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I, Robot》的话题谈俺对机器生命的认识 -- 你克我服

共:💬67 🌺3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煮酒兄可否多谈谈关于圣经的考证?

我对此存有相当大的疑虑。

比如说,圣经被证实成书于公元前,这完全有可能。任何宗教书籍总有个来源,也总有个成书过程。

但有何考证表明确有耶稣其人,确实生于公元,确实被杀于公元某年,又确实复活呢?

我的理解是,对于宗教人士,这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这些是他们最基本的信念。或者说是假设。但假如把这些假设加上圣经成书于公元前这个事实,来证明圣经的预见性,就是诡辩了。除非他们能把这些假设也证实。

家园 煮酒兄,我没有根据你的问题直接逐条答复你,而是采用自说自话的立论形式回答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也觉得彼此立场完全不同,我认为“真理”的东西可能对方根本就不以为然,这个我认为归根结底是个人信仰的问题。

正所谓信是一种信仰,不信也是一种信仰。

家园 跟不爱兄继续聊

3 不爱兄言:“对于煮酒兄最后一个质疑,科学界有一种回答就是“人择原理”:世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没有人来问这个问题。”

-- 首先,我觉得这种回答似乎是在使用一种纯粹的逻辑技巧进行诡辩,并没有正面地、实实在在地回答这个问题。(也许这种回答不是诡辩,而是完全正当的、实在的,但以我有限的了解来看,确实有这样的感觉。)

而且我的感觉是,做出这种回答的人,是有意要避免承认“上帝造万物”这个说法,才会使用这种纯逻辑技巧。而我觉得,在对“上帝造万物”这个说法有足够了解和思考之前,就首先在自己内心彻底否定这一可能性,这个好象不是科学至上主义者所极力推崇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

4 不爱兄言:“科学的“专长”是在形而下的物质界,科学的力量在于它的“实事求是”,而科学的局限正是在与其对形而上的无能为力。”

-- 比较同意。

另外,基督徒对于科学和上帝的关系是这样理解和描述的(仅供老兄参考):

上帝创造万物和人类,也制定了人类所居住的这个物质世界的一切物质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同时也维持这些物质律。科学,仅仅是人类用以发现或解释上帝所制定的这些物质规律的一种工具而已。而人们对于伟大科学家的崇拜、对于人类智慧理性的自豪,以及对于创造并维护宇宙物质规律的上帝的否认和轻视,好比这样一个情景:一位才华横溢但不为人知的画家创作了一幅极具艺术价值的油画,但由于各种原因这幅油画却一直被搁置在某个角落无人问津,直到有一天,一位伟大的艺术鉴赏家发现了这幅油画,并惊叹为举世明作,这时人们纷纷拥上前来,一面赞叹油画的构图精妙手法绝伦,一面将崇拜和钦敬的溢美毫不吝啬地奉献给那位伟大的艺术鉴赏家,同时也在暗暗自豪于自己的艺术品位和鉴赏能力,却无一人一语问及这部惊世之作的作者。

另外,基督徒对于科学的有限性有这样的概括:

(1) 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以重演的(reproducibility),被动的(manageability),和可以观测并度量的(observability and measurability)。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和人一生中只发生一次的经历(初恋)都不能用科学进行研究。

(2) 科学研究成果是中性的。或者说,科学研究会造出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有可能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又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灾难。

(3) 科学研究对灵界鞭长莫及。

(4) 科学无论如何发展,也无法解决人心和道德问题。

(5) 科学研究的结论并非总是客观的、可靠的,因为它们必然为科学家的道德水准和信仰体系所左右。另外,从假设条件的设立,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到实验数据之取舍,再到结论之取得,无不受到科学家信仰和世界观的影响。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和爱因斯坦提出宇宙常数(令爱氏引羞终生),都是著名的例子。

5 “阿里斯多德的宇宙观由于其强调宇宙的“完美”而被基督教借鉴就是一个例子。但后来科学还是冲破了宗教的阻力继续大步向前发展,而教会最终也承认了新的科学成果。”

--- 中世纪的基督教(就是今日罗马天主教与基督教之共同前身啦)确实曾使用阿里斯多德的宇宙观来解释宇宙万物。但这在今天的基督徒看来是错误的,因此待科学足够发展后将之推翻,是再正常不过的结果,但这一结果并不能证明基督信仰之局限性和错误。今天的基督徒认为(事实上任何年代的基督徒在理论上也都承认这一点,只是现今天的基督徒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忠实于这一原则),只有圣经上的文字,才是真理,才是基督徒用以理解和解释宇宙世界的唯一依据;其他理论和思想体系,不能拿来作为基督信仰解释宇宙世界的手段。

因此,中世纪罗马天主教教会对科学的低头,并不代表基督信仰对科学低头称臣,自然也无法说明基督信仰的局限性。

6 “而在对物质世界的描述方面,宗教应该多听听科学的声音,有容乃大不仅仅对科学适用,对上帝同样适用。”

--- 局部和形而下的认知方面(发现规律、解释规律、利用规律方面),科学当然是最实用的工具。基督信仰不专此道,因此任何基督徒如果试图在自己不了解的科学领域直接运用基督信仰作为具体认知工具,那显然是异常可笑的。但这个结论只适用于人类 --- 那些基督徒,却不适用于创作宇宙万物制定宇宙物质规律的上帝。因此,“有容乃大”对上帝并不适用,呵呵。

7 “固然科学不能作为判断宗教是非的依据,但宗教教义更不应该成为指导科学研究的依据!”

--- 圣经中的许多教义,虽然从未成为指导科学研究的依据,却不断为现代科学证实其科学性和可靠性。比如男性割皮以及割皮一定要在男婴出生后第八天进行,等等,都为现代科学逐一证实。

另外,圣经中的大量记载,成为现代考古学有效缩小甚至精准预测挖掘范围的直接依据。这个虽然不能算是教义指导了科学研究,但至少可以证明圣经的许多内容是高度可信的、可以用以进行科学研究的。

家园 机器的复制是信息复制

跟人体细胞的复制还是不一样的。

机器总不会变出两个硬盘来吧。

除非机器有那个本事自己来造机器,但如果没有人的指令,靠变异来出现这个本事的概率大概比地球明天毁灭的概率还小。

家园 呵呵,看来这里要来一场宗教/科学大辩论了

我的offcemate是一个穆斯林,有一次在野外,我很感慨于自然的美丽,飞禽走兽的完美,

发了几句感叹,我这位同学就接上来了, “You know, God creates it”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 就同牛顿的例子一样, "神创"还是比较有说服力, 我也倾向于相信世界和生命的形成, 应该有除了"随机"进化之外的, 其他的推动力, 但是一定要说这个推动力是某一位在某一天"复活"的人(或者神), 把人当成需要拯救的"绵羊"等等这一整套教义, 我觉得很难接受, 也许这是由于一些还没有被完全揭示的自然规律呢?

家园 林兄,

正如您所言,有关耶稣的预言写成与耶稣出生之前如果能被严格证实,再加上圣经中所详细描写的耶稣生平以及耶稣受难、复活、归天等情景也被严格证实,这样就可以证明圣经在耶稣一节上的高度可信性了。再加上圣经中大量历史事件记载和民族、城池、地理方面记载的高度可靠性,这些都会强化圣经整体内容可信这个观点 --- 而如果圣经整体内容完全可信的话,那么上帝创作宇宙万物和人类的说法,自然就会被作为真理来接受了(当然,圣经整体内容是否完全可信,恐怕只有当上帝第二次回到人间才有答案。)。

对于圣经中所详细描写的耶稣生平以及耶稣受难、复活、归天等情景的可信度,实话实说,至今我不知还有第二本史籍有如此详尽细致的记载和描写。

然而,我们却可以使用一点点逻辑推理,来帮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个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首先,根据圣经记载,耶稣的布道,遭到正统的、社会地位较高的犹太教徒(法利赛人)的极端敌视。这一点由现代依然持有严格古老犹太教教规的正统犹太教徒对耶稣基督的看法所证实(他们依然坚称耶稣就是个人,是个狂妄的自称为神的骗子)。

而且耶稣复活并升天后,其12门徒10人被罗马当局处死,其他教徒被残酷迫害并驱散。总之,种种证据表明,当时存在大量不利于基督教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非常强大,且来自文化水平较高的上层统治阶层。

按照逻辑常理,这些反对基督教的势力和人们,一定会对耶稣死而复活这一事件百般否认和诋毁。可惜,这样的文字记载我们却从未发现过。

难道是漫长的中世纪将这些不利于基督教和圣经的文字全部人为销毁了吗?

不太象。

因为古代一些毁骂耶稣的文字仍有存留。如果中世纪的教会要销毁所有不利于基督教的文字的话,为何又会保留这些文字呢?

是因为耶稣故事刚一成书,基督教就被罗马帝国奉为国教,因此反对基督教的势力没有足够的时间撰写否认耶稣复活的文字吗?

更不对。

据考证,耶稣故事部份完成于公元1世纪末或2世纪初(即公元100年前后),而罗马奉基督教为国教是公元四世纪,其间至少有200年时间,足够他们撰写否认耶稣复活的文字的了。

可惜,却没有发现什么否认耶稣复活的文字。

唯一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当时的人们以及稍后的人们,虽然怀疑甚至仇视基督教信仰,却无法否认耶稣复活等事件。

因此,耶稣死而复活最后升天,有较大可能性是事实。

以上是运用逻辑推理来帮助我们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和评估。还有两段史料或许也可作为参考:

1 著名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在“犹太古史”中记载道:“这时犹大地出现一名叫耶稣的智者(如果我们能这样称呼他的话),他能行神迹与奇事,又是许多喜欢追求真理之人的导师。跟随他的人除了犹太人之外,还有不少是希腊人。这人就是基督,但罗马巡抚在我们民间领袖的怂恿下,判钉他十字架。起初就爱他的那群人一直没有离弃他,因为他在死后第三天又复活了。众先知预言他的复活及许许多多有关他的神迹奇事。基督徒就是从基督得名的,至今仍未完全绝迹。

约瑟夫曾亲自参加过公元66年的罗马-犹太战争,与耶稣生活时代非常接近,而且其本人为犹太教徒,对基督教信仰应该至少是怀疑的,因此其记载应具有一定客观可信度。当然,从其文字来看,约瑟夫似乎对基督教怀有较大同情,这无疑会降低其文字的可信度。

2 他勒(Thallus)是生于撒玛利亚的史学家,显然他也不是基督徒。其作品多在公元50年写成,更接近于传说中耶稣受难的公元30多年。可惜其原著已失传,只能从他人作品中对他勒作品的评论文字中窥测一二。根据这种间接的援引,我们得知,他勒曾将耶稣受难时遍地都黑了的情况解释为发生了日蚀。

然而根据现在的推论,耶稣受难之日(当然是以圣经中记载之日期为据了)却绝对没有发生日蚀。

因此,他勒的史学文字中出现了日蚀的记载,似乎说明:

1 那一天确实出现了遍地都黑了的极端异常情景!(这与圣经新约的描写相符合) 他勒作为一个史学家无法不忠实记录下来。

2 他勒作为一个怀疑甚至仇视基督徒的史学家,为了避免后人将遍地漆黑这个异常情景与神相联系,因此有意将其解释为发生了日蚀。而这一欲盖弥彰的手法,却恰恰揭示出耶稣受难时未发生日蚀却出现了遍地漆黑的异常情景,而对此异常情景,除了圣经所给出的解释(上帝灵格之一受难因此天地为之一黑),难道还有更合理的解释吗?又是凑巧出现了其他人类所不了解的能令大地瞬间变黑的天体现像??

当然,以上所有提供的证据和说明,多多少少都有些模棱两可的感觉。要严密论证,至少目前还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归根结底,要接受基督教信仰,信心比理性思维,更为关键。因为理性思维和判断,能让我们对圣经中记载的事抱有“可能是真的”的开放型心态,却无法让我们彻底信服“那绝对是真的”。

家园 人工智能最有效率的实现方式是什么?

我觉得通过预先编码的方式难以建立强大的人工智能,真正有效的手段是让计算机掌握学习的能力。

但是这个学习就存在明显的问题,记得当年上课时提到这个问题时说电子神经网络可以采取反复训练的方式使得计算机明白其中的道理。虽然每一个单元的结构很简单,在训练中通过不断修正内部参数最终一个庞大的网络可以从输入信号中获取一个接近理想的输出。但问题在于这个网络内部的真实算法极其复杂,这种复杂程度已经是人类无法理解的了。

问题的核心在于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的范例是一个极其有限的样本空间,基于这种条件人工智能的逻辑很可能存在偏差。虽然在有限的输入样本下,输出的结果能符合要求,但是一旦把输入扩大到整个现实环境中计算机理解的偏差才能真正暴露出来,但是因为人类无法理解人工智能内部的逻辑因而事先很难对此作出正确预测。

记得当时老师还说过一个笑话。

军方要设计一种能自动识别目标的导弹。在实验室中一切似乎都很正常,但是实弹试验却失败了。经过复查,出错的原因在于实验室中当作样本训练电脑的目标都是白色的,因而电脑最后的逻辑是只打白色的目标....

家园 从物质基础角度看独立的机器生命存在

之不可能性。

生命存在的几个最主要的特征是:

物质层面的复制;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

现在一一解释之:

1,物质层面的复制,是指所有的生命形式都可以产生结构和功能类似(或者完全相同)的下一代,这个过程只依赖于外界的无机环境,即不依赖于其他的生命形式的参与和帮助。所以,严格说,病毒并不是生命形式,虽然它可以在其他的生命形式中复制增殖。但是寄生虫就是,因为寄生虫需要的并不是直接的有机生命,而是生命体提供的必要的化学物质。所以我们可以在提供适当的营养(而不是生物)的条件下,在体外培养寄生虫。

以此条件,所有的信息,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或者是计算机程序,都不属于生命的范畴。因为这些信息不是独立的物质存在。

2,新陈代谢,所有的生命体为了维护本身所处的特殊耗散状态,必须不断的从外界获取能量和信息,以替换因为遵从热力学第三定律而不断消耗的本身物质。从而维持本身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简言之,就是我们必须不停的吃饭,喝水,排泄,并从外界获得各种信息,才能继续生存下来。

以此条件,所有的计算机或者机器,都没有这种特征。虽然机器本身的消耗极低,但是,一旦损坏,必须由外界从新制造其部件并加以更换。这与生命的存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遗传和变异,所有的生命体在产生后代的同时,必须保证产生几乎完全一致的功能和结构,并使这个结构开始如同自己一样的运转。所有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和产生后代,都在新个体与旧个体分离的同时就已经完全的获得。没有试运行。没有停车维修的时间。同时因为环境差异,新个体与旧个体之间可以有很大的外在差异。但是,基本的结构与功能是完全一致的。这是遗传。变异是指每一代生命个体从上一代获得的遗传信息都略微有所变动。因为维持100%的准确率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些随机产生的变异,将成为生命体进化的基础,并将在某些遥远的将来,决定某些后代生命体的存活。

计算机或者程序可能存在有变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获得这三个上述的特征,才能被称作是独立的生命体。所以,计算机,或者机器生命,在传统的生物学意义上,是不存在的。

家园 科学和神学的区别

科学和神学的最主要的差异在什么呢?

科学的基础在于repeatable & testable 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其中,可验证性是科学存在的基础,也是科学和神学最主要的差异。

任何一个命题,如果属于科学的范畴,我们都可以设计一个或者几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命题的正确性与否。某些实验或许现在完成不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将来,(也许是久远的将来)我们终究会有技术来完成这个验证。

不爱之声班主用数学和逻辑的例子来反驳神学是用错了,因为数学和逻辑从来不是,将来也不会是属于科学的范畴。为什么,因为其基础设定的不可验证性。正相反,数学和逻辑从基础上讲更接近于神学,因为都是不可验证。)

而神学则不然,神学的一切基础,都是不可验证的。

请不要给我举出任何历史上有名的例子,无论是释迦穆尼升天,还是耶稣复活,都只是存在于文献和传说,可能进行验证么?不可能。连圣经上面都说,不要妄图祈求神迹来坚定你对于主的信心。所有的神迹,无论是摩西渡海,还是天降神雨,都从来没有在人为的验证的条件下再次出现过。这也是伪科学自己最喜欢用的手段。

我绝对没有对于任何信仰宗教或者无神论者的歧视或者指责的意思。但是,这是一个讨论科学的论坛。如果你要讨论神学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将他们放在一个特殊的伪科学和非科学的范畴内。希望你不要介意。

家园 可怕,不感想得太多,呵呵。
家园 呵呵,我没觉得这是一件难事

兄台说这种虚拟的生命,脱离电也就啥都不存在了,不是一种物质的存在。

其实很简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它(这种虚拟的生命)只要发展到一定阶段,在自然界找到他们的载体,比如载波方式什么的,就可以如阁下所言,“物质地存在”了。

俺当然不是这种生命,但就连我都能想出很多方法从CPU里面跑出来的方法呢,呵呵

当然,离开了这个环境,它的繁衍、进化速度还会不会这么快,那就难说了。这样的复杂问题,交给他们自己解决去好了~~~~

家园 智能没有那么容易可以创造出来的

智能不是生命演化的目的,终点。而只是中间环节中的部分结果。你在自然界看到的一切,包括树木,细菌,甚至病毒,都是这个中间环节的一部分。至于你的演化假想,自从地球产生生命以来,经历了40亿年,遗传基因也出现了30多亿年。按某些细菌10个小时繁殖一代的速度计算,他们已经进化了2,3万亿代了。他们有没有智能呢?没有!!他们会不会有智能呢?不会!!

推荐一本书:http://www.amazon.com/How-Brains-Think-Evolving-Intelligence/dp/046507278X/

有时间多看看正儿八经的科学书籍,别总把科幻小说当科学作品看。否则,就真的只有把自己交给神了。

家园 “没人造它。它不过是一堆金属件随机拚成的。” 这句话力量好重。
家园 好厉害,已经把我忽悠住了。我得缓缓。
家园 以前一个同学问的问题:怎么区分人和机器人?

当我们以后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肯定”会有些“辅助工具”装备到人身上(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实验了)。比如说,帮助记忆的,帮助作出快速反应的装置。发展越高,装备数量和质量越高。渐渐地,当你作出一个决定的时候,你已经分辨不出,是你自身作出的,还是机器部分作出的。

这个时候,机器和人就完全合为一体了,世界太平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