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商品房本是善政 -- 审度

共:💬70 🌺200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是监管出了问题

中国从福利分房到商品房的转变,确实是个善政,解决了大多数人对住房改善的美好需求。内在原因就是商品房由计划经济改市场经济。

盖房子能挣钱,于是盖房的人就多了,于是大家的选择也多了。

现在为啥出问题了?

首先,94年住建部搞了个《住房管理预售制》,本质上就是加杠杆,5000万资本的人就能撬动5亿的地产项目,这加快房地产发展。本着大家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是善政。

这个其实也没啥,因为又搞了第三方银行监管资金的制度,这也是善政,防止资金滥用。

可是,不择手段地追逐利润——资本主义的恶一直都存在,而遏制此恶的监管出了问题,甚至监管与房地产商沆瀣一气。于是,善政终于露出了“恶政”的尊容😨😨

其实,对于人来说,善恶的念头一直都在,就看外部环境了。

通宝推:审度,
家园 金融这块不能怪监管

现代金融系统的运行逻辑的核心其实是“选择在什么时候退场赖账”。监管者只要认同“现代金融”的这套逻辑,那就一定不给力。

除非要求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不得破产,无限责任,后代连坐。

家园 能监管房地产的部门很多

住建局,有的叫房管局

监管资金的银行

监管银行的银保监会

……

这些都是政府、企业官员,所以,说远点还有纪委也算监管者。

问题是,讲内心话,没有人是站在买房者这边的,站中间的都没有。

否则,不会出事。

续二
家园 土地兼并及土地增值税

为什么已经土地国有制了还会发生封建社会常见的土地兼并,土增税并不是所有交易都收缴。

简单说,土地及建筑增值是国家持续的投入,为什么不把土地及土地上建筑的交易都收土增税,如转让 转租等。在房产税、增值税中按土地面积、使用期限设置一参数。

再用制度平衡,当国有股份占比大于60%以上时土增税才按比例优惠,而私企加大税收,引导企业加盟国有集团。土地使用权其实在租借土地,当土地使用权到期(70或50年)时国家按无偿收回土地。

家园 所以地方除了卖地再加收土增税范围,继续社会主义改造。
家园 你是想把自由迁徙的概念

定义为户籍吗?也可以,那就说说户籍。

如果你定义,户籍可自由迁徙,才是法律意义上的自由迁徙,那么解决办法包括且不限于:

1,因婚嫁发生户口迁徙

2,因亲属关系投靠发生户口迁徙

3,因工作/读书需要发生户口迁徙

4,因人才引进/积分落户等特殊政策发生户口迁徙

5,因购房发生户口迁徙

……

……

以上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户籍管理操作,实际上,各个地方政府,出于自身需要,还会制定各种各样的户籍政策和制度,不一而足,比如,现在为了抢人,又发明了“学历落户”,以及,国家鼓励中小型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就说你讲的买房落户,中国房地产市场化大概在2000年左右开启,但买房可落户的政策并不是马上就有的,而是有一个过程,各个地方的执行和落地,在时间上和细节上千差万别,最重要的是,在2000年房地产兴起之前,难道户口就不能迁徙了吗?你是不是想说,那时候的门槛高,限制多,不便捷,没自由,要说门槛和条件,房地产开发商可就不困了,至于户口迁徙自由,我正想说,大杀招就是,干脆直接取消户口制度。

说到底,人口能不能自由迁徙,不管是现实意义的还是法律层面的,就是当时当地的社会管理制度所规定的,户籍制度只是其中一种,而户籍制度本身也一直在不断演变和调整,还有很多国家,根本就没有户籍概念,当然,那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人口流动管理,只是制度设计不同而已。

所以,能把买房落户和人口自由迁徙挂钩,除了说明逻辑感人之外,另外一个可能就是,房地产开发商派来的。

家园 审老师言重了!

原来是回错贴了,我就说,以审老师的水平,不至于这样啊。

你这么郑重其事的致歉,反倒弄得我不好意思了,经过深思熟虑和灵魂拷问后,我决定,不接受审老师的道歉,哈哈哈!😜😜😜

家园 续三房子不是白菜 -- 补充帖

商品房当年是个善政,有相当多的人是反对的。本来有房分,现在要买房。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的概念中,一参加工作,单位马上就有个窗明几净宽敞房子分下来。当年的实际情况,有房子分配的是好单位的待遇,而且是结婚了才有,一般单身狗,只能宿舍。结婚了就有房?结婚只是分房的前置条件之一,还有很多条件的。“宁要上海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当年开发浦东时的一句话,也则面反映了住房的紧缺。这一个问题,很多的资料的。

另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普遍的大有住房是人天然的权利的错误观念。“长安居,大不易”,其实,哪居都不易。房子从来都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财产,没有之一,对于一般人来说,人生起一次房子,已经是成功的人了。

对房子要有客观的心态。有时候想想,那些嚷嚷着没买新房不结婚的,这个观念从哪来的?是不是房地产公司宣扬的?

上面第一段,是说当年住房囧迫,第二段,是说住房的价格本身就不可能很便宜,谁起的都不可能便宜。那么,住房囧迫,发挥社会力量建房,就成了一个相对好的选择。成功的例子是有的:电信,公路,燃气,当然过程也是被骂死。商品房解决了相当多人的住房问题,如果不搞这个商品房,这些问题就是另一个故事了。那么,商品房贵,只解决了有钱人的问题,穷人的没解决。是的,房子是重大资产,穷人没那么多资金,购置不了这个重大的资产,所以没商品房住。那么商品房对买不起房穷人的居住条件有没有起到改善作用?肯定有,买房人空置出来的房子,就能起到改善穷人居住的作用。

如果商品房制度一直谨守本意,起房,以合适的价格卖出,这个合适的价格,我觉得大约是当地当时人均年收入的二三十倍吧,那是不是一个善政呢?

好吧,公租房,我们把其他所有的影响因素先放一边,公租房,不仅公租房,所有的福利,是不是都需要物质财富的支持?有了足够的物质财富,才能有相应的福利。八九十年代,国家财富支持得起普遍性公租房吗?多说一句,公(租)房按我所知起码80年代末就有存在,因为我的一个同学,当年住的就是公租房,大约六七十平方,两房一厅带厨卫阳台,一梯两户六层,有七八栋,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牙是所谓“灰砂牙”,就是在这家里。粤北贫困县。

通宝推:心有戚戚,
家园 续四:房地产税是恶行 -- 补充帖

房地产很快发展成金融房地产,支持者当然是各种理由支持,最有名的就是资金池理论,金融房地产俨然成了定国神器。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金融房地产深度绑架了国家经济,对其他行业造成了深切的伤害,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恶劣的影响。

主流认为,朱镕基的分税制是房地产财政诱因,这么说是掩盖了真正的原因。分税制的缘由和效果不在这里讨论,但分税制并不是房地产财政的真正原因,只是个替罪羊。房地产财政一般说法是分税制中央拿走了部分税收,据说是大头,导致地方事多钱少,不得不搞房地产财政,这个说法完全经不起推敲:为什么越是有钱的地方越搞房地产财政?

八十年代的“改开”,和六十年代“公社化”时的思想我认为是一样的:吃他娘,喝他娘。公社化时,大家家里都不能煮饭,去食堂吃,吃大米饭,管饱,不限量,绝大部分人从未吃过这个爽。陶铸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干活,结果没到过年,就没粮食了,还刚好是青黄不接之时——这是我们那关于公社化时的回忆:饿,很饿。长辈说的“公社化时”是哪一年,具体我并不清楚,是不是就是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其他地方不知道,我们那,就是人祸,无关天灾。那么八十年代的“改开”,也同样是把累积的财富分光花光卖光,同样爽了一段时间后急剧陷入财政困难的状况。

政府财政困难怎么办?卖,卖了还不够,那就“取之于民”。然后就然后了。

以上是我对房地产急剧发展成金融房地产的原因分析:相当于政府把税权卖给了房地产集团,然后房地产集团收血税。那么房地产税,则更是“取之于民”,是断子绝孙税。

为什么我认为我国不能搞房地产税?这前有说过,主要房地产税是对我国公民合法财富的剥夺。房地产税现在听起来很令人拍手称快:对抑制炒房,打击万恶的包租公,打低房价——都是骗人的,加价大法在那呢。房地方税不单不能抑制房价,反而更有利于大资本集团的垄断。而且,一旦开征,目前技术上不征税的,随时可以技术上改成征税。我还是那句话:如果开征房地产税,中共向倒台又迈了一大步。

那么怎么样抑制房地产这个新型式的土地兼并?这几十年的经验看,任何经济手段的调节都无效,真正能有效控制的,就是习近平上台后的限购和严控银行资金流入房地产——相对前者,后者被各种手段轻松破解,破解的方法留下一地鸡毛,但总比控不住金融房地产的野蛮生长而一地人血的好。也就是说,真要抑制通过房地产进行土地兼并,中共是可以釆用政策手段的,而不是釆用这种把群众的财产侵吞的方法——有人解释说自用住房不收税,姑且不说这个“自有住房”问题怎么定义本身据说是一个争论焦点,现在说自有不收,后面出现对自有住房不收税口诛笔伐,完全是可期的。

房地产税,百利于大资本集团,不利于普遍百姓。是个恶政。

关于房地产的想法,基本说完了,相当反主流,我觉得应该是我对。这一段是添个足,无关主旨,就是吐个槽:我说过一个“擦屁股”问题,当一个人做事,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都得把事情按原计划做好,最不济也不能坏事,那么这个人做事会很认真负责。当一个人做事,反正不管结果怎么样,他无需对事情是否按原计划完成,甚至是否结果有利都不用负责,那么这个人会乱来,想到什么就干什么,怎么爽怎么做。前者则是要自己擦屁股的人,后者则是不用自己擦屁股的人。很巧,“改开”主要领导人,都是之前不用自己擦屁股的,基本没做过全面负责独挡一面的军政主官,然后到江,是个自己擦屁股的;胡,本来是个自己擦屁股的,当储备太久,大约是没能力自己擦屁股了;习,是能自己擦屁股的。习后面的,就看是不是能自己擦屁股的了。如果是习惯了不用自己擦屁股的上台,那么就惨了。

通宝推:心有戚戚,epimetheus,
家园 REITs已经下地了。

本来想说法治社会没有法制。比如权利的主体和范围不清晰,没法正常运行,完全取决于情景或良心。后来才想起来,有法没法有什么区别。海洋法系号称良知为基础,不照样是资本通吃。

通宝推:审度,
家园 房地产税到底怎么有利于大资本家集团的?

房地方税不单不能抑制房价,反而更有利于大资本集团的垄断

房地产税,百利于大资本集团,不利于普遍百姓。

-----///

我好几次就你这些结论请教过你,似乎跟上文一样,你都只给了结论,给不出论证、说明!

要说人大代表都家里N套房,所以不可能通过法条收房地产税,这我信!

美帝乃至欧洲也在收类似的地产税,也没见国将不国……

现在县里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县长都在呼吁干部买房子,政府没钱了会怎么办?肯定不会放过肥肉呀!

家园 房地产甚至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经过一个以上周期

如果把建设,维护,拆迁,爆破,倒塌,清运填埋,等都走一遍,加上其中的多次金融轮回,大致的成本收益就比较清楚了。

更麻烦或更明显的是,体制从上到下,从利益出发,对社会基础要素的扭曲。

还没吃完,已经又饿得两眼发绿,迫不及待。这次扭曲什么?空气,水,和平?

河友说是年龄到了,喝茶看戏,其实都是心中不宁。绝地求生,不好说,不能说。

该来总要来,反正躲不过,见识见识也算圆满。或许参与一把,实践比闲谈强。

家园 以前写过

这里也有。财政依赖于税收,税收锚定产值,产值源于房价,房价又源于什么?理解有很多。比如,这意味着政府只管收税,不用调控房价了。比如,房地产进一步金融化,信托规模增大。再比如……

通宝推:审度,
家园 简单点吧

房地产税,必然推高持有成本,鼓吹房地产税的,正是说提高持有成本,导致囤房没利润。但是,我们都知道,成本从来不是孤立的,讲成本不讲售价,没有实质性意义——跟风认为房地产税可以降房租房价的,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常识的呀。鼓吹房地产税的,当然不会提这一点,不加以限制,房价无上限,房租无上限,以资本利益最大化为基准。

推高持有成本,那么就是谁有钱谁持,请有途径规避成本谁持。必然是小鱼吃虾米,然后又被大鱼吃。房地产开发及租赁市场,反复证明了这个资本从林的基本原则。

通宝推:心有戚戚,
家园 想起高中数学的显见,易得

都是证不明白了直接写……

你这里的常识呀,必然的,有那味道

房地产税不是银弹,一发入魂,肯定是要有相关配套政策完善的

现在的限购都已经让房价涨不动了,还怎么指望房价无上限?

”推高持有成本,所有谁有钱谁持有”,这个前提是资本相信能有超额利润,真把房住不炒推进下去,利润少了资本还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