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社会科学中的概率?读《直觉,固执,谋杀:三则故事》的困惑 -- 永远的幻想

共:💬21 🌺4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同意关于prior的看法

楼主的岐见和定义有关。

从应用角度说,第一印象也不一定是非理性的结果,比如法庭上被告的第一印象给人以粗鲁/野蛮的感觉,而“粗鲁野蛮”和“有罪”之间的关系,由以前的经验已经给了法官“罪行成立概率大”的判断,后面被告要证明自己无罪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也不能说是非理性的结果。

这说明人的行为概率可以被诱导而改变。

楼主所引第一个故事中,人们犯错,也是诱导的结果:给出很多社会活动背景资料,然后直接给出两个选择哪个可能性高:A.出纳员 B.出纳员和女权主义者,相信也有人也会被诱导而犯错,选项越多,被诱导的可能性越大。

我觉得可能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理性不等于不犯错。理性是逻辑链条的延伸,是思考活动本身,而犯错不犯错是有一个标准答案在上面做判断的,是思考活动的结果,所以,对具体的应用来说,因为有一个预想的观察目的在,可能用犯错不犯错或者行动的是与否的概念,取代理性非理性的概念,可能可以简化问题。我不是搞这个的,浅陋之处见笑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