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乡村茶事·手势茶 -- 商略

共:💬32 🌺12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乡村茶事·手势茶

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夜已颇深,还在做功课,我父母都已睡了。不想住在邻村的堂兄敲门进来,说没事没事,在旁的地方有些事情,顺便过来。我请他坐,他却看着墙上的画和奖状,老半天不动。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坐下来,就问:“吃不吃茶?”他没有做声。我估计他没听见,提高声音问:“泡杯茶给你吃吧?”他还是不出声。

我就僵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幸亏我爸爸听见了,起来说:“你泡杯茶吧。”于是我奉命泡茶,心里想,他是想吃茶的,只是我的语气不对,所以他不好回答。

开门七件事,茶排在倒数第一位,客人到家,排在第一位的却是泡茶。在老家乡下,无论男女,成年人大都吃茶。

客人坐在在八仙桌边上,主人陪着,吃茶,聊天,谈论些农时,较量些锄犁。若冬天太阳好,撮几把小椅子,坐在门口吃茶。

客人吃茶,必须吃三杯以上,否则就算失礼,这叫做“三杯解罪过”。

吃一杯茶,不是将整杯茶都吃进肚子里去,而是吃掉一部分。一般呷上几口,吃掉五分之二的样子,主人家就该续茶了,这样算一杯。如果吃到只剩半杯还没续茶,说得严格些,算是招待不周。

茶续了七八次就淡而无味了,主人家必会问:“茶淡了,要不要重泡一杯?”这时,客人或者递过杯子重泡,或者说不必重泡。如果客人待得时间长些,吃了饭,也得重泡。客人吃过饭要走,一般也是吃了茶再走。

这样看上去,好像吃茶很郑重似的,其实这个过程已经习惯,再自然不过,就像呼出一口气,又得吸一口气一样。

平日在家里也吃茶。一般在中饭和晚饭后吃茶。早饭后很快就要出畈干活,所以不大吃茶。晚饭后却一定要吃茶,从蜡壶取一撮茶叶,用滚水泡上一杯。所以,我们吃茶有一个说法,叫“手势茶”,就像吃零食、抽香烟,不过是一种手势。茶叶不必名贵,茶具也无所谓,气氛也不讲究。

有一年学校放暑假,我回到家里,妈妈给我泡了一杯茶。我知道,妈妈认为我从此长大成人了。我现在吃茶也吃成了“手势茶”,不吃不行,半小时不吃,喉咙自然发干。

家园 大家说茶

我也凑个热闹发旧帖,同时骗分。。。

家园 呵呵,骗分啊

满足你好了

家园 多谢哈!
家园 【原创】乡村茶事·口渴茶

不吃茶的例外也是有的。

这个例外一进门,当然也泡茶,否则不仅是严重失礼,简直是翻脸了――翻脸了的人到了家里,只要不是来寻相骂的,也泡茶。

所以,虽然明知道例外不吃茶,也得动手泡茶,就像古人见面作揖。不同的是,有时候会问一下例外:“吃杯茶吧?就去泡。”但例外会赶快声明:“我是吃口渴茶的。”意思是口渴了才吃茶,口渴了,自然会出声讨茶吃,所以不必泡茶。

吃口渴茶的一般是妇女,不吃茶的男人只见过一个,这个人是我的侄儿辈,年纪却比我大,除了干活,似乎没别的嗜好,连吃饭也飞快,在灶头盛了一碗饭,边走边扒,走到桌边已吃了大半碗,夹一筷菜咸过,来不及坐下,已将碗里的饭吃得精光,再回灶头盛饭去。

据说清代有身份的人,对付地位低些的客人,经常是端茶送客,当初孙中山去见李鸿章,也被端过茶。我起初想,那些古代人大概都吃口渴茶,否则,如果是个嗜茶的主人,仆人送上茶来后,在宾主相谈甚欢的时候,不小心端起茶杯,想吃口茶润润喉,以助谈兴,结果边上的仆人大喝一声:“送――客!”客人说了一半的话赶忙缩回去,主人也挺不好意思的。后来才知道,如果谈得开心,主人一举手,说:“请茶。”这样,就可以吃茶了――说明清代人并不都吃口渴茶。

长大了出门在外,又白脚猫似的喜欢串门,发现很多地方没有吃茶的习惯,渴了一杯开水。我这才算是见了世面,原来大家大多是吃口渴茶的,只有我们乡下,还留着吃手势茶这种陋习。

关键词(Tags): #乡村茶事
家园 【原创】乡村茶事·懒惰茶

炎夏时节要双抢,哪双抢?抢收抢种,收早稻、种晚稻。这个抢字非常重要,因为收了早稻才能种晚稻,早稻从每年7月20日左右开始收割,晚稻得在立秋之前种下,否则延误一天就少收一成,所以得收也得抢,种也得抢。这个时候,农民都早出晚归,就不能泡了茶慢慢吃了,中午烈日当空,吃泡茶也太烫,还要去旱地摘南瓜什么的,也没有空,最多是晚饭过后,拎一把椅子到溪边桥头或者院落阳台乘凉,才有最爱吃茶的人泡上一杯解暑。

但夏日里天天出汗,不喝水不行,所以有了懒惰茶,随倒随吃。

泡懒惰茶很简单,所以叫做懒惰茶:备下大瓷壶、大陶钵,放入大把茶叶,冲入滚开水就成了。渴了就拿个杯子,从壶中斟茶,或者用一个洁净的杯子、小汤碗,从钵头里舀出来,倒在吃茶的杯子中。

这时候,客人来了,大多也吃懒惰茶。

泡好懒惰茶,近午时分就要再浓浓地泡一杯茶。这杯茶浓得化不开,所以不能吃。一壶懒惰茶倒了一半,再加开水,几次下来,茶就淡了。这时将事先泡好的那杯茶倒入壶中,就又透出茶香,又是一壶懒惰茶了。所以,到了晚上清理茶壶时,会淘出一大把茶叶来。

在田里割稻种田,容易干渴,有时候是自己带一壶懒惰茶去,有时候是家里的小孩、老人送去。带去过畈里的茶,没吃完的话,不作兴带回家,都在野外泼掉了。我们村的阿九叔,一直没娶亲,家里只有一个老娘,所以他特别节省,装茶的是打点滴用剩的瓶子,吃不完,依然带回家。我看到带茶回家的,只有这一个。

双抢体力消耗大,所以上午、下午还要各送一次点心,家里有人做饭的,送的是面条、年糕、汤圆、炒饭什么的,经常变化样,家里没有人做饭的,就吃冷饭头。所谓冷饭头,就是饭娘。过去为了省米,饭篮中留着许多饭,烧饭时和在淘好的米中一起烧,饭就涨得多。所以吃冷饭头,是最简单的点心,一边吃着,有时会学着林副主席的口吻,自我解嘲:“冷饭头吃饱,身体健康,永远健康!”念“饱”字和“康”字时,都得张开口,所以马马虎虎也算押韵了。拎着篮子送点心,懒惰茶更是不能不带。一般是吃过半杯懒惰茶,再吃点心,吃完点心,再吃剩下的半杯。如果茶带得多,可以前后吃上两三杯。

有时候,有卖冰棍的人到田头来,大声喊着:“阴凉棒冰,三分一支!”但买棒冰的人并不多。有一户人家,泡懒惰茶泡出了冷饮的水平:凌晨三点钟光景起来烧水,在大壶中满满泡好茶,放在桌上凉着,凉了差不多五个小时,送到田头,干活的人正干得头上冒烟全身汗湿,一杯咕噜噜灌下去,顿时凉透了心。

也有人喜欢吃热茶,最好是刚刚烫着喉咙,既不温,又不会烫破皮,这样一杯茶,咕噜咕噜一气灌下去,浑身爽快,就像《老残游记》里说的:“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远比蒸桑拿过瘾。

过了立秋,天气一天凉似一天,等田里除过了一两遍草,就不再泡懒惰茶了,人们在砍柴、削草之余,有了点空闲,可以泡杯茶慢慢吃。

关键词(Tags): #乡村茶事#懒惰茶
家园 花,这就是礼啊
家园 谢花!
家园 还是明珠立的规矩,倒是省了不少口舌
家园 有一本《李商隐传》

说李商隐去拜访令孤郎中,令孤端茶送客。。。

家园 【原创】乡村茶事·羊喝茶

小时候没到吃茶的年龄,总是捧起大人的茶杯解渴,但客人吃过的茶,即使客人已经走了,也是不能吃的。

我小时候什么都要问,连人为什么要洗澡,猪啊羊啊为什么不用洗澡这样的事,也要问一问。一杯茶为什么只能一个人吃,自然也要问。妈妈说,他们可能有胃病。

那时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也不知道有些胃病也是会传染的,我妈妈似乎有点儿先见之明,拿胃病来搪塞,其实她的意思只是说,用别人喝过的杯子,不卫生。

那时我只知道伤风、胃病两种病,还不知道别的病,伤风我得过,会传染(我怎么知道连伤风也要分成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胃病却没得过,但听上去比伤风还可怕,因为胃在肚皮里面。我们村里有一个得胃病的人,连稀饭都不能吃,只能吃干饭,很浪费粮食。所以我妈妈这句话,还是挺有威慑力的。

那时我还经常听大人说闲话,某个地方的人,一杯茶你吃我吃他也吃,一点也不怕脏。后来,我一个朋友到萧山去做生活,那里的人也不讲究,到他的宿舍来坐,经常拿起他的茶杯就吃。他每次待别人吃过,就拿着茶杯出门,当着人将茶泼掉,洗了杯子重泡,反复多次,别人才不再乱吃他的茶。

手艺人到一户人家去做活,旁边必然放着一杯茶。裁缝有时会含上一口茶,“库”一声喷在衣服上,以便熨平直。那时候有个校师傅,裁缝摊一直摆在我家。有一次校师傅做着衣服,一边和几个大人聊天,茶杯放在小椅子上。忽然,我们家的羊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看见屋里说得热闹,走过来抬起头左看右看的,看人脸上的表情。

羊全身白色,不能去别人家,但在自己家里可以自由活动,不必忌讳,这是乡下的一种讲究。我们家的羊,在家里就像狗一样熟。羊是能游泳的,别人家的羊,一声吆喝,就下水游过溪去,我们家的羊,都被惯坏了的,从来不肯下水,只能一只只抱过去。有一次我二哥抱着一只羊过溪,偷偷地将羊蹄浸到水里,羊立即一声惨叫,猛烈挣扎,像杀羊也似的。

这只一直受宠的羊,看过了各人的面孔,见没人理它,就低头又看了一遭,然后下定决心般一低头,后蹄一用力,前蹄搭在小椅子上,长嘴巴撅入了校师傅的茶杯,深深吸了一口,吃掉大半杯茶,连脸色都没变,样子还很优雅。它吃完茶,不声不响地下了椅子,心满意足从从容容地出门去了。

别的人都没有发现这事,我却吓得噎住了,说不出一句话。过了一会儿,我平静下来,想揭露羊的所作所为,可是大人们正聊得起劲,插不上嘴,时机就这样失去了。

一时校师傅做衣服做到告一段落,一边说着话,一边笑吟吟地端茶吃了——我紧张得喉咙发干,还是说不出话来。校师傅吃了一口茶,也没觉得什么不对劲。

这一天剩下的时间,我一直在观察他的神色。可校师傅并没有中毒,看起来也没有传染到羊的胃病。

关键词(Tags): #乡村茶事通宝推:不打不相识,
家园 先是抱过河,后是喝人茶。羊生得意,羊生得意
家园 送朵花,往下看——
家园 手势、口渴,嗯,再往下看——
家园 懒惰茶,这名字有意思

就像“懒汉鞋”一样,说得是容易穿上脱下,而不是懒汉才穿的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