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当凯歌不再吹响 -- 张七公子

共:💬28 🌺4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当凯歌不再吹响

在看《梅兰芳》之前,我又温习了一遍《霸王别姬》。当时的凯歌真正是吹奏着凯歌前进啊。可当我看完了《梅兰芳》,昏昏沉沉中从电影院走出去,不得不哀叹一声,凯歌已不再吹响,可能今后永远也不会响。

当“梅兰芳”三个字从银幕映入我眼帘时,我力图不要想《霸王别姬》,不要想这是陈凯歌的作品。力图仅仅把这部电影当作是一部普普通通的电影来看。应该说,它给我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于少群(说到他的名字我怎么就忽然想起来于立群了?)的扮相也好,表演也好,都透露出不符合他年龄的成熟和出人意料。我甚至惊讶,少年梅兰芳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当王学圻扮演的十三燕出场的时候,我感觉到的则是一股逼人的老北京之风。这里我自己都感觉说的太不恰当了,什么叫“老北京之风”,还“逼人”?但是我实在想不出更合适的词汇了。那是一种逝去王朝的腐朽的尊严,而这种尊严,从一个“下九流”的戏子身上透露出来,又让人感觉那么的反讽与无奈。这一老一少肯定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但当银幕最后不再映射出一丝光亮的时候,我恍惚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主角。

我说上一段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了,如果电影《梅兰芳》到此结束,哪怕是改名叫做《少年梅兰芳》也好,虽然不会永垂千古,但至少也是近年少见的精品了。但当黎明和陈红出现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不对劲。等到章子怡上场的时候,这种感觉就尤其强烈了。电影的后半段我甚至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虽然现在的电影你也无法苛求它有什么主题,更遑论黎明和章子怡在台上的扮相了——梅大师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在零落、沉闷的后半部电影当中,我甚至一度昏昏欲睡,没错,要睡着的诱因就是梅兰芳去美国演出哪一场。难道我们的梅大师就是凭借武戏的几个眼神、几个动作就征服了异域的观众么,凭借这些就开创了世界闻名的梅兰芳表演体系么?我是不信的。

另外,有几个片段的处理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也很不好。比如十三燕死后,少年梅兰芳的戏份就该结束,不知道如何又安排了一场梅兰芳初婚的戏码。这次婚姻,新娘不是福芝芳,更不是孟小冬,和后半部的情节丝毫无关。孟小冬离开北京后,安排梅兰芳痛哭一场,又显得多余。到了最后,梅兰芳在抗战胜利后复出,只要给一个回头告诉记者要扮相了的镜头就什么都说到了,干嘛又加了一个邱如白的镜头?只是为了说明梅邱的关系吗?完全可以放在前面嘛,毕竟这部电影的主角不是邱如白,而是梅兰芳。

凯歌的声音已经黯淡。在我看来,与其花70大洋去看电影,不如去戏院好好看一场京剧吧。哪怕是到网上或者买盘看一出《贵妃醉酒》也好。

海岛冰轮初转腾,

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

乾坤分外明。

皓月当空,

恰便似嫦娥离月宫,

奴似嫦娥离月宫。

好一似嫦娥下九重,

清清冷落在广寒宫,

啊广寒宫。

玉石桥斜倚把栏杆靠,

鸳鸯来戏水,

金色鲤鱼在水面朝。

啊,水面朝,

长空雁,雁儿飞,

哎呀雁儿呀,

雁儿并飞腾,

闻奴的声音落花荫,

这景色撩人欲醉,

不觉来到百花亭。

通宵酒,啊,捧金樽,

高裴二士殷勤奉啊!

人生在世如春梦,

且自开怀饮几盅。

ps:说到了《贵妃醉酒》了,再多说几句好了。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千百年来,多少关于她的小说、戏剧、诗歌汗牛充栋。远的如白乐天《长恨歌》,近的如日本梦枕貘大师的《沙门空海》。不过我觉得他们都是站在杨玉环或者李隆基的角度来解读那段历史的。跳出皇帝和贵妃纠葛的,可能只有李义山的这一首《龙池》了。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好一个“薛王沉醉寿王醒”!谁是薛王?

关键词(Tags): #凯歌#梅兰芳
家园 呵呵还是太较真儿了啊:)
家园 呵呵,不吐不快啊
家园 我就压根儿没想去看。

看来此举还算明智。

家园 当然是呆霸王薛蟠呀
家园 花顶好帖——问得好!

梅兰芳的这段唱,真是绝了,赞叹——

家园 花顶“逼人的老北京之风”

如果电影《梅兰芳》到此结束,哪怕是改名叫做《少年梅兰芳》也好,虽然不会永垂千古,但至少也是近年少见的精品了。但当黎明和陈红出现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不对劲。

不对劲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后面差劲本身,而且也影响了前段,让逼人的老北京之风(太监嗓音、gay做派、多余贫)有涉嫌哗众取宠之意,观众笑的时候我是一身鸡皮疙瘩。大概陈导是这么想的吧:

这里应该要有个好啊(邱如白语)

家园 公子总是后知后觉

跟我对周星驰一样。

功夫出来了当时我还为周辩护呢

家园 有道是,黎明出来,戏就“蔫”了

陈红出来,戏就“脏”了;章子怡出来,戏就“毁”了。

家园 经典啊
家园 呵呵确实经典,黎明倒也罢了,

另外那二位,实在是大败笔。

家园 对黎明大家是早没有期望的,对陈红

也是如此,唯独陈先生因为《霸王别姬》,总使人有那么点幻想。其实观众应该唾自己一口“活该”。中国目前的几个大牌,张、陈、冯、贾等等,有一个算一个,创作都已枯竭,落入自己程式化的导演技法中,偏偏有不愿承认,非要玩点自取其辱的假创新。不仅如此,还非要觉得自己担负启蒙民众,代言历史的哲学使命。

所以《英雄》也好,《集结号》也好,《梅兰芳》也好,时间会证明,他们到底是时代创作的经典还是污点。

家园 个人猜测,我以为凯歌还没从无极的惨烈打击中恢复过来

太想拍一部好片,又不知道怎么搞,迷茫了,于是拷贝一遍自己曾经的成功。

家园 哪个是凯歌的绝唱?

《大阅兵》还是《霸王别姬》

这人,还真有越过越回头的时候

家园 说到表演体系

其实也没必要当真。在30年代,通讯交通那么困难。斯布二位以西方人的视角,眼界看天下。碰上有百来年,甚至上千年底子,经无数天才不断完善的中国戏曲,culture shock是肯定免不了的。二位没当场背过气去,就算他们心脏承受能力强了。就像中国人第一次看芭蕾一样(当然不是看女演员的大腿和男演员的紧身裤)。但斯布二位总结升华的毕竟是现代表演体系(而且主要是话剧),和梅先生以及其他古典/传统戏剧没太大可比性。

不过但是可以拿斯布的体系给电影的几位主演画画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