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教育产业化”的一些想法 -- 高士奇

共:💬14 🌺1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原创】对“教育产业化”的一些想法

“教育产业化”这个词现在比较臭,不才以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词已经成了一刀切的一句口号。受教育原本是人民的权利,可如果产业化那就变成了需要购买的商品,这似乎是侵犯人权了。但不才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吃饭也是人民的权利,而且比受教育还要基本,但为什么饭菜可以成为商品?饭菜虽然是商品,可如果有人因为受灾或者其他原因吃不上饭是应该得到救济的,也就是其权利受到一定的保障。你要是想吃东坡肘子也指望救济那可就……

生存权和发展权都是基本人权,但发展权比较难于界定,是个相对性比较强的概念。就目前中国的情况,一般来说,温饱是生存权的一个标准,吃东坡肘子就不在此列,想吃自己买吧。受教育似乎和发展权关系更密切,可标准在哪里呢?60年前能上小学就不错了,现在上完初中可能还不算解决了温饱问题,很多人还觉得念个本科也不算什么,照样找不到工作。如果任“教育产业化”发展下去,穷人在受教育上就不得温饱了,其基本权利就无法实现。反过来如果教育完全不进行产业化,那么东坡肘子甚至燕窝鱼翅都要按需分配了。

不才以为把教育产业化作为口号一刀切的实行那是不行的,但有些教育产品还是应该成为商品的。不过到底哪些应该成为商品又不太好办。美国那边高等教育已经普及,香港的大学收费也相对较低,而中国的大学学费却让很多人望而生畏。这就要看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国家的财力了。现在一所好大学一年耗资数亿乃至数十亿,指望完全由政府掏钱来填这个窟窿恐怕是不行的,但基础教育类似于温饱问题,国家应该负主要责任。

教育不仅与人权相关,还涉及社会公平,所以需要国家政策的调节,即使商品化的部分也不能放手不管,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大学不容易,对他们进行学费减免是非常必要的。

本科以上的教育就不好再说是基本人权了,对于受教育者而言还具有投资的效果,其费用自然要高一些,那些MBA一年的学费能供上百个小学生。还有各种培训也是类似的。

关键词(Tags): #教育产业化
家园 教育产业化有点教育洋跃进的味道

del

家园 说得好。

教育本身是有很多内在规律的,不可以违背的。目前的状态和以前的大跃进真是有的一拼。甚至在总体水平都比较弱的情况下,光想靠投巨资到某几所高校,搞出世界著名大学,想想以前喊的赶英超美口号,言犹在耳。

家园 中国高校教育改革问题很复杂

教育问题之所以棘手,不才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多重属性的社会问题,仅从经济角度来看既是消费又是投资。

政府下令扩招,高校群起响应,但如果老百姓不响应那也还是八字缺一撇。老百姓为什么响应呢?人家的孩子都上了大学,我孩子上不了,将来在竞争中就不利,这个属于投资动机。人家孩子都上了大学,我孩子上不了,脸面上不好看,低人一等,花钱买面子吧,这个属于消费动机。对于国人而言,这后一个动机很多时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很多不那么热门的专业也扩招成功了,结果制造出了很多没有竞争力的毕业生。现在研究生也扩招了,大家积极性很高,这里面是否有盲目的成分?说这一段别无他意,只是陈述一些个人看法。

再看高校这边,一些名牌大学实际上是不愿意扩招的,怕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不差这几个学费钱。可越是教学成本低的大学越要扩,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所谓学费过高的问题。

另一方面,目前名牌高校教师基本待遇的平均水平仍然不高,尤其是明显低于商界的水平,这样要想吸引人才就必须有额外收入,但这又可能影响本职工作甚至造成学术腐败。国家要进行自主创新,高校是主力,但现在很多高校的研究项目水平较低,基本是为了搞钱,可依靠国家财力能解决这个问题么?

现在国内最好的人才中大部分没有留在高校任教,即使想做老师也是先出国然后海归。海归之后身价倍增,教学成本也就上去了,就要增加对高校的投入。这个投入相当大,但如果不投入,那么科教兴国的战略又怎么落实呢?

家园 现阶段看科教兴国更象个口号

抓的是科字,放的是教字,这是洒家理解的当前现实

家园 也说几句教育

高老师,好久没有跟您的帖子了。不过这一次,是有不同观点,想说一下。

从我们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不是学费,也不是扩招,而是整个高等教育差不多就是一个失败。大学生本科毕业之后,既没有学到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也没有学会自我学习和如何选择进一步接受培训的能力,最糟糕的是,以前多少还能学到点死记硬背的所谓知识,现在是连这些老掉牙的所谓知识,大学毕业生们也没于记住多少。因此,也就是说,不管花不花钱,大学的这四年整个就是一个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我们买了次品心里还不高兴呢,更何况是如此之水的水货教育?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高等教育也好,中级教育培训也好,都是为了社会直接提供有用的劳动者。现在除了少数技校以外,不管是中专还是大专本科研究生,包括部分博士生在内,他们中的大部分所接受的教育与社会所需要的教育,是驴唇不对马嘴。也就是说,受不受这个教育,其实都无所谓。现在的教育产业与其说是为了社会培养什么,不如说是一只腐烂的蛀虫,只吸收,不奉献。(也许一棒子打死了太多的好人,那么换一个说法,至少部分教育是这样的)

所以说,粪坑就是,你再投多少钱进去,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做法,只不过会挖出来更大的粪坑而已。现在的中国教育也是这样。现在不是投入多少的问题,我们需要投入没错,但不是要投钱去继续挖粪坑(有人要反驳,粪坑也有作用啊,是啊,粪坑当然有作用,但是我们实在建教书育人的学校,不是要建粪坑不是)。

之所以搞成目前的这个局面,一方面,教育属于单纯的卖方市场,我们平头老百姓只有爱在的份,另外一方面,大家长久以来的错误理念,比如说面子阿,发财阿,不劳而获阿,等等浮躁的东西日积月累而造成的。如果单纯是卖方市场的问题,那么我们还好办,发动一下群众么,利益驱动一下。可是现在群众心甘情愿的伸长了脖子去挨宰,在就没办法了。移风易俗,说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那个谁谁,你先回去说服你的父母在来说这些大道理。这么说来我就不要讲了,反正我也说服不了他们。你看我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说服不了,就更加不指望能够说服大家了)

至于高等教育,那些既得利益者们不从分钱的位子上下来,什么改革,什么科技创新,我们一切免谈。还是那句话,粪坑就是,你再投多少钱进去,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做法,只不过会挖出来更大的粪坑而已。要想按照挖粪坑的观念挖出一座宫殿来,那么就请看我们的高等教育好了。

家园 偏激了

原来的高等教育说白了就是精英教育,不管是不是学到东西,一群精英在一起还是有好处的。现在高校中的条件和教育环境和一起相比好了很多,从教材、师资、学习环境等等都比以前是要进步了的。当然你要说它不好,的确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你说完全无效,那又太偏激了。关键的问题是上学的成本提高了,回报降低了,所以大家都不爽。可这个是扩招后的必然结果,大家如果老是盯着以前读大学能带来的收益,那就太不现实了。当然,现在的高等教育的确是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但是文革带来的人才断层,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克服。

不过,我可以把话说死,就算高等教育的方法大大改善,培养出来的人才水平大大提高,还是会有很多抱怨,因为竞争多了,而需求却不是立刻就能上去的。

家园 好容易铁手松了口风,这才敢大放厥词阿

您说得对。以前1%的大学生比率,不是精英教育是什么?聪明人不用上学就挺能干的,但是一般人就只能通过接受训练。因为以前的精英教育,所以大家把高等教育与良好的前途和待遇,以及出色的工作能力直接挂起钩来。这当然要失望了。以前冬天就是萝卜白菜的时候,有个黄瓜西红柿吃,大家都稀罕得不得了,那么价钱贵一点,自然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到了夏天,满地的黄瓜西红柿,不要说价钱要降下来,更要挑三拣四。身为黄瓜西红柿,就要有这个觉悟。拿句土话来说,是秧了的凤凰不如鸡。毕竟鸡还能下蛋不是?

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对于各方面培训还是远远不够的,至少与付出的价钱比较。虽然有若干学校好一点,若干学校差一点。但是,文科生我不敢说,理科生培养的路子就是直接与社会脱节。大学是要整体的提高一个人的素质,让一个人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从事各种社会职业,而不是单纯的为了研究生院准备预备生。而很显然,我们的大学根本就没有做到这些。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一是因为这些黄瓜西红柿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不足,有点高估了自己;二是因为大学的综合素质培养就是一句空话,结果是上了大学跟没上的也没多大的区别,(这又一棒子划拉了90%的所谓精英,嘿嘿,您别介意,您就是那10%的真正精英)老板们再傻帽,上一次当,两次当也就学乖了。说到底还不是前人植树,后人乘凉;前面的大学生窝囊,后面的小娃子们遭殃。

顺口胡扯,莫怪莫怪

家园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筛选人才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筛选人才,知识的传授是第二位的。

高等学历的最重要用途之一是告诉社会和雇主,这个有学位的家伙是个人才。这种信号作用是建立在高考录取的难度和毕业大学生的稀缺之上的。在中国,人才永远是个相对概念。

中国的现在高教改革问题有二:

1)有钱就能上大学,高考录取的难度下降,人才的筛选变成了钱财的筛选。

2)大学对钱财的追求导致扩招和高等文凭发的过多,学历的信号作用完蛋了。

两点说的是一个意思:现在大学生付钱买教育,教育的价格相对较以前用靠考分来买便宜了,所以大学生多了,多了就不值钱了。

后果之一,大学生的平均市场价值不再是人才的真正价值。而是市场上形形色色找工者的平均价值,现在是1000多元/月。

后果之二,真正的人才不得不选取更难的方式来区别自己和一般大学生:考大学要考最好的(B大/Q大),更多的考研(当然现在硕士生也不管用了),更多的高中生在申请美国的本科大学。

家园 同意,不过还有一点

扩招扩的太厉害,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现在出炉的这些大学生,不客气的说,底子严重不扎实,比当年差远了。也难怪降价。

家园 您说的是高校招生吧?

好像把高等教育和筛选人员进行高等教育混为一谈了。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全方位的提高一个人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开阔眼界,包括人际交往,也包括获得知识的能力。而获得知识本身,如你所说,的确是属于第二位的。

其他方面完全同意。

家园 他说的是招聘

毕竟大多数人上大学是为了能有一份好工作。

反过来,企业凭什么招大学生而不招高中生,凭什么招这个大学的学生而不招那个大学的学生?除去应聘者个人在面试时的表现以及既往的工作经验,他受教育的学历可以看成是一种信号。

(好像这是信息经济学的一种观点)

这个信号意味着,此人能通过……,必然是能力和素质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所以……

家园 的确是这样的。参见Spence 70年代关于教育的一篇文章(让他拿了炸药奖)

同样的理论可以应用在不景气的海归们身上。

另 我考大学那年,全国取62万本科。今年全国招生接近600万。看到现在的大学生们,我心里只有两个字:同情。

家园 我当然对大学教育有意见

俺的大学四年就是睡觉四年过去的。加上又在大学这个圈子呆了十来年,有什么问题还是很清楚的,只是你说的“理科生培养的路子就是直接与社会脱节。大学是要整体的提高一个人的素质,让一个人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从事各种社会职业,而不是单纯的为了研究生院准备预备生。”现在还是有一些改善的,对照一下现在的学生的课本、要求和培养方法,还是有明显的进步的,只是想达到企业要求的目的?呵呵,这是个世界难题。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我认为大学教育作为企业用人的预培训基地贬低了大学的作用,大学教育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不过这个问题超出了我们讨论的范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