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 -- old

共:💬37 🌺200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美元体系就是制裁体系

老美一声令下,所有国家立刻停止和伊朗的商业来往。不需要派出大兵,端着刺刀,冲进公司总裁办公室来确保这个命令的执行。整个制度已经是凌驾在暴力机器上的上层建筑。中兴已经更换高层,中国政府就是想保,也是无可奈何。宣布对俄国,中国单个公司和个人的经济制裁本身就是贸易战,美国已经赢了很久了。中国,和俄国能对美国公司宣布制裁吗?叙利亚宣布不让欧美公司参与战后重建这种微弱的抗议都比中俄的声音要响。

为了实现新的全球化而脱离全球化,为了反帝而变成新的帝国主义就是历史的车轮本身。中华复兴需要打碎世界的鄙视链,能重新捡起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集体想象吗?

家园 封建王朝有封建特权

王朝坐稳到发展,哪怕是我们历史上被人诟病为封建王朝的国度,所治理的人和土地就一直具有商品属性。(我不明白为何把他们扣上封建的帽子?)

中国革命发生的晚,而且一步到位了,不是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所以,不妨看看西方所谓的资产阶级革命,比较一下那些革命前后,到底革命掉了哪些东西,就能理解什么是封建了。

随便想到几点----

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农奴制被废除,资本主义社会有饿死的自由

法律上(理论上)的平等,(理论上)德国总理不能随手抽我一鞭子

税务义务的平等,僧侣和贵族没有免税权

等等,等等

如果用

所治理的人和土地就一直具有商品属性

作为资本主义的定义的话,那么中国古代比西方古代,在某种意义上要更资本主义一点。

但是封建特权并不少。

家园 发重,删

家园 就是市民社会问题

恕我直接,你在这里提出的这些个问题,基本原因还是书读太少。

在马克思那边很明确,作为资本主义的原型,市民社会的典范就是古罗马的市民社会。无产阶级和资本这些术语都来自于对罗马法的借用,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明确把推动社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社会交往(Verkehr)归于市民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因就是生产发展之后的分工,以及分工所带来的城乡对立,而市民社会就是这种分工的产物。似乎是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历史发展的目的因都是要把市民社会彻底实现出来,变成完全的资本主义。

所以,你这里提到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商品、货币和交换也产生了重要作用,这本身也是马恩市民社会理论的应有之义。而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产生,也是由于对资本和交换的全过程缺乏整体的把握。

另外什么是资本,这个在《资本论》里边也是很明确的基本概念。资本就是用于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

家园 商品社会(1)对科学原理的探索为何在西方兴起并结果?

其实这跟社会意识信仰或宗教有着重大的关联。

中西历史的社会意识信仰发展中两个重要人物,孔子和耶稣都构建了自己的理论,并且推广范围很大。但是两个人理论的核心逻辑却是不一样的。

孔子的理论本质是要协调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矛盾,在这个基础上扩展到对双方社会行为和意识的规范。

而耶稣的理论本质是唯我独尊,然后在基础上构建各种理念规则。按理说,耶稣那个时代很多诸侯国以及部落都有自己的神,最后人们为何都选择信仰基督教呢?

这里面有一个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

人类从诞生,是属于物的属性,此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可以把对方作为食物吃掉。随着历史发展人类劳动能力被挖掘出来,这时此前用来食用的人就成为了劳动工具。之后的路径我们就清楚了,随着交换的发展尤其是货币的使用,这些工具就被现在的概念定义为奴隶。奴隶仍然是物的属性,但是属性从之前的食物、劳动工具,最后定义为财产或者说是可交换的商品。而一直存在的无论诸侯国还是部落的神谕都是支持食物、工具、财产这个物属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直到耶稣宗教理论的出现,这个理论的逻辑却把物这个东西按照劳动(物质)和意识(精神)两个维度给分开了。可以说这个时候,属性是食物、工具、财产这个的物才真正的被定义成为一个人。这是基督教能够被那个时代的大众广泛认同的根本原因。

中国孔子的儒家理论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所不同的就是创造了协调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关系的理论。(说到这里,我们不妨翻看一下中西的殉葬制度,看一看里面的轨迹)

一个理论从认同到发展,逻辑不同走的路径就不同。结果就是历史进程不同。

耶稣唯我独尊的理论,推动了后来西方王权和宗教的持续战争和宗教矛盾及分裂。直到文艺复兴,双方才开始被迫归于平静。

孔子的理论在汉朝才出现一段兴隆接着就归于沉寂。随后在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的进入和道教的产生很类似基督教的崛起,不过我们再看那段历史是多么混乱,而那时人的属性该归结于什么呢?还有政权和佛教的多次冲突也历历在目,这是因为佛教的理论逻辑与基督教类似,也是唯我独尊。当然后来被改造了。

随后的隋唐,儒家也没太多用武之地。到了唐末和五代十国,儒家开始融合佛道理论,于是宋朝大放异彩。这时一个重要武器终于被儒家开始应用并逐渐得心应手,这就是隋朝推出的科举制度。这时,科举考试在考自己的理论,擢升者将进入朝廷掌握权力。相当去做了公务员。又信仰同种理论、又是做官,那在商业社会还不是游刃有余的存在。这是新的党争出现了,就是官僚和王权的斗争。

说到这里,为何儒家走了一条这样的历史路径?除了上面协调性的逻辑理论还有什么原因呢?那就不得不从商品社会概念下的物质世界这个维度来分析,在奴隶被赋予财产属性之后的历史发展了。

我们历史清晰的记录着,一种人物附属关系的延续,奴隶、仆从、门客,他们这些社会关系位置伴随着王亲皇贵、门阀世家的延续而延续,所以这种延续就是推动一种相应政权模式的进一步延续。而这种延续直到唐末五代十国这段历史才被彻底打断。到了宋朝就完全消失了。而这种延续,甚至让隋朝推出的科举制度在很久的时间段内也无法惠及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我们读下唐朝历史,连魏征、房玄龄和皇亲国戚都想攀上世家门阀的高枝,可想见当时普通人能够奋斗的范围状况是个什么样子。

我们再来看西方的基督教,在面对蒙古大军的侵入压力和各种先进科技和理念的冲击下,欧洲出现了一片混乱。不仅宗教和王权的争斗,还有宗教内部的争斗,并逐渐激烈,一直持续到元朝的毁灭。(上一次混乱是匈奴的西征而导致日耳曼的入侵。)

此时连接着中世纪结束,于是宗教找回自尊的文艺复兴行动开始了。但是此时却涌现出一个最可怕的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意识,这是之后西方历史发展的直接根源依据。我们上面说到宗教的逻辑核心是唯我独尊,于是要推翻其对自身的束缚首要的就是推翻他的思想理论的根源,于是人文主义者就开始对自然界新的奋力探索并把结果作为自己踢开宗教的理论。没想到,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窗户——科技之窗。

后来的发展呢?

家园 你是书读的太多,思维根本走不出来了。
家园 商品社会(2)商品社会是否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解放过程?

我们分析人类社会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入手,分析人类社会中的人也是如此。

对中西所有理论和概念,要做到先放下,在捡有用的拿起来。我认为马克思有两个伟大的贡献,其一是指出劳动力(人)被商品化之后的历史影响。其二是来源于前一个贡献的逻辑,推导出剩余价值理论或者说剥削状态,但是马克思对此逻辑描述的局限性体现在时代局限、地域局限上面。所以我们在分析完整历史走向的时候,要把一些逻辑和概念全部放下。资本、资本阶级、工人阶级,都是如此。

好了,我这里分析的逻辑是来自马克思第一个贡献,即人类商品化的历程。我们可以把人类社会中的中西文明重新划分一下历史阶段,商品社会之前的历史阶段、商品社会阶段,以及商品社会消失之后的三个阶段。然后对应阶段找到两个维度(物质和精神)各自在现实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最后,在这两个轨迹之中寻找人类的存在形式和进化形式。

我们不要轻易的应用和定义某个概念,只用更加直白的词汇去描述它。

上文提到了一个逻辑,人类是如何从物的属性走到人这个属性的。这里面包括,

1.劳动的出现 2.交换的出现 3.货币的使用 4.信仰(宗教)把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的分离

若用这个逻辑看,真正作为一个人进入商业社会阶段,就是一种解放。因为从身心都被控制的奴隶走向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的分离并随着历史各自发展,这是一种对人的束缚力的降低。

待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