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请教一下 -- 明心灵竹

共:💬40 🌺10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求助】请教一下

《金刚经》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这里这个 于此章句能生信心,的信心是指什么信心?

主要是我看佛教五毒 贪、嗔、痴、慢、疑。我本人是个怀疑论者,所以贪嗔痴慢要去我倒能理解,唯独这个疑我去不了,也没想去。

之前我一直以为金刚经里面的能生信心指的是无条件的去相信佛祖,这我做不到,不过后来我看到一种说法,说是这个信心是说相信如来说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得证”。如果只是相信这么一句我到是的确能生信心。

关键词(Tags): #金刚经
家园 就是信奉的信,不是自信的信

联系上下文,看他们在讨论什么,很多断章取义的谎言都可以识破。

问话是:“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后文也有:“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净信,用现代话讲就是彻底信奉、虔信。所以这个能生信心,这个信心是个词组而不是词,是“信的心”。讲的是信奉之心,净信则是虔信的意思,是“强烈的信奉之心”。

你原来的理解,“无条件的去相信佛祖”,是对的。

至于你后来提到的说法,本质上不过是具体化。

“无条件的去相信佛祖”,相信佛祖的什么呢?这个“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得证”就是具体的对象。当然了,这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得证”只是“佛祖”这一词所涵盖的诸多概念中的一个代表性的观点,不是全部。

哲学是工具,你问的这些问题不过就是哲学基本术语里面内涵、外延、周延的问题。

内涵就是一种事物的性质特点,外延就是内涵所实际对应的事物,或者说是外显之后表现(推延展开)形式。

周延则是指我们用语言所描述的内涵、也就是下的定义、是否能够准确包含对应的外延。周延是对内涵与外延是否相称做出的评判。我们平时所做的下定义、做判断的行为,读可以用周延与否来评判。

佛经属于一种杂糅了哲学、社会学的著作,由于其年代久远,还包含了历史学和语言学,乃至不同时代的文明史。

这些东西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产生时期过早,以至于所依据的文明支撑不足,所以很多观点的讨论都缺乏支撑,很容易架空。比如说,第一层讨论是依据现实及当时科学认识,第二层讨论就在第一层讨论的基础上延伸,第三层讨论是在第二层结论上继续延伸。其中第二层就已经是浮在空中了,第三层继续飞,就很容易出错。然后还有第四层……

读这些作品,很容易发现许多东西需要强行脑补。你读佛经,应该有这个经验。

还会发现有很多逻辑上的断链,几个孤立的逻辑链,好像有关系,但是连不起来,只能用大而化之的道理强行归并。

这种东西读多了,容易搅乱脑子里的逻辑链。

不过这毕竟是头脑训练,相对于一般人要活跃很多,碾一般人足够了。而且积累了大量散碎的逻辑资料,在面对逻辑思维较为严密的对手时,利用见多识广的优势,在对战时可以将这些似是而非的理论突出奇兵,利用逻辑严密的对手短时间内不能理清逻辑关系的正常卡顿,将对手卡死,从而宣告胜利。由此会出现对手始终不服气,屡次挑战,而屡次被新的奇谈击败,最终高僧踩着对方的肩膀,以连胜而成名的现象。

其实关键就是逻辑链是断的,而且不断转移话题。又杂又乱,以乱破治,就胜了。

以乱破治的客观基础,就是这些都是空对空,不是实际的东西。实践中,不行就是不行。所以高僧大德通常都是以辩说为必然的,而不能在实践中推行自己的修炼成果。这些高僧大部分获得的利益都是寺庙香火鼎盛,问题是香火鼎盛是学佛的目的吗?言行根本对不上。

通宝推:李根,天河行,楚庄王,
家园 信愿戒定慧

这5个字是5个状态和行为,而不是出发点到终止点,或者说是有因果关系。你可看着他是一个无限的循环螺旋向上的关系。但也不究竟。

就象磨一个粗糙的铜镜,越磨越亮,最后磨没了,也就玩完了,那还管你信还是不信。

没读过什么经书,瞎琢磨的,不要当成建议或道理。阿弥陀佛

家园 联系上下文

应该就是对于“如是言说章句”的信心。

比如,看见一本书,我们常常会怀疑,这里是不是印刷错误了,那里是不是作者当时糊涂了。觉得自己不明白的时候,通常会不信;如果明白了道理,通常就会信了。换句话说,如果觉得作者说的东西对,觉得说得很好,就对书里面的对应文字很有信心了。

家园 老兄瞧不起各种宗教

这很正常,我还瞧不上儒家的治国水平呢,但是不妨碍我学习儒家用来学习认知世界的方法。佛经也一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嘛,比如老兄说他们言行对不上, 佛经上不就早说过“末法时代,魔会披上袈裟在庙里”嘛。这种东西不管要看他怎么说还得看我怎么理解

家园 末法时代的时间范围

一说起佛法与现实对应不上的事情就拿末法时代解释,遂对末法时代这个词生有疑问,就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结束,总该明确什么时候开始吧?感觉从有信史起就没好过。。

另外林老兄对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见解是好事,信特定的宗教也是一种住相,逻辑可以自洽的是高人,信什么倒在其次。

通宝推:林风清逸,
家园

所有的宗教,只要存在的时间够长,总能强行解释。

我主要是自己心理那一关过不去,甭管是什么宗教我都没法全信,然而一点都不信又寸步难行。

家园 站在围墙外面想看墙内的演出

是很尴尬的事情

家园 消耗性的阅读和建设性的阅读是两回事

老兄瞧不起各种宗教,这很正常,我还瞧不上儒家的治国水平呢,但是不妨碍我学习儒家用来学习认知世界的方法。

之前的帖子我谈了很多,如果你只记得“老兄瞧不起各种宗教”,那就中了“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得证”中的“执着”二字。

佛经也一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嘛,比如老兄说他们言行对不上, 佛经上不就早说过“末法时代,魔会披上袈裟在庙里”嘛。

这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很好,但是如果你只取“老兄说他们言行对不上”,那我觉得你去的糟粕有点多,剩下的也没什么好取的了。

这种东西不管要看他怎么说还得看我怎么理解

我的回复虽然长,但是针对你的帖子说了很多东西;你的回复虽然短,但是针对我的帖子其实什么都没说。因为你这么多回复本质上就是仅仅说了“老兄瞧不起各种宗教”这几个字。而这几个字,在你不看我的回复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等于说没看我的帖子。所以我这帖子算是抛媚眼给不看的人了。

我实际上讲了三件事。第一,你提的问题怎么解答;第二,解读工具是什么;第三,从对逻辑思维的影响上,谈阅读佛经对读者的影响和佛经使用者在讨论过程中的用法特点。

前文已经分析了,这三个点你都没理解到。

第一个不说了,已经说过了。第二个,逻辑学是哲学工具。这是个很基本的常识,已经稍微介绍过了,敏感的人已经会主动去找逻辑学书籍学习了,不敏感的人抓住内涵外延周延三个概念也可以做很多事了。第三个,佛经有很多逻辑断链的问题,以及以乱破治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范围较广,具体到阅读佛经一事上,进一步压缩其范围,其实就是一个“消耗读者自身原有逻辑性的消耗性阅读”问题。这个可以再展开一点说。

阅读,一般认为是有益的。但是这个有益的看法过于笼统。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是有益的。事例很多,玆不赘述。缩小其范围,具体来说,从阅读对读者自身逻辑思维能力水平的影响来讲,条理分明、逻辑清晰、前后连贯的文章,阅读之后可以提升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杂乱无章、逻辑混乱、颠三倒四的文章,阅读之后可以明显降低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么多年的阅读过程中,我逐渐注意到,有的书读过之后,明显感到头脑昏沉,思维乱成一锅粥;而有的书读过之后,则在疲劳之后出现了敏锐感。写读后感的时候,明显发现前者涉及的事情东拉西扯千头万绪,批判的时候挖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千疮百孔;而后者很多时候不需要写读后感,一写就基本上变成纯粹的称赞了,工具性的文章甚至可以直接用来组成框架、或者剖析别的事情。佛经的特色就是支离破碎的东西特别多,相互之间存在若有若无的联系的短逻辑链和逻辑断链都特别多。佛经使用者在与逻辑性强的批判者论战时,会因为对手的逻辑严密而提升自己对佛经材料的逻辑优化,而对手却会因为佛经一方杂乱无章而陷入游走不定的战略态势,甚至因为对手的逻辑混乱而产生混乱。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你的提问。你举出的材料实际上已经很明确地指出这个信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但是你还要问。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你被佛经本身的逻辑混乱,带得逻辑混乱了。

而且还有一个点,我在上一个帖子里讲了:

佛经属于一种杂糅了哲学、社会学的著作,由于其年代久远,还包含了历史学和语言学,乃至不同时代的文明史。

为什么提语言学?因为必须较好地掌握文言文,才能较好地了解佛经这种半文半白的文体。我在开头就讲了:

这个信心是个词组而不是词,是“信的心”。

“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乃至一念生净信者”,三个“信”是一个意思。有人会问,那“信心”是怎么回事?解答很简单,这个信心是个词组,不是词,是“信的心”。词组懂吗?词组,这个概念又是一个基础工具。这是语言学上的基本工具之一。词是词,词组是词组。词组成的短语叫做词组。四个字的是词组,两个字的也可以是词组。这个“信心”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信心”是两回事。古代汉语喜欢单字为词,现代汉语则喜欢双字为词。如果不懂语言学,或者至少不懂古代汉语,那么就必然遇到障碍。

所以不懂佛经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大量的阅读工具。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乃至文明史,缺得越多,读得越困难。

很多人不太明白,为什么一个有很多干货的帖子,也可以是水军帖。原因很简单,很多文章,他们的构筑方式就是搭好框架,然后随意填充材料。想砸晕读者,那就用正规权威的材料;想鼓动读者,那就使用大量煽动词汇;想扰乱对手,那就夹杂尖锐但不展开的观点……至于各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玩法就更多了。

佛经本质上就是一个有大量干货的宣传材料。这些干货有价值吗?有价值。没价值吗?也没价值。因为都是被裁剪运用的。比如说,有一个经典的案例,藏传佛教写了本历史书,记载西藏历史,书里记载,唐军以数千之众杀进拉萨,火烧布达拉宫。问题是唐朝没有这样的记载。这段记载里面能够坐实是真的内容,只有人名和地名,以及唐朝和吐蕃确实打过仗,其他的,兵力,过程,作战地点,事件,全都是假的,连时间都对不上。因为这个记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在最后说,打得吐蕃抱头鼠窜的唐军,被藏传佛教召唤的神佛给干掉了。我把事情说这么明白,你当然会说,藏传佛教这是在吹牛,在骗人,是假的。那要是换个玩法呢?

罗马教皇说,阿提拉之所以退出亚平宁半岛,全是因为教皇感化了他。

这个事儿,你信,还是不信?

这个事儿能坐实的,除了人名和地名,还有阿提拉的确打过来和的确撤走了这两件事。但是究竟是教皇感化了他,还是教皇投降了他呢?教皇反正说自己立功了,没说自己投敌了。你难道还能找阿提拉留下的历史记载去对照吗?不能,因为阿提拉没留记载。后来教皇还搞了个假文件建立了教皇国。

佛经记载了很多事情,可以说里面除了糟粕还有点精华。多见识点事情是可以开拓思维的,所以看看佛经也无所谓。但是,在这种混杂着各种伪饰的东西上翻好东西,有点事倍功半。

披沙简金,或可见宝,我不反对。聚沙为塔,以为通途,未免夸张。

通宝推:天河行,
家园 想借助工具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
家园 我可不是没看你的帖子

主要是你回复的好多,我要一个一个回复需要一点一点的把自己的体系写出来,太麻烦(其实我是写了一段,觉得写得不好,就删了)。至于逻辑这个东西,老兄啊逻辑不是万能的,算了我晚上想好了再回复吧。

家园 我有一法

人的种种情绪,皆源于贪生怕死,畏惧死亡是最最纯粹的心理,其他情绪不过是在畏惧死亡的心理上人脑展开的想象罢了。一切恐惧害怕怀疑犹豫自我否定瞻前顾后,无非出于想象。遇到事,别管那么多,更别想那么多,别自己把自己吓住了,脑子只要处理眼下的信息输入,然后化为行动输出即可。

至于佛经,牢记心经的几句话即可。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家园 怀疑论怀疑别人,也怀疑自己,所以很难踏出证信一步。

证信的第一步其实是自信。思辨证得自信的方式有几种, 我思故我在比较出名,苦修获得自信是另一种常见道路,还有获得社会肯定反过来强化自信(成功学)也算,实践论其实也是。当然其实别人的自证自信道路,对个人的自证自信过程都是噪音,怀疑论屏蔽噪音的效果不错。

家园 刚好有个好玩的:工具的使用花式

英国Channel 4电视台Cathy Newman采访Jordan Peterson

《上》

《下》

通宝推:林风清逸,
家园 这里的信不是说无条件相信的信

这里的信不是说无条件相信的信,是指体证后的信,老修曾说过一段话,引用过来说一下,大意就是,当你看到一堆狗屎,你还会思考该不该去吃吗?绝对不会了。。这时才是真正起信的信。。。

信,经里主要是三个,对佛法僧的起信,其实是一回事,这里的僧不能理解为单独的僧人,个体来说,依阿含经里所说,只有证果后的僧人才是僧,一般意义上是指僧团。。。

“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注意这话的条件,戒是前提,学佛绝不是学知识体系的,主要还是实践,核心归拢就“戒定慧”三个字,思维上也不是去建构一个新的信仰逻辑体系的过程。。

金刚经心经虽然影响很大,但很容易陷入玄谈里面,最好懂并容易实际执行的是阿含经。。按老修的建议,金刚经心经也只是诵读不要去琢磨研究思考,理由很简单,真证到的一看就懂,(如慧能那种,都不识字听别人诵几句就明白了起信了。)不懂的就是不懂,最怕的是反复琢磨研究以为懂了,这种会把自己牢牢困死在自己思维逻辑圈子里兜圈子的。。

归结点还是戒定慧,就是啥书不读,能持好戒的也不多的。。

当成一连串的地图路标看经,自己看地图去实际走的方式看经,实际按路标到地方了一看,看到了,信自然就有了,没看到,就是你深信地图无比正确,也隔了一层,还是在思维意识里面,也算信吧,但这个信不是真的信。。。

葛拉玛经里这样说

「葛拉玛人!你们听着:01. 不可因为「常常听人这么传说」就信以为真。(或不实谣言故。)02. 不可因为「是大家遵奉的传统」就信以为真。(或误谬荒诞故。)03. 不可因为「是普遍相信的报告」就信以为真。(或难免疏漏故。)04. 不可因为「是有经典作依据的」就信以为真。(所载非无疑故。)05. 不可因为「符合于逻辑的推测」就信以为真。(逻辑有时穷故。)06. 不可因为「符合于常识的判断」就信以为真。(常识非真常故。)07. 不可因为「符合于模拟的推论」就信以为真。(物类各有道故。)08. 不可因为「和自己的观点吻合」就信以为真。(或成见偏见故。)09. 不可因为「符合的机率非常高」就信以为真。(或挂万漏一故。)10. 不可因为「是导师或权威所说」就信以为真。(仰慕失理智故。)

葛拉玛人!当你自己确切知道:‘某些事物是不好的、是错的、是被明智者谴责的或者相信之后会带来损害和苦恼’,那么你们就应当舍弃它们。

通宝推:明心灵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