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敢说“不”,才是真科学家 -- 同人于野

共:💬70 🌺10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子弹不是造的问题

造原子弹分三个部分:原理,工艺和材料。所说的高中生就可以造原子弹说的是原理。难点在材料和工艺。说来简单的很,两个半球一合就炸了。可那两个半球要加工成一个非常精密的形状才能把中子逸散控制在可以容许的范围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核爆炸,否则就会由于失去大量中子使链式反应无法进行完全。所有小型化的研究全在这个工艺上。再有一个就是材料,纯度能造核弹的材料几个大国都控制的非常严。

家园 gap

记者,懂科学的不多;科学家,能写好科普的也是凤毛麟角。

家园 这里有一点

人类千万年来一直生活在宇宙射线下,而手机辐射则是新东西。因此不能因为有宇宙射线就说手机辐射的害处可以忽略。

例如印第安人一直生活在无数细菌病毒中,要按数量算白人新引入那几种应该也没啥,但事实上就造成了危害。

家园 学习了

还是你这个乱真

我一瞬间还有点犯迷糊 打开信箱时明明见是飞鱼 怎么一下子成沉宝了

家园 这个有点不太赞同

真科学家当然是敢于质疑的,但真科学家也是用科学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质疑的。坚信自己的正确不等于自己就是正确的,这也是真科学家的基本品质之一,否则就没有科学讨论这一说了。

科学报导当然需要科学精神,很多科学报导有误导之嫌,这都是事实。但是否只有科学家才能作科学报导,嗯,是不是只有科学家才能教中小学科学呢?那样的话,世界上就没有几个人能学习科学了。或许可以这样说,科学报导中的inconsistency正是启迪人们更深入的科学探索的动力呢?

记者的作用是把人们所不知道的、有趣、有益、有用的信息向大众传播,这传播的过程第一需要正确理解,第二需要正确表达,这都是记者的基本功。很多记者没有做到这一点,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有意扭曲,但因此把科学记者(体育记者、军事记者、新闻记者……)统统以不懂科学(体育、军事、新闻……)而否定,有点打击面太大了。

家园 从观点上,我同意现在大部分记者做科技报道,都是哗众取宠

但是你的论据,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啊。用一个错误去批判另一个错误,肯定不是科学的方法。

以为随便吃点什么东西都能致癌

哪怕你的生活再健康,哪怕你的环境再清洁,你最后死于癌症的概率也是20%。现代医学解释不了这个20%的致癌率是从哪来的。反正如果你每周吃一次烧烤,你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也许会增加0.01个百分点 - 达到20.01%。那么这0.01%有意义么?

能致癌的物质或者效应很多。但是因为西方医学界对癌症的具体成因还没有一个定论之前,很多这类的结论都是通过调查统计得来的。所以这其实涉及到调查的范围、样本数量和跟踪的观测等等。所以,一般真正严谨的结论,其实是会给出一个概率,或者一系列比较严苛的约束条件的。而我所不满的是,记者们似乎绝大多数,都没学过概率,在报道时,都喜欢把那个概率给去掉了。

不过像你这么大无畏的藐视概率的,从生活上来说,也过得去,毕竟这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但是如果说这不是科学,就未免矫枉过正,太极端了。

以为手机辐射是严肃的科学问题

我们每时每刻都处在各种辐射之中,其中很多别的辐射,比如你拿它没有任何办法的宇宙射线,比所谓手机辐射要危险的多。我们的最佳策略是忽略所有这些辐射。

我们确实“每时每刻都处在各种辐射之中”,例如各种微波发射站或者雷达等等,都是非常危险的强辐射源。我不是学生物或者医学的,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和损害,我不清楚,不作评论。但是把宇宙射线和手机辐射相提并论,显然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因为这两者很大程度上不是一类东西。

手机辐射是电磁辐射这点大家应该都清楚,但是宇宙中的射线,除了部分x射线和γ射线之外,大部分是各种高能的微观粒子。如最多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质子、α粒子、β粒子,还有各种轻元素的原子核,如Li、Be、B等等。当然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粒子,如:各种介子、正电子、反粒子、中微子等等,这些奇怪的粒子,其实是研究的热点。可以说,在高能粒子对撞机和核反应堆运行之前,人类的高能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基本都来自于宇宙射线,而这两门学科的研究范畴,都不包括电磁辐射和电磁波。所以,从狭义上或者一般意义上来说,宇宙射线,是不包括电磁辐射的。

最后,说一下宇宙射线的危险性。可以肯定的说,除非你飞到大气之外的宇宙空间,否则,对人体的危害几乎为0。虽然它们的单个粒子的能量很高,但是一来密度很低,二来经过浓密的大气层过滤,能到达地面的,都是经过和大气层不断反应的次级宇宙射线,次次级宇宙射线了(有个专门的名词:air shower,忘了中文叫什么了)。这些射线中的绝大部分,都只能达到4000到5000米左右的高度,低于3000米的,就已经很少了。所以,如果你到一些海拔地区比较高的地区如西藏等,捕捉到次级宇宙射线的可能性还是很多的,但是在大多数平原地区,担心宇宙射线的危害,还不如担心脚下的地球的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呢。

以为恐怖分子真的可以制造出原子蛋来

如果朝鲜费这么大的劲造出来的原子弹的爆炸当量都让人怀疑到底是不是核爆炸,如果伊朗费这么大的劲都造不出来原子弹,那么你可以想象,原子弹真的不是高中生能造出来的东西。实际上,就算你给他们一颗真的原子弹也没用。美苏两国的原子弹都有很强的保险装置,你用炸弹炸都引爆不了。

如果大家要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核工业体系,那么显然不是有钱就行的,甚至不是大多数国家国力所能承担的。但是如果说到恐怖分子,那么他们其实大可不必这么认真,去偷去抢去弄几块高浓度核原料,弄个枪式起爆,理论上还是几个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人能办到的。当然,对于他们而言,即使没办法真的起爆,弄个脏弹,也有足够的破坏力了。

以为不管是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的好方向。

生物能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多得多。氢燃烧的能量密度很低,如果真的用液氢做汽车动力,你可能需要每开几十英里就加一次"油"。有些所谓的新能源项目或者是邪路,或者是忽悠。

这个观点说得太绝对了,而且里面还有些谬误。

首先,能量密度不是针对燃烧而言的,单论燃烧,氢的燃烧效率是非常高的。目前大部分火箭的第三级发动机,都是氢氧发动机。能量密度其实是针对储藏而言的,这个,氢显然是不利的--它密度太低,即使是液氢。而且,液氢的储藏也非常麻烦,不但温度低,而且还有一个很头痛的“氢脆”现象。所以,液氢的储存,必须用特种材料。也是因为以上缺点,使得氢作为大众的普及能源,希望其实是不太大的。当然,现在也有一类新的储氢材料正在发展之中,从目前来看,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是依然相当的有吸引力。如果这个方向能走得通,峰回路转也说不定。

所以,如果要说科学,就应该科学严谨的分析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说什么“邪路”或者“忽悠”。即使真的是“邪路”,也应该严谨的分析之所以此路不通的原因,而不是匆忙的下结论。否则,这种结论本身,从科学的态度来看,也是一种“忽悠”。

家园 我记得我中学的时候就考过炭60

理由就是他的分子结构有可能作为储存氢的载体。事实上对氢燃料的研究也是以这方面为热点。

确实,如果科学家想把自己的研究结论发布给公众的话,如果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方法谈出来,起码应该给出边界条件。因为他研究肯定是在一个比较小的领域里面,如果不提边界条件,让读者将他的结论无限扩大应用范围,真理也会变成笑料。

家园 什么才算科学新闻, 谁需要看科学新闻

楼主说的科学新闻的确要批评。 不过science, nature, scientific american 上也有很多科学新闻,很多也只是科学记者写的, 但还是多有启迪, 能长见识的。 其实科学新闻是好东西, 但是被很多歪嘴和尚给念歪了。

这些歪嘴和尚也许是诚惶诚恐的念, 浑身冒汗,充满敬畏的念他们的歪经。不过需要指出, 他们错是错在念错了经, 而不是在态度。 不能反过来, 看见“浑身冒汗,充满敬畏”的就认定别人念的是错经。 牛顿, 爱因斯坦这样的大家可是经常“充满敬畏”的。

家园 储氢材料具体不大清楚

我最早接触储氢材料的,其实是从一本科普读物(好像是《十万个为什么》?)里面读来的,当时说是钯(Pd)。

不过据我所知目前主要发展方向还是一些合金类的,如一些稀土元素的合金、钛合金、金属氢化物(氢化锂、氢化钠)等等,非金属方面的主要还是一些碳系的纳米材料。

碳60的事情我中学也学过,但是不知道能不能算是最后那类,还是新的自成一派?

家园 有道理的

我想我没有说清楚。

我的意思是,手机的微波辐射是否能够对人体造成损伤,需要数据支持才能做出判断。简单的拿宇宙射线和手机辐射来简单类比,可能只是更加体现出一种文学上的冲突性。

至少需要获得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学研究的结果,才能给手机辐射带来的后果做出一个初步判断。另外,对于人类对射线的适应问题,我想我们不能仅从“人”这个物种的角度出发。比如说,细菌有没有适应宇宙射线?酵母有没有适应呢?这些物种比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更久远。那么他们的适应机制是什么?这种适应机制在物种之间是保守的吗?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的课题。

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宇宙射线经过大气层的“过滤”,的确减弱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也就是说,并没有变成一种选择的压力。

家园 很少有人拿碳60来储氢的

也根本不可能在氢燃料的研究上以它为热点。

换成碳纳米管还挂的上边。

家园 记者懂概率的少,懂相关性,显著性等稍微深点统计知识的更少

说实话,我个人认为新闻学应该要划到理科里面去才不会有那么多没逻辑的报道

家园 碳管储氢也基本上是神话吧

最近几年没看相关文章了,不知道有没有进展。

我做碳管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在说碳管储氢没多大前途了。曾经出现过的几篇高储氢量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作假,包括在nature或者science上发表的某篇。有人因此被迫提前退休的。

碳六十储氢的确曾经是个话题,不过似乎从来没有热起来。

家园 我赞赏你的科学态度,但你不了解事实

去偷去抢去弄几块高浓度核原料,弄个枪式起爆,理论上还是几个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人能办到的

弄个脏弹,也有足够的破坏力了。

别的需要查查资料,但上面这两点,我马上就可以告诉你是错误的。我正文说的那本书里就解释了这两个常见的错误认识。原子弹的技术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脏弹纯粹是个大忽悠。实际上基地组织的确有一个成员曾经 propose 过脏弹攻击,但组织经过计算评估之后发现根本没什么杀伤力,否决了。一次脏弹攻击,如果能死五个人以上,就简直是特大成功了。甚至对人体的“中长期伤害”,也比一般人想象的小得多得多。

你这么认真的人都会在这个犯错误,可见记者的“科普”多么可怕。

家园 学科学会不会也象读史那样,有三重境界呢?

不知对错,不知真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