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马克思主义消费不足的经济危机理论 -- Dracula

共:💬232 🌺1198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给虎大拜年: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

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谢谢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家园 虎大,能否趁春节假期出一篇兔年股市纵横谈,谢谢

祝您新春快乐!全家幸福安康!兔年大吉大利!

家园 试着回答一下

自从熊彼得和萨缪尔森两位先贤去世以后,经济学界再没有通晓经济学全部门类知识的大家了。所以,我只是就我所知道的试着回答一下,说的不到位的地方,敬请谅解:

1.人的非理性行为不一定只是短期现象,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Vernon L. Smith所代表的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就是对经济学的理性假设提出了挑战。当然我只是读过几篇文章,缺乏深入理解,不知老虎能否解惑。

对于人的理性问题,主要是微观经济学中对人们消费者偏好的三条公理:完备性;反身性;传递性。后面的种种经济学的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张维迎曾经给我举过几个例子:

如果你问一个小孩:你吃饱了嘛?

他说:饱了。

然后你又问:你还饿吗?

他说:还饿。

这就是非理性,因为他是孩子,逻辑还不健全。

如果有个人喜欢苹果多过香蕉,香蕉多过西瓜,西瓜多过梨,那么他肯定不会喜欢梨多过苹果。

否则,你可以用苹果和他或她换香蕉再要一分钱,

然后香蕉换西瓜再要一分钱,

然后西瓜换梨再要一分钱,

然后梨换苹果再要一分钱,

这样你从苹果出发,最后得到苹果和4分钱。你可以一直把这个交易和这个非理性的SB继续下去,直到他或她破产。市场就自动剔除了非理性的傻瓜。

所以,说人是可以长期非理性的,就是说以上假设不成立。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发财的机会了,只要和这种人做交易就可以了。傻瓜和他的钱永远受到市场的欢迎。

我从来没听说过Vernon L. Smith是在挑战经济学的理性假设。他是因为实验经济学的经验研究而获奖的。

“for having establishe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s a tool in empirical economic analysis, especially in the study of alternative market mechanisms”。

我没有听说他在理论经济学中有这么大的成就,能推翻人类理性假设。而且我也没有听说他拒绝了这个奖。

而且,很多看起来是非理性的行为,其背后却是非常理性的原因。只是我们的智慧还很浅薄,就把无知当命运罢了。举个心理学的例子,弗洛伊德在他的《梦的解析》中说他曾遇到过一个女子,她拒絕用玻璃杯喝水。这够怪够非理性吧,可是后来才发现这个女子童年时曾看見一條狗從玻璃杯中舔水。當她意識到這一真正原因時,她馬上就能用玻璃杯喝水了。

很多矛盾的非理性的行为可能在特定的信息空间,特定的经验模式,特定的应激反应的环境下其实是合理的。我们不懂,才推脱说这是非理性的。说人可以长期非理性,是人们为自己偷懒找借口,本身也是理性的。

你如果有孩子,你就会发现很多这种情况。孩子们的世界有时在我们成年人的眼里是荒诞不经的,可是当你有智慧有耐心去深入地了解他们,用他们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他们的行为是如此合理,充满智慧和美。

所以,抽象派大师毕加索说他十几岁的时候画画就比照片还像,到了成年了却不如小孩画得好。

2.个人理性行为的总和是否能达成社会的理性行为?只要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凯恩斯的理论就有作用。

这取决于制度设计。个人理性可能和群体理性相悖比如说囚徒困境,也可能相符合比如说西西里岛黑手党的沉默法令。前者是一次性的非合作博弈,后面却是多次的长期的合作博弈。而不同制度中的人的行为在当时当地都是合理的。现在的90后的年轻人看当年毛主席接见红卫兵都跟我说那是一群疯子。我却觉得这是合情合理的行为。那你跟我说那是社会理性还是个人理性?里面是矛盾的还是合理的?

凯恩斯的理论就是要用“完美的”群体理性来替代“不完美的”个人理性?所以,我不想花钱的时候,政府就有权利替我花钱?就有权利多印钞票让我的钱贬值?

那么谁来代表社会理性?或者,简单地说谁是三个代表?

3.不知“长期”有多长?

人寿命有多长?

对于长期来讲我们都是死人,所以长期就是我们的死期。

有孩子有后代的人可能会把孩子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中,所以可能会勤奋工作,节俭持家,为后代多积累财富。他们的生命会得到延续,长期就长点。能对抗死亡的就是爱而已。

相反,没孩子没后代的人可能短期行为强点,吃光喝光身体健康,砍树拔草污染地球。他们的长期就短点。

有事业的人,事业就是他们的孩子;有理想的人,理想就是他们的孩子;胸怀世界的人,世界就是他的孩子。

周恩来没有孩子,所以现在的中国人可以说人人都是他的孩子,他可以为他的孩子一生勤勉鞠躬尽瘁。中国人能走多远,他的长期就多远,也许就是永远。

所以,葛优讲:你的境界是这么远,我的那么远,佛的境界是无限远。

你的境界有多高,你的长期就有多长。

4.完全是个人一家之言:在马恩列斯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没有成为世界性的生产方式。当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乃至不朽,在全球长期竞争中发扬光大完胜社会主义阵营之后,在全球化高歌猛进之后,资本主义已经快没有发展余地了,最多就是在印度非洲再扩张以下。在这种条件下,马恩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就会不可避免地爆发出来。当前的危机,正是在资本主义完胜社会主义,并且迎来了新技术的伟大时代时爆发的,而且同29年的大危机一样,是完全内生的,不是象70年代的危机一样是受到石油冲击的结果。

资本主义就是分工合作的迂回的生产方式。农业时代结束后,个人不再为自己生产,而是为社会生产,然后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生活资料。至于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的,所以北美西欧比中国更接近社会主义,是三个代表。而我们是100年前的英美原始资本主义,50年前的苏联国家资本主义,三十年前的拉丁美洲权贵资本主义和两千年来的封建郡县制的集大成者。也是一种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制度创新吧,最少现在还是经济增长第一。

关键词(Tags): #理性 经济学(wfan)通宝推:朱红明,38楼208,郭嘉,stpearl,独草,密支那,抱朴仙人,
家园 感觉有问题

你可以用苹果和他或她换香蕉再要一分钱,

然后香蕉换西瓜再要一分钱,

然后西瓜换梨再要一分钱,

然后梨换苹果再要一分钱,

这样你从苹果出发,最后得到苹果和4分钱。你可以一直把这个交易和这个非理性的SB继续下去,直到他或她破产。市场就自动剔除了非理性的傻瓜。

这里被定义为非理性的是这样一个交换过程,但是交换行为本身为啥就不可能是非理性的。

家园 理性抑或非理性,都需要背景
家园 谈理性的时候,是不是要考虑一下纳入考虑范围的因素数量

比如,用两个苹果换一个梨肯定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不理性的,但如果考虑到这是某个人临死时的遗愿——想吃梨,那么这就是一个理性的行为。

单纯考虑经济因素,也许能得出不理性的结论,但如果同时考量其他因素,也许就是理性的。其他因素包括感情、亲属、国家等等,甚至可以包括事件发生时的情绪。

那么这是不是和信息的完备性相关?如果能全面的掌握一个人的信息,巨细无遗,那么就可以推测出该人如何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必然是他当时状态下的最理性选择。这种选择一定是综合了各种因素做出的,包括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包括该人自身意识到的因素和意识不到的因素。什么是自身意识不到的因素?比如自身无所察觉的思维习惯导致的对某事的带有某种偏见的看法。

但不可能得到这样完备的信息,也就无从判断理性与否。也许在得到完全信息的前提下,理性能得到确认,但在只考虑经济因素的时候,或说只考虑不完全因素的时候,理性是不能得到确认的。

家园 问题时号称学西方经济学的压根儿不明白人家的意思。

现在最可笑的事情就是没看懂弗里德曼的人在拼命批判弗里德曼,其实,人家大老板是按照他的理论安排的路线图。

还是专心研究金钱的来源和流动方向以及带来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Anyway很多自称看懂了富爸爸的人说,里面就两字,买房……

家园 理解卖空才能明白为什么有危机

资本主义危机就是银行家把比实际价值高很多倍,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卖给了傻瓜,如果没有危机,价格不回归价值,银行家要还的时候,那就赔大方了,于是,他们就不断制造危机……这样才能兑现利润。

钱的来源是日本和美国的养老金,炒高了的是新兴市场的资产,日本和美国的养老金持有者或者新兴国家的富豪们买走了资产。等到泡沫破裂的时候,银行家再兑现,赔掉的,就是上面那些高价买了东西的人了。

不过,泡沫破裂的时候,日本和美国的养老金持有者会痛恨第三世界国家的贪官,而第三世界的人民会痛恨美国,其实,赚钱的还是银行家。

苹果为什么还没有落地?因为有人在吹,哪怕落地最后一瞬间前,苹果还可以很享受这个自由飞翔的过程。

家园 感谢回复,以及进一步的问题

首先对虎教授的回复表示感谢

进一步的问题:

2.理性问题。凯恩斯的理论分两步。第一步,只要个人理性行为的总和不能达成社会的理性行为,即节俭个人理性行为的总和达成消费不足的社会的非理性行为,那么边际消费递减导致消费不足导致危机就是可能的,也许是必然的。至于用政府消费的办法来补足消费缺口,是凯恩斯理论的第二步。当然我们可以寻找其他办法来增加消费,但最后都离不开政府的干预。

3.长期问题。虎教授的回答令我十分感动。但是,对于在危机中失业的人来说,事业、理想、佛,都太远了,是长期之外了。29年的时候,他的长期有多长取决于他的钱包有多鼓;09年的时候,他的长期有多长取决于他的钱包+失业保险+信用卡。如果当初没有罗斯福的新政,美国能等得到那个长期的到来吗?如果没有罗斯福建立的一整套保障体系,如果没有政府的拯救措施,这次的危机会恶化的什么程度?前面提到,虎教授的回答令我十分感动。这个感动是真实的,因为我还有着一份凑合的收入。

家园 【讨论】感觉苹果换梨的例子有问题,循环论证

这个例子有个隐含前提:交易双方的一方(就是占便宜的那个)是理性的。

如果这个人也是非理性的呢?交易结果会怎样?

还有,用预设存在的理性人消灭非理性SB来说明人的理性,有循环论证的嫌疑。

家园 看着像一冷笑话

呵呵

家园 都什么年代了,还扯中世纪的概念作虎皮呢

现实是中国的工人只制造不消费,美国的工人只消费不制造,所以这即不是美国的经济危机,也不是中国的经济危机,而是世界的经济危机。

世界经济的本质从来都是生产不足,所有的消费不足都是是人为造成的局部浮肿。

家园 不懂经济。

对你的演绎,在逻辑上有点不理解,又说不出,是波段,还是趋势。。

还是期盼你给我们打打气,穷人也要入股市了,心肝颤啦!!!

家园 美帝万税节了,给马友们上点弹药

自由派杂志 Mother Jones 最近做了一系列图表控诉美国的贫富差距是如何严重,如何在这三十年里不断恶化,在网络上广为传播。不得不说左派搞艺术是得天独厚的。摘来给河友参考一下:

It's the Inequality, Stupid

第一幅是美国家庭收入分布 - 相当震撼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十年来绝对和相对收入变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两张图有点意思。Top 1% 的曲线火箭上升,又波动剧烈,和股市走势大致相合。一望可知这是投资收入。有意思的是顶层五分之一总计只有缓慢上升,代表富豪群体内部竞争激烈,得失都主要是从内部补足。其他群体都是缓慢下降的趋势,只有在 2000-04(小树丛第一任期)间有暂时扭转。照我外行推想,中间两条40%的线应可代表中产阶级,最底两条就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了。

图中似乎没有计入通货膨胀,但在这个时期似乎影响不大。

再从税收角度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个人所得税一直近半,没有太大波动。倒是公司税年年走低,从50年代联邦岁入三分之一降到如今的近5%。以此相对的是 payroll tax 步步高升,到现在占据半壁江山。这个税是美国战后搞大政府福利社会的遗产:Social Security, Medicare,养老医疗失业补贴等等都往里装,买单也是人民和资本家一起来。所以左派和右派看着这图都咬牙切齿:左派骂大公司为富不仁,生意越做越大反而税越付越少。右派说花生屯这批痞子不事生产专门抢劫资本家,把美利坚搞得离共产主义只有五十米远了。总之是各说各话。

但是这些图表还是漏了一个重要因素:近三十年来女性的大量进入大学和职场。这么大一块劳动力加入,把市场总量撑大了(育儿看护业,针对职业女性的中高端产品),双薪家庭把总收入也撑上去了,但总体上起的应该是平抑工资的效果。这在生活中也可以验证:三十年前大部分城市中产还是传统的单薪家庭,男主外女主内,耶稣基督苹果派。现在多少家庭太太可以不用上班?虽然房子大了,玩具多了,可是两个人拼命踩老鼠笼比只有一个人这生活水准是高了还是低了?

再回头看第二张收入分布图:假如去掉中国工厂对美国生活用品的补贴,底下那几条线还能是平的吗?还是得更加往下掉?

通宝推:不打不相识,玉垒关2,李根,非吾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