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工业角度看语言】为什么说汉字汉语比所谓屈折语优越 -- 林风清逸

共:💬176 🌺1338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以埃及著名的俄克喜林库斯纸草为例

居然是在垃圾堆里发现的.....

千多年來,俄克喜林庫斯居民在城市範圍外,沙漠的多處地點傾倒垃圾。城市是建基於一條運河,而非尼羅河本身這一點是重要的;因為這意味著該地區,不會像沿河岸地區一樣,每年隨著尼羅河水位上升,而被洪水淹沒。運河乾涸,地下水位下降之後再沒有回升,加上尼羅河西面的地區幾乎不會下雨,所以俄克喜林庫斯的垃圾堆,逐漸被沙子覆蓋,然後被遺忘一千年。

因為希臘人和羅馬人對埃及施以官僚管治,加上俄克喜林庫斯是上埃及第十九諾姆的首府,所以傾卸場的物品包括大量的文件:會計賬目;報稅表;人口普查資料;發票;收據;行政、軍事、宗教、經濟、和政治問題的往來書信;各種證書和執照--所有這些都由政府辦事處定期清理出來,放在柳條編織的簍,然後傾倒在沙漠中。公民也把自己不想要的文件向傾卸場傾倒。因為紙莎草紙昂貴,紙張往往會重複使用:一份文件的一面可能是農場的帳目,另一面則是學生用的荷馬課文。因此,這些俄克喜林庫斯古卷(Oxyrhynchus Papyri),不但載有完整的俄克喜林庫斯的城市生活記錄,也記錄了它所屬的文明和帝國的生活面貌。

家园 比如荷马史诗

大家都知道古史诗本来是游吟诗人传唱的,最初都是口传,并无文本

泽諾多托斯(Zenodotus,前280年)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第一任館長。《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第一個校注者,並將其編為24卷。此外他还编订了《荷馬史詩用語彙釋》

荷马史诗.....是有极多考古文献证明的,基本上自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编订之后,就定本了,历代希腊人拿来作为学习文学的教材

这种把古代文本定本的工作,必然包括一部分创造在里面,须知拼音文字,各地读法拼法会略有不同,光是正字一项就是巨大的工作量。而对古代经典文本的定本,本身又是古典希腊语定型的一部分

家园 《西游记》《水浒传》

等一些小说,也基本类似,都是以前民间故事,戏曲,或者其中一些短片段流传,吴承恩,施耐庵既是创作者也是集大成的编者。

家园 语言效率不只是表达的效率,而且还要看接受理解的效率

甚至还包括学习掌握语言的效率。

哎,这次被那个李根同学害得的足足关在小黑屋一个多月,出来后第一帖就跟在这里了。

西西河这一个多月画风似乎有所变化了,刚看到脊梁硬同学在给同性恋贴献宝,这是太阳开始从西边出来的节奏么。

家园 讨论中的分歧,现场演示了孤立语比屈折语高级

  解甲网友的思维方式,包含了比较多的屈折语思维方式,加上记忆力不大好(比如林风清逸刚作过名词解释解甲又要求名词解释),所以不大适应汉语思维和交流。优点是有钻研问题的钻劲,所以就算错漏百出,也能有星星点点的思想火花。这种思维类型的优点不能小看,正是它造成了西方科学的兴盛。

  林风清逸觉得解甲奇怪,这个需要解释一下。

  屈折语思维方式,不适应汉语模块化思维。我曾经和解甲探讨过“弱者”一词,它是生活中常用词,本义只是“弱的人”,但在哪方面弱或全都弱要看上下文说明,比如弱者思维,就是说在思维方式上的弱者,经济上可能还是中产阶级,不是低保户。这是模块化语言的特点。而解甲则认定弱者的定义是“大多数方面都弱的人”,至少得是低保户吧,这跟日常用语中比如的“体力上的弱者思想可能很强悍”明显不同了。解甲实际上给“弱者”一词偷偷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在汉语看来是在偷换概念,但这就是屈折语的特点。比如foot的复数是feet,但是汉语单复数没有词形变化,屈折语思维就只好心里暗暗地认定“足”只是单数不能是复数,而“脚”只是复数不能是单数,这样他才感觉舒服,否则他无法进行思考。类似地,解甲就认定“弱者”大多数方面都弱,而“弱的人”则是某一方面弱。解甲的眼里事物多是对立的,他理解不了“没有限定所以并不对立”。一些更复杂一点的事情,比如简洁和准确之间也可以不对立,解甲就更无法理解了。

  解甲理解不了模块化思维,所以才认为“的地得、着了过”是汉语屈折化,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其实这些词正是模块化孤立语的特征。反正他也理解不了,就不多展开了。

  汉语思维能理解屈折语思维,而反之则不行,这也是汉语的一个重要优点。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并非对立的两种文明,因为中国能学好西方科学,而西方则无法学好中国优点,就是说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高级。

  汉语的缺点是什么?不是不准确,汉语也可以跟屈折语一样准确,而且由于注意了层次和分类,可以更准确。屈折语就好比憋在水里的人,总想着挣扎出水面,而汉语动不动就能出水面,所以挣扎的意志有时会减弱,就是说会打盹。有时打盹,就是缺点。总想着挣扎,则可以成为优点。不过挣扎不出水面,挣扎的成果也就只能给能出水面的当垫脚石。低级为高级服务,是天道自然。

通宝推:川宏,journal,秦波仁者,盲人摸象,
家园 这是古代吟唱民谣记录历史的模式

用吟唱的方式强行记忆,古已有之,功用是反应速度,缺乏的是对数字的直觉。大脑的结构造成的,东面占了便宜,西面就得不回来,语言这东西,没有什么优势不优势的,要看在什么环境条件下使用。

家园 我觉得你说的挺客观的

可读起来总感觉你在黑解甲兄

家园 然后呢?

表达效率,理解效率,嗯,然后呢,说明啥?

家园 模块化到了实现了口语标点功能。
通宝推:龙眼,
家园 复古派?
家园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连文字都看不懂,这效率也忒低了,还提什么优势。

家园 自己说话说一半,要别人脑补么?

语言效率不只是表达的效率,而且还要看接受理解的效率,甚至还包括学习掌握语言的效率。

你打算树一个什么样的靶子给别人打呢?

或者用你能理解的话说:

你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将自己的观点说清楚呢?

你是想说明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举一个类似的例子:交通效率不只是进入的效率,还要看流出的效率,甚至还包括熟悉交通规则的效率。这一句话说完,紧跟着是要有一个结论的,这个结论就是你想说明的内容。你想说明什么呢?是说明汉语式的交通效率更高,还是更低?

你没有说明,这就需要我们这些读者根据你的惯常表现来脑补。

然而如果这样脑补的话,你又可以说我们对你有偏见。

所以我要求你明明白白说出你的结论,不要将你应该做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

自己的话都不说,要别人去替你说,你也太懒了。

一个人对语言的使用能力,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你不能使用语言明白无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你的思维存在问题。你将自己脑子里想到的事情,等价于你表达给别人的事情,说明你不经常与别人合作,不经常做一些必须将意思准确无误传达给别人、要求别人执行的事情。这表明你缺乏与人进行准确交流的能力,在交流活动中,严重依赖他人对你的表达进行补全。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在行动中会经常被别人指挥,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我认为,你的思维经常处于自我满足的状态,而不是准确理解别人以及准确告知别人的状态。

话都说不囫囵,你交流能力不行。

家园 这的怪你自己,在一个文字狱的环境中

人逐渐就变成话说半句的交流方式了。你只要拿出解读新闻联播的功力,基本上都看得明白。那样不就是效率高的体现了么。

你脑补出来的,当然我就可以撇清责任了,花草都以你为靶子,这才是在文字狱中交流的学问呢。

其实你知足吧,西西河都快变成匿名网站了,你还认真的讨论汉语的问题,那还能是语言的问题么。

家园 无聊。

这个评价,是林兄之前给过我的。

我对您和林兄有个类似的观感,就是您二位所指出的我的问题,我往往觉得是您二位自己的写照。比如林兄这里又批评我使用话术,这里可以看到林兄有这样两个回复:其一曰非我之罪,其二曰不肯承认优点。我对话题的观点,是优点究竟有哪些,有多大程度,而林兄的回复,显然是把存在巨大且全面的优点当成默认前提,这种以自己的观点为基础抛出进一步结论来引导讨论方向的办法,何尝不是话术。

您这里又(我同样对这个又表示遗憾)批评我偷换概念,巧的很,我也觉得您惯于偷换概念。我并无兴趣对我们之前近乎拌嘴的讨论做您这种总结,但要重复一下之前讨论时我说过的话:我不认同您这种总结能代表我的意思,换言之,我认为您偷换了我讨论中的一些概念。

林兄的回复我没有做进一步回复,一方面,老实讲我和林兄也多次交流过,我觉得谈下去并不会产生什么新的见解;另一方面林兄的观点有其正面意义,而且林兄文采很好,至少回复可读性很强。而您这个回复与其说是就话题在讨论,我看来简直是在泄愤。我好奇一件事,我一个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虽然现在在英语环境,然而英语远远谈不上好(比如这个回复,用英语我未必写得出来)的人,如何能以“屈折语思维方式”为主导,以及这种“屈折语思维方式”究竟有哪些体现。

为免“拉一派打一派”的批评,我再多说几句,我觉得您二位共同的问题是“民科思维方式”,或者用古话说,思而不学的问题大了点。我这样说主观上并没有贬低的意思,而是自认为客观的评价,我在很多领域学而不思,并未见得高明。然而统计学规律指出,绝大多数的民科都是不靠谱的,所以我就当不靠谱处理了——真遇到靠谱的,那是我的运气。

通宝推:三笑,普鲁托,
家园 提气!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