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原来史上最大的水坝灾害发生在中国 -- 笑看人生

共:💬105 🌺897 🌵8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就是用事实说话

事实必须是真的,结论是由屁股决定的

家园 2.6万人绝对不靠谱
家园 十七年前听水利系的人说,就说明宣讲不够。
家园 这个纪录片你后来还看过吗?
家园 再没看过。不过印象中

里面有些片段,夹杂在纪实类的电视节目里出现过。

再编辑补充下,当年看露天电影,在正片之前都是放些科教新闻类的短片,报道河南大水,唐山地震这些都属于这类加片。所以说叫记录片也不准确。

家园 官方媒体都已经在反思了

新华网文章“30年后,世界最大水库垮坝惨剧真相大白”外链出处

30年后,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聚集郑州,重新进行理论研讨。专家们认为,自然灾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减轻灾害影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在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这次事件中折射出的问题值得人类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

不过它没说为什么30年后才真相大白。

人民网文章“After 30 years, secrets, lessons of China's worst dams burst accident surface”外链出处

也报道了,提到了原因:

A miserable story about China's most devastating dams bursts that caused thousands of lives in the province in August 1975 was unfolded by 150 officials, meteorologists, hydrologists from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aly at the seminar on Sept. 15, only three days after China announced to declassify its natural disaster death tolls.

Though such appalling images of the dams burst, however, were not publicized during that time when Chinese leaders considered natural disaster death tolls a state secret, an investigation by central government soon after the floods found a series of "unexpected failures" led to the nightmare.

原因是会议几天前中国才把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解密,而当时的中国领导人认为这是国家机密。

这是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网络媒体,够官方了吧?

本人上文就解释了,政府隐瞒的不是事故本身(因为影响这么多人,不可能隐瞒的住),隐瞒的是准确的损失(最重要的当然是死亡人数)。而且人民网这个出处上文就给了,还是有不少网友在争辩政府没隐瞒,这个现象是不是也值得反思呢?

如果你觉得我说过了,那你得看看更“过”的说法:王维洛:1975年河南板桥水库溃坝谁在隐瞒真相外链出处

1994年,水利部长江流域委员会主任,国务院长江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魏廷铮(相当于部长级)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关于当地巴贡水库的演讨会上被问及中国河南1975年水库溃坝事件时说,具体死亡人数不记得,但是不会超过一万人。他的理由是,如果水库溃坝事件的死亡人数超过万人,国际新闻界必然会有报导。魏廷铮说的是谎话!

有多少人死于这次水库溃坝灾难,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代表的有如下一些:

  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常委乔培新、孙越崎、林华、千家驹、王兴让、雷天觉、徐驰和陆钦侃揭露,死亡人数达23万人;孟昭华和彭传荣编的中国灾荒史中载录,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垮坝失事,1029万人遭受毁灭性的水灾,约有十万人当即被洪水卷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蔡则怡和赵思雄说,死亡近十万人;中国科学院著名的气象学家陶诗言写到,死亡人数达数万人;板桥水库重新修建碑文中刻有,卷走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财产;水利部减灾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树坤和程晓陶没有直接提供死亡人数,只指出人员伤亡惨重;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郭方没有直接提供死亡人数,他写到,1975年8月河南大洪水冲垮了两座水库,下游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姜国亭说,近三万人死于非命(其中板桥水库失事占总归数的80%)·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水利词典记载,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垮坝,死亡二万六千人·在由水利部组织和委托编写的中国水灾史一书中有一章节是关于1975年淮河洪水的,书中写道,1975年水库溃坝事件的死亡人数为2·6万人·但是同在这本书的前言中(执笔者:南京水文研究所骆承政)写道,1975年水库溃坝事件的死亡人数为85600·而这85600的数字又被淮河洪水一章在脚注种作为错误被指出·这就使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在同一本书内,关于同一个事故会有两个不同的数据,而其中一个又被作为错误被指出,而在编辑时却没有得到修正·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付主任魏廷铮说,事故死亡人数不可能超过万人。

当然王维洛是个争议比较大的人物,他说的就仅供参考吧。

另外网友大多数反对意见都没有出处,让人不知道是哪看来的还是自己想当然。飞机事故人数我是数错了,不过我至少给了出处,才给了网友检验的机会。

比如关于责任的讨论,渔樵山人的这个说法:

据当时幸存者说,传炸泄洪坝的命令人都没来的及走到坝上坝已经垮了。事实上,当时垮的不只是一个板桥,大大小小那一个区域里垮了十几个坝。板桥只不过是最大的一座。在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区,近三十个县受灾只有二十多万死亡人口实在可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最初看到受灾最重的三个县后做出的估计是百万以上。后来发现由于受灾的基本上是平原,垮坝以后的水头很快就降了下来,而且流速也很快降了下来。所以虽然过水面积很大,但人员伤亡远比最初的估计低。

“听说”而且没有出处,稍微读一下给了出处的文章或者搜一下“板桥水库”就知道根本不是这回事。

据新华网的说法:

8月7日19时30分和8日零时20分,水库管理局用当地驻军的军用通讯设备两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可是,均未能传到上级部门领导手中。8日1时40分,水库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报告水库已经决口。4时,水库当地驻军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步话机天线移上房顶,又将垮坝情况通知驻马店军分区转报地委。同时,水库驻军用信号弹向下游群众报告险情并紧急转移,但由于没有事先约定而未能如愿。

类似的说法在百度也可以看到:外链出处

8月7日19时30分,驻守在板桥水库的34450部队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称:“板桥水库水位急遽上升,情况十分危急,水面离坝顶只有1.3米,再下300毫米雨量水库就有垮坝危险!”在该急电未被回应的情况下,7个小时后的8日零时20分,水库管理局第二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请求动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

  这两封急电均如泥牛入海,没有半点回应。40分钟后,高涨的洪水漫坝而过。水库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告急电,并紧急开启尚能移动的五扇闸门,但此时水库已经开始决口。

所以不是炸坝泄洪的人来不及,而是根本就没有接到炸坝的命令,守坝部队是眼睁睁看着蓄满的洪水溃坝而出的。

部队通信不畅,下游的人也好不到哪去,

8日凌晨,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出板桥水库的决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铺天盖地向下游冲去。据记载,溃决时最大出库瞬间流量为7.81万立方米每秒,在6小时内向下游倾泄7.01亿立方米洪水。至遂平县境内时,水面宽10公里,水头高3—7米。昔日人欢马叫的遂平县城,顷刻之间一片汪洋。沉睡在梦乡中的人们,在浑然不觉中变成沉溺水底的冤魂。

而据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的说法:外链出处

解说:6日上午,板桥水库请求增大放水量,但是没被批准,理由是下游已处于洪水之中。

就是头一天通信还保持的时候就请求放水,也被拒了,这就更让人叹息了。

陈惺后来总结教训说:

“我们不但要保证设计标准内的工程安全,而且要计划、准备好对超标准洪水的应急措施,以尽量避免或减少灾害损失。”

至于平原水退得快的说法,就更不符合事实了,据外链出处的说法:

8月13日,溃坝后5天,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委托陈惺去北京向国务院汇报灾害情况时,眼泪汪汪地说,以我和河南人的名义,我就一个请求,求中央把堵住洪水的几个水坝给炸掉吧,这样河南人民才有救啊。2天后,根据中央领导人包括李先念副总理,钱正英水利部长的命令,陈惺指挥拆除了蓄洪的几座大坝,给下游的安徽淮河造成了巨大的洪峰。

据百度的文章:

8月21日——全地区尚有37万人泡在水中。汝南:得病32万人,190人病死,药品不足,用土丹验方。新蔡:发病人数22.8万,占41%,20人死亡。上蔡:73人病死。平舆:和店公社14个大队187个生产队4.3万人已在水中12天,水深处2米,浅处1米,老人和孩子都绑在树上。熟食不足,灾民11天没吃盐。孟庄大队东洼生产队,捞一死驴,灾民乱割食。公社党委书记问县委:几万人生命危险,你们还要不要我们?飞机空投食品50-60%落在水里,大李大队灾民见水中漂的烂南瓜,乱抢食,37人中毒。……

十几天后水还没退完,泡在水里的人还在与死神搏斗。

至于有些网友认为的文革中国家的动员能力,我还真没看出来。

关于间接死亡人数,我给出了出处,有人认为肯定不对,我还以为有料,现在看来“肯定”只是用来强调语气而已。官方出处只有直接死亡人数,(有人认为这个数字太低)。30多年过去了,我估计要找到间接死亡人数的材料比较难。

至于渔樵山人后来的说法:

死20万是大事儿。可如果没有这坝会死三十万,这大事儿就变成了大好事儿。

就更匪夷所思了。前后发言得花无数,让人不解这赞同的是什么。

对这么极端而且没依据的言论,我只好用争议人物王维洛的说法来参考了

1950年夏,淮河流域再次发生百年不遇的严重水灾,27个县受灾,受灾人口990万,受灾面积3100万亩,被冲毁和破坏的房屋达80余万间,死亡人数489人·正是1950年的水灾促使了修筑板桥等水库的决策,来治理淮河·二十五年后,水库溃坝,造成23万人死亡,损失孰大孰小,不言自明。

一般来说,认定责任本来就争议很大,所以一开始我不愿意多说。但想当然认为雨太大谁也没辙的看法,我就只好不客气了。

本来认为讨论可以发掘更多的材料,来使这个事故认识更全面,但是现在看到的不同意见多是一些主观印象。没有出处,别人就无从检验说法的可信度,除了情绪宣泄以外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大概我的发言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使其更热衷于投草,以至两度被禁回复。

成年人一般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我看到的材料也差不多了,再纠缠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就当这是本人的最后发言吧。

家园 你在"义愤填膺"地引用某些极SB的"不该修的"陈词滥调

王维洛:

1950年夏,淮河流域再次发生百年不遇的严重水灾,27个县受灾,受灾人口990万,受灾面积3100万亩,被冲毁和破坏的房屋达80余万间,死亡人数489人·正是1950年的水灾促使了修筑板桥等水库的决策,来治理淮河·二十五年后,水库溃坝,造成23万人死亡,损失孰大孰小,不言自明。

>>>这篇文章作者的无耻论证方式:

1950年水灾只死了489人,

修水库后死了23万人,这水库多不该修啊!

淮河是个什么地方?,"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雨旱灾"

1901年到1948年的48年中,淮河全流域共发生42次水灾.

如1931年水灾淹死、饿死7.7万人,

旱灾1.7年一次,1924、1942年大旱,淮河“赤地千里,饿殍载道”。

建国后平均4年一次大旱,这种地方不修水库,不发展水利工程,这才是真正的人祸.正是水利工程的存在,才能使"灾情显著减轻".

那个作者的思维就是:

某个地区经常发生地震泥石流的,老百姓的房子不结实,动不动砸死人,

政府建了一座大楼,能抗六七级的,人都进去住了,平时的常见地震就能抗住了.

二十年后突然来场万年不见的十二级大震,楼塌了,因为人集中,死了很多人,

于是作者大骂:这楼就不该建,这就是人祸.

通宝推:jent,
家园 解密说是针对当时的一项修法而已

原因是会议几天前中国才把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解密,而当时的中国领导人认为这是国家机密。

这是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网络媒体,够官方了吧?

说一下自己的经历,板桥水库的事情不是在出国后才知道的。上大学(90年代初,专业与水电类无关)时就听讲过,还看过一篇纪实文学一类的玩艺,成过卧谈会的主题。只记得那篇纪实文学批判的是官僚制度。对于死亡人数也在卧谈时批判过,不记得当时看到的数字了,只印象当年很愤青地认为政府肯定有隐瞒,有“真相”待发掘。今天才知道,当年卧谈的居然是当时的中国领导人认为的“国家机密”

估计你只看到了 “only three days after China announced to declassify its natural disaster death tolls”这句话,所以想当然以为中国一直把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当国家秘密捂了几十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唐山地震的死亡人数哪来的?如果再耐心做一点search,你就会发现记者这句话不过是针对当时的一项修法而已。

http://www.china.org.cn/english/China/141816.htm

China no longer regards the death tolls in natural disaster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as state secrets, reversing a practice that has lasted for decades, a government spokesman announced Monday.

......

In 2000, China passed a regulation defining the death toll in natural disasters as a "state secret."

But the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n 2003, has driven the government to become more transparent.

......

(Xinhua News Agency September 13, 2005)

家园 再一点,什么叫"没有炸坝的命令",你是不是没读懂你引用的

所以不是炸坝泄洪的人来不及,而是根本就没有接到炸坝的命令

>>>你引用的原文"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可是,均未能传到上级部门领导手中",这是啥意思,守坝的人已经病急乱投医了,要上边调飞机炸,突如其来空前绝后的暴雨下,飞机能飞得起来?起来能找得到地方?找得到地方能炸得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用你臆想"能炸坝却不炸"

另外,王维洛这种撒谎造谣欺骗成性的伪专家真SB,你就别引了.三峡淹重庆,德国治灾好,都是出自他上边那个眼.

外链出处

家园 这是炒烂的事了,最近一次纪登奎与邓小平的后人掐起来的

当时纪登奎在河南主政,邓小平在北京当家。

纪的儿子前两年在香港说,当时天降大雨,纪登奎代表河南找中央,把电话找到小平同志家时,小平女儿说,小平不能接电话,而且什么电话都不接,不能受干扰,因为小平当晚找万里打牌去了。

小平同志的女儿看到纪的儿子的谈话,大为光火,后来纪的儿子改口说,我可没说小平同志打牌去了,只是说纪登奎当晚找不到小平同志,因为小平同志外出与中央其他同志通晚在商量事情云云。。。

忘了是在哪看到的了,印象中纪儿子的文章是发在香港的。像这种揭总设师短的文章应该乌有都会存着。嘿嘿。

家园 一件事说清楚了,没法反驳了,就开始扣体制派的帽子了

那隐含的意思就是只有体制派才能说清楚事儿,岂不是太给体制派长脸了?

家园 一个几亿方的小水库还得找到主事的副总理才能解决?
家园 我不相信他记错了,他虽然记错过很多事情

这件事情我相信他没有记错。

他今年八十二了。

我也见过说死了二十多万的材料。我相信这个是真实的。

在我家乡,上年纪点的人都知道,七五年的水,是近几十年来最大的。

家园 直接淹死的未必少于间接死的,因为那个时候基本医疗已经有了

就我所知,在75年农村基本医疗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了。各个村子都有自己的赤脚医生。而且灾难发生后就立即调拨救灾了。

我妈妈若在世,该是五十五岁。她胳膊上有接种疫苗的痕迹。我爸爸小时候长疮,当时的医疗条件,村级卫生所可以给他把疮煞开,放脓并消毒,至今存留有疤痕。我高中老师大概当年四十岁左右,他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要洗澡并服用抗疟疾的药物。如果以此来论,在垮坝后防疫工作不可能一点没有做。而且板桥是属于垮坝的那种,当年尚有个不得不重视的客观事实是,因为50年代到七十年代到处大修水利,尤其河南豫东平原上,河坑密布,水库很多。因此其实排水比解放前不知道好了多少。

我老家算是在板桥水库流经的下游吧,老家东面我爸爸小时候还是个苇子塘,一片沼泽地。后来修沟挖坑,就给排干了。我们县在过去四分之一的面积可以直接用农田水利灌站灌溉的,旱涝保收。这些工作都是在50年代到八十年代前做的。七五年即使是发大水,很快也被排掉了。但是解放前呢?黄河花园口决堤,我姥爷家那边淹了一年多。一开始还有地方政府组织打堤,后来老百姓都逃难去了。那个时候农田水利设施就是没有。因此一旦被淹,根本排不掉。至于防疫,更是别提。

家园 要是有现在的天气预报能力,这个事情是完全可避免的

超星图书馆有本书介绍这次暴雨和事故的全过程的。书名是《河南“75·8”特大洪水灾害》可以在线免费阅读。里面对于天气过程、水库调度、灾后救援等都是有很详细记录的(但人员伤亡是一口咬定官方数字)。

当时的暴雨创造大陆多个降水量记录,三天下1600多mm的雨量,6小时最大雨量(830mm)比当时大陆最高纪录(430mm)高了近一倍,前所未有,两座大型水库,两座中型、58座中小水库失事。不过在这种远超校核水位的洪水目前,居然还有水库能撑住,尤其是薄山水库,堪称奇迹。

要是今天3号台风估计还没到湖北,湖北和河南的水库就受到天气预报腾库容了,卫星云图上对这种热带低压导致的天气系统很敏感,而且现在疏散人员的能力也比以前强得多。

当时失事的大型水库板桥和石漫滩,都存在一定水库调度的失误,有暴雨导致通信中断,设备故障等客观原因,也有调度失误的人为原因,虽然这些失误对于一般洪水算不上什么,那种远超历史记录和校核的洪水面前就丧失了最后一点战胜自然的期望的。

这次暴雨过程,没出事的水库、几个蓄分洪区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

关于伤亡数字,不是河南人,也没去过河南,不过还是查过一些资料的。

20多万的数据来源印象里是地方志。按照当初某杂志报道里面的说法,河南省第一次统计的死亡失踪数据有8万多。

这事按照官方口径(最早是水利部部长钱正英的回忆录里)都是按照2.6万以上。我进水电这一行时,一帮子新招的年轻人都学这东西,我们当时在的电厂水库部的人说法是10多万(不过作为千里之外的云南人,他的可信度也不咋的),以此告诫水库调度来不得半点马虎。

要说事故的人为责任有多大,这个得从水文学说起,主要是洪水概率的计算的,就是常说的百年一遇之类的概念,当时国内的水文资料记录短,数据不足,而且使用的概率计算方式是苏联的,和国内自然条件有差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