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吸引海外学者回流的问题 -- ducati

共:💬30 🌺2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吸引海外学者回流的问题

科技部推进“千人计划”也一年有余。这次引进的层次比百人更高些,而且在研究型人才之外,还包括技术、管理型人才。主要针对“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5岁”的“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或者“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以及“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

长江学者与百人计划吸引了差不多几千全职和几百兼职回国工作吧。千人计划到现在也有几百人了。但是感觉钱投的有些乱。只给这些“55岁以下”的专家们开出一百万人民币的奖金(免税),最多也就相当于两三年的工资吧。似乎吸引力不大?另一方面国内的硬件方面狠命砸钱。经常听说只需要三四台的机器配了二十多台,因为你不花明年就不给了。

感觉咱们引进人才的战略还是很混乱,可是我作为已经回国工作,且够不上各个计划资格的底层科技人员,也不是很清楚到底什么条件最能吸引高层次海龟。讨论一下?

家园 个人感觉

千人计划有可能也像是百人计划一样,刚开始门槛很高,吸引的人才也还不错,后来可能就会慢慢放宽标准了。

百人计划一开始都是外聘的,后来内聘的越来越多了。

主要是高层次的人才有限,国家又投了不少钱在那里,于是标准就开始降了,因为钱毕竟是要花出去的。

小弟也是要海龟的,不过现在还没有毕业,不知道再过几年的形势会怎么样?

家园 大胖子沙发
家园 这个千人计划有点可笑

一般来说,教授出成果最多的就是在拿到tenure之前那段时间,有追求有野心有拼劲。很多人拿到tenure就混日子了。这个千人计划倒好,先设一个tenure的底线,然后把年龄限制定到55岁。拜托,50多岁的老头子还干个什么劲?这不摆明了吸引人回国养老嘛。

家园 自己没有判断力,也只好如此了。

某位经济学教授给研究生讲的论文都是十年前的,因为这些文章已经被证明是好文章。

家园 这点是国家聪明的地方

现在国内的年轻人不缺追求,野心,想法,创造性等等。缺视野,关系,见识。让老同志指导一下,引进一个人带出10个人。如果引进年轻人,直接和国内年轻人冲突。

没指望引进的人有什么创造,只要他们能很好地利用国内的年轻人,并从年轻人身上压榨出一些成果就行。这样,我们就有自己的有创造的年轻人了。土生的。

家园 这个...

如果仔细看一下前两批千人计划的名单,之中很多人早就是相关院校的特聘教授,即使没有千人计划,也已经在中国带学生了。而且也带出了一些不错的学生,然后呢,出国深造了。所以千人计划对他们而言只是在政策上保障他们的相关待遇而已。也有些是新面孔,但其中很少真正顶尖的牛人,他们加进来,估计是做个平衡,下面少些非议。其实只要看看各大院校的特聘教授名单,一大片光环,真的不缺视野不缺关系也不缺见识。真正缺少的还是中间负责具体项目的,就是对应30-45岁年轻PI的那个层次。这个层次,国外的,牛人有不少,但论资历要回国还轮不到好的待遇,也没那个精力两边跑,所以普遍都在国外打拼,等混到tenure再回国捞机会。

依我看,当务之急,最主要的还是要把国内的学术环境搞好,少点裙带关系,少点行政干预,基层科研人员心安定一点。引进人才这件事,国家不来做这件事,各大院校也会做,计划什么的就不必画蛇添足了。

家园 还有个创业类的高层次人才

这个就算对路了-工作类的,创业类的两部分;工作类的分明要国家养起来,创业类的就得靠自己证明自己再去领赏了。

中国的比尔们要乐了。

家园 国内不缺有野心有干劲的人,找几个领军人物带一带就行了。
家园 千人与其说是人才引进

不如说是老人分赃。

不过这帮老前辈回国(我比较好奇的是他们的国籍怎么处理,要不要转回中国国籍?),给美帝挪出那么多新坑,极大了刺激美帝青年学者的科研激情。对美帝科研进步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家园 国籍是可以保留的

如果要放弃美国国籍,估计九成的人不干。最初的要求是全职在中国,后来那些教授有意见,改成半年以上在中国,所以有些人在美国的教授职位都还保留着。老同志们精着呢。

家园 如果保留国籍的话,大部分项目参加不了

绿卡都不行,除了一些自然基金类小项目可以参与一下.

据我所知,大部分人两头跑,一主(美)一客(中),很多是仅仅暑假回中,两头要资源.不过,对学校有好处,因为学校只要名也就够了.

说起学校重名不重实的事情很多.比如说,两所名校在全国范围内抢状元,状元真的就比其他考生实力强很多么,恐怕不见得,不过名气大是真的.

家园 我觉得这事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了想出国的学生

美国老同志的推荐信还是很值钱的。我师弟师妹拿到排名40开外的学校都不好意思报出来了。

家园 不光是个名,对学校好处还是很大的

挂着发文章,或者利用老同志的人脉发文章,然后拿来评项目,评重点实验室都有用,实惠还是很大的。国内这两年发文章比来西西河灌水还容易,老同志们的贡献也是一个部分。

家园 改成半年以上在中国

据可靠消息,现在改成三个月了,是胡哥拍的板。这是前不久我国内原单位的二把手出国访问期间在我家亲口说的。

其实对中国来说,不缺能干事的人,缺的是对科技前沿的及时感知和了解。这些每年回国三个月的“海鸥”,补的就是这个缺。

这些人如果不在国外保留职位,彻底海归,因为和国外科技前沿脱节,很快也会落伍。

中国虽然现在大力提倡自主创新,但实际大部分还处在赶超的阶段。只有已经实现赶超的行业才需要彻底的海归,正在赶超的行业需要的其实是海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