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难道本地孩子就没有学方言的权利? -- goodgunner

共:💬228 🌺910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江浙方言还是有点用的

普通话辅音没有浊音,对学习外语有些不利。

江浙方言有浊音,据说对今后学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还是有一点好处的。

小孩的教育,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从小让他们学习浊音的发音和分辨。

家园 江浙方言自己隔100公里就互相不通了....

江阴一个县级市,市区跟各乡镇都很难拿方言沟通,真的是一场悲剧。

英语倒是从6岁开始抓起,颇有效果。

家园 但是十几年前在上海学校教室里是明确规定禁止说上海话的

楼主这个帖子还真不能算是自立靶子自己打。

我说个2010年前后的事吧,如果你是上海人,应该知道这事。

一个上海广播电台里,忘了是交通台还是音乐台,两个DJ在主持节目,面向年轻人的节目嘛,主持风格就轻松随意一些,中间这两个DJ就有用上海话进行对话的片段,不是全部上海话,就是两人说着说着就用上海话聊上一段。这时候就有观众在这个节目的短信平台发评论:你们说什么上海话!我最讨厌听到你们上海人说上海话等等等等。

俩DJ也是年轻人,压不住火,就把这条短信在直播里念了出来,然后说了一句评论:这是在上海,如果你不喜欢上海话,那就请你团成一团,圆润的离开。

这事当时闹的挺大,算是个播出事故,DJ受到台里批评,并做出公开道歉,我觉得台里的处理是对的,这两个DJ确实没有做到更职业一些,没有考虑自己让这样的矛盾暴露在公众视野中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但是另一方面,我非常理解两个年轻人恼火的心情,我是上海人,我在上海说上海话,场合并没有不当之处,这样遭到指责,就是活该吗?这算不算是另一种歧视?

通宝推:春申君,
家园 作为上海人,感觉很莫名

楼主这篇是自己写的吗?我感觉文笔还是流畅的,就是内容经不起推敲。通篇看完就四个字:莫名其妙。

我是生在上海的上海人,除了出国就呆在上海了。我儿子8岁,二年级,他读幼儿园期间(官办的),学校从未禁止说沪语,老师也时常讲点上海话童谣。但我知道的所有家长都一律觉得老师还是多教点汉语拼音有用。相反,后来学拼音倒是被禁止了。家长会上几乎所有家长一律开骂。

为了避免空谈误国之嫌,楼主能不能具体指出幼儿园教育里去掉哪些内容改教沪语?只增不减?嫌小孩太轻松了咋的?

如果要进入小学语文课本,那么就更加需要具体内容了,到底去掉那几篇课文楼主觉得合适?是《数星星的孩子》还是《故乡的杨梅》?

现在很多新上海人甚至交钱去上沪语培训班,
我表示我肉眼没看见,就算有吧,沪语培训班的存在说明有市场需求,但我都很难看见,只能说明需求很小。请自行对比英语培训班。

有免费的沪语教育当然是大好事。

这世界上有免费的教育?纳税人掏钱罢了。

可不懂家乡话,能真正了解乡土文化吗?恐怕连老人讲的民间故事与俚语都听不懂。

能不能具体点,我妈反正说不出什么我儿子听不懂的民间故事,您说一个试试?

地域歧视也与方言无关

无关吗?我怎么觉得是正相关呢?请去看宽带山。

即使只是在上海暂住,了解一些上海话,接触点海派文化也无不可,既方便与本地孩子交流,也能就此拉近与上海的距离,没准以后哪天就能用得上。

没准哪天用得上的东西很多,小品相声剪纸诗朗诵钢琴围棋跆拳道,都去学点?真不是抬杠,我觉得我说的那几个还真比上海话有用。

说一千道一万,方言的消亡是自然而然的,原因就两字:没用。

工科生说法:从学习效用看,形成的有效社会生产力不足以弥补学习造成的社会成本,长期竞争下只会导致地区落后。

本来写到这里结束了,但我回帖时间少,今天再多说点。

我举一个极端点的方言保护的例子,就是我国北方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朝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相对优秀的一支,继承了东亚民族勤劳质朴吃苦耐劳的品性,和我们的对比性很强。

我国为了保护其地区性文化,不仅仅是允许其用朝鲜文教学,甚至高考也是允许用朝鲜文考试的。对比我们今天讨论的方言保护,是不是很极端呀?真的很极端,他们的这门方言完全是一门外语哦。可能大多数人还认为他们天生多一门外语,想必是优势占尽了吧,但我熟识的朝鲜族同胞对我表示很明确的反对,她认为从小的朝鲜语教育是对她竞争力的削弱而非增加,要知道她是当地最好高中的尖子生,汉语文是全班第一,即使如此她来上海读大学依然感觉汉语吃紧,甚至影响了多方面的人际交流,她多掌握的这门“方言”也真就剩下“说不定哪天有用”了。

我举此极端案例就是想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了一就要对二有所损伤,甘蔗就是没有两头甜。再外扯一点,连朝鲜族大妈看央视普通话节目都无问题,我真想不出哪个上海老人因为听不懂普通话生活有困难,地铁里搞什么上海话报站的意义真很大?

一种语言的强势地位是与其代表地区经济地位紧密相关的,比如90年代时候的粤语觉得好听,还不是因为某港。英语之所以大家赶鸭子去学,还不是因为美国?

上海这些年,准确说是上海人这些年的经济地位是与日俱减的,我是自己创业的,哪怕和上海人谈生意我们都用普通话,何况大多数生意伙伴都是外地的,甚至外国的。上海话真没看出用处来,我现在连买菜都改说普通话了。

我妈有时候叨叨我儿子上海话说不好,说不好又咋了呢?没觉得咋了呀,倒是担心他普通话说不准呢。我上海话说得比我儿子好一百倍了吧,可是我前鼻音后鼻音都搞不清,考普通话还不如他呢。

我平时写贴时间真不多,今天干脆再扯出去多写点。

楼主有没有想过,这几年高呼保护地区文化的是哪些地区?都有哪些特征?广东,上海为先,为什么?

我的看法与楼主交流一下。

本质上,因为这些地区是传统优越区,其民众拥有的优越感正在我们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被消灭,于是有意无意的把外来人作为原因,而把提升本地认同来保持优越感。本质和香港人的情况是一样的。

优越感被消灭的过程,尤其以房产为明显。上海人中流传一句话“上海人搬到乡下去,乡下人搬到上海来”这句话中很明显看出了上海人对外地人的歧视(称其为乡下人),但更重要的是反映出无知。我妈妈有一次在餐桌上说了这句话,我当即放下筷子反驳说“错,应该是有钱人到市区来,穷光蛋到郊区去”,有钱的上海人当然还是可以在市区买房的。我认为问题的本质是阶级矛盾。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而不是什么地域歧视矛盾。上一次上海的移民浪潮发生在解放前,当时的上海人被挤到郊区渐渐变成了“本地人”,今天的上海人不都是当时那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新上海人的后代吗?。改开后30年,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这种现象正在重演一次而已,而形成的新的阶级矛盾是南北方媒体都共同回避的话题,是否有意要往地域矛盾上转化,我拭目以待。

通宝推:jeanjoe,诸法空相,四四方方,夜郎国主,霹雳焦蛙,庄汀2,空格,灰灵,花大熊,Leono1,mingong,踢细胞,渡泸,黄世仁,Sheldon,乘波而来,红军迷,棹歌中流,洗心,mezhan,高地,presario2200,何求,方恨少,cngood,diamond,dfindy,赫然,此情可待成追忆,
家园 请仔细阅读楼主文章,他说的是学龄前

我儿子上幼儿园期间,没被禁止说过上海话。

家园 你举的这个例子恰恰说明场合不当

[URL=]我是上海人,我在上海说上海话,场合并没有不当之处,这样遭到指责,就是活该吗?[/URL]

说上海话没问题,但DJ当时场合不当,确实活该。

家园 这个这个,回去问问我家领导

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有没有这条规定

但同时我觉得,就算楼主错了,幼儿园没有禁止,但是学校禁止了,这就说明实际上他先说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抑制沪语的现象是存在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并无大错。

家园 令爱多大了?正在读幼儿园?
家园 一个上海本地的生活类休闲广播节目

我的理解是可以加入本地的文化特性的,在广州,在长沙,在郑州,包括在北京(我们都承认北京话不是普通话吧?)的广播电台里都普遍出现过当地方言的对话,DJ和DJ之间的,DJ单独的,DJ和听众之间的,至少这些都是我在出租车的收音机里听到的,他们都做错了吗?

家园 错不错,这应该由他的上级来判断吧

这属于价值观的分歧部分。讨论对错纯属浪费时间。

说难听点,给人打工就遵守规矩,否则自己辞职去干。我们自己工作中难道不是这样?

家园 我是说我老婆,不是女儿

当然我觉得你知道我在说谁呵呵。

我觉得我们两人的分歧在于你认为现在上海幼儿园没有抑制沪语,论据错误,故论点错误;而我认为上海教育体系里曾经长期存在抑制沪语的现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是现在还是十年前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确实导致孩子沪语表达能力受限,并且这种现象影响到现在。

我还是觉得我的观点更合理一些呵呵。

家园 赞一个!楼主作为资产阶级站在了劳动人民一边

非常同意你的看法。

方言作为沟通不便时代的产物,必然随着沟通的加快而消失。对抗这一趋势是徒劳而愚蠢的。

现在地域矛盾被有心人利用转移阶级矛盾,这是为什么地域一直是热门话题。

家园 虽然我不知道需要遵守的规矩明文是什么

但我猜这个规矩是允许这样类型的节目是允许方言出现的,而且不光上海,其他城市的电台的规矩也是这样的,否则无法解释其他城市的当地节目也出现当地方言的现象,他们并说方言并不是违返规矩。

他们的错误在于有人反感他们说方言,而他们把矛盾在直播中公开化,这是错误的,在这一点上违反了当DJ的规矩。

家园 我确实以为你说的是女儿,过去的事情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现在

你是针对我说楼主是否在自设靶子

我说是,你说不是

原因是现在已经没有这个靶子了,因为现在幼儿园没有限制。所以我才想知道你们女儿的幼儿园是否依然有限制。至于你老婆10年前是否有,这反而不重要了,因为这帖子是现在写现在。

家园 唉,靶子好像是小了点,但我还是觉得不是楼主设的

幼儿园没有限制,孩子的沪语就应该是自由的学习,语言最直接的学习是从父母那里,问题来了,父母小时候被限制学沪语,现在已经不能讲沪语了,怎么教?基于这种忧虑,才提出要在教育体系里面强化一下。

所以我说靶子还在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