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哟西” -- 萨苏

共:💬140 🌺15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关于“哟西”

日前有朋友发来信件谈起小山ちれ(既然说到这段的时候她确实在使用这个名字,用这个名字称呼她是比较客观的吧,并不代表某种倾向),说到下面一段,让老萨考证一下。

[让很多人跳骂的就是这个“呦西、呦西”。她每赢一个球就喊一声“呦西”,还要手握拳头。其实是她在日本训练习惯了,打赢一个球就“呦西”一下。我们在美国也习惯说OK。“呦西”跟“OK”是一样的啦。如果我们赢一个就OK一声,可能很多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啊。本来就没有什么政治含义在里头。

我问何智丽这事的时候,她还愣了一下,她说,这有什么?她在日本连续拿了7次冠军,每次赢日本人也都是那样的。这是在日本语言环境下形成的一种习惯。她还告诉我,她夺冠后,日本人的反应是,你看,还是中国人厉害。她在日本7次获得冠军,日本人都是觉得她帮中国人争了光。

叶永烈这样理解哟西,对吗?]

这个“哟西”的确是日本生活中常见的词,在什么事儿作的顺利的时候,一些日本人会喊一声“哟西”。但是,这并不是固定的,比如我生活的关西地区,通常表达这种感情日本人的口头禅是:“鸭大”,或者“萨,斯巴拉希萨”,而乒乓球比赛中,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现在日本最红的乒乓球明星福原爱的“表演” – 小姑娘挺可爱的,一输就哭成熊猫。她的口头禅是“达~~!”。

清脆响亮,还有点儿有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瓷娃娃福原爱和中国大使王毅

福原爱主要是在中国训练,而且学了一口按我们一东北老兄说法 – “大碴子味儿的普通话”,可比赛中并没有喊“整得了!”

象满丽,韦晴光这样到日本打球的运动员,看过他们在日本的比赛,也没有发现他们有如此的叫法。

所以,打比赛喊“哟西”在日本并不是固定的语言习惯,当然也不是乒乓比赛中固定的叫法。

不过,日本有个毛病叫“入乡随俗”,这是个受到各地外国人摇头的毛病。因为“入乡随俗”是客人为了方便主人说的话,主人对客人应该说“宾至如归”才对。这就象丢钱包的对捡钱包的说“不客气”一样好笑。但是日本人这方面的确比较自以为是,原因是日本自古就是封闭的地方,单一民族又是个岛国,不习惯多种文化并存的社会。

所以,在这种语言环境中,一些日化非常严重的老华侨如果不由自主冒出一句“哟西”来,倒也正常。

然而,小山ちれ的情况有点儿特殊,个人觉得她所处的环境不大象能养成如此习惯的样子。

首先,我觉得这不大象小山ちれ因为习惯了用日语思维而脱口而出。从新闻发布会来看,小山ちれ的日语属于二把刀,并不是流利得一塌糊涂的那种水平。当然我的日语更是二把刀,评价人家有些过分,但是一听就是外国人的日语则可以肯定,而且明显她在回答问题时要先想一下,从语言学习的习惯来看,应该是先把问题和答案在思维中用母语过滤一下再回答。这不奇怪,日语是个天下最复杂令人头大的语言系统,它包括两套字母文字,一套有两种截然不同发音方式的汉字,五种对于每一个动词的变化,一套外来语和至少三种针对性的语言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等级人使用), --您琢磨这是好学的么?而小山ちれ当时在日本还没呆几年,能学到那个水平已经不错了。

可是,这至少说明她日化的程度还不是很高,并没有达到存乎一心,如臂使指的地步。因此,如果说小山ちれ当时已经是日语思维,想事情用日语,出口习惯是日语,似乎也有点儿难为她了。

而她自己也说过她这样喊原因来自在日本的训练和比赛中养成的习惯。

这就比较奇怪了。如果是日本培养出来的选手,有如此习惯说得过去,但小山ちれ的情况恰恰比较特殊。

第一,她的教练就是她当时的丈夫小山英之,而小山ちれ自己后来承认,这个教练纯属摆设,他根本不能在战术技术方面给她这个世界冠军以相应的帮助。她的训练和比赛,都要靠自己“坤纲独断”。因此,被教练训练出这个习惯的可能性等于零。

第二,她当时的主要训练对手,是在上海,难不成在上海训练的时候小山ちれ就大喊“哟西”?如果那样恐怕早就被炒作成新闻了,等不到比赛场上 – 上海的运动员肯定看过地道战地雷战,对这个词不会没感觉(其实“哟西”这个词本身并无褒贬之意,大家反感主要是因为它一出口就让人想起电影中的老鬼子来)。她的训练环境似乎不容易养成这种习惯。

第三,说比赛中要考虑观众的观感所以讲当地的语言,这好像对运动员要求也高了点儿。兄弟有个大学同学是足球运动员,在北京打比赛的时候一到关键时刻就大喊“奶奶个熊” – 他好像从来没考虑过北京人对这个说法需要转个弯才能明白。比赛中全神贯注,哪还有谁顾得上挑适合观众的口头禅呢?人家看你的球又不是听你说相声。

综上所述,个人感觉小山ちれ用这种解释来说自己喊“哟西”,有一点牵强。

[完]

家园 叶永烈的这个辩护词,只能用无耻来形容

而且只字不提小山智丽事后接受采访时的发言。

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的。

家园 故意的!

同意萨大分析,小山ちれ的人品有问题,人格上有缺陷。

不容易啊,坐回地板。萨大的帖子每贴必看,支持。

家园 叶永烈这回无耻的过份了。

外链出处

和陈凯歌犯的一个一个毛病,都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陈导的话用在他的身上到确实恰如其份:“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他在自己的blog上连续的替小山辩护,什么粪青,什么中国人的心胸和尿壶一样大,等等,就差撕破脸了。这老东西这回真的是出格了。心胸大?谁有那么大?你欺负别人就行,大伙儿怕了你了,现在不理你都不行?这老东西疯了,说小山是汉奸是抬举她了,她那里狗那个档次?说她极端自私,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倒是不为过。

我看叶永烈还要死撑多久,回头我也来拍块砖。老萨老实人还跟他好好说话,我下个重手。心胸不是给一而再再而三的当众故意伤害我的祖国的人用的。谁找你了,这么多年谁搭理你了。你根本就没表示过哪怕是一点和解的愿望,大家怎么原谅你?怎么你喊由西,大家给你喊加油?你说你很高兴打败中国人,大家跟你叫好?你回来大家去欢迎你一把?就你是人?

现在叶永烈更好,靠,拼了老命的要把小山塑造成一个正面的形象,靠,什么打假英雄,就算你是打假英雄,就算你当时做得对,你就可以当众污辱我的祖国了?

我操你妈,谁当我面再来一个?这句不合适我知道,不写火大。压不住了!

我为骂“”的网友担心

网友“ 骂声”:

叶永烈,和混在一起对你的名声没好处!

叶大作家,原来我很崇拜你,但你维护小山智丽,我也要像抵制日货一样抵制你了。

叶先生私人感情战胜了民族大义,是大不智之举!

为了成就庄则栋的三连冠,李富荣也同样做出了牺牲。国家利益至上,无可厚非!

百万点击率不惜挨骂

青周:之前没料到会闹那么大动静吗?

叶:这我没料到。何智丽这些年的确退出了大家的视线,已经是边缘化的这么一个人。而且《新民周刊》的发行量是5万册。我没想到会通过网络造成那么大的影响,我博客里的这篇文章,点击率都将近100万了。

青周:点击率那么高,您挺开心的?

叶:当然高兴啊,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关注。

青周:挨骂也在所不惜?

叶:我经历过大风大浪。当年写中央“文革”小组的王力也做过些有益工作。大家对我正面写了“文革”干将很不满,批王力的时候,还顺带批我,那时还更猛烈。

青周:骂您“”也不怕?

叶:我无所谓,我替那些骂人的网友担心,我们中国人不应该是这种素质。郎平率领美国女排很可能会在奥运会跟中国女排碰头,你们怎么骂郎平呢?诸宸代表卡塔尔参赛,又骂诸宸是什么奸呢?我觉得大国国民应该有很宽广的胸怀。

我冒险披露何智丽打破乒坛“让球”潜规则

何智丽感谢我披露了“让球”

青周:被何智丽“连累”也不气,你们的交情不浅。

叶:我们认识20年了,1987年,为了报道乒乓球队的“让球”内幕,我采访了何智丽。之前从来没有人披露过乒乓球队让球内幕,何智丽非常感谢我,她想说的话都被我说了。

1987年第37届世乒赛上,何智丽获得女单冠军。事后,叶永烈撰文披露,她的冠军是不“让球”得来的。当时教练组安排她在半决赛上输给队友管建华,何智丽却不声不响拿下管建华,并最终获得冠军。夺冠后,何智丽被要求写检查,还被排除在次年的奥运名单之外。

青周:您是写了很多政治历史人物,怎么想到去采访何智丽的?

叶:在我的采访名单里,何智丽的确是很特殊的。我采访的基本都是七老八十、白发苍苍的历史老人,像陈伯达、王力等等。

那是1987年6月份,第37届世乒赛的三个月之后,《解放日报》一个记者问我有个事我敢不敢报。他告诉我,他们内参上透露,世乒赛何智丽不让球给管建华,得了冠军还要作检查。我听了非常吃惊。

青周:其他体育记者为什么都不报?

叶:体育记者一般是不敢碰这个马蜂窝的。体育记者都希望出国,如果你对国家体委有所不敬,对不起,下一次哪里比赛就不让你跟着去。我当时是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跟体育不搭界,我不怕。

采访何智丽很吃力,要不停追问

青周:您怎么联系上何智丽的?

叶:上海《新民晚报》的体育记者张伟,通过他在上海市体委的朋友,帮我拿到了何智丽的联系方式。

刚开始她不大愿意接受采访,觉得让球是个很敏感的话题,怕惹麻烦。我劝说她,我不是作为新闻来报的,我要做一个纪实文学,会把握好尺度的。我跟她在她父母的老房子里见了面,在上海市胶州路。我跟她聊了很多,她发觉我是有备而来,渐渐地就很乐意跟我谈了。

采访连续进行了三天,每天大约三个多小时。采访何智丽很吃力,她的表达能力不太好,有时候你觉得很要紧的事情,她觉得很平常,三言两语就过去了,需要你不停地追问。

孙梅英告诉我“让球”历史

青周:当时您还采访了孙梅英。您一开始就打算采访她吗?

叶:我是从何智丽那里听说她的。何智丽老是“孙指导”长,“孙指导”短。孙梅英名义上不是何智丽的教练,但实际上给了她很多指导。

孙梅英当时是中国乒联副主席,曾拿过第一个全国女子乒乓球冠军,是资深的乒乓球界人士。何智丽只能讲自己的让球经历,孙梅英可以跟我讲中国乒乓球队的让球历史和全局。

青周:采访孙梅英顺利吗?她有没有顾虑?

叶:我赶到北京,在孙梅英家里采访了她。跟她聊得很爽快,她本身就是很直爽的人,什么都不怕,她跟周恩来都见过四十多次面,周恩来很喜欢乒乓球嘛,对她也很熟悉。在北京我采访了她3个多小时。之后她来上海出差,我又前前后后采访了她三次。孙梅英对乒乓球界非常了解,说话也很清晰。她给我讲了让球的历史,什么时候开始让球的,哪场比赛谁让谁。我非常吃惊。

“让球”让庄则栋觉得窝囊

青周:前辈们都没想过反抗?

叶:最早让球是为了庄则栋。庄则栋第一次拿了世界冠军之后,为了把他树立成全国的模范,就要让他三连冠。当时仅次于庄则栋的就是李富荣。每一次到了冠亚军争夺的时候,就让李富荣让球给庄则栋。庄则栋跟我聊过,他也很生气。他说,凭我的实力完全能够打败李富荣,可领导说让球,让我感到很窝囊。闹得别人说,我的世界冠军都是让的;李富荣也不服气:我本来可以打败庄则栋,可领导让我让球给他。

青周:前辈不乐意也服从了,何智丽哪来的勇气反抗?

叶:孙老太太(孙梅英)跟我说,何智丽不让球是她的主意。何智丽离开北京去新德里参加第37届世乒赛的时候,孙梅英就料定乒乓球队会让何智丽让球,她说,如果他们让你让球,你当时不要反对,上去打下来就是了。你说了他们就不让你上场了。

青周:何智丽不让球,当时有没有考虑过后果?

叶:我还问过她,还好你赢了,输了怎么办?她说她根本没有想,一想就会完全乱了。

中国乒乓球队过去一直把让球当成一个法宝,尤其在1987年那种年代,何智丽敢于反抗让球是非常勇敢的。当时她不让球给管建华,跟韩国的梁英子打决赛的时候,教练完全走开了,根本不理她。

何智丽夺冠回来后,上面让她写检讨。孙梅英是人大代表,为她写信给当时的国家主席杨尚昆和人大委员长万里。他们做了批示:我们不处分胜利者。有了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国家体委和乒乓球队就不敢再要何智丽做检讨了。

“让球”的历史还在延续

青周:为什么您当时没有采访体委和乒乓球队?

叶:体育界对这些卡得还是比较严,让他们知道了,我的文章可能就发不了了。发我文章的都不是体育杂志。当时那个杂志也比较敢说话,我的文章一个字没改就发出来了。

我去上海市体委查资料,人家关照我,不能上去就查何智丽,不然目标很快就暴露了。

本来文章发表之后,我想采访他们。但我披露让球这事对他们震动很大。乒乓球队的领导李富荣骂我,徐寅生也骂我,我就不去采访他们了。

青周:他们骂您什么?您亲耳听到了吗?

叶:是孙梅英告诉我的。他们骂我:这个叶永烈,关他什么事?

青周:您的报道出来以后,乒乓球队就没有进行反省吗?

叶:他们才不会反省呢。2005年上海世乒赛的时候,一个记者问当时的乒羽中心主任蔡振华,你对让球是什么看法?蔡振华说,必要的时候还是要让,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我觉得中国乒乓球队是很悲哀的。李富荣过去自己被迫接受让球给庄则栋,本身是个受害者,到他当了领导,又让别人让球。让球违反了奥林匹克“公开、公平、公正”的精神,就是打假球。

她喊“呦西”就跟别人喊OK一样

庄则栋还因为何智丽写过检查

青周:何智丽离开国家队,就是因为让球风波?

叶:导致何智丽最终离开的原因,是1988年,她被排除在参加奥运会名单之外。而当时的何智丽已经在世界排名第一。孙梅英在《中国体育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她用科学的数据统计了何智丽最近几年的参赛成绩,认定她是中国最好的选手。但是中国乒乓球队的领导置之不理。何智丽在中国乒乓球队呆不下去了,只好卷铺盖离开北京。那时何智丽才24岁,处于巅峰状态,很想在国际大赛中比一把。正好在她进国家队前,就认识了前夫小山英之,慢慢两人走在了一起。所以摆在她前面的路就是嫁到日本去。

青周:所以她代表日本参赛,目的是为拿冠军。由此也被扣上了“”的帽子?

叶:六年之后,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上,何智丽一天里打掉乔红、陈静、邓亚萍三个世界最顶尖的高手。我笑她是小小个体户打败了国营大公司。日本的乒乓球都是业余的,训练条件很差。他们开的是夫妻店,就两口子在那里练球。不像在中国,有那么好的条件,那么多兵马,教练。张燮林后来也做检讨,何智丽六年没有参加国际比赛了,他开始根本没有把她排在对手里头。而且她当时已经30岁了,比邓亚萍大了7岁。

庄则栋还为何智丽写过检讨。庄则栋的夫人是日本人,有一次夫妻俩去日本探亲,何智丽去探望他们,顺便跟他打了1个多小时的球。后来何智丽在广岛亚运会得了冠军,有人就告密说,就是因为庄则栋教了何智丽。上面要庄则栋写检查,庄则栋觉得很可笑,他说,何智丽这样的高手还需要我来教吗?

何智丽也说过,要参加国际比赛,在中国队我没办法,我只能选择其他国家。那我嫁到了日本,就替日本参赛。如果我嫁到泰国,可能大家就不会叫我了。

帮日本夺冠其实为中国争了光

青周:海外兵团很多,但唯独何智丽最遭骂。很多人最不能接受的是在这次亚运会上,她在球场上大喊“呦西”,赢了球以后显得很“嚣张”。

叶:让很多人跳骂的就是这个“呦西、呦西”。她每赢一个球就喊一声“呦西”,还要手握拳头。其实是她在日本训练习惯了,打赢一个球就“呦西”一下。我们在美国也习惯说OK。“呦西”跟“OK”是一样的啦。如果我们赢一个就OK一声,可能很多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啊。本来就没有什么政治含义在里头。

我问何智丽这事的时候,她还愣了一下,她说,这有什么?她在日本连续拿了7次冠军,每次赢日本人也都是那样的。这是在日本语言环境下形成的一种习惯。她还告诉我,她夺冠后,日本人的反应是,你看,还是中国人厉害。她在日本7次获得冠军,日本人都是觉得她帮中国人争了光。

青周:您怎么看有些人对何智丽的排斥态度?

叶: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很容易理解,如果日本人像德国人一样认错认得那么好,也就罢了。但有些人把历史情绪延续到了今天。

何智丽的爱人得有千万身家吧

追求者热情过度吓退何智丽

青周:何智丽的波折不少,所以您一直关心她?听说她离婚后您给她挑了5年对象都没合适的?

叶:是啊。她很理想化,方方面面都追求完美。有时候我们觉得蛮合适的,她不喜欢。她挑长相,个子要高,学历要高,经济收入也要高。她自己收入就很不错,在大阪黄金地段有套四室一厅的房子。依我看,配得上她收入的男士,起码得有1000万身家吧。她还希望对方最好是上海人,拿外国护照。

另外还要会照顾她。还有一位非常好的,但工作特忙,空中飞人,她就觉得对方没时间照顾她。还有的人性格稍微有点黏糊,做事情不够果断,她就不喜欢。

青周:她介意对方有孩子吗?

叶:孩子18岁以下也不要。有位男士有个七八岁的孩子,她也觉得不行。她说不愿意当后妈。如果孩子18岁以上,读大学了,毕业就独立了,她觉得就没什么。

青周:就没一个她看得上眼?

叶:也有一个人是她非常喜欢的,但人家又觉得不太合适。

有一位美国的跟她见了好几次面了,人家还专门到大阪去看她。最后她不愿意去美国,对方不会日语,来日本也不现实。

还有一位日语非常好,是从日本去美国的。但那人太烦了,一天打六七次电话,有一次她在过海关上飞机,告诉了那人,他还不停地打,热情过度了。后来何智丽“啪”把手机关掉了,再也不理他了。

要找到前夫那样的不容易

青周:您劝劝她降低要求吧。

叶:我曾经劝过她:你反过来想想,如果一个男的又帅,经济条件又好,又有外国护照,职业也好,脾气也好,还顾家,他何必找你?找年轻的很方便啊。而且你名气那么大,人家说起来还是某某人的先生。

我觉得她那么挑剔,还是有一种比较心理吧。到今天为止,我对小山英之的印象都很不错,很稳重。他们离婚我很意外,我还劝过何智丽学希拉里,但何智丽太刚烈了,不能容忍小山有外遇。

小山的父亲是造船厂老板,在大阪黄金地有两栋别墅。他们在当地是名流,而且对中国很友好。他们对她也很好,不要她做家务,婆婆为了她还去学中文。不管何智丽去哪里比赛,公公、婆婆和丈夫都陪着。很多媒体瞎说,说他们家穷的那个样子,把何智丽的奖金都用光了。我看到都笑起来了。

原来是那么高档次的一个家庭,现在不可能随便找个张三李四啊。要比着这个找,不容易。

她父亲很喜欢我写的何智丽

青周:帮着物色这么多年还不成,您干脆写文章帮她征婚?

叶:那是客观的一个效果。她和小山英之离婚以后,想找个可靠的上海人,托我帮她物色都五年了,我儿子、媳妇也在帮着搀和。我们帮她介绍了好多个了,但她要求比较高,有几位优秀的都不行。我很自然地就提到了这事儿了。

青周:何智丽看了您的这篇文章吗?什么反应?

叶:她知道。我还特意用快递送了两本杂志给她父亲,他很高兴,还觉得照片很漂亮。

写何智丽是帮人应付稿荒

青周:何智丽已经淡出大家视线很久了,您怎么会想到在这时候写她呢?

叶:这对我来说是个不经意的事情。正月初六的晚上,《新民周刊》的一个编辑给我电话,希望我马上给他写篇文章,他们春节后闹稿荒。我们就在电话里聊天,顺便说起何智丽前几天到我家里拜年。他说,哦,这个好!还让我第二天就交稿,5000字。我答应下来了。

家园 叶老老了,要承认老了有的时候就容易犯糊涂,少说多看多享福是正路

在家逗孙子,不是挺快乐的,何必给那个‘小山’想折,找出路呢?

比如周作人也满有才的,说他的文采挺不错的就可以了,翻案就免了吧。当然‘小山’还没有上升到周作人的高度,但认个错,承认一下当时年轻有的问题没弄明白,现在很后悔,也不是什么难事情。

家园 叶先生这次的炒作很,唉。

小山ちれ的问题,用日语来说是“どうでもいい”(怎么着都行)。但作为叶先生就不能出于个人要好而为那种狭隘的心胸,极端的个人中心主义辩护,我认为这才是问题之所在。

名人要有良心,特别不能提倡极端主义。你为汽油只涨不落辩护都没什么,那只是想混点钱,这是在提倡畸形人格。

家园 说到美国人的OK

不知道国内怎么会得来OK是赞扬的印象。回答人家说OK,那表示“我知道了”;告诉人家这个OK,那就是“这样做可以”;问人家这样是不是OK,那就是在问“这样行不行”。从来没有听到过人们在兴奋的时候说OK,进球、赢球更不可能说OK。

何智丽的问题就是把个人恩怨和国家扯到一起,叶永烈还故意恶心人,说什么何智丽想要一个家。她要是想要一个小家,自己找男人去,或者托亲朋好友去找;她要是想要一个大家,当初在踹掉大家的时候,就应该想一想,成年人了,自己做的事,要自己承担责任,别弄得好像很委屈的样子。反而叫人看不起。

家园 我倒是觉得养成这种习惯是很正常的

就比如吧,当初我到了美国以后打球,

球伴最多的是办公室处得很好的老外,老外是正宗的“老外”,不是美国人,也是同我们一样的国际学生,打球吧,自然就要叫唤,用中文大叫好球么

对方听不懂,虽然这也不需要对方听懂,但总不那么合适,自然而然的我们就都用英语叫唤"good"什么的,我不用中文,对方也不用她的土耳其文,人家美国人是不是用这么个口头语也不清楚。

这并不需要外语水平多高,也不见得从小

养成的习惯,小环境下很容易就养成新习惯了,到了后来和中国人打球也这么叫,好在这里的中国人多半也能听明白,大多数也不会对这个语言问题这么敏感,所以我也就不用该来该去了。

至于语言的切换,以自己的经验,并不是说一个人总体中文更熟悉,就什么时候脱口而出都是中文的,实际上是看场景的,即便这个人英文并不高明,但是若某一个场合,说某一个事情,出口总是英文,那么再遇到这种场合,条件反射出来的肯定是英文。

家园 说来说去,叶大叔就那么个调调

她在日本连续拿了7次冠军,每次赢日本人也都是那样的。这是在日本语言环境下形成的一种习惯。她还告诉我,她夺冠后,日本人的反应是,你看,还是中国人厉害。她在日本7次获得冠军,日本人都是觉得她帮中国人争了光。

日本人把小山智丽当中国人怎么了?难道我们都要像叶自己,日本人放个屁也是香的?

家园 你好啊,怎么不穿马甲了?

你怎么跟叶大叔一个德性,我问你,你对小山智丽在答中国记者提问的时候,非要人翻译成日语,再用日语回答,再翻译回中文有什么看法,而她放的那些厥词,你当然要选择性失明了,对吧?

不要整天就知道喊“让球”、“哟西”,当群众傻子呢?

家园 再说你说的这个所谓的习惯问题

你连萨大的帖子都没仔细看就急着跳出来为小山智丽辩护,给小山智丽陪练教练的是日本人么?

我看你不是信息不全,而是选择性失明,你这样的,我这几年在网上见得太多了。

家园 天气热了

早就不适合穿马甲了

事情完全看你的理解,她说的那些话都是在她和国家队

恩怨的背景上的,我就不觉得她对中国有什么仇恨

那完全冲着中国国家队的旧怨去的,你非要上升到这个

什么仇恨中国,中国人的高度我也没有办法。

家园 想想小山也怪郁闷的

自己死心塌地滴想做个日本人,结果人家还不认同她:

小山:“哟西”“我热爱我现在的祖国(日本)!”“我就是要打败中国人!我一和中国人比赛就兴奋。”

日本人--“她(小山)还告诉我(叶),她夺冠后,日本人的反应是,你看,还是中国人厉害。她在日本7次获得冠军,日本人都是觉得她帮中国人争了光。”

妾有情,可郎无意啊--咋整滴涅

家园 陪练的是她的老公吧?

不是日本人么?

家园 就在你头顶上,你就视而不见。

来,我帮帮你:

第二,她当时的主要训练对手,是在上海,难不成在上海训练的时候小山ちれ就大喊“哟西”?如果那样恐怕早就被炒作成新闻了,等不到比赛场上 – 上海的运动员肯定看过地道战地雷战,对这个词不会没感觉(其实“哟西”这个词本身并无褒贬之意,大家反感主要是因为它一出口就让人想起电影中的老鬼子来)。她的训练环境似乎不容易养成这种习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