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浅谈王小波的精神世界 -- 达闻奇

共:💬94 🌺36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浅谈王小波的精神世界

    〇、引言

    大概是97年的时候。那时我还在读书。有一天课间,一个同学手里拿了本图书在楼道间晃悠。印象中平时他不是个爱读书的人,我上前攥住他的手腕,扒开那本图书的封面,上面画了一个奇丑的男人。标题是:王小波杂文集。

    “王小波是谁?”我问。

    同学轻蔑地睥睨我:“连王小波都不知道,鄙视你!”

    后来知道,王小波那时候刚去世不久。此后他的名声因为英年早逝而更加兴盛,历经数年而不衰,就像两千年左右的大学校园里到处可听见《大话西游》的流行语一样。但时至今日,这位曾经的智者也渐渐无人提起了。

    但他的影响还在。王小波生前,最为耿耿于怀的就是话语圈的单调,无趣,专横,愚昧。他没有等到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也没有看到流行文化的全面泛滥。今天,“沉默的大多数”已不再甘于沉默,思想和话语也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如果王小波活到现在,凭他那只生花妙笔和狡黠机智的头脑,不知还会写出多少有意思的文字。

    最近河里,左右之争正酣,“五毛”和“五分”的笔战也好不热闹。本人才疏学浅,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于是把这位过世的才子抬出来,做一回汤涮回锅肉。他泉下若有知,想必不会怪罪吧。

    是为引子。

    本文提纲:

    一、王小波的文字

    二、崇智主义、经验主义与自由主义

    三、国学与西方文化

    四、公共知识分子

    五、门下走狗与南方系

    六、“沉默的大多数”与话语权革命

    七、王小波和李银河

    八、偶像化与蒙昧化

    九、历史-心理结构

    关键词(Tags): #自由#王小波#话语权通宝推:小匪盗,煮酒正熟,快刀浪子,一条溺水的鱼,
    • 家园 说说李银河的一个事。。。。

      李银河的观点一直都比较怪,漏洞百出的,个人认为是如此。

      贵州某贫困地方,男子负担不起婚姻嫁娶的费用,出现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3P成立家庭的事情,李认为这种事情是可以被接受的云云,这个角度出发那个角度出发。。。。。。

      晕,it's the economy, stupid!

      这事情的本质,不是有人爱搞3P,而是经济贫困所导致的呀。

      可以想象王小波是啥水准了。

    • 家园 王小波是智者
    • 家园 非常好的文字

      近世几个人的文字,我喜欢的是王小波和汪曾琪,尤其是他们的散文和随笔,有一种独特的智慧和自由的感觉。

      可惜的是王小波的东西过于厚重,汪的东西偏偏在关键的时刻漂过留白。

    • 家园 这个这个。。。似乎有学俺之嫌。。。。
    • 家园 还记得三年前,因为看了王小波的书,把网上的ID改成

      “不抽风的海豚”

    • 家园 一、王小波的文字

      王小波生前留下的文字并不多,大致有《黄金》、《白银》、《青铜》三部曲,一些中短篇小说、随笔、剧本,外加一本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

      他的小说我看的并不全,《黄金时代》、《白银时代》读过,《青铜时代》就有些看不下去。杂文倒是看全了。因此,我评论王小波有点不自量力。

      爱读王小波的人应该有这样的体会:他的文字,不论小说还是杂文,最吸引人的是一种阅读上的快感。也就是说,他写的内容并不十分重要,写法才重要。他的书,拿起来可以读得很快,但放下来一细想,似乎什么都没有。小说犹甚。

      对此,王小波自己的解释是:文字最重要的特性是有趣,只要有趣,就是好的文学,意义是放在第二位、第三位甚至末位的。这对我们的阅读习惯是个很大的颠覆,也是种讽刺。

      有位网友(好像是和菜头)说过,二十一世纪的小说,应该以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为范本,像上个世纪的《白鹿原》那样的史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已经过时了。这话说的有点装蛋。当今的中国,既需要《白鹿原》这样的史诗,也需要王小波这样的文学顽童。

      王小波的小说成就有多高,似乎目前还不好说,但肯定很高。但小说在他的作品中、进而在其精神世界中所占的分量到底有多大呢?《王小波文集》把他的小说排在前三卷,《沉默的大多数》放在最后一卷。他的小说的影响力似乎也比杂文要大那么一点点。

      但我总认为,小说只是王小波用来玩票的东西。他写小说的目的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说的很清楚:

      “我现在写的东西大体属于文学的范畴。所谓文学,在我看来就是:先把文章写好看了再说,别的就管他妈的。除了文学,我想不到有什么地方可以接受我这些古怪想法。赖在文学上,可以给自己在圈子中找到一个立脚点。有这样一个立脚点,就可以攻击这个圈子,攻击整个阳的世界。”

      王小波写小说的目的(过去我们叫做“中心思想”)是为了不写小说,换句话说,他的小说其实都在扯淡。这对追求意义的我们来说,是件挺幻灭的事。性大概是所有小说中唯一实在的元素,也是最不靠谱的。换个角度,这恰恰给读者和作者提供了安全感。能在保有安全感的同时增加阅读的趣味,大概最佳的手段就是在性上面推陈出新了。王小波自己总结的文学中必备三个元素:智、性、趣,可见其是三位一体的。

      王小波若是活着,大概也不会写更多的小说。他在临死前一天向一位美国的朋友发出邮件,里面说:

      “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是不是太狂了?”

      沉默的王二不再保持沉默,就在扬眉剑出鞘的刹那,一场好戏却戛然而止。空留多少牢骚和遗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谢谢哈!拜读大受益!用自己的大脑,写自己想写的文字,很重

        要。再度花之!

      • 家园 王小波的文字里很有智慧,但是缺少阳光

        以前看王小波的文字,惊为天人。

        后来看多其他很多很聪明的文字才知道,把王小波看为天人,主要是因为自己比较笨,没有才华。

        王小波的文字看的时候多多少少都感到一点不快,以前一直不知道是为什么,直到某天,老萨在讲疯神mm的文章时,说道:疯神mm比王小波多一米阳光。我才恍然大悟。

        多一米阳光,如此贴切的比喻。非常的深刻。王小波那种带着灰色的人生观,只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他的“沉默”是灰色人生的必然,时间长了会更明显。

        相比而言,我还是更喜欢疯神mm的文字,虽然疯神mm远远没有王小波有名。

        关键词(Tags): #疯神#王小波
        • 家园 王小波确实少那么一点阳光

          多了一点黑色。

          记得好像是甘阳说过,九十年代他去拜访韩少功,看到他在自家后院开了一亩田地,他们去时,他正两脚站在烂泥里,挥动着一个铁耙耕地,那情形跟一个认真的老农没有区别。甘阳感叹韩少功身上有浓厚的“文革情结”。作为从苦难中渡过的人,他并没有怨恨进而升格为单纯的批判者,可以说真正超越了那个时代。

          而同为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王小波的文字里还是有一些怨气,我觉得可以理解。他的抱怨主要体现在对不智的不宽容,而不是“祖国谋害了我的大好青春年华”之类,我觉得比那些一提到过去就双目含泪、咬牙切齿的人强得多。

          这个帖里喜欢/不喜欢王小波的人差不多一半一半,跟我的预计基本相符。有一点应该可以形成共识,王小波的好不在于他多么高明,而是易于模仿。

          • 家园 王小波的文字很好玩,但是很阴暗

            而且里面写性的部分也很好玩——大概是1997年,我在书店里,看见一个女同学在看《黄金时代》,而且看的应该是王二和陈清扬圈圈叉叉的部分,就走过去问:看什么书啊?结果女生连脸都羞红了(偶是坏人

            鲁迅很多作品也很好玩,也很灰暗,但是仍然透着不屈和希望;而王的文字里面,透着的是颓唐和绝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