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对中国的一些影响 -- wolfgan

共:💬65 🌺203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对中国的一些影响

1949年后,中国虽然加入了国际共产主义大家庭,中苏关系在一段时间内看起来相当热络。但是在斯大林死后,毛泽东与苏联领导层矛盾的爆发其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对于毛泽东来说,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是必须坚决维护的,而对于苏联的领导层来说,苏联的领导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党内还是有不少人支持苏联的领导地位的。我们现在知道,中国和苏联当时的决裂导致中国走向了一条和苏联不同的发展道路,最终避免了中国在苏东波时也遭受同样的命运。从这点上讲,毛泽东做的没有错。当然到现在为止,还受人抱怨毛泽东和苏联决裂太早了,应该再迟几年,从苏联再多拿点东西。至于这个时机问题,历史是复杂的,应该说很难找到一个众人都同意的时间点,只能说见仁见智了。

毛泽东和尼克松在1972年的会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这使中国和美国结成了事实上的同盟,共同反对苏联,并且最终导致了苏联力不能支,以解体而告终。相对于美国来说,苏联由于地缘和中国相连,对中国的威胁比美国更大。1990年苏联的解体曾经使得中国的战略格局得到极大的改善。它还有一个意义,就是为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打下了基础,使这一政策有现实上的可能性。时至今日,没有多少中国人说这项政策不正确。但在当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毛泽东在党内面临的反对意见相当的大。如果不是毛泽东的个人威望,恐怕很难有人能够推动这一进程。其实,这并不是毛泽东第一次准备和美国人联合。现在网上流传着共产党延安时期吹捧美国民主制度的发言,这就是当时毛泽东准备抱美国的大腿,但却没有被接受的遗留产物。

曾经有人说毛泽东时期执行闭关自守的发展政策,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解。毛泽东在一生中都在寻求和外国的合作,只不过这种合作一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在自己不丧失主动权的前提下。苏联156个项目的引进对中国后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在那个时期还有双方大规模的人员交流,难道那也能叫闭关锁国?至于后来所谓的闭关锁国,确切的说是被闭关锁国了,其实是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两大集团都对企图独立自主的中国关上了大门而已,不是中国自己不想开放。

除了建国初期156个项目的引进,中国在毛泽东时期还有过一次大的对外引进,即"43方案”。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急于寻找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中美关系缓和,中国重返联合国,打开了对中国的封锁,为中国扩大对外引进创造了有利条件。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委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今后3-5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被通称为"43方案”,以后在此方案基础上又陆续追加了一批项目,计划进口总额达到51.4亿美元。利用这些设备,通过国内配套和改造,总投资约200亿元,兴建了27个大型工业项目,到1982年全部投产。“43方案”促使中国的外贸有了突破性的发展。1973年对外贸易总额是1970年的2.4倍,1974年更达到1970年的3.2倍。成套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促进了中国基础工业,尤其是冶金、化肥、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为1980年代经济腾飞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43方案”基本都是民用项目。化纤工业为改善人民的穿创造了物质条件,化肥工业为提高农业产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代初人民消费提高首先表现在吃穿两个方面,没有“43方案”中的项目是不可能的。“43方案”的项目为中国改变重积累轻消费的经济结构打下了必要的基础。除了土地所有制的因素外,农业产量的提升有三大要素,水利、种子、化肥。在1980年前,只有水利设施的因素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这种恩惠一直延续到现在。化肥要等“43方案”项目的建成才有明显改善,种子的代表事迹是袁隆平杂交水稻1964年搞,1976年才开始出成果。1980年代初农业的大幅进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本该不久就建交。但实际上,中美到了1978年底才建交,中间整整隔了六年。及其原因,是中美有些条件谈不拢。这些条件是坚持独立自主的毛泽东所无法接受的。后来邓小平访美,基本接受了美国的条件,中美正式建交。从此,中国的对外开放有了最基本的条件。在与日本的经济交往中,邓小平也作出了一定让步,才推进了双方的联系。毛泽东无法做出的让步,邓小平却可以做到。我想这是因为他们历史地位的不同。

通宝推:不远攸高,再闻鸡起舞,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对美建交中,邓小平在台湾问题上几乎是全盘接受了美国的条件
家园 我是43计划的直接得益人,当然是间接的,通过我的父母。
家园 邓留下了一堆说不清的事情。

公开说法是当时人智力可能有限,留给后人来解决。

家园 我父亲1966年大学毕业,1968年参加工作

参加工作后不久参与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就是太原钢厂转炉炼钢项目,供货方是奥地利奥钢联公司,其中电气方面是德国西门子公司负责。项目现场,一大群奥地利、德国专家,还有从全国各地抽调过来的德语翻译。这可是“文革”期间的事。

后来看到西西河某位大老提到改革开放后某国家重点项目是与德国方面合作,满世界找不到德语翻译,我就想:“怎么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倒找不到德语翻译了,还不如文革时期了?”

在很多官僚、文人的眼中,“对外开放”意味着他们可以“出国考察”、“公费旅游”、“留学”;至于改革开放前中国是如何获得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他们并不关心也不需要知道,也并不妨碍他们批判毛泽东时代所谓的“闭关锁国”。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秋末冬初,littles,
家园 改开后官僚出国机会确实翻了若干倍,

因为要考察学习各国的先进经验。相比而言技术专家的变化却很小。

家园 毛泽东是始终要开放的

建国前夕他就说过,要准备和西方做生意。建国之后在多个场合也说过,比如八大时对英国工党领袖、二次访苏时对英国和意大利共产党领袖都说过,国家之间哪怕有不同政治制度也不要紧,完全可以有经济往来。

但是毛泽东的开放有一个铁的前提,就是国家独立、自主和诸项主权是一点不能让的。

家园 就凭这些话,你当不了“精英”了

敢跟人唱反调。闭关锁国---被闭关锁国。邓接受美国条件的结果就是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丧失了主动权。

家园 我本来就不是“精英”,也不想往这方面努力。

倒是颇有些人,打着毛泽东的旗号,干的却是“精英”的勾当。

家园 嗯,我是说你以后
家园 老毛说了 要出国第一个去美国

<胡乔木回忆毛主席> 里面的.

40年代说的.

本来打算写个 毛主席和美国 这种的短文

可惜,现在要调动 没有时间了.

毛主席对苏联那是相当的反感,对那套沙文主义反感到了骨头里.

家园 <谷牧回忆录>写他文革时候当兵用的是瑞典进口的设备

设备是焊接设备 还是电子锻照设备了?|

忘了.

反正是文革期间进口的.

我父母所在工厂 50 60年代进口捷克的车床

80年代进口西德的车床

90年代进口美国的焊接机器人

50年代 2机部 就进口东德的盖革技数器和仪表,

tg在买设备方面 从来是下血本的,

不要以为 中国是故意自己孤立自己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凡事最好去基层问问,现在社科院什么的有个很不好的作风

喜欢在办公室里面 猜上面的心思编东西。

家园 【讨论】过去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主动权在哪里?

解决台湾问题根本上还是要靠实力,没有捷径的。

家园 没说清楚

是舆论上的主动,邓没有在美售台武器问题上坚持,没有在美国与台湾的官方关系问题上坚持,导致现在美国有理由给台独输血打气,而我们只能抗议而已。

家园 老毛对苏联的反感谁都应该理解,回忆下那

几个从苏联回来的“当权派”把土共折腾的熊样,搁谁能不反感。虽然没吃过猪肉,看看猪跑也知道大概了。再结合苏联在二战和解放战争中对中国和中共的表现,一望便知是个沙俄帝国主义的基因变异品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