有学习兴趣呢?相反,父母以知识为乐趣,家庭中充满求知的气氛,孩子也是有样学样,自然以学习为乐趣。和孩子讨论时,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智力上平等的讨论对手,而不是教训的对象。不要急于告诉“正确”的答案,而是注重思路和前因后果。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分数都很在乎。这既是好事又可以变成坏事。孩子从小一直保持高分,容易对自己建立自信,也容易对自己建立较高的要求。坏事当让就是唯分数论,其罪恶不用多说了。中国家长对重点学校、重点班之类也非常在乎。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也不大熟悉,但在加拿大,重点学校的优越性并不那么显著。重点学校的教学大纲和一般学校的重点班没有不同,如果是IB,大家都是IB;如果是AP,大家都是AP。教材有统一的要求,证书考试的批分送到统一的地方,老师有统一的资格要求。重点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重视学习,容易在学习上产生良性竞争。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能保证都是良性竞争,而没有恶性竞争的成分。另外,在众多优秀同学中竞争,拔尖的难度大增。对于心理素质不坚强的孩子,容易看不到自己的实际资质,而建立起应有的自信。相反,普通学校的重点班规模小,在学校里是一群“天之骄子”,容易建立自信心。由于“同级”的同学人数少,只要心态摆正,个人之间的交情容易保证良性竞争,而不向恶性竞争的方向退化。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什么事情都有例外,只是“更为可能”而已。

      大学的情况不完全一样。同样,中国的情况有点特殊,美国的情况和加拿大也不一样,但加拿大的“一般”大学中没有太野鸡的,一般科目在“最好的”大学和“像样”的大学之间相差不大。只有在一些需要“网络”关系(networking)的专业中,如MBA、工科等,名校的毕业生已经“霸占”了用人单位的要职,有一定的优势。相对来说,名校对于毕业生的作用不如奖学金重要,因为名校的大班课天知道是谁在上,但奖学金却扎扎实实地表明了学生本人的能力和学习、工作态度。奖学金又全国性组织的和学校自己的,如果不是有相当实力,学校没有多少钱发奖学金,而得到全国性奖学金的优秀学生一般不会到太差的学校,所以滥发奖学金的可能并不大。这里,中学重点班就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高中校长推荐对学生获得奖学金有很大的帮助,但很多奖学金规定一个高中只能推荐几个,这是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差别就出来了。事实上,在加拿大,高中成绩并不需要高到天文水平才能入名校,85%以上的基本上什么大学都能进,包括医科、工科等“吃香”系科的预备班,要到第二年(工科)或更后面才谈得上真正读医或工,法律和MBA根本是要大学本科毕业后才谈得上的事,所以高中是不是重点学校,对后来的事没有太大关系。

      中国家长还对送孩子学钢琴情有独钟。实事求是地说,大部分孩子没有音乐天分,只有家长在“瞎起劲”。但这不是说学钢琴就一无是处。即使孩子始终对音乐没有兴趣,甚至不想作为业余消遣,坚持把一件艰难漫长的事情做到底,是培养孩子毅力和自律的好事情。就是弹钢琴本身,手眼协调、左右手协调也是开发左右脑的极好训练。再不喜欢音乐的孩子,在拿到奖状和证书的时候,在小朋友面前露一手的时候,也是洋洋自得的,对自信只有好处。坚持把钢琴学到底,对奖学金的申请也有好处,这是个人品格和毅力的一个证明。

      元宝推荐:老票,
      • 家园 【原创】说说钢琴的事情

        机缘巧合

        ~ 我跟一个弹钢琴的同学很好

        其水平在国内至少在前5

        此同学说:小时候完全是老爸打出来。

        天天看琴谱,眼睛也近视地很厉害。

        我想:换了我的性格,我早反了。

        • 家园 这么牛啊

          其水平在国内至少在前5

          是哪个音乐学院的?俺属于业余水平,也就考考级什么的,小时候也是老妈逼着学的。不过看琴谱和近视扯不上关系吧。。。弹琴的时候总不能凑上去看谱。。。

        • 家园 这个比较悬

          打可以打出一个贝多芬,但是打了又没有成功的可多了去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