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纪事】李自成进北京和山海关之战--引自温相旧作 -- 解放军

共:💬5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什么明载?

清朝最忌讳提到用兵数量,你翻翻史书,清军历次作战的实际人数总是含糊不清,这也是治

清史最头痛的一件事,哪里来的史有明载。清军作战目前史料透露出来的都是什么几佐领、

几牛录,这是常识。

家园 如果你认为我的观点不对,请举出反例,以下是我的史料

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自成、宗敏知边兵劲,成败决一战,驱众死斗。三桂悉锐鏖战,无不一当百。自成益驱群贼连营进,大呼,伐鼓震百里。三桂兵左右奋击,杀贼数千。贼鳞次相搏,前者死,后者复进。贼众兵寡,三面围之……关宁兵东西驰突,贼以其旗左索而右拂之,阵数十交,围开复合”。多尔衰在顺吴两军“战初合,满兵蓄锐不发,苦战至日昧,三桂军几不支”。此刻他看到突击大顺军的时机已到,立即命阿济格、多铎等统领两白旗,“以二万骑,自三桂阵右突入,腾跃摧陷”。战局立刻发生了变化,大顺军陷于清军和吴兵的包围与夹击之中,战斗非常残酷,“一食之顷,战场空虚,积尸相枕,弥满大野,骑贼之奔北者追逐二十里至城东海口,尽为斩杀之,投水溺死者亦不知其几矣”。

家园 拿《流寇志》来说事,哈哈哈

这是明末史研究中最不可取的一本书了,连清朝编撰《明史》时都弃之不用。不过,我相信你也未必是从《流寇志》中摘要出来的,而是在例如《清朝开国史略》等一类现代编著的书中摘抄的一段。你去看看《清世祖实录》、看看《烈皇小识》、看看《辛已丛编?吴三桂纪略》,看看《沈馆录》卷七,看看《东明闻见录》等再来和我谈吧。

家园 你觉得你这样态度很酷吗?

你说不可信就不可信?如果要证明你的论点,驳倒这条史料,应该是你举证?对不对?你不会连起码的论战规则都不懂吧?如果我学你的态度,让你读完所有史料后再和我论战,是不是很好笑?

家园 和你论战?

你弄错了吧?我为什么和你论战?要是和温相论战还差不多。我不过是把一些书开列出来,让你学习一下

,因为你的明末史知识太少了,应该系统的钻研钻研。看看你给一些人的回复就知道你没有

受到这方面的良好的训练。所以,我直言不讳的指出来。不爱听拉倒。

家园 你以为你是谁啊?在BBS上还耍大?

真是好笑。你给我开参考书怕你还没有这个资格。别在网上耍大,没人把你当根葱。

家园 你这种人不仅知识一般

人头也次,懒得搭理你了。

家园 呵呵,你这种人就缺少一面镜子

照照自己吧,耍大的样子不觉得可笑吧?你自我感觉好就一边良好去吧,有你这种理我?我躲都来不及。

家园 到底是温相这样老将出马,果然不同凡响

北太子案是轰动明末的一件大事,有人自己弄不清楚,临时改帖子(原贴说:伪太子案应该

是福王的事吧,这个人具体是谁我就不提了),还硬说这是野史,笑话极了。哈哈哈。

家园 学识渊博绝对是好事,但是西西河的宗旨是相互交流和学习,

绝对不是比谁高低。

请一定注意了。谢谢。

家园 是过兄吗?

就差没说硬伤了

家园 多尔衮是令阿济格、多铎等统领两白旗精骑为前锋,而非

最后只投入2万人,金,清的野战的战术基本上就是或以精锐突破中坚,或攻击其薄弱,然后或两翼合围,或大军掩上。

多尔衮在欢喜岭时他的直属正面军就有3万。

家园 请问史料的出处在哪里?附山海关之战的作战示意图

山海关之战清军投入的兵力究竟有多少?看来众说纷纭,我已贴出了我的史料,明确记载是两白旗的两万人投入,而不及其他,如果你不同的看法,也请贴出不同的史料出处,且证明我的史料错误或不合理、不可信在何处。

两白旗共60个佐领,按其编制不到19000人,故史料中两万人的说法不是虚构。某位BBS牛人说清军作战兵力都是几佐领,几牛录,并说这是常识,意思看来是说没有具体人数记载,呵呵,可大约多少人一佐领,似乎也是常识。

当时山海关之战的作战示意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去看<<清代战争史>>,<<清太宗实录>>,OCR太麻烦,内也有皇太极问题的答案,

现在书籍中八旗兵的数据确好像是根据固山,甲喇,牛录的编制推算出来的,牛录额真(佐领)所部全民皆兵时是300人,后3丁抽一甲时是100人,比如提到康熙朝八旗兵力达到顶峰时,就只是给出共2000佐领(此时用汉命),然后估算为200,000人。

家园 OCR太麻烦,简单抄几句也麻烦?

按照老兄的做法,如果讨论康熙年代的问题,我简单一句去看《康熙实录》;如果是其他问题,简单一句去看《四库全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