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笑谈王教授评“李广难封” -- flyingcatgm

共:💬66 🌺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用尖酸刻薄来显示自己特立独行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王夫之好歹也组织过抗清义军,不是你说人家黑人家就黑的。

靠想当然就发议论是不行的,你还是反省反省自己吧。

家园 可他也没战死阿

在清代还好好活着,多半头也乖乖的剃了吧。当然,我们不应该对他要求那么严格,不过他既然自己做不到,也不应该对别人那么严格阿

家园 资治通鉴没说韩是元朔元年死的

说的是“秋,匈奴二万骑入汉”之后“安国益东徙,屯北平;数月,病死。”秋天之后数月,就是次年了,这里估计是作者为了方便放在一起说而已。

我说的不是李广对匈奴打击有多重,是李广到底是不是“名不副实”的问题。

家园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如?

王夫之抗清失败后没有战死或自杀,所以他不可以对李广要求严格?--你所谓王夫之的“要求严格”在我看来是指王夫之认为不能“以名誉动人而取将帅,,,以李广之不得专征与单于相当为憾者”,如有误请指出。--您不觉得这两者间的逻辑不成立么?

家园 嗯,请说详细清楚点。

有些兄台觉得太史公怎么怎么样了?

讨论问题么,咱们又不是打机锋。总靠会意容易增加理解出错的概率是不是。

家园 就是前面有人认为司马迁偏向李陵,所以应当以汉书为准,云云

结果俺前面也不是引“汉书”就是“资治通鉴”。

班固就没倾向?王船山就没倾向?

真要“不以人废言”,那么司马迁的记述同样要放进来。否则跟拉偏架没什么区别。

家园 我怎么觉得汉书有关卫霍李的内容本身就主要是依据史记为主?

说实话,有关那段时期的第一手史料,也就是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都是第二手。大家争来争去,依据的史料都一样,主要就是各自的分析看水平高低。

家园 史料啊史料,我们手头的对于历史的记载还是太少了

朝廷官方对于每年所发生的事情应该有详细记载,中央的,地方的,比如什么县志阿之类的。除了图书馆,不知道网上有没有比较好找的。要是有人能作个汇总,那真是功德无量了。

btw,觉得汉朝那段时间的将军不大好当阿,动不动就是“当斩,赎为庶人”,或者“坐法死”,“坐法失侯”……貌似就没几个善终的,霍去病这样殊荣的也是早死……还是当东汉末和唐朝的将军比较happy一点。

家园 中国文化史十次大劫难,说实话,能留下多少啊?

记得看过记录,董卓迁都,洛阳史料装了六千余车,到了长安只剩下了三十余车,(还是三千车剩六十的)。晕哪。

家园 那个时候史书拷贝太少了,而且纸张不好保存

西汉用竹简好保存一点,但估计也就能抄个一份。更重要的也许是详细的记载属于政府机要档案,多半是不允许拷贝太多的……因此就造成后人的困扰。

咱们也许还算好的,印度号称六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整个历史记录就是一团糟,被人称为没有历史的国家。sigh

家园 古人说“后儒以理杀人”,真是诚不我欺啊

好一句“可他也没战死啊”。李陵何人?堂堂大汉朝高级将领,受皇恩,拿俸禄,投降后还能娶美女封高官吃羊腿无疾而终。王夫之何人?明末一介书生,一辈子就当了几天永历小朝廷的翰林院庶吉士还差点被害死,国难之际高举义旗,国亡后四十余年颠沛流离隐居僻壤著书立说,在您嘴里“也没战死”也是他道德污点了!

呵呵,“好好活着”“乖乖剃头”,王夫之活得真好啊,“自潜修以来,启瓮牖,秉孤灯,读十三经,二十一史,及朱张遗书,玩索研究,虽饥寒交迫,生死当前而不变”。王夫之这也叫好好活着,苏武吞毡卧雪那肯定易如反掌,郑思肖坐必朝南又有何难哉。大漠的牛羊那是相当肥美,苏杭的暖风还能把人薰醉呢。

王夫之临死前不忘在墓碑前刻上“明遗臣”三字,那位李陵碑上刻的又是什么让八百年后杨令公宁可血溅石碑?王船山没资格对人要求严格,我看您去找位能在鸟不拉屎的地方呆四十年还写出几部流传千古书的牛人,请他评论王船山有没有资格也不迟。

家园 按王的逻辑他自己当然是汉奸

王攻击李广的证据就是这人战绩不行,人品啊名气啊这都是扯蛋,咱只看结果。

老王呢,挂名了一次暴动(这种起义都会找几个知名人士当大旗,当事人知不知道都是问题,黎元洪还是武昌起义总司令呢)。然后在前朝政权混一阵子,其间开过小差,参与过内斗(屁大个政府让他火眼金睛发现一奸臣,这种事也是他们这种沽名钓誉清流的专长,整个南明就坏在这种人手里)。最后加入了清籍,注意,这时候明朝还有政权呢!抗战时和敌人和谈都算叛国,他要苟活下去,不种地也得买东西吧,总归会给满清交税,整一资敌。客观上他就是汉奸

家园 在这里时间可是重要的因素

李广担任右北平太守期间,正是汉匈双方对河朔地区的争夺趋向白热化的时候,以这个时期右北平附近的平静来做为李广才干的证据,难免牵强吧。

没有实际成就的名声是水中月,镜中花,李广的名声也是没有实际战绩支持的,所谓匈奴人“畏广之略”,恐怕只是太史公自己的想法。

家园 那是你的逻辑还是王夫之的逻辑?

王夫之的逻辑我看的很清楚:“将者,民之死生、国之存亡所系者也。宁使天下为广流涕,而弗使天下为汉之社稷、百万之生灵痛哭焉,不已愈乎。”

你的逻辑是什么,不去问王夫之的史论有没有道理,汉奸是没资格评论李广的。王夫之是汉奸么?当然了,虽然国亡时起过义兵,但王全家没“咬死过一个鞑子”嘛,因为黎元洪挂过名,所以王夫之起义兵也是挂名的。南明小朝廷还没彻底灭亡王夫之就加入清籍,他不种地也得买东西,给满清交了税资了敌,所以就是一汉奸,还是客观上的。

好NB的逻辑,要是发扬光大还了得么。各位自认是汉人的,都去查查你们的祖宗是吧,只要不是明政权彻底灭亡后来加入汉籍的,一律以汉奸算。查不清的也不要紧,因为鞑子灭亡后鬼子还来过,从东三省到华北华南,只要在敌占区种过地买过东西的,都算给鬼子缴过税资过敌,就算汉奸了。

我毛锥子这个汉奸子孙是落实了,敢问您蝎子王如何?

家园 俺压根不鄙视投降的,汉奸就汉奸吧,但自己不行还唱高调的,呵呵

谁也不是圣人,唱高调就是装B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