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黄药师的佛学密码(上集) -- 黄花2003

共:💬34 🌺10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些问题让我出汗了

此事滋大,水平有限,只能大概说。

按佛教说法,众生本来都是具有佛性,或者说自性本自具足、清净,只是受蒙蔽了,发挥不了智慧,这种现象叫“无明”。无明就是没有智慧,不能认识到人生、宇宙的真相,是因缘合和,都是暂时的、没有永恒的、也没有一个真正独立性的东西。如果用比喻,就象是镜子,本来是光亮见人的,但由于有灰尘,就模糊不清了。无明从哪里来?“无明缘行”,是宇宙中有一股力量推动的。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开始,即“无始以来”。时间没有开始,这个现代理论也可接受。再问下去,“第一义不可说”,这个相当于第一义了。也即是说,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就象是所谓的真理,即是真相,只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所以真理是用来发现的,而不是创造的。佛陀发现,众生的本性是清净的,众生的自性跟佛是一样的,只是由于被”无明“遮住”了。只要破了这个无明,即证佛果。所以,佛陀是意思是觉悟者。

下面谈一谈佛教的心理学,跟你问的问题有关,也是一种解释。

我们之所以能眼看、耳听、鼻嗅、舌尝、身动,都是眼、耳、鼻、舌、身五识的作用,此五识是感性思维。此五识有一个根叫意识,即是思维,即是我们能思能想的心理活动,对前五识起主导作用。但是,意识也有一个根,叫末那识,一般人是无法体会到的。心理学上的无意识、潜意识、下意识等,都是第七识末那识起的作用。末那识只能在一个人心里能静得下来的时候,意识有这么一个思想,知道你在想什么,这就是末那识,所以又叫意根。但是最根本的还是第八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根本藏,将前面眼、耳、鼻、舌、身的动作、第六意识的思维和支配第六识的末那识的结果,佛教叫“种子”都藏起来。所以阿赖耶识叫种子识,前七识要起作用,它就给它们提供种子。用比喻的话,第八识是仓库,第七识是看仓库的主管,第六识是领材料的,然后由他分发给前五识去干活。但是,坏就坏在第七识。第八识输出种子,经过第七识意根时,就被它抓住不放。第七识又叫污染识,它把种子给污染了,变成“自内我”,即打下“我的、我的”思想烙印,将种子的本来面目给改了,传到第六识意识,就按意根提供的被改了的“信息”去干活。有了“自内我”这种污染意识,即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即是“我执”。我的父母,我的家、我的东西,等思想就来了。有了“我”,就有了“你”和“他”的分别。有了众生、你我的分别,我的就要抓住不放,不是自己的也要想办法变成自已的,也就有了“贪”的思想。而第七识这个坏家伙,它有个特点:永远不停止污染,不停动作,所以人的“我执”也永不停止,也即“贪”的意识也就永无止境,“欲豁难填”,故贪婪的代价就是永不满足!满足不了就要“嗔恨”,世上没有真正满足的人,嗔恨的习气也就永远改不了。由于贪婪、怨恨,这么一来,人就会变得很蠢,失去对事物的正确判断,缺乏智慧,即是“痴”了。痴其实跟无明也差不多。“慢”即是“我慢”,什么时候这个”我“都是最了不起的,其他人都是错的。疑,由于执著有一个”我“,不能认识到本来的面目,也就不能相信自己的自性其实就是跟佛性是一样的,但他相信不了,怀疑。所以,佛教就要破这个“我执”,即要“无我”。无我可不是没有我。

时间不允许,就先这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