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香港公共事业之交通与电力发展困局(一) Ver 1.0 -- 青蛙电工

共:💬50 🌺7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香港公共事业之交通与电力发展困局(二) Ver 1.0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何利润管制协议虽然保持了电价的平稳变化却不可能降低电价。利润管制协议中电价的定价模型是基于成本定价的,即根据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再加上合理的利润率,计算得出电价水平,这个定价模型只考虑到了会计成本,照顾了生产企业,却完全忽视了消费用户的承受能力,或者说没有反映消费者的要求。更糟糕的是,利润管制协议中所依据的成本主要是指固定投资成本,原意是鼓励私人资本家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结果却诱使私人资本家过量投资,不合理扩张,甚至故意浪费资金,及通过虚增固定投资资本等做帐手法增加了这部分会计成本,而不去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利润管制协议事实上承认了私人企业的垄断地位,而不是企图去消除或者限制垄断的出现与发展,通过法规合同的形式将垄断合法化,并通过设置基金等形式为私人资本家提供了长期的财政保障。香港应该算是中国最早开展电力市场研究的地区吧,一堆教授靠着研究电力市场获得香港政府提供的无数研究资金和奖项,可是香港的电力市场却一直是垄断封闭的,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电力市场制度安排的尝试,虽然市场化不是万能的,但政府部门甚至没有意愿在局部推行一些利用市场化手段以降低电价的小动作。

政府无所作为的原因,一是因为社会体制强调保护大资本家的利益,因此凡是对大资本家不利的法案都几乎不可能在香港获得通过,二是因为香港政府中各级公务员特别是主事官员基本上都是文科出身,对于工程经济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港英政府时期选拔政府各级官员的主要标准是看英语是否流利,其他方面则不那么重视,且当时土著公务员多数只能担任副职,缺少单独主管统领全局的经验,英国人也没有培养土著公务员除了搞鸡尾酒宴会社交和议会辩论之外的能力,因此当英国人撤退后,地球人都看到香港政府剩下的土著高官们的执政能力根本就比不上他们的英国旧主子,不过香港公务员的做秀本事倒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反正自己没本事治理好香港都可以推到大陆头上,偶尔老天照顾或者中央政府出手相救的功劳却可以毫不客气地全算作是自己执政有方,办事得力。被香港媒体吹捧为"香港铁娘子"的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二十三条《国安条例》,引发本来只关心挣钱的70万人上街大游行,并直接导致了董建华失去继续执政的民意基础。这个前无古人的划时代的二十三条是啥重量级武器,怎么能引起这么大震动?这个具体内容请大家自行上网搜索吧。原先俺不知道一个人对于权力的欲望可以这么强烈,强烈到可以做出这么出格的事,了解了这个老女人干的事后,俺终于明白了长翅膀的并不都是天使,当上保安局长的老女人并不都是和蔼可亲的老奶奶。根据香港媒体的吹嘘,叶刘淑仪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颁发文学硕士学位,主修的正是16世纪的诗(英国诗人Sir Philip Sidney的诗作),嗯,虽然这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这个所谓英国诗人Sir Philip Sidney俺孤陋寡闻没听说过,也不知道叶刘淑仪花了多少钱才拿下这个英国硕士,但想来叶刘淑仪居然能研究英国古代诗歌,英文水平那一定是大大的厉害,不过俺在此要严肃地批评一下香港政府,让一个研究外国古代诗歌的女人去当保安局长,这个是不是太有点大材小用了?还有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他的光辉事迹就不多说了,等等。总之,从这一连串政府高官的吃饱了撑得慌没事找事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精彩表演可以看出,香港政府真是集中了香港最优秀的人才,这些通过香港民主社会政府层层选拔严格考核的领导干部真是太有才了!好了,来说正经的,从这些香港政府的精英的表现来总结,显然香港政府官员的选拔程序是有重大问题的,也许因为香港政府用高薪实现了贪污合法化而使得外界看起来香港政府官员都挺廉洁似的,但是却提拔了一帮只会做秀搞办公室政治的无用之人窃居高位,尸位误国,俺个人认为这帮拿着几百万乃至上千万高薪的香港政府精英应当对过去几年间香港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负责,毕竟香港回归后,得到了中央政府赠送和香港人厚脸皮索取的各种优惠照顾,外部环境比回归前好了不知道多少,而且同时大陆经济也飞速发展,客观上也为香港的货运金融提供了更多业务,俺看不出有什么合理理由香港的经济不快速增长反而出现不景气迹象。

3 教训和改进方法

3.1 教训

香港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政府并不承担其他国家通常由政府直接控制的一些公共事业,而只是起一些引导限制作用。例如香港虽然发行港币,却没有自己的中央银行,而是授权私人银行汇丰和渣打发行(中国银行从94年5月1日开始获准发行港币。港币在过去十年间随美元贬值导致物价上涨,由于大陆的工业制成品和农产品维持了相对低价,所以这部分物品上涨并不明显,可以说是香港同美国一样也是通过不平等汇率攫取了大量大陆的物质财富,在某种意义上,香港是中国经济的毒瘤,是靠吸大陆的血维持的,不向中央政府交税,甚至连保家卫国的军费都不承担,还恬不知耻跟大陆要这要那,如果没有大陆支持,香港还想做"东方之珠"?恐怕做“东方之猪”都不够格。真不知道这样逃避责任追求东家食而西家宿的香港人怎么会真正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他们不过是在需要有一个强大国家作为自己后盾时才记得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吧。虽然香港军事发烧友似乎很多,我却从未听说过有香港人去参军尽义务的。孩子只有承担了自己该承担的义务后才会真正成为家庭的一分子,过分溺爱孩子其实只会养出不孝子孙,古往今来的例子也不能算少了,建议中央政府在港征兵,向香港收税,征兵和收税是体现主权的标志,应当给予香港人以行动表示自己作为真正中国人的机会。由于房地产的不可替代性,香港房地产价格飞速上涨,长期的平均涨幅远超过实际的经济增长率。香港号称金融自由,其实不过是几个私人大财团的自由罢了。

香港的公共交通也是由私人控制的,政府与私人企业签订利润管制协议,规定企业的利润率,将线路经营权以特许方式授权于私人,电力也是如此。但致命的问题是,利润管制协议是以企业提出的成本作为定价依据的,私人企业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因为在垄断情况下无需担心经营状况,一方面努力增加账面成本,例如中电拼命增设发电机组,以增加成本,从而可以依照利润管制协议规定的利润率获取更多利润的绝对值,另一方面不断提价(香港这边提价不用听证会的,在一定范围内私人老板想提就提,超过这个范围只要申请没有不通过的,比大陆效率高多了),导致1997年至2001年4年间香港出现严重通缩,而公共事业收费却不断上升。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逃避自身责任,却又没有防止寡头垄断的局面。

以下引自【明报专讯】1月18日 林本利:解除利润管制 提升两电效率

"上月底政府发表关于电力市场未来发展的咨询文件,建议延续利润管制计划10年至15年,但两电的准许利润会按照不同资产类别,调低至固定资产净值7至11%。

"利润管制计划容许电力公司将成本转嫁,又为利润设定上限,这又怎能有效地鼓励两电努力节省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呢?两电可以将燃料费的增加完全转嫁给用户,这又如何鼓励两电积极控制燃料开支,努力寻找「最低价格」的燃料供应商。在利润管制计划下,两电要增加盈利,只得透过资产膨胀,购买最昂贵和最可靠的资产,即使08年后政府调低准许回报率,但两电仍然可以透过扩大资产值去增加利润。

"且08年后香港的通胀率、经济状况和电力公司的投资风险存□很大变数,政府又怎可以在3年前判定9至10%是合理的回报率。须知过去政府预计未来一年的通胀率和经济增长率亦不时出现严重偏差,现在又怎会有信心估计3年后两电的合理回报率。现时本地通胀率低于2%,政府建议9至10%的准许回报率,扣除通胀率后实质回报率达8%,较过往的管制计划更高。倘若接近09年时本地通胀回升,两电会要求更高的准许回报率,到时电费可能不减反增。

"政府一面说本地的电力市场是开放的,两电并没有专营权,一面又建议继续采用利润管制计划去监管两电,很明显是自相矛盾。倘若未来十多年有新经营者加入电力市场,抢走两电大批高用电量的用户,在利润保证下,两电便会向剩余的用户埋手(下毒手),大幅度调高电费去赚取「合理利润」。换言之,市场若出现新经营者,反而会令电费上升。

"政府若真的有意开放电力市场,便应制定相关政策,要求两电加强联网,将发电、输电和配电业务分拆,容许其他公司支付合理价格后使用两电的网络。两电仍享有垄断优势的业务,政府应引入类似巴士业务的价格程式管制,取代现时的利润管制。政府的责任是订定各项环保、安全和供电可靠性指标,鼓励电力公司透过自建设施,或向其他公司购买或租用设施,以最有效率方法去达到各项指标,兼且赚取额外回报。

"政府若延续利润管制计划,只会继续鼓励两电作不必要的扩张,将投资和采购风险转嫁给用户;倘若有新经营者加入竞争,肯定会带来重复投资和更大混乱,增加用户的负担。日后电费没有因准许回报率下调而降低,反而拾级而上,今日制定政策的官员已经不在其位,毋须问责了!"

利润管制协议不但不鼓励经营者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更直接提供诱因给经营者去浪费资金,无理扩张。取消利润管制后,可行的不限于开放电力市场引入更多经营者,还可公开招标。

香港政府在过去几十年间,未曾试图组建公营电力公司以制约私营电力公司,反而通过行政手段保护强化私营电力公司垄断地位,并建立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屏障,拒绝外来或本地力量进入电力行业,时至今日,养虎遗患,中华电力和香港电灯日渐坐大,香港政府不得不面对自己种下的恶果。

"两电玩嘢 利润管制谈判瘫痪 恃财雄势大 拒提供有损利益数据 记者吕焯均报道

"盈利甚丰的两间电力公司,港府计划把准许利润由资产值13%至15%的极高水平,降到7%至10%,藉此减低全港700万市民的电费负担,但进行约半年的利润管制协议谈判突然中止,消息人士说,两电恃财雄势大,只表态接受港府有奖励性质的新建议,而涉及损害两间利益的条款,一概不提供数据、不响应,「摆明两电系恰政府」。有能源咨询委员会委员指现协议明年便届满,拖下去政府只有输没有赢,届时只有「死死地气」被迫按旧条款续约。

"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半年前与两电分别展开谈判,日前该局局长叶澍堃在立法会回复议员提问时表示,谈判气氛良好。不过,消息人士说,叶澍堃并没有讲出全部事实,谈判自圣诞节以来已陷入瘫痪。

"准许利润降到7%至10%

"该局已向两电开列新协议新增的条款,主要是降低准许利润到7%至10%;加价要获政府批准;减少排放污染物不达标便要罚扣减准许利润;设立有投资者、用户、工会、学者和专家参与的新监管机构。但至今两电都一直拒绝响应,就算该局要求两电提供相关数据,两电也同样一直不响应。

"相反,新条款建议中的奖励部份,例如减排达标可获经济奖励,再生能源的基建设施可获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等,两电都欣然接受。消息人士说,两电在谈判会议的态度「一系唔讲嘢,讲嘢都系不着边际」,出席官员都非常无奈,在圣诞节后谈判会议更中止了。

"政府最后被迫续旧约

"政府委任的能源咨询委员会委员、浸会大学能源研究中心周浩全博士也听闻两电与政府的谈判停顿了,他于前年已经向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官员提出,要尽快展开谈判,以免谈判一旦拖延会有后遗症,一来两电往后的减排建设计划可能受影响而延迟;二来若因时间太紧迫导致最终谈判失败,受损的是政府和公众。届时政府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按旧约续约,二是紧急买起两电资产,但政府一定不会用买起的一招,因有违积极不干预市场的原则,最后政府只有「死死地气」续旧约。

"他也曾向两电反映,市民普遍希望在新协议下两电减价,两电作为公用事业机构,赚少一点但既能维护社会企业的形象,又对每股盈利影响不大,大家都可落台。

"中电和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发言人都以谈判进行中,不会作任何评论。

"苹果日报 - 要闻港闻 - 2007-02-26"

恐怕没有哪个现代发达资本主义政府会像香港政府这么无奈吧。其实利润管制计划从一开始,大方向就已经错了,不是限制垄断,反而确认了垄断的合法化。政府为了利润管制计划的实施,还限制阻止其他电力公司或者资本进入香港本地电力行业,这是第二个错误。第三个错误是香港政府居然没有胆量试着提交一部反垄断法或者在已有法律中增补反垄断条例,不管是否能最终通过实施,至少应该传递一个明确的政府信号给私人垄断资本。既然政府如此不堪,李嘉诚们当然也就肆无忌惮有恃无恐狮子大开口不买政府的帐了。

3.2 与香港电讯业对比

相反,香港的电讯市场却是充满竞争和活力。香港现有多个移动电话运营商,并且推行“带号转网”,使得香港的电讯资费相当低廉。由此看来,政府有能力引导限制垄断的公共事业的竞争局面,而使民众得到实惠。

香港对外电讯服务,即长途电话服务,原本亦由前香港电讯拥有专营权,有效期至2006年9月30日。1998年3月,香港政府与香港电讯达成协议,由政府向香港电讯支付67亿港元补偿,并让香港电讯分期提高住宅及商业电话线收费,香港电讯则交回对外电讯服务专营权。

1999年1月1日,对外电讯市场正式开放,三家固网服务供货商开始提供对外电讯服务,直至2005年9月为止,香港提供对外电讯服务的营办商多达227家。引入竞争令客户成为赢家,近年来,多番减价战令国际长途电话费大幅下降,为消费者节省数以百亿港元计的长途电话费用。

香港的流动电讯服务竞争激烈,服务渗透率是全球最高的地区之一。截至2005年7月,香港流动电话服务用户比香港整体人口更多,达到8,428,531人;表示在数字上,每个香港人最少拥有一个或以上的流动电话户口;而按人口计算,流动电讯服务渗透率达到121.4%。

由1999年3月1日起,香港已实施流动电话号码可携服务,是世界上最早提供此服务的地区之一。消费者无需为保留使用中的电话号码而不能转用其它流动电讯营办商。现时每月平均有超过10万个户口申请把号码转携至其它流动电讯营办商。香港的流动网络覆盖完善,除部分郊区地点外,全香港大部分地方皆有流动网络覆盖,而大气电波较难到达的隧道、地下铁路、商场地库等地方,网络亦能覆盖。

由于技术及利益上的问题,各3G网络商在启用初期,客户不能与其它3G网络商作视象通话,各个网络商均加快互连进度,但问题一直迟迟未有解决。当时,数码通联同其它3G网络商,对 和记电讯的3香港作出批评,指对方一直就利益问题,多次以技术问题拖延而不肯互连,但3香港则声明正进行测试。数码通亦曾经尝试向电讯管理局希望介入事件。结果,于2005年初,数码通与CSL互相作出视象通讯互连,互连费每分钟大约$0.5至$1.5港元;而最后3香港亦于2005年中与各个3G网络商互连。

市场竞争的最大好处是为消费者节省庞大金额,并大幅提升电讯服务的使用量。在1996—2002年期间,香港消费者因流动市场竞争而累积节省的金额估计为700亿港元;在1999—2001年期间,香港消费者在国际直拨电话服务方面所累积节省的金额,估计为310亿港元。

开放可以达到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产品和服务价格的目的,对消费者、经营商及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利。开放电讯业,结束专营权,让其它经营者加入竞争,可以增加对电讯业的投资,引入大量创新科技,从而把产品及服务价格降低;同时,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市场容量会迅速扩大,能够容纳更多新的经营商,并从而衍生其它商业活动,带动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由于香港是世界上最便宜的电讯服务市场之一,因而刺激了电讯服务的使用量。

电讯通信网同电网一样,都具有所谓的“自然垄断”特性,但是这个特性并不成为行业垄断存在的充分条件,香港电讯业的成功经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香港的通信网并没有像大陆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一样重复建设,而是多个竞争对手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偿共用同一个网络。电网因为要考虑到供电可靠性,需要辅助服务,因而如何分配网络使用权会复杂一些,但也并非不能实现。参考澳大利亚和英格兰电力市场的成功实施经验,在香港这个小地方内,实现区域电力市场并非不可能的任务,何况南方电网公司早就在一旁虎视眈眈,如果香港政府确实有意打击电力垄断,完全可以借力打力,通过合理的市场制度安排迫使中电和港灯降低电价。

3.3 改进方法和建议

几点建议:

(1)应设立合理的电价制订目标,使其能满足公众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又能使电力公司有自我发展的能力。由于电力供应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基础,电力已成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商品,电价对于社会经济活动具有直接的传导作用,电价直接构成了社会生产活动的支出成本,因此电价应当在满足电力公司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尽量维持尽可能低的价格,而这与私人资本的逐利性是相对立的,因此如何协调是一个问题。

(2)建议香港政府制订反垄断法,强制拆分电力公司,将其肢解为独立的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并以竞价投标等方式对外开放过网权,允许外来的电力公司利用本地已有的电网向最终用户提供电力服务。

(3)鼓励私人投资于独立的分散式发电项目,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并制订分散式发电并网的技术规范与电价政策,减少用户对于大发电公司的依赖程度。

(4)逐步推动电力市场开放,推行全面的竞价上网,并实行最高限价,以避免出现电厂的垄断和不受限制的电厂电价。建立电力期货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手段调节平抑电价,满足电力需求。

4 仍然存在的问题

4.1 问题

香港政府究竟有无能力监管电力市场,即便是在目前的利润管制协议框架之内?曾经发生过中电提交虚假会计资料的事件,谁也不能保证目前两家电力公司提交给政府的会计资料就是真实的。香港政府根本没有办法掌握两家电力公司运营的任何第一手资料,针对这点,香港政府该怎么办?

电力不同于其他公共事业,政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执行监管职责,可是似乎香港政府中并没有合适足够的人员堪担重任,而香港政府聘请的专家顾问中大部分是半路出家,又以研究经济的居多,而对于电力的特殊属性不具有深入的了解(从每年香港政府报告中就可以看出关于电力行业就大谈空谈固定资产投资,却很少提到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等),这样一帮专家指导下的香港政府会如何引导香港未来的电力发展?难道就只知道投资盖房子换新设备?

关键词(Tags): #香港(当生)#公共事业(当生)#交通(当生)#电力(当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