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蓑衣,zm308网友请进。 -- 十八亩段

共:💬55 🌺4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说的很正确

      俺知道的也是这样。花!

      • 家园 花儿谢谢了。
      • 家园 你们那蓑衣这么金贵,干什么的时候才能用啊?
        • 家园 想听,就告诉你

          在皖南山区,夏天的白天是很热的,但早晚还比较凉,而它的春秋两季,阴雨天很凉快,可以说是比较冷。

          蓑衣比较厚,可能快一寸左右,有点象倒三角的样子。周围是须须,比较重。

          刚写到这里,看到有铁手的回复:链接出处

          我就不写了。

          我很想和你说几句。你的很多文章中,经常用到“造谣”,“改邪归正”,“表演”,“撒谎”,“孤陋寡闻”,“自吹”等词汇。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讨论态度。因为我们经历的都是一小部分,外面的世界和我们想象的不全是一样的。我们这里有这样的习俗不代表你们那里也是这样,你们那里有那样的习惯也不代表我们这里就一定有。我想,如果您能够不用这些词,应该会更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我不能说我的就是正确。但是更多地是应该从真实的情况出发,告诉别人发生过这样那样的事情,告诉别人或许这样那样改进会更好。

          引用一句话:

          不要以为凡是批评中国的都跟你是一路人,我说她,是因为我爱她,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也。

          • 家园 花儿谢谢了。
          • 家园 和老叶探讨一下:))))

            我说他造谣撒谎以证据为先:)))你那老乡呢?是通过造谣来证明我撒谎。这里有很多人都不会全程关注我和他的争吵,所以要是只看他的某个帖子,似乎证据凿凿,而我有时实在懒得理他,不可避免给人留下我默认了他的指控。这完了没有?没有,他还继续造谣,请看:

            为了表明他那工资表的正确,搬出一教师为证,现在基本上能证实这70年代初造豪宅靠不住了。

            随后,以自身60年代农村教书经历来进一步反驳,天下奇闻啊,当时就做过老师,居还不知那个时候上学不要钱。

            再后,听我谈及农村发展副业种中药材,利马跟进,我懒得理他最开始提及进山采人参这类让人笑掉大牙的谎话。农村种中药材能赚几分钱?

            近来又冒出一个谣言啊,你们那蓑衣价格几何咱懒得讨论,咱老家哪家没有三四件蓑衣的?还替我算上一笔账,这也未免太可笑了些:)))第一类蓑衣没见过咋做的,第二类可是见过的,不需要什么棕匠之类的。

            老叶对我的指责是不是不太公正呢?

            [/QUOTE]70年代,蓑衣30元左右/件,便宜么?用来背牛粪、猪粪?每家要有几件蓑衣,那是南方雨水多,要能在雨天出工干活。3元/件农民都不会用来背牛粪。你在四川那个专区,我已经告诉了皖南地区,离黄山200多里地,你能公布一那个县最好,那个专区也行,我严重怀疑一面说穷苦的饭都吃不上(还是家有一吃皇粮拿工资的)的地方会这样糟蹋东西。

            [QUOTE]

            • 家园 这个豪宅是相对于当地农村的。

                不能拿现在意义的豪宅来理解。

                直到七十年代,国家建设部门对单层砖瓦房的建设标准是每平方四十元,六十年代及以前这个成本标准完全能达到,七十年代建设物资价有所上涨,再加上人员效率问题,我们工程队大约要六十元左右。这个建设标准要比农村高,砖铺地,炕、炉灶都盘好,石灰粉刷内墙,木质玻璃门窗,电灯装好。

                农村建房成本要低些,有部分农家木料是自己种的,(农民房前屋后种的树木归自己,许多农民生下儿子就种下树,等娶媳妇时刚好能用)有的是土坯墙四角包砖或空心砖墙,内部“装修”标准也低得多,比如炕、灶不用砖,内墙抹点泥或根本不抹(砖墙)。用工也不大可能浪费。盖一中堂加两厢的房子花费不会超过一、两千元。

                当时农民现金收入极少,纯农民不大可能盖砖瓦房,绝大多数都是土墙草顶,墙上只开洞透气(这种房子在当时我去过的苏北很普遍)或糊纸代玻璃(我插队的地方就这样)。

                相对于绝大多数农民住的土草房,能用瓦盖顶,玻璃窗的房子就是豪宅了。

                那时砖四五分钱一块,洋瓦(相对于拱形的老式瓦)一毛左右,一平方玻璃也就两三元。对于基本没有现金收的农民来说是买不起的,但对于有国家工资的人来说并不太困难。

                以下是题外话。

                七十年代的城里人(包括六0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最困难的是老婆没工作又住在城里的;次一等是老婆在农村挣工分的,一般来说老婆可自糊口,本人要省下钱来养孩子和盖房子,而且房子又要是十八亩说的那样的“豪宅”,否则在村里太丢面子。

                双职工、五十年代初参加工作的工人(五十年代考几级就拿几级,所以那时参加工作的老工人可拿到七八十元一月)和大学生(到文革时一般都能拿一百左右),只要孩子不是太多生活一般都高于平均水平。

            • 家园 树欲静而风不止。可笑。

              嘎嘎 2006-11-16 09:55:52

              我说他造谣撒谎以证据为先:)))你那老乡呢?是通过造谣来证明我撒谎。这里有很多人都不会全程关注我和他的争吵,所以要是只看他的某个帖子,似乎证据凿凿,而我有时实在懒得理他,不可避免给人留下我默认了他的指控。这完了没有?没有,他还继续造谣,请看:

              倒打一耙。

              为了表明他那工资表的正确,搬出一教师为证,现在基本上能证实这70年代初造豪宅靠不住了。

              证实这70年代初造豪宅靠不住了?请证实给大家看。

              随后,以自身60年代农村教书经历来进一步反驳,天下奇闻啊,当时就做过老师,居还不知那个时候上学不要钱。
              拜托,“60年代农村教书”?请贴出出处。哪句话可以说明我不知上学不要钱?贴出来。

              再后,听我谈及农村发展副业种中药材,利马跟进,我懒得理他最开始提及进山采人参这类让人笑掉大牙的谎话。农村种中药材能赚几分钱?

              ZT“我懒得理他”。

              近来又冒出一个谣言啊,你们那蓑衣价格几何咱懒得讨论,咱老家哪家没有三四件蓑衣的?还替我算上一笔账,这也未免太可笑了些:)))第一类蓑衣没见过咋做的,第二类可是见过的,不需要什么棕匠之类的。
              可笑。

          • 家园 老叶你这么说可就是有欠公正

            十八亩段与嘎嘎两位的帖子里都有一些过火的话。因为你已经列举了嘎嘎的过火言辞,我这里就不再重复列出。现只列上[十八亩段]所说过的一些话。你认为这些话合适吗?

            1.[十八亩段]:"...墨迹未干哦,你就出尔反尔?你除了撒谎成性之外,还公开说话不算数...。"

            2.[十八亩段]:"你丢人现眼到家了 - 2006-11-13 13:27:23。"

            3.[十八亩段]:"又是谎话,本来就无知。 - 2006-11-13 11:34:30"

            你作为版主和元老, 只批评他们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位,都给人以拉偏架的感觉。

          • 家园 花这一句:

            因为我们经历的都是一小部分,外面的世界和我们想象的不全是一样的。我们这里有这样的习俗不代表你们那里也是这样,你们那里有那样的习惯也不代表我们这里就一定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