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的刺激方案是不是大的过分了? -- 非洲母鸡

共:💬49 🌺4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事实正是如此.
家园 这轮4万亿贷款中坏债比例高的惊人.

十多年来控制坏帐的努力可以说在半年里被一扫而空.这轮经济刺激计划和执行的特征就一个字:乱.这种刺激不但没有能实质性挽救经济,而且使的整个经济体系的风险快速上升.也许有的人真的是在准备末日狂欢,这真是让人无话可说.也许真正有效的救市政策在现状下已经根本不可能执行.

家园 【通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老兄在非洲工作?

我大学有两个同班同学,华为的,也在非洲工作.

家园 del.
家园 提供点新证据

说明这个事情不是我一个人看出来了

今天的Time的文章,(我的文章几天前发的,不可能是我抄他们, 他们也不至于来抄我)

连接如下外链出处

回答你說的这4万亿(Time說是5万亿)都花到哪里去了的问题:

So, really, when it comes down to it, the 5 trillion bought:

1. some psychological relief

2. some more sales of real estate, thus delaying the bankruptcies of many developers

3. an upbeat stock market, for a while

4. prevented the bankruptcy of numerous state firms, especially in the airline, coal, electricity, and steel sector

这下面表达的忧虑跟我說的是一回事

The problem is, as the excellent Victor Shih of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oints out on his blog (and as he says, he is repeating points made by a number of others including Michael Pettis), all that cheap money has to stop sometime and, as I also noted in an earlier piece, unless exports have recovered by then, there could be a spectacularly messy comedown. Ironically of course, it was easy money that got the U.S. (and thence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to the current pickle in the first place.

另外, 我们还是心平气和好好讨论问题的好,都不是什么决策人物,不过是各抒己见而已, 没必要咄咄逼人的质问我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外文的东西俺看不懂。

也许我说话冲了点,不过我有点奇怪的是政府花钱为什么一定要花在基建上?就是那四万亿也没有全花在基建上。另一个是我怎么看不出来储备地就是为了托市?难道多拿出些地出来搞基建房价就会涨?

家园 一杯毒酒

一次狂欢。

4万亿大部分是流入到房地产和股市中了。房地产的钱看各大房地产公司获得的额度就好了。股市的钱大部分应当是间接流入的。

海外并购项目中也投入了不少,不过不知道算不算在4万亿中。

3年后看看吧,情况应当只会比上一轮的坏账更烂。

家园 虽然很不愿意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老兄这么说不正确。

判断坏账与否,是有客观标准的,在绝大部分贷款尚未到期的情况下,目前无法判断坏账的比例。当然,未来两年,或者三年,坏账的金额可能显著上升。

家园 贷款一定要到期才能判断是否是坏帐吗?

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讲是这样.但是在实际中很多情况一眼可以判别吧.

家园 银行是政府的,但是银行里面的钱很多不是政府的.
家园 大通胀是不就是房价上涨,钱不值钱啊?
家园 从失业角度看

你低估了中国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的程度,中国本来失业率就高啊,从02年开始每年都有100多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中国可以算是出口型经济体,几千万农民工一下子失业,这造成的可能后果不敢想象的.

现在国内的企业政府不让裁员的!

家园 如果一眼就能判别的坏账,那么发放贷款的人职业生涯结束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在境外,你不十分了解目前金融业的问责机制。如果新增贷款因为判断失误导致如此明显的坏账,风险官以及相关的人员的职业生涯也就结束了。所谓一眼可以判别的坏账,基本是不存在的,除非存在重大的信息误导或者出现了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

不要认为目前的商业银行还等同于以前的国有银行,明知是坏账的贷款,没有人敢放,除非你给相关人员的好处,足够他冒这个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