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社会科学中的概率?读《直觉,固执,谋杀:三则故事》的困惑 -- 永远的幻想

共:💬21 🌺4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提一點淺見

細細看過幻兄對這三個故事的評判,鄙人作為概率統計和機器學習剛剛入門的小生,針對幻兄的三個評論提一點反對意見,以供探討。

第一個故事:

幻兄在評論中提到了邏輯和機器學習的觀點,小生愚鈍,不甚理解這兩點與幻兄的觀點以及原先的故事有何以類比的地方,鄙人需要進一步學習。但是幻兄提到:

至于人相不相信,本来就和概率无关

小生認為此言認為有失偏頗。概率本身作為一個主觀的事情,是主體會依照事實的出現不斷進行修正的,這一點看來和人如何相信不相信一件事情是一致的,人相信不相信一件事情,決定於他看到了什麼事件,也就是說這是一種條件概率,或者言是后驗概率。從例子中說,描述人對一個女人一些性質的可能性的心理相信成都,決定於P(性質|[題目中出現的條件&性質]),而不是P(性質):

S: 題目中出現的各種條件

顯然,多數人認為 P(C|[C&S]) > P([H=C&F]|[H&S=C&F&S]) > P(F|[F&S]),並且同概率論可能並不矛盾(需要進一步探討?)

小生淺見,這則故事的實際意思是,P(H)=P(C&F)=P(C)*P(F)的絕對概率表述的定理不能簡單地應用於人對一件事情是否發生概率的理解,因為事情的關鍵還需要對各種條件的概率考量,並且需要考慮后驗,並不能說概率論在描述人是否相信一件事情上就是無效的。

第二個故事:

幻兄言:

先验是描述事情发生的“固有”概率

小生雖然愚鈍,但是對於這一點是非常反對的,因為幻兄將概率無條件客觀化了,然而概率論的主觀和客觀問題至今小生沒有太多的知曉(是否世界上的數學家們依舊在爭論這個問題?),但是小生淺見,概率的純客觀性本身就是錯誤的。小生對於先驗的理解,是主體主觀相信事件發生的概率(一個主觀定義),對於先驗的修正,靠的是貝葉斯:

P(H|T) = P(T|H)*P(T) / P(H)

如果發生的T不強烈,即沒有P(T)幾乎為1的事件發生,則T的發生對P(H|T)的修正作用是較少的,我想這個大概是原故事想要說明的問題罷。

第三個故事:

最后想清楚了,定罪需要得到是P(被告杀妻|被告打过妻子) 高

鄙人認為可能不是如此。定罪需要得到的不是P(被告殺妻|被告打過妻子)的值,否則便可能忽略了“被告的妻子已經被殺”這一立案條件了。鄙人淺見,定罪需要的是P(被告殺妻|[被告打過妻子&妻子已死]),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P(丈夫殺妻|[丈夫打過妻子&妻子已死])來估計,並且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算得此估計的置信區間。如果置信區間足夠小,那麼P(被告殺妻|[被告打過妻子&妻子已死])便可能是正確而可能作為定罪考量的。

以上均是小生淺見,請多多包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