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为什么美国的高科公司在中国本土的竞争中都不太成功? -- pendagun

共:💬37 🌺125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国对美国发动的互联网的舆论战基本上处于守势

中国对美国发动的互联网的舆论战基本上处于守势,这不是说信息及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不先进,而是说这种发动互联网舆论攻击不光要有技术方面的支持,而是说这方面主要是个意识形态输出和文化输出方面要处于强势地位,中宣部战五渣不完全是污蔑。

家园 关键是带路党太多

公开的秘密的,你如何发动攻势?

家园 美国高科技公司在中国为什么赚不到大钱?

美国高科技公司在中国为什么赚不到大钱?

首先说微软吧,1998年,比尔·盖茨对《财富》杂志说:“只要中国人做盗版(软件),我们希望他们可以盗版微软的。他们将会盗版上瘾,在接下来的十年,我们会想方法把盗版收回来。”十年之后,中国的盗版赢了,微软输了。2011年5月份,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沮丧地向员工承认,微软在拥有13亿人的中国的收入,还不如在荷兰的收入,而荷兰的人口不足1700万。“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的原因。

微软对中美的国情,文化方面的差别估计不足。一方面对于美国来说,法律方面的约束要比中国强得多,我估计1998年盖茨当时是这么想的:在中国已经盗版用惯微软的软件后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回来,但是当真微软想实施这种策略时,就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微软前期进入中国时也是屡屡打版权官司的,不过当时中国的版权法律不完善,也种方法也拿不到太多的钱,而且当时微软还处于放水养鱼的时期,所以也就没有太大的成果。第二阶段,通过与中国政府合作收取版权,一方面微软通过在中国投资,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对中国实行微软政府安全计划,在有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可以查看微软的部分源代码为条件,拿到了政府采购和OEM授权这两个方面收入,这期间还是过得比较滋润的。第三阶段,当微软想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下手时,就发现困难重重了,由于微软的定价策略完全脱离中国实际,个人用户可以说完全没有收上来的可能,微软在2008年时试探性的一次“盗版黑屏提示“事件,结果引起极大反弹,当时我在泡天涯论坛,结果基本上变成了一场社交狂欢,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对中小企业的版权官司好像也不容易,取证等各方面的成本也不低,还不一定能赢。这个时期由于斯诺登曝光棱镜计划,引起了中国政府的警惕,2014年政府采购全面封杀WIN8,同时正在取证微软垄断调查。

同时由于摩尔定律现在的计算性能对普通用户来说已经过剩(像我就已经7,8年没有换电脑了),而且智能手机日渐强大,同时新一代用户除了爱玩PC端游戏的,其它的用户已经越来越不依赖PC机了,PC市场日益萎缩。而微软的移动平台到现在为止,由于各种原因,不但收购诺基亚的策略完全失败,赔了一大笔银子,而且现在整个移动平台快被安卓和iOS灭门了。现在微软也急了,对WIN10搞免费升级政策(准备学苹果靠操作系统内的应用商店赚钱),同时布局AR,云计算,人工智能,搞SURFACE硬件系列等等。态度还是比较进取的,不过前途未知。

家园 这个是世界大形势,中宣部也难为

苏东倒台之后,共产都是原罪,这一步就已经落了下风。第二,自平方之后,tg一朝被蛇咬,对西方的思潮非常敏感,有时反应过度闹的草木皆兵。在这个大形势下,中宣部能在基本国门全开的条件下,做到今天这个水平,已经是奇迹了。

在逐渐与世界全面接轨的远期目标下,中宣部还要做到随时收放自如,形势有利就迈两步,形势不利就收紧,这个说起来容易,操作难度很大。而且随着口子越开越大,这个操作也越来越难。

意识形态输出现在提还太遥远,但是向东亚辐射现在可以逐步做。这里面有语言文化的难易,也有中国经济扩张的节奏问题,但是最终是要通过不依赖技术手段达到在意识形态有强大基础的程度,而且时不我待,现在互联网3.0来势凶猛,中国也在加紧科研。很快,脸书这些都是浮云,到时防火墙什么也挡不住,墙内互联网生态圈只有几年时间形成新的防御能力,否则软实力必须上个台阶。

通宝推:pendagun,
家园 中国的高科技消费市场还很小

真正能赚国人钱的高科技外国公司就是救人性命的医药器械试纸之类公司。

很多抗癌药都是外国公司垄断了。

中国的消费市场还是比较低级的,对优良品质的追求比较缺乏,

比如连个电饭锅这种必需品, 得都抄袭日本的,因为本土需求太小了。

在99.9%的电饭锅都在200人民币以下,你去卖一个2000人民币的电饭锅试试看。

一般高科技都是用在中高端的产品了,离大众生活远,比如稍微好点的圆珠笔啊, 玻璃金属做的高尔夫球杆啊, 施瓦洛世奇的首饰啊,, 这些都是在国内归为奢侈品了。

苹果手机高科技含量还是蛮高的,一般人其实也用不到里面的绝大部分功能,比如它那个全网通的天线设计,不是常出国换网的就不需要这个功能,大概也0.1%的用户有这个需求,但是苹果就花大代价做成了,这就是奢侈品。

互联网这个算不算高科技,各人表述,应该算是普通工业品了, 尽管入门门槛比较高。 淘宝,腾讯这个其实算是和现实社会结合比较好的。 本身算不上高科技。你看walmart有自己的卫星,他的it部门比很多互联网企业还要大, 有自己的大数据挖掘部门,也不能算高科技行业吧。

家园 话说这五毛五毛的

我说这网上传言的五毛们到底在哪儿啊?看现在的舆论形势,对体制不满的网民占相当大部分,其他支持政府的网民,一看言行,大多数都有自干五的特征。

家园 淘宝的中间件 (middleware) 是自己做的吗?

有人能介绍一下淘宝的中间件 (middleware) 是自己做的吗?

如果它的中间件是自己做的,那在这种级别的并发请求负荷下,还是非常厉害的。如果是买 IBM 或者 Oracle 的产品,那么这个功劳也算不到它头上吧。

高人请赐教。

家园 现在是自己做的

这个体量的公司,技术架构都是自己的。想找外边的人开发,人家也不愿意啊。这个东西做出来就只有你会买,别人都用不上。

家园 市场大,有自己的个性

我国的市场体量非常大,我国人民有自己独特的喜好。高科技公司,特别是软件公司,要贴近群众,迅速迭代才能成功。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如果是运营在中国,决策在美国。决策链会非常长,决定出来黄花菜早就凉了。如果高度放权在中国,又会出现两套班子的问题。假设国内团队提出一个功能需求,但欧美那边并不需要,是加还是不加?弄下来更像是重新开了一个公司。

举个例子。国内发短信有包月,随便发。美国跨运营商发短信要收高价,国内不会。whatsapp 这种软件国内群众就没有动力用。美国人喜欢一个软件一个功能。一个公司会有很多软件。中国人就喜欢平台,大包圆,什么都能干。

现在看下来,成功的大多是比较脱离消费者的公司,或者两边消费需求非常接近。高通其实在国内非常成功。楼主看到的只是高通决策失误加上物极必反。在国外也是一样。微软,Intel都是同理,并不是只在中国不行。

家园 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您说的是再往上一层 software | application 的层面吧。中间件 (如果是传统集群) 或者 PaaS (Platform-as-a-Service) 大型企业自己做的还真是凤毛菱角。并发压力高的时候也能扛得下来的中间件架构还真不是容易做的。君不见各大银行电信大都是 WebSphere 或者 WebLogic 家族的产品。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果淘宝自己的中间件做得好的话,那应该会拿出来产品化的。那可都是硬件软件褡着一起卖给企业级用户,远比客户端电商来钱的生意啊。且不说每年的 license fee,哪怕出问题了找人家 IBM 客户支持,开一个 ticket 就是一百美刀啊。

家园 华为有些全网通的手机还不到800元,这是奢侈品?
家园 淘宝并不需要Weblogic这种东西

阿里巴巴内部自己用的企业内部系统有可能跑在这个上面。淘宝本身是已经是不需要中间件了。再或者中间件这种架构做不出淘宝来。这东西没法产品化,首先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二是与公司紧密结合的高度特质化产品,极少有用户需要用如此高等级的产品。比如淘宝这个软件最直接的用户就是京东,一号店,苏宁。你敢卖吗,人家也不敢买。

说些题外话。科技公司有可能会把自己开发的技术写成论文,直接发表出来。人家也不缺这些钱,有人捧场把技术加以改进,自己也受益。比如现在很火的Hadoop大数据,初始就是Google发的三篇论文。后来Yahoo的人按照论文的理论自己做了实现,就是原始Hadoop,后来也是捐掉了,没有拿来自己挣钱。

家园 都是假的全网通。

目前只有苹果手机做到了真正的全网通。那么多波段集成到一起,其技术难度还是很大的。大概三星华为还得等3,4年才能做到这步。

家园 苹果是做it的

华为才是做通讯的,3g、4g都是华为有份苹果没份,这种东西苹果只能是买的,是苹果要向华为交专利费而不是相反,在这方面拿苹果和华为比该多蠢啊?这么说也许你还是不信,好吧,拿证据来。

家园 淘宝应该有一个叫做豆包的中间件

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发布控制系统。实际上个人看法是,BAT基本上都是基于分布式系统的,采用中心认证服务器+多接入服务器来实现的,这些技术基本上采用开源系统进行搭建,难点在于系统的整合和控制。目前来看,技术复杂度最高的国内系统应该就是12306了。

说实话,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应用层面,追踪和验证已有的技术。BAT的服务集群能力远远小于amazon,对于新技术的拓展能力可能还需要等待一线的工程师能够经济独立了才会有人去考虑,但是目前看可能性很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