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两部小说的人性特点说开去 -- 整合精神哲学

共:💬18 🌺6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家园 语言中没有其他办法

语言中没有其他办法,只能用一种概念去解释另一种概念,否则就无法解释了。

我之所以用情智神明,是因为它们符合易经的概念划分原理,可以界定得很清晰,很科学。虽然不熟的时候会麻烦一下,但熟悉了其实是很方便的工具。具体解释在我的网站里www.fanyizhexue.com

而且说到心理和心理的改进这些事,很难用生活中的语言来准确描述,能理解和感兴趣的人本来也不多,不如一开始就用科学语言描述清晰一些。

家园 你想说的是?

没太看懂,你想说的是神明也不算明心见性是吗?明心见性才能保住金身?

是的,神明也不算明心见性。或者说,达到神明境界,还不一定明心见性。

不过为什么说表述不妥?不懂。

你引述我的话要连续地看,那里是分三步的,第一步是达到神,第二部是达到明,第三步是超越神明达到明心见性。

如果是先达到明,后达到神,那也要超越神明后才能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在泛易哲学里也称为达到泛。

泛易哲学是很完美的,因为它按照易经原理对概念进行的完全分类,没有遗漏,也没有多余重复。

家园 谢谢博主!

博主前面说的让我明白了以前一直对宗教的迷惑,明明很多时候宗教是在迷惑人,但是这种迷惑有时候又是对社会、家庭、个人有好处的,但是心中的迷惑还是不解,特别是对比中西方对待宗教的形式后更是觉得一味的信神其实是自己寻找灵魂寄托的方式,神是在守护世人,是菩萨心肠,是慈悲。

我前面的理解是把“明心见性”理解成了“智”而已,所以觉得博主说得糊涂了,是我理解错了,抱歉!

“如果是先达到明,后达到神,那也要超越神明后才能明心见性”现实中慈悲心肠的人很多,可惜慈悲不一定换来人世间的幸福与喜悦,有时候好心办坏事情的多的是,佛教有慈悲,慈悲东南亚大地几千年也没有改变大部分人的命运,所以光有慈悲还是不行,还需要“明”,确实很少人能达到这种境界,达到那种境界也不一定有那种实力去改变什么。

不过博主从理论上还是把这个层次说得明白了,谢谢解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