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没有空雷? -- 使用尽量中文

共:💬42 🌺1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主炮防空三式弹的战果还没看到过

日本单方面的记述做不得数,不过美国人提到这东西对其自身甲板上的防空炮手伤害更大。

另外对鱼雷机编队驱散效果比较好

家园 不懂不要乱说

地炮打飞机90年代初期作为劣胜优战法创新的典型上过解放军报,是沈阳军区部队搞得。

家园 没印象有战果啊

好象就武藏完蛋前打过,导致自己的炮塔遭损,

下命令使用的羞愧万分,拒绝救援,随舰沉没。

家园 【原创】三式弹杂谈

三式弹杂谈

首先,三式弹是日军在二战中为防空作战而研制的一种榴散弹,从常见的12cm高炮到大和级战列舰的46cm主炮,都配备了这一弹种。

该弹的杀伤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比如2艘大和级战列舰在莱特湾海战中发射该弹以及是否曾经取得战果、和最后的冲绳特攻中大和号究竟是否发射过该弹都是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该弹在二战中的最大战果是金刚级战列舰在瓜岛之战中对亨德森机场的夜间炮击取得的。作为一种防空榴散弹,最大的战果却来自于对地轰击,实在是有那么一点点讽刺意味。

三式弹的结构与一般榴散弹无异,在弹头外壳中内置了许多70mm长、直径25mm的铁管,铁管中填充铝热燃烧剂,从弹头中释放时被引火化作无数火球向前方飞散,爆炸效果有点像放焰火的感觉。

该弹的设计思想本身不错,但问题在于子弹数不足、散布角度小造成有效杀伤半径太小。并且因为是榴散弹,弹道特性与通常的穿甲弹不同,舰炮瞄准时比较费事。

以12.7cm高炮弹为例,其杀伤范围仅为一个底面半径54m,高600m的圆锥。作为参考,日军的14cm炮发射零式普通弹时杀伤半径是250m,也就是一个250m的球状空间。即便同是12.7cm高炮发射的零式弹,杀伤范围也比三式弹大,并且可以对炸点前后左右的空间都形成有效威胁,因此瞄准的难度较低。还有,普通榴弹爆炸后的弹片虽然比三式弹的子弹头小,但边缘锋锐且速度高,一般说来比三式弹的子弹威力大,而且由于爆炸时的高温,引火性能实际上也与三式弹的子弹头相当。

如果想要引燃一架飞机,首先需要在它的油箱上开个口,然后还必须让燃料从油箱里漏出来并与空气混合才行。而美军飞机重视生存性,多装备有内置橡胶衬里的自封式油箱,即使被弹片打破,防弹橡胶衬里也会自动封闭缺口,因此很难引燃。

特别是三式弹由于子弹头数少,命中目标首先就很困难了,成功引燃的概率那就更低了。日军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大战末期推出了改进引火性能的新弹头。

关于三式弹对空射击的实际战果,除了日军想当然的“战绩”之外,实在是寥寥可数。传说在南太平洋海空战中,曾有战列舰(大概是‘金刚’级)一次齐射打下半个编队轰炸机的神话。

实战中发射三式弹对空射击时,还会受到很多周边条件的限制。首先它的杀伤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战舰防空真正依靠的还是中口径高炮的普通榴弹(定时引信)和高射机枪(机炮)在近距离形成的密集火网。由于发射主炮时产生的冲击波会对暴露的高机射手造成致命伤害,因此发射前必须鸣警铃让暴露的炮手全部回避到舰体内部。而当敌机逼近到一定程度,需要更多依靠高机时,主炮就不能再发射了。因为实战中高机射手很可能听不到主炮发射警铃,同时炮手反复地跑进跑出也不利于形成不间断的密集火网。

日军的战列舰一般都在与敌机相距15~20km的时候使用主炮发射三式弹,即使是大和级战列舰上46cm主炮发射的三式弹,杀伤范围也小于14cm炮的普通对空榴弹,而在这个距离上即使是使用美军的雷达和射击指挥仪,也不可能保证将炮弹发射到目标的200m范围内……

从最终结果来看,战列舰主炮发射的三式弹只适合于射击通常防空火力射程范围外,在中高空呈密集编队飞行的敌机。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战果。

家园 地炮上船硬充火力支援舰还勉强有那么一点可能

(也只是一点点而已)

地炮打飞机 只能说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有一拼

家园 拜读了,花敬
家园 【原创】俺比较驽钝,看不出这和“地有多高产”有什么联系……

大跃进的问题在于“盲目狂热”和“无视科学”。

可解放军即使现在研究地炮打飞机无非也是出于“立足于现有装备”的想法,想必没有哪个领导会真的认为地炮打飞机能取代专用的防空武器吧。

因为我军现有装备条件下近程防空火力比较薄弱,而传统上陆军的地炮火力还是拿得出手的,在这个前提下如果现在立刻就爆发战争的话,为什么不能用地炮火力弥补一部分防空火力的空白呢?

这一战术可能没有太多的普遍意义,并且在运用上也存在很多限制,但运用得当的话有望获得相应的战果,这就有研究的价值——总比战时束手待缚强吧。

从技术上讲,大多数情况下武装直升机接敌的路径是可预见的,因此事先标定诸元且地形有利的话,营级火力的集火射击完全可能做到封锁武直的航线,使它无法逼近到反坦克导弹/火箭弹的有效射程内。光这一点,就有演练这一战术的价值了。

而考虑到大口径榴弹空炸的杀伤半径以及弹片对武直薄弱装甲的毁伤能力,还有武直相对较低的飞行速度,事先有所准备的话地炮的反应时间也是足够的。

还有榴弹炮的弹道呈抛物线,即使直升机躲在普通直射高炮火力威胁不到的地方(比如反斜面),也有可能被空炸的榴弹给揍下来,这可以算是对现有防空火力的一种补充吧?

在没有接到雷达锁定告警的情况下,武直如果突然被这么来一下子,估计飞行员是要抓狂的。“出其不意”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嘛。

这种战术虽然有些偏门,但操练起来和通常的地炮射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是强调“快、准、狠”。“快”是要做到迅速发现敌机并抓住有利战机抢先开火;“准”则是要做到在事先做足功课的前提下精确地装定引信,使弹幕准确展开;“狠”就是要在短时间内保持足够的火力密度,根据战术目的死死封堵敌机的航线或是将敌机“覆盖并歼灭之”。

PS,以上内容纯属个人YY,与TG的可能进行中的研究内容无关……

家园 你说的是空中布雷还是能射向空中的地雷?

  二战及以前有带钢缆的浮空气球网,这种障碍不需地雷飞机撞上就完,不过不可能布的太密,飞机可能从空隙中穿过,现在也不容易达到喷气飞机的高度。

  后一种有反直升机地雷,靠声音探测,直升机飞近时向空中抛出地雷。

家园 luck兄言之有理

那是90年代初的事情。共军被海湾战争镇了,着急用现有装备进行新三打三防。那时

候经济实力和现在差了可不是一点半点,新装备和换装是遥遥无期的事情。我倒觉

得这种精神好,立足于现有装备,踏踏实实地准备。

这个事情也不是Q兄想的那么简单,和LUCK兄说的大致不离谱。直升机也是有攻击航

线的。立足于要地防护,假设和空军无协调(连正经防空装备都没有,这个假设一定

要做),那么如何布置对空观察哨,如何标定空域,如何防守侧翼,都是要精心设计

的,再加上毁伤概率的计算,当然能凑出一篇论文来。而且军事期刊也是分档次的,

这类文章也不一定就出现在TOP JOURNAL 上,真实效果如何,有没有人用,那就是

另一回事了。

战争一旦打起来,军人只能用手里的装备尽可能杀伤敌人,至于杀伤概率多低,方

法看起来多低级荒谬,那是顾不得了。美军空袭巴格达和空袭的黎波里时,守军在

防空网被破坏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向进入航线盲射的方法,甚至用SA-5这类巨型防

空导弹盲射,看起来很荒谬,可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这些防空兵想继续战斗,这

已经是最好的方法了。

家园 悄悄地布好空雷

等了几天(如果能做到在布雷区域滞留上几天)

没有飞机过来

...

然后呢?

家园 书呆子闭门造车的典型案例
家园 这个打法90年代还在学校时听说过,

实际上就是一战前榴霰弹轰击步兵冲锋的一个新瓶旧酒。最早还不是因为老美的海湾战争,而是针对苏联武装直升机在阿富汗的表现而提出来的。一开始主要是封锁特定的战场区域,由于火力控制能力的问题,只能从预设阵地向预先标定的地域开火,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一方面是实际需要(三打三防),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技术和装备的改良,可以从预设阵地打击简单航线的移动目标了。

这种打法,其实二战的德国高炮部队一直在用的,对现在的高炮部队也是最基本的战术之一。

家园 布雷的目的不是击落飞机

而是阻止敌人利用我方空域袭击我方目标,如果敌人不来了,那就是目的达到了。

从系留气球的角度看,不用的话可以收回来,像收风筝一样。

家园 理论上是可行

不过实际操作起来,如何让榴弹在适合的高度空爆是个大问题。难道装延时引信?首先必须得测定目标高度、速度等数据,然后还得给引信编程。。。。。。

家园 【原创】严格地说,只是日本人没能做到与时俱进

其实也不能简单说日本人“闭门造车”,在二战爆发的时候,要论防空作战的实战经验,他们可是比老美还要丰富的——毕竟一直在中国大陆上打仗嘛。

但问题就在于,他们设计用来对付中国空军的“防空利器”(包括三式弹)到二战爆发时面对的却是性能极大提高的美军飞机,这就有点勉为其难了。比如日本海军大型舰艇装备的LBR高射指挥仪,设计上可以用来对付时速200km的飞机,而二战爆发时连日军自己攻击机都不止这个速度了。

受国力所限,不可能迅速开发出新的替代装备,这个技术上的差距只能越来越大了。

其实日军从个体上来讲,并不都是死脑筋的,二战中后期与美军技术上的差距主要还是来自于综合国力和僵化的组织机构。

举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例子。二战中日本海军装备的主力近程防空火器是13mm和25mm高射机枪(炮),两者都是仿自法国的哈乞开斯,1932年列装的96式25mm高机一直用到了1945年战败投降。日军也深知这种高射武器缺点众多,已经严重落伍。但在缺少替代产品的情况下不得不将就着一直用了下去。从最初的3联装到简化版的单装,最后又回到3联装,也是吸取实战经验后经历了痛苦挣扎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