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楼梦》背后的世界 -- 普罗丁

共:💬230 🌺126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亮点八:学长贾瑞

亮点八:学长贾瑞

贾瑞何以能当上学长,书上没有直接的交待,但估计和他辈份较高、年龄较大有关,他跟王熙凤、宝玉同辈,比贾蓉、贾蔷都高一辈。否则,贾代儒不会在自己有事的时候,把整个学堂交给他管理。

从同性恋事件的前后情况分析,贾瑞此人有以下特征:

(1)家境不太好。所以遇到请客,从来不是他请其他学生,而是学生请他。而当大财主薛蟠出现的时候,他也不关心对方的恶劣癖好,只是一味地搞好关系,获取收益。这方面的收益有个参照:金荣跟薛蟠“好过”一段时间,所以两年间提供给金家70-80两银子,解了金荣他妈巨大的生活难题。贾瑞不太可能得到这么多,但是几十两银子的进帐可能是有的。即使只有20两,按照刘姥姥的标准,仍然是一笔能够让人“喜得浑身发痒”的巨款。

(2)管理能力有限。他希望通过薛蟠的诸位“相好”跟薛家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却显然不懂得如何与这些相好沟通,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物资或信息,或者即使提供了,但无法作进一步的沟通。总之,他非常不满意香、玉二人忽略了他的好处,没有在薛蟠面前美言自己。而采取的解决办法,却不是积极的沟通,而是在对方告状时反戈一击:

· 今见秦,香二人来告金荣,贾瑞心中便更不自在起来,虽不好呵叱秦钟,却拿着香怜作法,反说他多事,着实抢白了几句。

这种情绪化的处理,显然不是正常的甚至高效的业务能力的体现。事实上,相比金荣,香、玉二人只是刚刚被薛蟠疏远,仍有更大的利用价值。但贾瑞意气用事,置自己家人的生存和长远利益于不顾。

(3)关键时刻的判断直觉是准确的。虽然不恰当地助长了金荣的威风,导致了学堂风波,但是当李贵恰当地介入,威胁诸方不要把事情闹大时,贾瑞审时度势的能力仍然有所表现。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合原则,所以先后低声下气与宝玉、秦钟交涉,又软硬兼施地要求金荣叩头谢罪,最终解决了此次风波中的最根本矛盾。可见当他冷静下来,业务能力仍然是比较合格的。

这一天,是宁国府老大贾敬的生日,贾瑞作为贾代儒的孙子也出席了。他在席上觉得气闷,就一个人偷跑出席,来到宁国府的花园中玩赏。只见:

·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贾瑞沉浸其中,忽然看见一个人走了过来:

·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可见,这个王熙凤,远远比电视剧中的四川演员邓婕要漂亮。关键是她的眼神一点也不“凶”,而是极其妩媚,身材也不臃肿,而是非常苗条。跟新版的姚笛,至少在外形上还是颇有些相似。贾瑞一看之下便心里开始打鼓,躲在假山后边不敢动。

但是当王熙凤逐渐走近,而且显然也跟他一样,是流连于园中令人忘我的景致时,他终于鼓起勇气走了出来:

· “请嫂子安。”

说这话时,贾瑞是什么动作,书上没有描写。但是他未必是打拱,因为他跟王熙凤是同辈。王熙凤吓得退后一步,可见他的出现非常突兀。不过她很快认了出来:

· “这是瑞大爷不是?”

这句话让贾瑞有些失落,因为要花点时间才能认出他,而且称为“瑞大爷”,这显然和他刚刚获得的一同赏花、超然物外、心灵相通的感受大相径庭。

· “嫂子连我也不认得了?不是我是谁。”

· “不是不认得,猛然一见,不想到是大爷到这里来。”

虽然对方作了解释,但显然话题已尽。接下来王熙凤就要走人,他贾瑞还能说些什么呢?

· “也是合该我与嫂子有缘。我方才偷出了席,在这个清净地方略散一散,不想就遇见嫂子也从这里来。这不是有缘么?”

可见,贾瑞非常有勇气地说出了“有缘”二字。但是说出之后,他自己也觉得有点过份,于是又要找话来解释,画蛇添足。更糟糕的是,他还嫌信息传达得不够明确,因为人世之间,有缘的事情太多太多,而有缘无份的事情,同样天天发生。所以究竟怎么样,才能让王熙凤真正明白自己不是仅仅满足于风吹浮萍一样的缘分,而是真真切切打算冒着乱伦的家族和社会风险,跟对方双宿双飞呢?

于是我们贾瑞同学,作出了一个致命的动作。

家园 探讨

注意,在前文中,“拐子”已经被打死,所以此处的拐子等语,显然是曹雪芹或默写者的笔误。实际上,如果拐子仍在,可以说明实情,则薛蟠的杀人责任并不严重。

拐子应该没有被打死。

谁晓这拐子又偷卖与薛家,他意欲卷了两家的银子,再逃往他省。谁知又不曾走脱,两家拿住,打了个臭死。

这里说的“打了个臭死”,关键是这个【臭】字。

俺的理解,“打了个死”,相当于“打了个死”,原因有2:

1、如果打死了,应该说“两家拿住,打死了。”或者说“两家拿住,打臭死了。”

2、拐子如果被打死了,那也是个人命案。虽说拐子可恶,但罪不至死,而且两家也应该没有权利夺人性命。真的出了人命案,恐怕还要官府断案的。

另:

实际上,如果拐子仍在,可以说明实情,则薛蟠的杀人责任并不严重。

拐子在与不在,薛蟠的杀人责任都是一样的。因为薛蟠没有杀人的权力!拐子卖了2家,冯公子是没有错的,况且冯公子在前。薛蟠恼了,只能打拐子(但不可打死),不应该打冯公子,何况是打死了。

如果拐子也死了,那薛蟠最少是一条半人命。而冯家也有害人性命的官司,贾雨村反倒好办,就不需要门子的“护官符”了。

探讨
家园 【讨论】双方责任

最后一句话有点道理,如果按我的推论,拐子已死,冯家吿起人来底气就比较不足。

但这恰恰跟原文是吻合的,即冯家只提薛蟠打死人,根本不提拐子的事。事后也轻松地用钱搞定。

可见拐子的确是被打死了。

家园 【原创】亮点八:学长贾瑞(下)

他的这个动作,叫做“觑”。

也就是说,他一边正常地说话,一边向王熙凤忽闪自己的眼睛。

王熙凤瞬间对这个动作进行了判断:

(1)贾瑞希望和她发生性关系。

(2)贾瑞明明知道这种关系是不正当的,是危险的。

然后,王熙凤笑了起来(书上说“假意含笑”,但是这个假意,贾瑞是不知道的,或者说不容易猜到的),回应道:

· “怨不得你哥哥时常提你,说你很好。今日见了,听你说这几句话儿,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和气的人了。这会子我要到太太们那里去,不得和你说话儿,等闲了咱们再说话儿罢。”

她的话中,有三个要点。首先,她把贾琏端了出来,说贾琏也是认可贾瑞,甚至喜欢贾瑞的。这在客观上大大减少了如果发生乱伦的风险性。

其次,说贾瑞聪明,证明贾瑞最初赏园时产生的心灵相通感,很可能是真实的。

再次,说贾瑞和气,说明王熙凤并不像外表显现的那样风光,她也有孤独的时候,也有需要男性真正体谅和关爱的时候。

贾瑞显然注意到了这三点。于是他提出上对方家里串门,这是很奇怪的,因为从他的目的分析,当然是到自己家里便于掌控。可能因为他父母双亡,家长爷爷又生活简朴,缺乏情调之追求,所以不宜带女性上门。

凤姐同意了,于是贾瑞已经心醉神迷(“那神情光景亦发不堪难看了”),而凤姐还温言照顾:

· “你快入席去罢,仔细他们拿住罚你酒。”

贾瑞半边身子麻木着,缓缓向前走去,回头发现王熙凤的脚步也故意放慢了许多。

* * *

* * *

见贾瑞远去,王熙凤发了一番狠:

· “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从这以后,王熙凤似乎没有多少时间考虑贾瑞的问题了。她来到戏楼上,跟尤氏、王夫人、邢夫人说笑,还点了一出叫做《还魂》的戏。随后的几天,她天天到宁府去看望日渐衰弱的秦可卿,贾瑞几次叫人上门探询,都是平儿她们接待的。这一天,王熙凤已经在和尤氏她们讨论“木头”(棺材)的问题,回家之后,才听到平儿说起贾瑞的事。

· “哼!这畜生合该作死,看他来了怎么样!”

这是王熙凤第一次有机会跟人谈论起贾瑞,而谈论的对象,是她的丫环平儿。平儿听完王熙凤的详细说明,非常激动:

· “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正说着,贾瑞亲自来了,可见他的消息还是灵通的。

此次王熙凤以家常便服见客,贾瑞再次“酥倒”。待问明贾琏之所以不回家,很可能因为在外边“牵绊”了,更加坚定了决心。双方半真半假地说几句情话,然后王熙凤说,这里不宜亲近,今晚夜半在“西边穿堂”见面。

贾瑞冻了一夜,回家见到贾代儒,编话说去舅舅家了。可见他还有个舅舅和舅妈,相对比较关心自己。尽管如此,仍然挨了爷爷狠狠的30多板子。他又冷又饿地在风中补功课,“其苦万状”。

然而与凤姐的园中一遇,竟成为他生命中的明灯。他再次“赴约”,满脑子胡思乱想,见到一个人,就抱进屋里亲嘴脱裤子,期待一举搞定。不料竟是两个侄子辈,被逼写了100两的借据不说,还泼了一头的屎尿。

贾瑞终于知道王熙凤对自己无心了,但仍不信人间如此绝情。他在几番折腾后病倒,一直病到春天,王夫人他们还比较关注贾瑞的病情,偏偏王熙凤不来劲,拿些药对付贾代儒。而此时的贾瑞,虽然惜命,却已吃什么药都无效了,只是忙着看“风月宝鉴”的镜子,一次又一次在梦中跟王熙凤合欢。临死前来的两个人,应该是地狱的公差。能了却了“夙愿”再下地狱受苦,贾瑞也算不白活一回。

家园 俺保留看法

冯家不提拐子的事,是因为拐子没有事!

如果拐子死了,门子会提的:“你们也把拐子打死了,一命抵一命,还告什么告?”——经济补偿想都别想!

事后冯家被“轻松地”用钱搞定,原因:

1、“民不与官争”,再告就不是告薛家,而是告贾雨村了。

2、冯家没人、没势。

3、“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元凶已死,不再追究。

另:谢宝!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家园 【原创】亮点九:黛玉刀锋

亮点九:黛玉刀锋

这一天,天降大雪。林黛玉在院中呆得无聊,来找薛宝钗。

荣府中人无数,为什么单单找一个宝钗?

首先,黛玉想找的是同龄人,身份比较对等的人。她首先排除了贾宝玉以外的全部男性,但是为什么没有去找贾家的小姐们呢,比如跟她性格相似的惜春?是否之前找过,效果并不好?不得而知。

其次,暂居贾府的薛家,有一种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东西 ----

· 且说宝玉来至梨香院中,先入薛姨妈室中来,正见薛姨妈打点针黹与丫鬟们呢。宝玉忙请了安,薛姨妈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笑说:“这们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

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妹,有地位又有钱,关键是她在贾家没有管理职责,所以非常轻松自在。她对于宝玉(可能还有其他孩子),是一种直率的关心和温情期待。当然,这和薛蟠整天不归家也有关系。

再次,薛宝钗没有别的弟兄姐妹,行事远比其他人单纯。同时由于环境的感染,又富有爱心。林黛玉不用作太多的比较,就会选择薛宝钗交朋友。其他的姐妹恐怕也一样。

这里的问题是:黛玉自己的姨妈哪去了?

根据书上的交待,黛玉做贾雨村学生的时候,其父是一个管盐的御史,不在本土(苏州),所以她的姨亲,都不在同一个城市。另据冷子兴说,黛玉似乎曾经有过三个姨妈,但先后去世,直到她母亲的去世,她的娘家一边的核心女性,彻底死绝。于是黛玉孤苦地落了一个寄宿舅家的下场。

总之,目前梨香院是最让她感觉到温暖的去处之一。她兴致勃勃,一摇一摆地走进来,忽见宝玉也在场,感受立刻不同:

· “嗳哟,我来的不巧了!”

原因很简单:贾宝玉恰恰是她目前和薛家最大的潜在矛盾激发点!

* * *

* * *

谁最关心这个问题呢?

只有一个人,薛姨妈。

所以黛玉自从进屋之后,每句话都是以薛姨妈为背景来说的。

· 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

· 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 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

· 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宝钗似乎不懂,但是黛玉认定薛姨妈是懂的。于是她必须把话说开来,向对方表明心迹。

贾宝玉,继续沉醉在对他的无边关爱之中 ----

· 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姨太太不知道,他性子又可恶,吃了酒更弄性。有一日老太太高兴了,又尽着他吃,什么日子又不许他吃,何苦我白赔在里面。”

薛姨妈终于也释怀了:

· “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

薛宝钗以高深的中医理论,说服贾宝玉多喝热酒。“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一副令人陶醉的关爱模样。但此时,出了一件事:

· 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紫鹃是林黛玉接触最多的一个人,也是同龄人,她知道林黛玉心中的冷。于是她让人送来手炉,不想让人看到林黛玉无人关怀的样子。林黛玉反应神速:

· “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一语双关,点出自己的确有些妒忌宝玉跟宝钗的关系,让旁人不要怀疑自己心机过深。

如此小女儿情态,果然让薛姨妈中计,以为自己平日看错了黛玉:

· “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 ……“你这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

随后李妈妈搬出贾政来阻止宝玉喝酒,黛玉的演技全面呈现,三面玲珑。李妈妈回了一句:你倒劝劝宝玉,他可能听你的啊!

这是黛玉极力要阻止的一句话,她瞬间变得尖刻无比 ----

· “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

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不能让薛姨妈怀疑自己。

但是戏演得过头了,薛姨妈和薛宝钗再没有跟黛玉主动说过话。黛玉发现情形不对,吃完饭就对宝玉说:

· “你走不走?”

然后又细心地给宝玉披上斗蓬。这一来,薛姨妈反而有些不放心了,于是坚持找两个年纪大的跟着他们。

黛玉陪同宝玉见贾母,再回到宝玉的住处,但是从头到尾,再没有人跟她说过一句话。

连宝玉很快都忘了她了。

家园 【原创】亮点十:千秋祖业

亮点十:千秋祖业

秦可卿是贾宝玉在灵界的正式妻子。当两人成亲之后,她在世俗人间的肉体生命就逐渐萎缩和消亡了。尽管如此,当她终于离开人世的时候,那种心痛的感觉仍然让贾宝玉狂吐一口鲜血。

之所以心痛,是因为秦可卿对于贾家的祖业仍有眷恋。虽然她在秦家都是抱养来的,但贾家集中了她对人世的全部知识和情感。她关注这里的人和事,于是她在阴阳交替的那个瞬间,找到了王熙凤:

· 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那么以她超然的眼光,究竟最关心哪个问题呢?秦可卿说:

“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1)贾家是一个百年老店

(2)贾家的传世宗旨,也就是核心企业文化是“诗书”,也就是以《诗经》《尚书》等五经所代表的传统文化

(3)如果以此种文化为内核的贾家也一并消亡,走不出历史循环的怪圈,则证明该文化本身是没有生命力的。即,华夏文化缺少内在的可持续性。

虽然王熙凤没读多少书,但听到秦可卿这番话,却“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可见,这件事本身也是她长久以来的生命寄托和价值追求。如今被秦可卿说破,她赶紧询问解决办法。

秦可卿指出了两条出路。

* * *

* * *

秦可卿的着眼点,非常奇怪:一是祭祀,二是教育。

当时,贾家也就是贾氏宗祠的祭祀已经做到了“四时”,也就是每个季节都有一段时间进行专门的族祭。但在秦可卿看来,祭祀远非仅仅一个礼仪和情感问题,它同样涉及到财政管理。具体的问题是:

(1)祭祀的水平会随着家族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2)贾家的几个顶梁,比如贾珍、贾赦、贾政诸家,哪个多出一些,哪个少出一些,容易发生争执

于是秦可卿提出在宗祠周围购买土地、兴建房舍的方案,然后由各家轮流掌管各年的祭祀活动。如此,即使贾家哪天真的败落了,祭祀的水平也能够维持,而只要“祭祀永继”,则贾家的香火,迟早有再次兴旺的一天!

这是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祭祀与教育是紧密相关的。在秦可卿的方案中,贾家的私塾就应当建在祠堂附近,使教育精神和宗教精神相互感染。将来的子孙,哪怕只是在周边务农,也永远不会忘记读书的重要性。

(究竟《诗经》《尚书》之中藏着什么如此重要的东西?贾代儒的教学方案效果不明显,是否就因为离宗祠太远?)

秦可卿离开了人间,而剩下的人,仍然要忧心于人间之事。首当其冲的是长房贾珍 ----

· 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

哭归哭,贾珍接下来,主要办理了几件事:

(1)花费1200两银子,给贾蓉捐了个御前侍卫,以确保葬礼上边“好看”(“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

(2)购买300僧道参与的大型法会,持续七七49天。主要目的是给秦可卿及周边灵魂“解罪”。

(3)安排贾家男性后人与当代名流进行高端会谈(女性协助)。

这些男性后人包括:贾代儒,代修,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扁,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

这些当代名流包括:大明宫掌宫内相、忠靖侯史鼎的夫人、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总理虚无寂静教门僧录司正堂、总理元始三一教门道录司正堂,缮国公(家人)、西安郡王(家人)、北静郡王、镇国公(家人)、理国公、齐国公,等等。

(4)全权委托王熙凤,保障以上程序的顺利进行,同时重建宁国府的管理文化。

王熙凤先后得到秦可卿和贾珍两个层面的委托,对此事的历史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于是施展所学,全情投入。

家园 特意百度了一下“臭死”一词

原来在半文言小说中用得还不少,并不是曹雪芹的杜撰的词。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限定每日要讨五十文钱,若少了一文,便打个臭死。”----经常打个“臭死”,显然并不是打死。

《水浒后传》第三十回:“你不知宋公明在浔阳楼饮酒,要鲜鱼做汤, 黑旋风强出头去取,被张顺泅得臭死么?” ----黑旋风显然不是被淹死的。

清 李渔 《比目鱼·偕亡》:“ 钱万贯倚势夺亲,一连逼死两命,看戏的大家动手,先打一箇臭死,然后拿去送官。”----抓去送官的,不可能是尸首吧?

家园 【讨论】曹雪芹不懂斷案

哈哈,服了。看來的確是曹雪芹自己沒有想到應該審問拐子。也可能那年代確有不少這種昏官。

家园 【原创】亮点十一:清代城郊的真实面貌

亮点十一:清代城郊的真实面貌

王熙凤的家族大丧项目管理,关注四大问题:

1. 人员统计; 2. 任务分派; 3. 财物申领; 4. 绩效考核

她认为,从这四个问题入手,就能够完成贾珍交给的重大任务,并且革新宁府的面貌。效果如何呢?有她自己和作者的两个观察角度:

(1)凤姐儿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

(2)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

可见,短期内的效果是显著的。但是平时的接待,理论上要服务于最终的送灵这个根本目的。所以到了这一天,真正的主角仍然是宁国府的贾珍等人,他们安排好了路上的一切。

· 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

从宁府到铁槛寺这段路途,两边的地产所有权归谁,并不明朗。但贾家拥有使用或租用权,是肯定的,因为各郡王府不可能分别跟当地的地主来谈租用问题,而应该是由贾家打包处理。然后按等级次序交给各王府,以方便他们装点和奏乐。

出城门不远处,有一户庄院,据两匹快马来报说,这里可以休息。于是王熙凤和贾宝玉下轿观赏农家乐。庄院规模不大,只有几间房舍,但显然是贾家的熟人,所以纷纷把房间让出来。一群婆姨姑娘们围着贾宝玉、王熙凤和秦钟指指点点。

然后王熙凤进入正堂跟主人交涉,贾宝玉则自己去玩,观察农家的物品。他发现了锹,镢,锄,犁等工具,但是似乎没有见到牛羊,可见当地的农业以小块耕种为主,不重视畜牧业,连鸡鸭都不太养殖。

某间屋内有个纺车,贾宝玉在此邂逅了泼辣的“二丫头”,非常有感觉,遭到了秦钟的嘲笑。这个18岁左右的二丫头,已经有了一个小兄弟,还不太会走路。旁边还有几个女孩。王熙凤则在这里换了件干净衣服。

种种迹象表明,这条路上贾家实际拥有的土地并不多,只租用了少量的地皮和房舍。而房主由于得到贾家的扶持,也就不需要从事大量的劳作,纺纱也是象征性的。但是他们对于生育后代,却非常地具有积极性。从后边铁槛寺住宿的情况看,多数族人选择住在寺内,王熙凤不愿意同住,只能住到水月庵去。而有钱的族人则自己找一个村庄。可见这一带的地皮资源还是很有价值,也比较紧张的。

* * *

* * *

这一段的城郊描写,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主题。前边已经看到,水月庵的净虚师太,殷勤走动于宁荣二府的上层,而她的真实能耐和资源量,在这一回才真正展示出来。

王熙凤进庵以后,她说了一个故事:

“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言,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

长安距离金陵一百多里,是个京郊县城,类似于今天的昌平通州。所以这个李衙内相当于昌平县长的妻弟。而原先定下的长安守备这门亲,则相当于昌平驻防部队的首长公子。总之,这是京郊两种(或三种)地头蛇势力之争。姓张的这位,也很有钱,但是二选其一的工作,让他非常难做。最初是倾向于部队首长的公子的,但是县长小舅子非常执着,一定要娶小金美女。而部队方面就比较豪放,派了些人来辱骂,使张家名誉扫地。张经理吞不下这口气,决定上北京找军方上级告状退亲。

王熙凤的老爸或叔叔是京城的节度使,统管军政大权,说起来跟长安县最有交情。但是这位净虚师太多了个心眼,她求王熙凤摆平这件事,用的是“府上”的资源,也就是贾府的资源。而王熙凤虽然一开始不肯,但一听净虚师太暗示这会有损贾府的威信,立刻发现这买卖不做白不做。于是她托一个手下(来旺儿),假冒贾琏之名,直接找到了长安节度使。而对方在京郊为官,早已多次欠贾家的情,觉得这件事仍然只是“小事”,远不足以还情。于是欣然应允,一个电话就让下属同意退亲了。

当然,此事的后果“非常严重”,因为小金美女和守备公子已有深交,于是相继殉情。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净虚师太是怎么惹上这件事的?

从前后文看,净虚师太与闻和参与此事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小金美女来到长安县的善才庵上香。此时的师太,如同一个深藏在教堂中的神父,专门倾听和介入世俗人等内心深处的故事。小金美女愿意跟她分享,王熙凤、王夫人她们又何尝不如此,一来二去,超越尘俗的师太竟然成为入世最深,也资源最广的一个人。所以当王熙凤出价“三千两”,她一口就答应了。这种痛快劲的背后,是张家人对她的最深层的信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连尼姑庵的主持你都不信(虽然水月庵也经营馒头生意),还能信谁呢?

不过,小尼姑智能并不喜欢这个地方。可能她并不了解师父的真实生存状态。她答应秦钟跟她偷欢的唯一条件,就是让她“出了这牢坑,离了这些人”。秦钟只管享乐,做完了就跑。没想到智能为了那一线“生机”,竟然又光着个头跑去城里找秦钟,结果被秦业赶了出来。这一私逃事件,导致秦业秦钟父子两人先后丧命,但智能离开水月庵、进入“城里”的决心,实在是大到了极点。

家园 【原创】亮点十二:孝之治

亮点十二:孝之治

家族的管理和延续,依靠祭祀和教育。那么国家(天下)的管理和延续依靠什么呢?

这个问题,在书中是由贾琏来回答的。贾琏护送林黛玉回来,立刻到王熙凤面前“述职”,在场的还有他的乳母。面对一群真正的“自己人”,贾琏讲出了一番道理:

· 贾琏道:“如今当今(圣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在儿女思想父母,是分所应当。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女儿,竟不能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此旨一下,谁不踊跃感戴?现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祐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岂不有八九分了?”

这一段话的史料价值很大,这里选取与国家治理有关的部分进行分析:

(1)当时的国家治理,有两大基本原则:一是等级,二是孝。等级贵贱是制度原则,孝是情感原则,二者有冲突,也有协作。

(2)与“孝”有关的同情心,在国家政治层面具有巨大的影响和杀伤力。皇帝从自己难以对父母尽孝,联想到自己的妻妾同样难以尽孝,再联想到天下人亦难以尽孝。这种对“父母病死而不能在身边”的恐惧,使全国上下一心。

(3)太上皇对于皇帝的施政评定,“孝”占了很大的一块。他相信皇帝只要能体会到孝的意义,就足以治理国家。

(4)由于“孝”这个相当私人领域的概念公然介入国家政治,所以中央政府被迫允许地方官员营造一个个足够方便的私人空间。而地方权贵在这方面都有极高的积极性。为什么?原因尚不清楚。

接下来,王熙凤和赵妈妈相继插嘴,继续阐述这一重大国家政治和外交问题:

· “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

· “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

· “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 “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 …… 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地方大员建设私人空间,事实上给帝王和其他高官提供了政治和外交的方便。皇帝巡游全国具有沟通和管理方面的意义,而地方官员“主动”提供皇帝在各地的居住地点,而不是由王室进行商业化的租用,这种礼仪程序本身也是“孝”的体现。毕竟,君臣和父子往往是连起来说的,而君与臣无论从直接血源的层面,还是间接血源的层面(华夏民族),都是割不断的。

另外,由于沿海地区在交通和外交上的特殊意义,它们在上下衔接方面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突出。所以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未必是“商业”的作用,而同样和地缘政治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在如此一个以“孝”为内涵,以沟通接待为外部表现的历史场景中,国家的“经济”得到了一种另类的发展。它和我们今天所讲的市场经济似乎没有一点关系,而纯然是传统礼仪和情感价值的“自然”延伸。但是,这些延伸的外部地带是否渐渐地构成一种变革性的力量呢?暂时还看不出来。但是赵妈妈的话有些奇怪:

· 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我从这句话中只体会到两个字:不爽。

* * *

* * *

贾琏无疑是此次亲省工程的总负责,但是具体的操作,落到了两个人手里。

一个是贾蓉,一个是贾蔷。(不应忘记,二人在贾瑞事件中立下大功)

他们的核心工作是:采购。采购项目包括:

· 演艺专家(教习)

· 女孩子

· 乐器

· 配套设施(花烛彩灯、帘栊帐幔等)

采购地点:苏州

现金支取处:甄家(存有贾家五万银子)

建园子,当然会涉及拆迁问题。首先受到影响的,是荣国府大量员工的住宅,他们的“群房”被全部拆掉,当然也会有重建的承诺和临时的居住点。另一个问题是大观园需要把两府直接打通,这就要消灭原有的小巷。万幸的是,这条小巷也属贾家私有,如果是“官道”,则势必引发新一轮的权力斗争。

水源是另一个关键问题:解决的办法,是继续使用从城北拐角墙下引来的一股“活水”。所谓活水,是指距离大河不远,人工渠道运输距离较短的水。如果距离太远就是“死水”,死水既不卫生,也不容易达到园林布景美观的要求。

材料齐备之后,具体的工程包括: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一个叫做山子野的资深园艺专家负责督造,而贾琏、赖大、来升(可能是来旺之父)、林之孝、吴新登、詹光、程日兴等往来奔跑,传递信息。由于人手有限,苏州采购的事落到了贾蔷一人身上,而贾蓉专心处理贵重的金银器皿。

唯一的闲人,叫做贾宝玉。宝玉这天听说秦钟病危,连忙过来探视,没想到秦钟挣扎着对他说出的最后一句话,却是要“立志功名,荣耀显达”。贾宝玉帐然若失。

家园 【原创】孝之治(中)

园子的建设,花了很长时间。终于有一天,贾政率领贾珍、宝玉和一帮年老“清客”,来游览此园。贾政瞬间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 ----

光有风景,没有题字。

为什么一定要有题字?贾政指出:

· “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可见,他并没有清楚地说明为什么一定要题字,只是暗示需要用文字来达到“有趣”“有色”的效果。趣,是一种主观的情感体验,更往往是多人之间的情感互通。有趣,则可以保证游园者不觉得寂寞。为什么会寂寞?要么是只有一人来游,要么是即使有多人,但心中空寂。总之贾政坚决认为文字,尤其是优美的文字能够解决这种无边的寂寞感觉。因为人如果寂寞了,连“色”也是很可能体会不到的。

按照这个逻辑,谁题的诗文好,谁就是最不觉得寂寞,最能感受到天地万物之情趣的人。贾宝玉是不是这样一个人呢?暂时还不知道,但是贾政公开承认,自己是从小就寂寞的:

· 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

从小就寂寞,而且年龄越大,只能越发寂寞。贾政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但是他知道一点,如果由自己来题字,很有可能把自己的寂寞一面过于刻板地暴露出来(“似不妥协”),不利于其他游园者的感受。所以,他想到了宝玉。

宝玉先用一个看似普通的“曲径通幽处”奠定了自己在诸儒生中的地位。但是当众人来到一处溪水上的亭阁时,他和贾政发生了直接的冲突:

· 贾政笑道:“……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

·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

宝玉貌似委婉,实则直率地指出,“泻”字不文雅。为何不文雅?因为它可能暗示性活动尤其是性高潮。性活动本来是好事,但是一个人如果把它挂在嘴上,处处暗示,则难免令人怀疑此人过于压抑和寂寞。何况这大观园存在的根本目的是给元春也就是贾政的女儿看的,这样的暗示更加不妥。

贾政比较愉快地接受了宝玉的批评,似乎并没有上心。但是后来在面对另一处风景(通外河的水闸)时,他像一个小孩一样暴露了自己的本心:

· “胡说,偏不用‘沁芳’二字!”

无论如何,经此鼓励,贾宝玉以为自己把握到父亲的内心,开始了连续的表演。

* * *

* * *

首先,贾宝玉批评“睢园雅迹”这个题词“太板腐”。

然后,他又说“杏花村”显得“俗陋不堪”,几乎把贾政气晕。他还找机会继续批判说:

· “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谓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这一段话,宝玉的批判对象绝不只是当地的布景,更是直接针对贾政而来。因为贾政前边才屡次表达了自己对此处的喜爱,而且提出应该挂一个酒幌(这想法的确够俗)。所以宝玉听完,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想法,这时找到机会,一吐而出。

那么宝玉的说法是否有道理呢?首先园林的布景本来就是人为,所以当然需要“人力穿凿”,关键是穿凿的水平如何。贾宝玉所要求的邻村、城郭、山脉、大河之源、隐寺这些元素,只有在纯粹自然的,也就是上帝所创造的景观中才可能出现,人类凭借自己的有限想象力,能够模仿一部分也就不错了。所以贾宝玉所批判的其实是建园这个项目本身,而他这方面的意见是贾政无论如何不能赞同(至少不能表面赞同)的。

因为贾政马上就发现了一个技术问题:光有庭院桌椅,没有帐幔陈设怎么行?也就是不仅要建筑,而且要装修。装修的事情,不是贾珍负责的,于是他赶紧把贾琏找来。

·贾琏见问,忙向靴桶取靴掖内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看了一看,回道:“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帘子二百挂昨日俱得了。外有猩猩毡帘二百挂,金丝藤红漆竹帘二百挂,黑漆竹帘二百挂,五彩线络盘花帘二百挂,每样得了一半,也不过秋天都全了。椅搭桌围床裙桌套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有些版本没有这段)

不难看出,贾琏的记录基本是按价格高低来排列先后次序的,这些帐帘中最昂贵的应该是第一种,即妆蟒绣堆,很可能是一种又大又厚的窗帘布或床单。刻丝弹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是既然“刻丝”,想必工艺是比较复杂的。总之各种内容都还没有做出来,可见贾家的此次工程既突然又浩大,超出了当地和附近工艺作坊的生产能力的总和。这种突然性,原本是从亲省政策一颁布就具有的特征。

但是,贾政明明问的是帐幔和陈设,为什么贾珍只把贾琏抓来说帐幔的事,同样重要的陈设怎么只字不提呢?(当然也非常含糊地提了一句:“那陈设的东西早已添了许多,自然临期合式陈设。”)不应忘记,金银古董是由他儿子贾蓉一个人在管的,贾蓉那边出了什么状况,是同样的生产能力有限还是一种谈判的拖延,或者是其他情况,暂时未知。

而这边,宝玉继续慷慨陈词,进行着他的普世批判:一会嘲笑众人只会套用桃花源典故而不知创新,一会讽刺他们不懂植物学,只知道“明月洲渚”这些感怀的俗套。当然,他也有些自己的本事:

· “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艹登}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蒳姜荨的,也有叫作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像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可见,贾宝玉并非不懂园艺,事实上他懂得很深,很专业。他在园中看到了杜若蘅芜这些东西,也就勾起了自己的兴致和知识积累,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山子野也是颇有些水平的。而且他们共同的知识积累,在于努力寻找现存的植物种类和古书记载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呢?暂时还没有答案。

家园 关于“妆蟒绣堆、刻丝弹墨”

妆指妆花,堆应指堆绒,刻丝一般写作缂丝,以上具体可百度词条。蟒、绣顾名思义可知。弹墨是用纸剪图案铺在布或丝绸上,再用颜色喷上形成图案。

强烈推荐楼主看下红楼梦脂评汇校本,比如其中这一段,(河里的颜色代码麻烦,脂批只能用黑体标出)

回道:“妆己夹:一字一句。、蟒、绣、堆,刻丝、弹墨己夹:二字一句
。脂评中有不少知识性的提示。

家园 【讨论】脂评本的价值

一字一句,二字一句,跟这里讨论的问题有关系吗?我没有看出你的解释有什么意义,百度同样扯淡。

如果需要知识,我在天涯红楼版块中贴了一些图,那些才是真正的知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