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浅谈王小波的精神世界 -- 达闻奇

共:💬94 🌺36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篇一篇拜讀下來

看到精彩之處忍不住回帖,卻發現跟兄臺想到一起去了,連引用的文字都一樣。

這里說的公共知識分子,可不就是小波筆下那些庄严肃穆的假正经么。

家园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家园 王认为自己最讲逻辑了,也就是他崇尚的智慧。

每看到他引证自己的大哥是学逻辑的,是王浩的弟子的时候(可能记得具体人有误),自己在美国是个编程序的时候,哪种得意扑面而来。

只不过他的这种逻辑,指的应该是形式逻辑。给几个平常生活中的前提条件,他可以很清晰的推出结论,不被各种价值观所迷惑,而别人是不能的,所以他很得意,感觉自己很聪明,很智慧。

至于那几个前提条件是不是有问题,还应该从什么角度再考察一下,那就不是他关心的问题了。

我看他的东西经常想到强国论坛上的“数学”,他们的背景都是学数学的,编过程序

家园 你故意的也好,不故意也好, 都是幽默
家园 我实在看不出王小波怎么对国学并不十分了解了。

仁,指人与人互相关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又说:仁者爱人。小波的岳母视其如半子,大老远帮他带来钉子钉镜子,自然是“仁”。小波宁可钉坏墙壁,也不愿老人伤心,自然也是“仁”。于是他说彼此都符合“仁”的标准,不知他怎么就“对国学(更具体地说是儒学)并不十分了解”了呢??

家园 儒家不只讲仁

孔子讲仁、义、礼,也讲智、仁、勇,孟子讲仁、义、礼、智,董仲舒讲仁、义、礼、智、信。

总之,就儒家而言,虽说仁是一个中心思想,但并非只讲仁,其实儒家也是讲智的。水泥墙适宜不适宜钉钉子,这应该属于“智“的范畴,下辈完全可以向长辈陈情,当然要注意方式,如果长辈不智,那怎么办,那就只好按“仁”办事了,否则你和长辈吵架那就更不智了,当然也不仁。

所以王小波举的这个例子其实说明了儒学理性的一面,并没有抓到儒学的要害。

我其实对所谓国学和儒学也是一分为二的。

家园 这个话题很严肃,认真回复一下

1,王小波若活到今天,会不会成为自由主义者?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从他提倡思想自由这一点,我认为是有可能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绝不会跟当今这些满口自由民主的普世神教为伍,相反还会怪这些人坏了“自由”的名声。

2,王当然在推销他的价值观。但他认为任何人推销价值观都是有前提的,一是你要有足够的智慧,二是不能强加于人。而普世神教最有传教士情结,他们的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财富。关于这一点打死他们也不会承认。普世教最关心的是资本家、食利者和附利者的自由,至于农民兄弟弱势群体的自由他们根本无暇也不屑关心,只有在反政治权威反意识形态的时候会说上几句。

3,关于逻辑,幽默常常是反逻辑的。但真正的幽默者逻辑通常都很好,正因为如此反逻辑才能反得那么有趣。王小波解构价值观的方法恰恰是纯理科式的,就是先看这个理论是否逻辑自洽,而不是它能解决多少问题。不过他的杂文抖机灵处太多,确实很不正经。我解读的结论就是他在质疑别人的智慧,如果他认为你不够清楚明白,就不相信你的观点。就像列宁说的:“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聪明的唯物主义。”智慧比观念更重要。

而如何实现这种聪明,是我下一个帖子准备讲的话题。我对王小波的文字和观点也不是都喜欢和认同,正是这种辨析有了这个帖子。

家园 呵呵,自由神教是王小波笔下的活教材

他们应该庆幸王小波没有活在今天。一方面有了个现成的标杆可以攀附,另一方面也逃过了被笔伐现形的机会。

家园 抱歉,有点油墨,沾上你了
家园 “沉默的大多数”是自以为是之徒装逼的说法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说话,而且是大声地说话。

就文学这个领域来说,全国有多少文学青年啊,一篇一篇地向报社投稿。连农村里只有初小文化的农民都知道自己油印作品,见人就送。谁不想发声啊?谁没在不停努力啊?

只不过不幸的是,噪音总是互相抵消的,剩下能听见的不是天生帕瓦罗蒂就是碰巧有大功率扩音器的。王小波自己也多多少少属于后一类的。

家园 不知他的逻辑中有没有集和子集的概念

就近取例,从楼主所引的王的《知识分子的不幸》一文来看:知识分子是一个集合,显然,这个集中还可分出子集。当他信当心十足在地说这个集最大的不幸是遇上不理智的年代时,效率很高地就把这个集与不理智摆脱了干系。但仔细考察,这个集中的某个子集其实也是不理智的制造者,或之一,无论是在他所举的伽利略低头认罪的古代,还是老舍投湖自尽的当代。在他的眼里,知识分子这个集如此纯洁,以至于那些他所谓“被改造好了的知识分子”,也被他赶到了集外。

家园 这几点说得极好!花赞,可惜不能宝推

铁手的新政,不到2000乐善都不能宝推...

关于逻辑,幽默常常是反逻辑的。但真正的幽默者逻辑通常都很好,正因为如此反逻辑才能反得那么有趣。王小波解构价值观的方法恰恰是纯理科式的,就是先看这个理论是否逻辑自洽,而不是它能解决多少问题。不过他的杂文抖机灵处太多,确实很不正经。我解读的结论就是他在质疑别人的智慧,如果他认为你不够清楚明白,就不相信你的观点。就像列宁说的:“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聪明的唯物主义。”智慧比观念更重要。

这一点说得极好!要收藏。王小波老师的这个观点跟我有点类似。

家园 五、门下走狗与南方系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不够理智的,容易被情感左右。这里面有个问题,我们认同一个东西的时候(不管是人、事物还是理念),到底是理智先行,还是情感先行?

王小波认为,一切打着能解决多少问题、创造什么福利旗号的都值得警惕,比如普世神教讲“信民主自由,得永生”就是一个典型。可偏偏自由主义者不愿意放过这么一尊现世菩萨,在王小波的文章中发现了“自由”两个字就拿他来装门面。实际上他们搞反了,不是王小波印证了自由的价值,而是自由印证了王小波的价值。

所以,学习王小波的风格,尽量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的,比拷贝他一两个观点到处套用的要明智得多。据说《王小波门下走狗》文集已经出到了第五辑。我没有细看过这些文字,不好做评价。

王小波提倡大家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不知道他看到“门下走狗”会有何感想。顺便说一句,我认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白话文史上最有阅读快感和语言神韵的几篇超一流佳作之一,大概与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个级别。

学习王小波的人当中,有些得了王小波一两分真传,比如著名的情感专家连岳老师。他称赞王小波“基本上是传承了优秀白话文的传统”,“尽量把话说得简单干净”。

王小波生前在《南方周末》写过不少文字。后来这一系列成了右派战斗的基地。连岳老师也是其中一员。我要说明的是,连岳老师的情感文章我是很喜欢的,他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真正的情感问题专家之一。但他的主流意识却是新自由主义那一套。

翻看他的履历,可以发现他算是王小波的门徒。他在《王小波死得好》中说:

  对我来说,王小波的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在模仿他,他的文风、他的思维,然后到处推销他,就像被鬼上了身。我原来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后来发现,有一群数量众多的人被鬼上了身。

这么一来,王小波是他的启蒙者。启蒙出一个情感问题专家,单从这一点王小波就功德无量了。但值得琢磨的是,连岳老师为什么全面右转?他的思想转变里面隐含着什么样的心理动机?

下文说:

王小波死的那一天,我正在一家地方报的办公室里写一些教育市民的评论,大意是反对不文明行为之类的东西,像绝大多数能写一点字和一点字都不能写的编辑记者一样,心里充满了得意和自豪感,对自己万分怜惜。这时候有人喊了一声:王小波死了。我的反应是:王小波是谁?

此后的两个月,我知道了他是谁,他写的东西并不多,但是足够证明我原来生活的形态与脑子是坏的。用王小波的话来说,我这个人是无趣的。用他喜欢的罗素的话来说,我这个人是假的。这种足够卑下的言语,是一种真实的描述,因为原来的生活足够卑下。可以举一个例子,这事几乎是我的耻辱,但我想还是应该在这里说出来。王小波死前大概一年左右,有一本狂热的民族主义著作《中国可以说不》在炒作,我是这种狂热气氛中的一员,我买了三本,一本送人,一本读,一本准备留着。如果当时有人塞给我一枚炸弹,让我去搞自杀式袭击,我一定就去了。我当时就是这样一只蠢猪。当然,是王小波告诉我这种蠢。也许我现在还是一只猪,但是至少不会狂热了,也多少看得出一些骗局了。

有趣的是,连岳老师也曾是“说不”派的一员,他够坦白说出这一点来,还是足够诚实。王小波当年评论《说不》一类的书籍,直接说:那是一堆破烂。顺便说一句,我也看过那本书。不过当年我没有听到王小波的当头棒喝。现在可以说说,这本书在“智”的境界上确实不高,在“情”的层面上民族主义情绪参杂爱国主义情绪,应该说对释放社会荷尔蒙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去年同一拨人又出了一本《中国不高兴》,受到新自由主义者和左派的集体嘲讽。但把两本书放在一起,就知道操作的人是在站队,书不是聪明书,人倒是聪明人。

人有情感偏向可以,但要明白这一点,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在这一点上,有些自由主义者是如此,也就是王小波说的装傻。还有不少人是真傻,那就需要启蒙了。而王小波对这一点看得还是很清楚的,有自觉。虽然他的杂文中有诸多对东方文化传统的贬斥和对西方的褒扬,但感情并没有淹没他的理智。单从这一点,他就比新自由主义的唯西方是举要高明许多。在《东西方快乐观之我见》中,他说:

东西方精神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人沉迷于物欲,而东方人精于人与人的关系;前者从征服中得到满足,后者从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中汲取幸福。

人可以从环境中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又成为他行动的动力。比方说,冷天烧了暖气觉得舒服,热天放了冷气又觉得舒服,结果他就要把房间恒到华氏70度,购买空调机,耗费无数电力;骑车比走路舒服,坐车又比骑车舒服,结果是人人买汽车,消耗无数汽油。由此看来,舒服了还要更舒服,正是西方人掠夺自然的动力。

这在控制论上叫作正反馈,社会就相当于一个放大器,人首先有某种待满足的物欲,在欲望推动下采取的行动使欲望满足,得到了乐趣,这都是正常的。乐趣又产生欲望,又反馈回去成了再做这行动的动力,于是越来越凶,成了一种毛病。

在我们这里看来,西方社会正在自激,舒服了还要更舒服,搅到最后,连什么是舒服都不清不楚,早晚把自己烧掉了完事。这种弊病的根源在于它是个欲望的放大器——它在满足物欲方面能做得很成功,当然也有现代技术在做它的后盾。

所以,学王小波最南辕北辙的就是学到了对西方的崇拜,那是移情移错了对象。如果你非要关注他的观点和倾向,不如关注他的风格。王小波的风格就是对智慧的推崇和对不智者的不宽容。后者似乎有不厚道不和谐的色彩。但正如王小波所说,我们的文化传统是对不道德者的不宽容远远大过不智者,而这并不合理,尤其是对以智者自居的知识分子而言。

智慧是很自私的。结果不重要,观点不重要。那只是智慧吐出来的东西。它只属于它自己。

通宝推:小匪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立场不一样

当他在说知识分子最怕遭遇不理智年代时,他是站在知识分子立场上的,当他批评中国知识分子时,他是站在理智的立场上的。他认为知识分子应以理智为天职,而时代造成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不理智,这种迷失又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不理智,以致恶性循环。

家园 沉默的大多数不是指这个吧?

话语权,这总是你争我夺的一块肥肉啊。

永远有沉默的大多数,因为话语权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